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徐氏中国结:用结绳编织“中国风”

2021-07-08钟荷

百姓生活 2021年5期
关键词:结绳徐氏绳结

钟荷

中国结又称吉祥结,是中国特有的古老的民间手工编结工艺品,有着吉祥、富贵、平安的美好寓意,充分体现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之一。吉林长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徐氏中国结,历经4代、百年传承,其作品精致美观,带有浓郁的民俗色彩,体现了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和艺术价值。徐氏中国结与传统中国结相比较,除打破以传统红色为主、采用多色丝线编织以外,还以“越做越小”作为自己的技艺精髓。作为徐氏中国结的第四代传承人,徐晓雪和丈夫李亚峰通过文旅融合的推广平台,闯出了一条非遗传承的新路子。

家族百年传承中国结

走进徐晓雪的工作室,挂饰、首饰、摆件等绳结手工艺品挂满了整个房间,“中国风”元素扑面而来。绕绳、打结……绳子就像有了生命一样,在徐晓雪的手上左绕右转、上挑下压,一双巧手加一团线绳,绳线在手里“生”出了花儿、“长”出了型儿,成了巧夺天工的艺术品。

李亚峰家族的中国结传承,可以追溯到清朝中晚期。当年,李亚峰的曾祖母就是一名巧手的匠人,专门为朝廷制作宫灯穗、荷包等物件。这时候的绳结,在生活中应用十分广泛,从衣服到装饰,绳结无所不在。此后,结绳技艺在徐家以婆媳传承的形式,被一辈辈地继承了下来。到了李亚峰祖母的手中,结绳技艺向更加实用化发展,赶马车的皮鞭、捕鱼的渔网、装菜的网兜……都能通过结绳这门手艺编织而成。到了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结绳在徐家又演变成了用塑料輸液管编织工艺品的形式,制作的金鱼形钥匙扣一个卖3分钱,可以用来贴补家用。

2005年,徐晓雪继承了婆婆的手艺,并在传承、运用传统绳结技艺的基础上,将各种绳结技法加以组合应用,再从纹样和造型设计等方面进行创新探索,把传统结绳技艺与现代元素相融合,在创作中或融入刺绣技术,或同植物结合,还有的与玉石、珠宝联合,相得益彰,生动而灵秀,典雅而现代。

“学结绳起初只是个人爱好,通过文旅融合,不仅结绳的内容推陈出新,而且在技艺传承与发展上也有了更多变化。”徐晓雪说。

2019年,徐氏中国结被列入长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非遗”搭上“旅游快车”获新生

从2005年学习结绳技艺开始,徐晓雪就一直没有放弃过钻研,大部分时间都用在结绳上。除了钻研结绳技法,有美术功底的她还钻研绳结的设计,开发新款产品。但当时她付出的劳动认可度很低,更换不回相应的报酬。

“当时绳结是没有市场的,我一两天设计编成的绳结,只能卖20元,还需要我自己去一些文玩、淘宝平台上推销。”徐晓雪说。

除对手工中国结认知度低以外,市场上还充斥着大量的机器编织绳结,价格很低,占据市场主导。但这种绳结设计单一,耐久度不高,与传统的手工绳结相比缺点十分明显。

2017年开始,在政府的帮扶下,徐晓雪的工作室有了不小的突破。2018年,国家提出“文旅融合”这一概念后,徐晓雪的结绳事业搭上了旅游这趟“快车”,逐渐壮大起来。

“文化是货,旅游是车,借助旅游经济的发展,文化产品才能大卖。政府给我们这些‘非遗传承人搭台,不仅让我们在省内有了名气,而且在全国也越来越受欢迎。”徐晓雪的丈夫李亚峰这样表达文旅融合给“非遗”带来的生机。李亚峰原本有自己的事业,为了支持妻子,他将精力向结绳倾斜。

2018年,徐晓雪夫妻到各地参加官方组织的展会,政府搭建的平台给了“非遗”技艺很好的发展空间,不仅让技艺走出去,也让技艺活起来,更为技艺的传承打开了市场。

“以往我们靠的是口碑,现在一次展会下来,获得的客户资源可能就有一二百个。”李亚峰说,每次外出展示,都是开拓市场的好机会。

除此之外,吉林省内各地景区也有了“非遗”的一席之地。在伪满皇宫博物院、长白山景区等景点,徐氏中国结的销量也在不断攀升。

“长白山景区是吉林省旅游的名片,徐氏中国结是‘非遗名片,二者结合就代表着吉林特色。”针对长白山景区,徐晓雪开发设计了一套名为“天地人和”系列中国结挂饰,其中有萨满神鼓、七星神等元素,民俗味儿浓郁。徐晓雪说:“借助吉林美景和民俗,我的创作灵感从未枯竭。”好的文创产品,能给游客留下一段美好的回忆,徐氏中国结也借此获得了新的发展机会。

猜你喜欢

结绳徐氏绳结
绳结艺术的现代传承研究
结绳:串联古今的艺术
活动名称:印加奇普绳结(INCAQUIPU)数字
浅析针织的起源和发展
难逃的凶手
难逃的凶手
结绳计数
关于绳结打法对其自动松脱和绳子强度影响的研究
时光穿越之旅
会跳的骷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