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丰

2021-07-08刘华

星火·中短篇小说 2021年4期
关键词:广丰

刘华

广丰与福建、浙江毗邻。站在铜钹山的白化岩那儿,一眼望三省。我也曾在浙江江山和龙泉,瞟见了江西广丰的山和云。

广丰人的集体性格,颇似浙江人,可能跟田少人多的生存环境有关。我在距离该县不远的铁路边长大,从小一眼能认出广丰人。很容易辨识,戴着高高尖尖斗笠的便是,他们把箬叶塑造成山峰,然后扣在头上。男子汉顶天立地的样子。那种另类斗笠似为广丰所独有,挡雨遮阳的功能未必强于普通斗笠,人说其好处是凉快。我反而觉得它挺招摇。

戴斗笠的广丰人穿梭在我童年记忆里。卖黄烟的,卖红糖的,还有摇着货郎鼓吆喝换鸡毛鸭毛破铜烂铁牙膏皮的,用废物兑换的所谓冰糖,其实是熬得发燥的麦芽糖,叮叮嗑嗑,凿石一样,敲下来一小块。过去,小商小贩被人看不起,广丰人遭受的歧视尤甚,也许是斗笠招惹的。由货郎担扩大开去,广丰籍的邻居、同事、同学差不多都被叫做了“广丰佬”,我好几个同学拥有同一个外号。

大约本世纪初吧,省市作协在广丰召开全省小说笔会,我发言稱:作家深入生活,不仅要了解一方土地的生活历史、民俗风情等等,还要把握当地人的集体心理和集体性格,比如广丰人敢闯天下、善于经商的特长,一直被人讥嘲,而在改革开放的社会环境里,正好契合了时代精神,所以,广丰县域经济能够连年领先全省。对此,一直在听会的县委书记点头称是。我记住了他,是因为如此边缘的会议,书记碍于情面出场的有,能坚持坐下去的,稀罕。

再见面,我俩都转岗上海带孙子了。上海离广丰不远,青浦有一座红柚园,园里走着广丰人,树上挂着广丰果,林间飘着广丰话。那果口感好,维C含量高,肉质细嫩水分多。青浦红柚园每年的开摘节,也是广丰人的团圆节,我三次应邀前往,邀我的是毛君,他专程由广丰赶赴青浦的红柚之约。青浦红柚是迁居上海的广丰马家柚。我参加的第三个开摘节前夜,广丰老乡们忆起马家柚的历史,忽然想到住在上海的老书记。事后我想,或许老书记当得“马家柚之父”吧。

开摘节那天,天未大亮,大嗓门而嗓音有些混浊的毛君悄然带车从青浦直奔上海城区,往返好几个小时,将近中午时接来了老书记。在黄澄澄的柚香里,老书记感动于毛君的出现,感动于红柚园的相聚;而毛君则感慨于老领导现在的蜗居生活,要知道,老人家可是推广马家柚的有功之臣啊。一个良种变成了全县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产业,马家村的那棵母树已被保护起来,然而,发现和重用那棵树的人呢?

—被许多人忘记,却被毛君记住;被毛君提起,这才被许多人恍然想到。

据说,那棵劳苦功高的母树树龄超过百年,它是原有古树老化后重新发芽长起来的。老书记在任上某次考察马家村时,发现古柚树结的果味道特别好,于是买下所有的挂果,大概十多只吧,分发给领导班子所有成员,要求品尝之后必须在会上发言谈口感。于是,这才有了响当当的马家柚,令人垂涎的马家柚。在青浦,我注意到一个细节,尽管柚果满园,女主人对每块柚子皮都是吝惜的,都要收拾起来。她家餐桌上,柚子皮做了好几道菜,说柚子皮还可以搽手搽脸,美容养颜。开摘节现场展示的柚皮雕刻工艺品,居然有金属质感。广丰人拿马家柚当个宝。

老书记年已七旬。他的退休金在上海城区内租个小套房怕是都不够。他蜗居在一个人的感慨声中。

广丰人的敢闯敢作为,不是一股子血性,而是孜孜以求,坚韧不拔。我有广丰籍的七八级同学王维汉,当年读大学时,书法已在全省小有名气,谁也想不到,入学之前,他居然是个走村串户的木匠。他拿斧头当毛笔,拿木料当宣纸吗?正疑惑着,其弟林孙珍的回忆文字在上饶朋友圈里广泛流传,他写道:“本来他(王维汉)可以在家随父亲学医,父亲不同意,坚持让他学木匠。父亲说,做木匠砍坏一根木头赔得起,当医生不小心医死一个人我没有那么多儿子赔!学徒期间三哥受的苦和委屈,远非我所能比。学徒不仅是学手艺,在师傅家,工余挑水、扫地、劈柴、做煤饼等重活累活样样得干,一点偷不得懒。刚做学徒时,一次在外乡,晚饭后临睡前三哥刚拿出一本书油灯下看,师傅冷冷地蹦出一句:你还看书,东家没那么多煤油给你点!”小木匠王维汉“空余要么读字帖,要么在地上用树枝之类的比划研究怎样才能把字写得更好看”。这是一个现代版的囊萤映雪故事啊!毕业之后的漫长岁月里,任尔笔墨浮躁、字画铜臭,王维汉依然故我,潜心钻研书法艺术。后来,硬是凭着自己的扎实功力和独特风格,成为省书协副主席。

只读过六年小学的林孙珍于恢复高考后,神奇地成为华东师大七九级学生。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他便是我关注的青年作家,后来他当领导去了,写得少了,联系便断了。再后来,林孙珍突然出现,希望我替其作品集写序。其中一辑写往事记忆,令我大吃一惊:小小年纪,竟当过社员,做过挑夫!要知道,这位少年郎肩挑重担,需要翻越的是横亘在赣闽边界上的崇山峻岭。往大里讲,那叫武夷山脉;往小里说,那是名字多得记不住的层层叠叠的峰峦。他的回忆文字,准确得像照相,精细得像微雕,感慨之余,我写道:“假如要把一个时代做成标本,历史学家擅长的是做骨架,那些能展示历史纹理和质感的血肉,则需要依赖一份份真切有温度的个人叙事。”

回头看看,木匠和挑夫仿佛是这兄弟俩的前生。其实,广丰人有太多令人唏嘘的故事,那是性格导演的。

毛君邀我在上海、杭州参加过好几次活动,我因此认识了几位在外地打拼的广丰人,他们也是有故事的人。比如,杭州的一位,高中未毕业,就出门打工,做过多种营生,也曾当过卖菜的小贩,上午卖完菜,便去美术学院旁听。自幼萌生的艺术向往,催其奋发努力。后来他揽工程、跑物流,挣到钱后来了个华丽转身,经营艺术品拍卖公司,并从事书法创作和研究。

外地老乡都管毛君叫“毛厂长”,有时我不免疑惑:究竟喊的是厂长,还是场长?他当过铜钹山垦殖场的头儿,垦殖场和岭底乡两块牌子一套人马。我之所以疑惑,是因为老乡里有不少铜钹山人,早年我去那儿,经常听见山民们毛场长毛书记毛主任地喊他。

走出大山的铜钹山人,凭着吃苦耐劳的精神,硬是在大城市里站稳了脚跟,甚至闯荡出自己的事业。铜钹山高家村的村口,建有一座宾馆,大号“高老庄”,它的主人就是在上海做挖机生意的老板。

高老庄建在山口处,夏夜凉风阵阵,爽极了。那样的地方比较适合讲鬼故事。我曾在那儿给一群青年作家讲过里面根本没有鬼踪影的故事,却也把人吓得不轻。听说对面的高家村里,夜晚偶尔可见某栋空屋有“鬼火”闪烁。白日里我进村去过几回,倒是发现了傩的痕迹,它藏在一座小庙的楹联里,虽然无从深究,可它的存在本身就是意义所在。只可惜被我存进电脑里的照片走丢了。

2018年8月再访高老庄,巧遇毛君请来几位老领导,有的已退休好些年,我仍然经常听得他叨念他们的姓名。小憩高老庄,见大门前挂着一块牌子:江西省作家协会创作基地。落款是2006年6月。牌子上似有锈迹,往事却历历在目。

牌子其实也纪历了铜钹山的变迁。历史上,这片山林是封禁山,不得开垦围猎,也不得居家行走。相邻的浙江江山县廿八都,又叫百姓村,便是封禁历史的见证,来自各地的戍边官兵在弥禁后安居此处讨生活,因此形成众姓混居的村落。

作为封禁山,铜钹山的美丽已封存千年。那美丽给人一种恍若隔世的陌生感,那陌生感悠悠然封漫在兀立的險峰上、葱茏的山野间、宁馨的村舍里,或者,成了漫山遍野的空寂和宁馨。

热情也是引人入胜的美景。毛君屡次对我说:山里的老百姓还是很苦的嘞,把铜钹山开发出来,就能根本解决山区的脱贫致富问题。我注意到,每每提及此类话题,他便声音哽咽,眼里有泪。

所以,在偏远而贫困的岭底乡工作多年,他致力于开发当地的山水资源。他喋喋不休,逢人就夸铜钹山的好,请了许多专家来证明铜钹山的好,千方百计筹资筑路期望引更多的游人来领略铜钹山的好。有一次采风,我因故被阻隔在岭底乡的办公楼里。进了毛君的办公室兼卧室,我依然游兴不减。偌大的铜钹山区,恰好就在他的床头、案头。它是可以翻阅的,那是他编著的《铜钹山旅游概览》;它是可以倾听的,那是他搜集整理的《铜钹山美丽的传说》;它甚至是可以披荆斩棘去踏勘的。我捧着即将正式刊印的铜钹山开发可行性报告,不由自主地在文字里攀登或下潜,俯瞰或仰望,暗自惊叫或欢呼。一段,应有一公里长的崎岖艰险;一节,大约有一平方公里的神奇秀美。我知道,在草深林密的词语前方,一定有执着的向导,恨不能搜尽封禁千年的一切,哪怕镂于石木的一个字词。

桌上的一张废纸让我感动不已。即便随便涂画的一些文字,也全都和铜钹山的开发有关。其中有个字很是生僻,我猜想,他一定在琢磨着某帖碑刻或某块匾联。

后来有一次再去铜钹山,没有什么理由,乘兴而去,带醉而归。醉人的,不是酒,而是一个谜,是用报纸包回来的一些瓷片。瓷片上沾满新鲜的泥土。那是粗瓷的碗,破碎的碗,不成形的碗。却盛满了古老的气息,盛满了对历代朝廷禁律的讥嘲之意。

那是毛君的新发现。在饱览湖光山色、尽取民俗风情之后,他的目光竟钻入地皮之下。因为筑路,一座古瓷窑重见天日;因为古窑,那条新路便改了道。窑址紧挨着村庄。一地瓷片紧盯着远处。也许,瓷片在辨认当年通往福建的古道。我记得,离窑址不远处的小山包上,还有一棵古树。古窑究竟有多么古老,古窑古树古道和那个村庄,它们谁更古老,只能留待专家去考证。让我感动的是毛君如获至宝的惊喜,视为神赐的珍惜。

不管这一发现价值几何,它的启示却是宝贵的。试想,那里不曾是封禁山么,连炊烟都被禁止了,怎么会长出日夜喷吐的窑火和柴烟呢?莫非,朝廷就是被滚滚浓烟呛醒的?或者,顽强的烟火始终与那些森严的禁律对峙着?

也许,被泥土掩埋着的历史才是真正的历史;也许,真正的历史比史料记载的,要鲜活要丰富。由古窑可以想见,我们所立足的任何一片土地都是深厚的,不断探寻便有不断的收获。正如高家村的傩迹。正如皇皇气派的十都大屋。正如惊艳于世、比美乐平的广丰古戏台。正如与靖安县同名的靖安村。正如铜钹山里的庙宇道观。它们让我体察到人烟在封禁山中不断蔓延的速度和温度,体察到人们请神灵引路,或者与神灵为伴,冒着巨大风险,执拗地深入武夷山的艰辛步履。毛君领着我跑遍了广丰县,甚至屡次“窜访”浙江省。其中的某村,为标榜地灵人杰而煞费苦心,将古今人物事迹编印成册以炫耀乡里教化后人。我熟悉一个名字,便告知那位人物之子,岂料,他一脸的茫然。看来,故乡有儿孙走失,更有儿孙彻底忘却故乡。

如果说,一座景区的旅游开发必定要赢得多方支持的话,那么,挖掘一个地方的文化资源则往往总是靠孤军奋战完成的。铜钹山的历史和文化,就是这样被毛君一点一点地发掘出来。他所编著的《铜钹山历史文化丛书》,是一个人的工程,是一个人的意志唤醒了沉睡在密林的碑石、尘封在典籍中的文字,是一个人的谦和感动了那些为山民口口相传的上了年纪的故事……

在我看来,编著那套丛书,无论就其工程量来说,还是就其意义来说,无异于再造一座铜钹山。因为,铜钹山风景区的精魂都在里面了。景区的建设者,在紧锣密鼓的景区基础设施建设中,始终锲而不舍地挖掘地方文化资源,诗意地塑造着一个地方的文化形象;游人沿着新建的道路走进铜钹山,立即走进了它的历史,走进了它那比风景更加神奇的心灵,这样的山注定要叫人流连忘返。

正是有了如许多的发现和发掘,铜钹山的风景才经得住打量,耐得起品味,才能让纷至沓来的作家们文思泉涌,写下许多精美篇什;而曾经的野山,后来之所以能成为闻名遐迩的景区,除了建设者的种种努力外,也得益于作家的笔墨。他们的文字,像铜钹山的湖光山色,给铜钹山扬了名,又为铜钹山召唤了更多的文朋艺友。

这是江西少有的作家协会创作基地,而且是真正能为创作服务的唯一基地。我曾考察过两个申报创作基地的地方。一处,是离县城不远的景区,既方便又清净还景色怡人,难得的好地方,签了约,挂了牌,正儿八经弄来一块巨石,雕上字,栽在大路边。可揭牌仪式也是告别仪式,当地管事的人调离了,所有的约定便成为一纸空文。另一处,乃民间古建筑,当地政府对其期望值很高,不仅想嫁给作协,还想嫁美协书协和摄协,恨不能一女许天下。可是,还没等相关几个协会盖章签字把手续办好,人家顾自忙着举行婚礼了。最荒唐的是,它的婚礼,也就是创作基地挂牌仪式,连新人也不迎,媒婆也不邀,反而请了一大堆开发商去喝喜酒,自娱自乐闹了一场。他们忘记结婚是要领证的,一式两份的协议书双方都未曾签章,到头来不过是几页废纸。

铜钹山成为创作基地后,省作协定期组织作家前往,或者介绍市级作协采风团去,如果做个文艺界访客统计,那会是很可观的数目。我曾多次在会议上说,铜钹山是散文造就的山。我的同事概括得形象:铜钹山是最有文学海拔的山。

铜钹山是有灵性的。一旦贵客来了,景致一定分外迷人。比如,参加“三名楼”笔会的湘鄂赣三省作家到了,九仙山真个是仙气氤氲;北京上海的专家教授到了,九仙湖真个是胜似仙境。那几次我都拍到了好照片,不信,我可以打开电脑,把照片显示的拍摄时间报出来:前者是2012年10月23日10点12分,后者是2011年8月19日7点31分。

吸引文朋艺友的,正是野山野趣,是封禁千年的美丽,而不是养在栅栏和花坛的景致。如今,多少风景胜地也被圈在栅栏和坛坛盆盆里了,铜钹山能继续“野”多久呢?

散文的确为铜钹山扬了名。然而,回头看,进入新世纪后逐渐被文学报刊认同的所谓“江西散文现象”,与铜钹山应是息息相关的。因为,铜钹山为江西散文提供了一块园地,队伍聚合的园地,创作交流的园地,思想碰撞的园地。说不定某位青年作家的成长,就跟在这里遇见天然的风景和天然的人情有关;说不定某件重要作品的灵感,就跟在这里呼吸的纯净的空气和收获的纯净的友谊有关。而“江西散文现象”的形成,注定离不开铜钹山热情的守望和热情的杨梅酒。

寫到这里,我想念杨梅酒了。当然,还有红豆杉酒。还有羊肉粉,那米粉是现榨的,那山羊是当地养的。广丰的养羊传统,在江西全省算是特立独行。铜钹山还有一道名菜,腊肉炆石鸡。那么鲜嫩的石鸡配腊肉,真是不可理喻。不过,地方风味能够在舌尖上出奇制胜,往往就是不讲道理的混搭。

其实在创作基地挂牌前两三年,我们已经屡次前往,是作家褚兢介绍的。因为有乐于帮助协会促成好事的红媒,当年的省作协曾经一度每年举办采风活动十余次,而其工作经费只有区区一两万元。早先铜钹山接待条件也差,印象倒是深刻,比如九仙湖边的地铺和篝火,比如九仙山下的杨梅酒。

为什么单提九仙山的杨梅酒呢?它给我两次深刻记忆。一次是午餐后我独自从那儿提前离开,赶回不断来电催促的南昌。微醺的我和微醺的众人,所表现的握别和离情有点夸张,我看别人眼睛好像有点潮,感觉自己眼里似乎也发热。还有一次是听说的,我不曾在场,据说采风队伍也是在九仙山下聚餐后打道回府,分手之际,都醉了都哭了,没有一个例外的,一不小心弄成了生离死别的现场。毛君说,铜钹山的杨梅酒不上头。我信。可它上眼,刺激泪腺。

十多年间,这样的杨梅酒淅淅沥沥,怎么会不淋湿散文呢?

猜你喜欢

广丰
气候变化对广丰区农业气象灾害与病虫害的影响分析
广丰木雕传承与发展研究
玫瑰余香
优质广丰马家柚苗木培育浅议
质朴的广丰
光阴
发红包
广丰种植马家柚美了生态富了农民
赵广丰:曾经背拍走江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