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追寻幼儿园生活化的教育

2021-07-08施加银

教育·读写生活 2021年3期
关键词:家园生活化内容

施加银

陶行知先生说:“生活即教育。”“从定义上说,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产生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

一、开展生活化教育的意义

我们的教育应该面向孩子们的生活,才能凸显教育的意义。大自然中处处都是教育的内容,如何让生活教育极具意义呢?我认为幼儿教育是根据幼儿年龄特征并结合个性化差异,立足于幼儿的生活经验,提升活动的趣味性,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促进幼儿有益经验的获得,持续提升幼儿发展能力的综合性的生活化教育。幼儿天生是好奇的、好问的,但同时他们也很容易失去耐心和探索欲。往往需要教師结合日常教学活动、借助情境表现生活化的内容,同时以趣味性活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这要求教师强化课程理念,在平时的教育活动中,把握幼儿的兴趣特点,关注生活化的内容,善于创设生活化情境的教学方式,将生活化教育的重要意义落在实处,全面提高幼儿的学习能力。

二、开展生活化教育的策略

(一)将生活内容融入幼儿教育

幼儿教育应该立足于生活,运用多种方式将生活和教育紧密联系,让幼儿沉浸在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中,感受生活教育的快乐,品尝生活教育带来的甜美滋味。生活中处处是教材,如何让幼儿成为主动的学习者,成为生活的主动参与者呢?这就要求教师从生活中取材,了解生活对于教育的实际意义,让两者有效自然地融合,提升幼儿对活动内容的兴趣,这样可以让幼儿在不知不觉中学习知识技能。例如教学按某种方式排序的时候,我们可以利用不同的种子、果壳让幼儿练习,不仅可以使幼儿掌握排序的方法,也能帮助他们了解关于种子和果壳的相关知识。又如领幼儿散步时,教师可以利用排队的时机引导幼儿感知前后左右的关系;在参观园内环境时,可以让幼儿比较树木的高矮粗细、数数花朵的数量、认识花朵的颜色等。孩子们都喜欢过节日,对节日的美味食物、有趣的活动非常感兴趣,这也是实施教育的良好时机。在不同领域组织开展有趣的节日活动,可以提升幼儿的语言能力、绘画能力以及科学认知能力等。各种主题活动的开展,对幼儿的认知有促进作用,也让生活化教育变得有趣而有意义。如在主题活动“落叶飘飘”中,与其给孩子们单调地讲述叶子的种类、特点,不如组织一次秋游活动,带领幼儿走进大自然,感受大自然。引导幼儿在“走一走、看一看、摸一摸”的亲身体验的过程中,通过自主表达或与同伴相互交流,分享自己的想法和经验。在活动中,幼儿能够观察到落叶的曼妙舞姿,也能搜集关于树木的资料,认识并制作“树的名片”。在这样的过程中,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科学探知能力、想象力得到了充分发展,幼儿在交流分享中也潜移默化地增强了自信心。在幼儿获得直接感知后,教师再将关于秋天的故事带入活动室,活动室里处处都是孩子们感兴趣的故事。这样的活动过程一定是快乐自在的。幼儿的学习认知也将是整体的、深刻的,而并非零散、粗浅的。

因此我们要善于从生活中寻找素材,组织开展生活化教育,给予幼儿适时适当的指导,一定可以令幼儿对生活中丰富的内容产生兴趣,从而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

(二)用生活能力带动幼儿教育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提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儿童生活自理能力形成的关键期在幼儿园阶段,这就要求教师抓住这一敏感期,鼓励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培养其简单的生活自理能力。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也应该体现在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中。为此要将生活化的教育落在实处,在提升幼儿生活能力的同时推进教育内容。因而在幼儿生活化教育的实施过程中,更需要重视对其生活能力的培养和锻炼。例如在吃点心和午饭时,让幼儿自主分点心或盛饭菜。这样看似简单的过程可以让幼儿获得自我服务的意识,感知数量的关系,还可以大大提高手部肌肉的运动能力。再如在午睡前叠放衣服、整理被褥的过程,不仅锻炼了幼儿的动手能力,也能提高其劳动意识。但针对能力弱且不自信的幼儿,教师要给予耐心指导和示范,以鼓励教育为主。教师要重视培养幼儿在生活中的自理能力,将生活化内容有机渗透,促使幼儿提升技能,发展兴趣,以更好地适应生活环境,积极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三)在家庭教育中融合幼儿教育

幼儿的教育不仅仅只是在幼儿园中的教育,更是家庭、社会和幼儿园教育的有机融合。父母是幼儿的第一任老师,幼儿对于父母极其依赖和信任。因而幼儿教育需要家园合作,共同促进。家长的不同职业、不同教育理念和文化水平能为我们提供丰富的教育内容,也能为我们的课程提供有效的资源。开展家园合作,可以分享不同的家庭教育模式,促进教育的提升。良好的家园关系能够使幼儿教育工作得到更好的发展,在提升家长教育观念的同时,实现家园有效沟通。将幼儿教育延伸到家庭教育中,需要我们制订良好的合作制度,将目的和初衷调整一致,全面科学地进行家园合作。如需要幼儿收集生活中的信息时,就需要家长积极配合,有了前期的调查才能顺利开展活动。譬如在教幼儿掌握数的加减关系时,家长可以带幼儿去超市购物,快乐的体验过程不仅能使幼儿有效巩固数的加减关系,也能使他们对钱币产生一定的认识,还能够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和交际能力。这样的能力发展,正是家园达成共识后所给予孩子们的最直接的体验,让孩子通过感知活动内容、提升能力的桥梁顺利地到达知识的彼岸。教师应不断强化家园双方合作的认知,着眼于家园间的有效合作、平等沟通,促进家园教育的融合,同时要提高幼儿对生活内容探索的积极性,提升生活化教育的意义,提高家长关注生活内容的积极主动性,让他们充分认识生活化教育的好处。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发现生活中处处是教材,生活是不断变化发展的,生动丰富的内容更容易带动孩子们的感官体验,促使他们互动交流,丰富孩子们的学习经验,让他们尽情感受生活带来的教育意义。体验生活是幼儿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幼儿的年龄特点、发展情况决定其全面发展离不开生活化的教育。教师需要帮助幼儿将已有的、零碎的、片段的生活经验在特定教育情境下有机地整合,这样教育内容才能系统化、整体化、生活化,才能体现幼儿教育的价值,才能使幼儿获得真实的人生体验。实施生活化教育需要教师多设置生活化教学内容,关注生活内容的教育价值,打破传统教学模式,带领幼儿走入生活,通过实践探索开展活动,将教学方式生活化、教学情境生活化,为幼儿的生活和发展奠定基础。教学目的也应该注重生活化内容的习得,如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发展、自信心的提高、自主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等应成为生活化教育内容的主要目标。为使幼儿更好地适应集体生活,更独立地适应群体生活,教师应注重一日生活中的教育契机,为幼儿提供表现的机会,满足其表现欲望。通过在生活化环境中合理、因地制宜地开展活动,提升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和感知能力,充分利用生活中的有效教育资源,把握孩子们的探索兴趣和课程内容的发展方向,帮助幼儿提升自信心和生活能力。重视课程来源于生活又将回归于生活的教育理念,以幼儿为本,让他们在生活中积累知识、体验快乐。

参考文献:

[1]虞永平.为了生活了解生活利用生活[J].早期教育,2001(11).

[2]王莉.关于幼儿园课程生活化的实践思考[J].陕西教育学院学报,2011(4).

猜你喜欢

家园生活化内容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研究
梦中家园
作文生活化教学指导策略
“则”与“择”:指向生活化学习的幼儿园数学活动实施的原则与选择
生活化美术教学的课程设置及实践应用
温馨家园
“无忧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