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任务:提升学生学习投入度的动力引擎
2021-07-08黄亮
黄亮
所谓“学习任务”,是指“通过设计任务,来引发、维持学生的数学学习”。学习任务是提升学生数学学习投入度的动力引擎。一般而言,学习任务是一种“双螺旋”结构,它不仅关涉数学本体性知识,也关涉学生具体的数学认知水平、认知状态。在数学教学中,通过任务驱动,能让学生学习数学时主动投入、深度投入。美国著名教育家兰本达认为,学生投入越深,学习就越有动力。
一、准备性任务:打造学生学习投入的情感引擎
学生数学学习的任务驱动,不仅包括课堂学习中的任务驱动,也包括课堂学习前的任务驱动、学习后的任务驱动。课堂学习前的任务驱动,也就是准备性任务驱动。准备性任务驱动,是激发学生数学学习投入的“情感阀”。所谓“课未始,情已生”,所谓“课伊始,情已生”,都是指向一种课堂学习准备。“投入”不仅仅是指学生外显的行为状态,更指学生内隐的学习心理状态。通过准备性学习任务,学生的数学学习不再是消极地等待,而是积极地、主动地介入。
准备性学习任务,不仅包括教材上的数学知识的闭合性的学习任务,更包括链接其他相关学科、关联学生经验和生活的开放性学习任务。准备性学习任务,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发掘学生数学学习的创造性,从而促进学生的数学深度学习。准备性学习任务不仅是为学生的数学学习做准备,更是学生数学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比如,教学“蒜叶的生长”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折線统计图”,对用折线统计图描述现象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教学中,笔者设置了这样的准备性学习任务:选择一些饱满的蒜头,将其放置在三个盆中,其中两盆放土(一盆放在阳光下,另一盆不放在阳光下),一盆放水;观察并记录根的生长;观察并记录蒜叶的生长。通过这样的准备性任务,链接学生的生活经验,触发学生的知识背景。学生能积极地、主动地进行探究、思考,其学习投入度自然提升。准备性任务,让学生克服了消极、被动的学习懈怠心理,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积极性,蓄积了学生数学学习的动能,让学生深度投入到数学学习中。课前的学习准备,为课堂上对“蒜叶的生长”的折线统计图的描绘、分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要使学生上好课,就得千方百计点燃学生心灵上的兴趣之火。”准备性任务,重在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点燃学生数学学习的激情。准备性任务,有时不仅是学生数学学习的“序曲”,更是学生数学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准备性任务驱动,改变了学生被动地听、被动地看的学习格局。准备性任务,将学生的数学学习向课前延伸,让学生的数学学习成为一种连续性的学习。正是在这个意义上,美国著名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说:“教育即经验连续的改造。”
二、针对性任务:打造学生学习投入的认知引擎
运用任务驱动学生的数学学习,不仅可以设计准备性任务,而且可以设计针对性任务,从而激发学生的数学认知,引发学生的数学深度思维。有了准备性任务的设计,针对性任务的设计就要切入学生数学学习的“最近发展区”,切入学生数学学习的重点、难点,从而让学生的数学学习更加有的放矢。作为教师,要盘活学生数学学习中的各种资源,针对学生数学学习中的思维障碍、困惑、疑点、盲点等展开数学教学。针对性数学学习任务,能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品质,从而不断优化学生的数学学习。
为了引发学生数学学习的深度投入,针对性任务可以引导学生自我表现、自我建构、自我创造,也可以引导学生彼此之间相互交流、相互合作、相互展示。通过表现性、协商性的具体任务,引导学生深度探究。针对性学习任务,不仅让学生认识、理解数学知识“是什么”,更引导学生追问数学知识“为什么”及数学知识“怎么样”。从某种意义上说,针对性任务犹如一个航标,会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数学学习,从而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热情,驱动学生的数学学习循序渐进,从而引导学生突破数学学习的重点、难点等内容。比如,教学“小数的初步认识”这部分内容时,按照教材的要求,学生必须掌握小数的读法、写法。但通过准备性任务的引导,笔者发现,许多学生已经从生活中、从经验中、从视听媒体中学会了小数的读写,但对小数的意义依然比较模糊。基于此,笔者设置了针对性学习任务,着重引导学生学习小数的意义,引导学生认识到小数和分数的联系和区别。当学生认识到小数就是将整数1平均分成10份、100份、1000份……表示其中1份或几份的数时,学生自然能感悟到小数是一种特殊的分数,是一种不带分母的十进分数,从而自然能对小数形成深刻认知。通过针对性任务,打开学生数学学习投入的认知阀,从而让学生主动探索、主动实践、主动思考,从而获得知识,形成技能,生成数学学科核心素养。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针对性学习任务,需要让学生敢想、敢做、敢说,从而让学生真正地投入到数学思考、探究活动中去。作为教师,要搭建学生数学学习的平台,选择切合学生数学学习的内容,构筑学生主动投入学习的强大磁场,充分发挥学生数学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通过学生数学学习的高投入度,促进学生数学学习的可持续性发展。
三、拓展性任务:打造学生学习投入的行为引擎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先生说:“数学是一个原则,无数内容,一种方法,到处可用。”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整理数学知识,将所学的数学知识强化、深化、活化,进而能让学生触类旁通、举一反三。拓展性学习任务,是打造学生数学学习投入的行为引擎。通过拓展性任务,学生的数学学习从课堂转向课外,从教材拓展到生活。拓展性学习任务,能将学生的数学思维发散,能让学生从多个视角、多个层次来分析、解决问题。
拓展性学习任务,能将学生的数学学习向其他学科、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延伸。作为教师,可以设计专题性的学习任务、反思性的学习任务、实践性的学习任务,从而引导学生不断实践,打造学生数学学习投入的行为引擎。教学“多边形的面积”之后,笔者设置了这样的反思性的学习任务:这些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是什么?是怎样得来的?这些公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怎样用示意图来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通过反思,学生不仅进一步巩固了数学知识,而且掌握了数学知识之间的关联。在此基础上,笔者设置了专题性的学习任务,让学生通过测量计算校园里总的绿地面积,计算校园的人均绿地面积。通过这两个专题拓展性学习任务,引导学生搜集材料、实地测量,并灵活运用多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这样的反思性的任务、专题性的实践任务,唤醒了学生数学学习的潜质,引发了学生数学学习的深度参与、深度投入,从而不断提升学生的思维力、学习力。拓展性学习任务,打造了学生数学投入的行为引擎。通过拓展性学习任务,让学生从多视角、多层次分析问题、理解批判、联系构建、迁移应用等,从而帮助学生实现对数学知识本质的认识,这种高投入的任务驱动,直指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
学生的数学学习投入度离不开学习的土壤,离不开教师的助推。深度投入的数学学习的生命力,在于教师对学生数学学习的持续跟进。作为教师,不仅要从理论上认识投入度对学生的数学学习的影响,更要将提升学生数学学习的投入度放到实践中去。建构高投入的数学学习,其终极目的就是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高投入的数学学习共同体的建构,体现为一种学生文化、一种反思文化、一种创新文化。高投入的数学学习,要求教师树立研究意识,以开放、悦纳的姿态融入其中,从而促进课程与教学资源的共享,促进学生自身生命的解放与舒展。
参考文献:
[1]成尚荣.儿童立场:教育从这儿出发[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2]张忠艳.构建基于课堂观察的卷入式教研共同体[J].小学教学研究,2016(12).
[3]贾会巧.将学生的情感和智慧“卷入”课堂教学[J].教育实践与研究,20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