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之巫山举措
2021-07-08李春奎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脱贫攻坚取得胜利后,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是“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2021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明确要求,要强化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的工作机制,深入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农村工作条例》,县委书记应当把主要精力放在“三农”工作上。奔向新生活、接续新奋斗,我们必须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坚决扛起“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政治责任,采取更有力的举措,汇聚更强大的力量,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全力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一、脱贫攻坚为实现乡村全面振兴奠定了坚实基础
巫山是重庆十四个国家级贫困县之一、秦巴山区扶贫开发的主战场。近年来,我们深学笃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认真贯彻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按照中央决策部署和市委市政府工作安排,全民动员、尽锐出战,坚决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2018年8月,巫山正式宣布退出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高质量实现“脱贫摘帽”;2020年7月,顺利通过国家脱贫攻坚普查。全县120个贫困村、2.46万户8.9万名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延续千年的绝对贫困问题得到历史性的解决。巫山脱贫攻坚主要体现出了“三个前所未有”的特点:一是重视程度前所未有。我们始终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县委、县政府思考的最多、花的精力最多、使的力气最大的就是脱贫攻坚工作。县委县政府成立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实行书记、县长“双组长制”,组建25个脱贫攻坚乡镇(街道)指挥部,指挥长由县领导担任,实行定点包干。县委书记、县长每月坚持5天以上研究或调研脱贫攻坚工作,分别对全县所有行政村实现走访全覆盖,对贫困村进行多轮遍访。二是投入强度前所未有。近年来,累计整合各类扶贫资金80余亿元,围绕“两不愁三保障”和交通、教育、卫生、产业、就业、社会保险等民生领域,实施项目3000余个。中央定点帮扶(三峡集团)、东西部扶贫协作(烟台市)、市级集团帮扶(市委宣传部扶贫集团)、万企帮万村、县内结对帮扶等,加大投入、创新方式,合力攻坚。同时,还得到广东省、北碚区、铜梁区等大力支持,各帮扶单位真诚援助,既助推了脱贫攻坚,又结下了深厚情谊。三是农村变化前所未有。巫峡大地变成了“花果山”,漫山遍野种满了“摇钱树”,田间地头挂满了“金果果”。房子安全了,自来水到家了,水泥路通到了家门口,再也不用为看病、上学发愁,坐在家里就可以做买卖。全县基本形成水、陆、空、铁交通网络,达到客车到村,小车到组,农用机动车到户,走路不湿鞋的条件。整治村容村貌,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和环境整治,农村环境大变样,山青水绿村庄美,广大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二、全力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近年来,巫山在脱贫攻坚领域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主要形成了三个方面成果:一是形成了高效组织体系。“五级书记抓扶贫”、书记县长“双组长制”、“指挥部+战区制+包干制”指挥责任体系等党建引领下的政治优势,为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提供了强大组织保障,也为做好新时代“三农”工作、落实“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提供了经验借鉴。在脱贫攻坚的火热战场上,锤炼了广大农村基层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号召力不断增强,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二是打下了坚实物质基础。全县通村通畅率100%、通组通达率100%。累计铺设管道2.23万公里,农村集中供水率和管网入户率均达99%以上。动力电、光纤通信覆盖率100%。因地制宜发展脆李、柑橘、中药材、核桃、烤烟、生态养殖为主的“1+3+2”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85万亩,经济作物比重达到70%以上,亩均产值是传统农业的5倍以上。其中,巫山脆李获农业农村部地理标志认证,先后荣获“中国气候好产品”“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称号,区域公共品牌价值达19.08亿元,位居全国李品类第一;“巫山恋橙”已成为三峡库区知名的鲜食柑橘品牌,被评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纳入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目录;“巫山庙党”位列四大名党之首;“巫山烤烟”成功入选中国原产地特产百科烟草类条目。越来越多的巫山生态农产品走向大市场、卖出好价钱,也提升了农村群众的收入,从2015年的7733元增长到2020年的12161元,年均增长9.5%。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的极大改善进一步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也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能。三是培育了宝贵的精神财富。涌现出“全国脱贫攻坚楷模”“时代楷模”“2020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获得者毛相林,“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获得者李春奎、王荣刚、严克美、魏宗平等一批先进典型,培育了上下同心、尽锐出战、精准务实、开拓创新、攻坚克难、不负人民的脱贫攻坚精神,展现出千辛万苦“难不住”、千山万壑“困不住”、千家万户“闲不住”的精神状态,这既是我们能够战胜贫困的强大动力,也将是推动乡村振兴的力量源泉。只要我们将这些组织优势、物质优势和精神力量转化好、运用好、发挥好,就一定能站到新的更高起点开启乡村振兴新征程。
脱贫攻坚以来,巫山县还立足工作实际,积极探索创新,实施的特色产业种出增收“摇钱树”、易地搬迁搬出扶贫“新路径”、就业扶贫拓宽群众“致富路”、定点帮扶提升发展“加速度”、精神扶贫提振脱贫“精气神”等典型经验在全国推广,受到新闻媒体广泛报道。一是特色产业种出增收“摇钱树”。通过发展“1+3+2”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实现全县有主导产业,乡镇有骨干产业,村村有特色产业,户户有增收产业,有劳动能力、有土地的贫困户扶贫产业覆盖率100%。经济作物种植比达70%以上,农业效益大幅提高。巫山是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中国脆李之乡、庙党之乡。巫山脆李品牌估值蝉联全国李品类第一。巫山脆李作为第二批产业扶贫典型案例在全国推广。巫山党参项目入选国家精准扶贫标准化典型范例。二是易地搬迁搬出扶贫“新路径”。10年前,巫山县开创全国先河,实施了“重庆第一穷乡”庙堂乡整乡搬迁,探索出深度贫困山区的脱贫之路。10年来,我们乘势而为,以点带面,复制推广“庙堂经验”,将易地扶贫搬迁作为斩断贫困地区“穷根”的先行之策,紧扣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先后完成3村6社整体搬迁。“十三五”以來,建成微型安置点47个,安置3.15万余人;实施地质灾害搬迁避让3622户14365人。走出山区精准扶贫“攻坚拔寨”新路径,破解了一方水土难养一方人的现实问题。三是就业扶贫拓宽群众“致富路”。坚持把实现更高质量、更加充分就业作为重要的民生工程,推动“一人就业,全家脱贫”。以巫山工业园区、重点项目、扶贫车间、公益性岗位等为载体,开辟本地岗位推动就近就业。与广东、海南、山东、新疆等地区建立长期友好劳务协作关系,对贫困户给予一次性求职创业补贴和往返交通补贴,采用包机、包车方式组织农民工返岗复工,稳定劳务协作推动外出就业。同时我们打造劳务品牌推动更好就业,“巫山建工”被重庆市政府命名为“三峡移民劳务品牌”,并获“全国劳务品牌展示交流大会优秀劳务品牌”称号。四是定点帮扶提升发展“加速度”。三峡集团定点帮扶巫山以来,坚持“扶基础补短板、扶产业添后劲、扶项目谋长远、扶智力激活力”四大板块环环相扣,奏响分期见效“四部曲”,援助资金2亿元,实施项目59个,将巫山纳入长江大保护第二批试点城市,在巫山建设300万千瓦风光水储清洁能源基地,建设182兆瓦的光伏发电项目开始发挥效益,风力发电项目有序推进。依托三峡大坝景区,每年为巫山输送游客20万人次,三峡集团帮扶工作考核连续两年获国家“好”等次,巫山县三峡后续综合考核库区第一。五是精神扶贫提振脱贫“精气神”。坚持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开展“家风润万家”等志愿服务和“最美家庭”等评选,营造想脱贫的氛围,树立要脱贫的自觉,坚定能脱贫的信心。涌现出以毛相林为代表的下庄精神,以何亨明为代表的扶贫精神,以刘敬春为代表的自主脱贫精神。下庄村村主任毛相林带领村民不等不靠,在绝壁上凿出8公里的“脱贫路”,被授予“时代楷模”“感动中国2020年度人物”和“全国脱贫攻坚楷模”荣誉称号。党的十九大代表、“全国劳模”严克美,大学毕业后回到家乡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登上了新中国70周年大庆脱贫攻坚主题彩车。
三、因地制宜全面推动乡村振兴走在希望的田野上
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后,巫山县始终保持不停顿、不大意、不放松的攻坚状态,深入研究部署乡村振兴各项工作,因地制宜全面推动乡村振兴走在希望的田野上。一是深入基层广泛开展调研。组建4个专班,深入到乡镇(街道)、村,对拟确定为县级乡村振兴重点帮扶村的产业发展基础情况、低收入人口情况、社会民生事业情况、生态环境情况、乡村治理情况等进行全方位调研。围绕自然环境相对恶劣、基础设施条件相对较差、经济发展基礎较为薄弱、社会事业发展相对滞后、脱贫监测户、边缘易致贫户规模大、比例高5个方面,再确定一批县级乡村振兴重点帮扶乡镇、村,调整优化县级集团帮扶机制。二是全面梳理完善健全工作机制。对标对表中央和市委市政府出台的脱贫攻坚各类各项政策,对现有主要帮扶政策分类、逐项进行梳理,研究调整、优化、完善方案,健全和落实防止返贫监测帮扶机制,研究建立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促进脱贫攻坚向乡村振兴平稳过渡。结合巫山县实际,制定《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实施意见》,细化目标任务31项,具体措施181小项,切实做好领导体制、工作体系、发展规划、政策举措、考核机制等有效衔接,确保用好用活国家设定的5年过渡期。三是因地制宜制定目标任务。巫山地处三峡库区腹心,集大农村、大山区、大库区于一体,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度、广度、难度都不亚于脱贫攻坚。围绕粮食稳村,扛起粮食安全政治责任,坚决守住耕地红线,把“田”守好、“粮”种好、“仓”稳好,牢牢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围绕产业兴村,坚持市场导向,持之以恒发展壮大“1+3+2”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加快“接二连三”步伐,不断向产业链、价值链的广度和深度进军,既做强产业,也推出产品,更创造产值。围绕生态美村,深入推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加强国土绿化和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倡导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做好农村面源污染处理,建设山清水秀美丽乡村。围绕建设强村,全面启动乡村建设行动,进一步完善农村水、电、路、气、通信、物流等设施的布局和建设,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围绕改革活村,深化农村“三权分置”“三社融合”“三变改革”等综合改革,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健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激发农村资源要素活力。围绕文明润村,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度挖掘农耕文明,用好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农家书屋等农村各种阵地平台,推动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围绕创新治村,加快构建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坚持和完善新时代“枫桥经验”,完善和发挥村规民约作用,打造共建共治共享乡村善治格局。围绕以城带村,促进城乡要素双向循环,推动优质服务向农村延伸,加快构建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四、在融入新发展格局中积极探索乡村振兴的巫山特色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构建新发展格局,把战略基点放在扩大内需上,农村有巨大空间,可以大有作为。我们将立足新发展格局,抢抓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机遇,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二十字”方针,着力在四个方面实现“华丽转变”。一是实现乡村面貌之变。将发展产业与国土绿化结合起来,持续发展壮大以生态旅游、生态农业、生态康养、生态工业为主的现代生态产业体系,既扮靓扮美“绿水青山”的颜值,又做大做强“金山银山”的价值。二是实现治理主体之变。全力打通资金、管理、人才等城市要素和工商资本上山下乡通道,加快搭建起各类人才大展拳脚、施展才华的广阔舞台,逐步形成以农民为主体,多元参与的现代化乡村治理格局,着力破解“空心村”难题;同时,全面推进数字乡村建设,推动大数据智能化为乡村治理赋能。三是实现发展动能之变。探索以“党建+”推动村集体经济发展,深化“三变改革”“三社融合”,加快实现“企业+合作社+农户”“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农户”等现代农业模式全区域覆盖,有效盘活各类闲置资源,激发农业农村发展活力。四是实现农业地位之变。立足新发展格局,打造巫山脆李、巫山恋橙、巫山中药材等“金字招牌”,将巫山打造成全国重要生态产品供给地,让更多“生态宝贝”走进全国人民的视野,走上千家万户的餐桌。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巫山将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坚定前行,用好用活国家设定的5年过渡期,与“十四五”规划相衔接,实现解决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两不愁三保障”为重点转向实现乡村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从集中资源支持脱贫攻坚转向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作 者:中共重庆市巫山县委书记
责任编辑:马 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