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四味”与孩子相遇

2021-07-08谢倩

启迪与智慧·教育版 2021年5期
关键词:余味趣味

谢倩

【摘   要】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课堂教学依然是最主要的教学形式,也是学生学习知识最为关键的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有掌握了一定的方法和策略,才能使学生有效学好数学。本文从“四 味”入手,为如何上好一堂有滋有味的数学课提供了一些策略。

【关键词】    趣味;疑味;深味;余味

《小学数学课标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数学教学应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为之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并鼓励他们进行自主探究性学习。所以在数学课堂上,少不了这几种“味道”:趣味、疑味、深味、余味。作为教师,如何建构出“四味”并存、有滋有味的魅力课堂,是值得我们共同探讨和践行的。

一、创设情境,让孩子“闻出”趣味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可以起到“脚手架”和“助推器”的作用。教师要基于学生的认知起点、思维水平、心理发展规律,善于挖掘教材的有趣元素,并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兴趣爱好,创设多样、新颖、趣味的情境,使其“闻到”数学学习的趣味,实现知识和兴趣的完美结合。

例如,一年级上册《认位置》一课,内容比较枯燥,在新课开始时,我设置了情境表演——帮小萝卜找果园出口。在PPT上出示情景图,并请一位小朋友扮演小萝卜,哭着从左边上台:果园太大了,我辨不清方向了,怎么办呀?谁来帮帮我,呜呜……看着哭泣的小萝卜,小朋友们非常想帮助他,都积极主动发挥自己的才能,竭尽全力找到果园出口,学习热情高涨。

在教学中,教师要发挥智慧创设情境,使学生在熟悉、有趣、生活化的情境中,对数学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学习的价值和魅力才能得以体现,学生也会有意识地将数学知识应用于真实的生活中,进一步提升数学水平,这不正是孩子们“闻到”数学趣味后产生的一系列积极的连锁反应吗?

二、巧妙设疑,让孩子“尝出”疑味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而好奇心和质疑可以为学生的独立学习和协作探究提供动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若能从质疑出发,恰当设疑,鼓励他们大胆设想,勇于提出自己的见解,并放手让他们去探索、去思考,在寻根究底的质疑、追问、归缪中,就能激发出学生的求知欲,充分挖掘其潜能,让学生感受到思辨的快乐,体味到获取“真知”的愉悦。

例如,在《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教学中,我把四根长分别是5cm、5cm、4cm、4cm的小棒捆绑成一个长方形,求长方形的面积与周长。然后拉伸这个长方形,使它变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在黑板上绘制平行四边形,继续拉伸变成一个更斜的平行四边形,让学生猜想这两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有些学生很快作出回答5×4 = 20(cm2),而有的学生会通过观察黑板上两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大小提出疑问: “这两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不相等。我们不能用5×4来计算它们的面积。”“那我们应该如何计算这两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呢?” 通过这样的练习,学生在疑惑中逐渐进入数学学习的良好状态,并有意识地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活动,从而事半功倍。

可见,准确把握设疑时机、巧妙选择设疑方法、灵活运用设疑技巧能很好地调动学生思维的活跃性,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巧设疑问,以疑问引发探究,以兴趣引发动机,实现构建学生亲身经历、真正思考的数学课堂。

三、启发引导,让孩子“悟出”深味

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师要把握学生探究的难度,设置一些启迪性的问题,挠到他们思维的痒处,触发其认知冲突,从而引向数学学习的最近发展区。在这一过程中,教师或移花接木、或顺水推舟,在交流中将新知纳入原有知识结构中,使学习深度发生。

例如,教学《解决问题的策略——画图》这堂课中,教师首先展示了一个长50m、宽40m的长方形游乐园,并依次设计了几个小问题:(1)游乐园的长度增加8m,宽不变,面积增加多少平方米?(2)宽度增加了8m,长度不变,面积增加了多少平方米?(3)长度和宽度都增加了8m,这时面积又增加了多少平方米?……教师通过这样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思考、探究、猜测、验证。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研究透学生新旧知识的联系点,并巧妙设计问题,在层层深入的问题中,学生才能透过问题表象看到问题的本质,同时思維得到质的飞跃,在问题解决过程中也获得了成功的体验。

四、巧设结尾,让孩子“思念”余味

良好的开端固然重要,但结尾也是不容小觑的。课堂教学接近尾声时,学生精神处于疲惫状态,此时若能巧设悬念,可以再次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激发他们思维的潜能,让学生产生一种“欲罢不能”的持续探究态势。

例如,教学六年级《认识位置》,这样设计结尾让人回味无穷:同学们,在二年级,我们学会了用第几排第几个来确定一个物体的位置;到了五年级,我们学会了用数对来确定位置,这种方法更为简便;今天,我们又学会了用方向、距离来确定位置,这种方法更加精准。虽然我们学习的空间在扩大,视角也在扩大。但无论哪一种方法,都只是确定平面中一个点的位置,等进入初中,“确定位置”会再次与我们相遇,相信到那时你定会有更多的收获。

把握数学课堂的结尾,不仅可以回顾旧知、巩固新知,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有一种持久的回味。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曾经说过:“就数学本身来说,是壮丽多彩、千姿百态、引人入胜的……”因此,在我们的数学课堂上,只有当孩子与四味真正相遇时,才能上出一堂品之有余味、嚼之有回味的好课,才能逐渐提升孩子的数学“品味”,让数学课堂绽放出无穷的魅力。

猜你喜欢

余味趣味
余味悠长
人生的余味
趣味连连连
人生的余味
人生的余味
趣味阅兵
人生的余味
午睡的趣味
妙趣横生的趣味创意
趣味型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