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脾清热利湿愈疡汤联合柳氮磺吡啶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观察
2021-07-08刘荣明颜玲玲
刘荣明,颜玲玲
(浙江省台州市肿瘤医院·浙江 台州 317502)
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病因尚未明确的直结肠黏膜慢性炎症性疾病,近年来其发病率逐年上升[1]。主要表现为黏液脓血便、腹痛、腹泻及里急后重感,病情常反复发作,可引起肠出血、肠梗阻或癌变等并发症[2-3]。该病治疗颇棘手,西医多使用氨基水杨酸类药物、皮质类固醇类激素、免疫抑制剂等治疗。柳氮磺吡啶是目前治疗UC常用的西药,近期效果较佳,但远期疗效不甚理想[4-5]。UC是中医药治疗的优势病种[6]。笔者以自拟健脾清热利湿愈疡汤联合柳氮磺吡啶治疗大肠湿热型UC患者43 例,效果满意,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8月—2019年1月本院就诊的脾虚湿热型UC患者86 例,随机数字表法按1∶1比例分为2 组。观察组43 例中男25 例、女18 例;年龄20~70 岁,平均(47.21±9.15)岁;病程4~32 个月,平均(18.46±7.72)月;病情程度:轻度31 例,中度12 例。对照组43 例中男26 例、女17 例;年龄18~70 岁,平均(36.93±8.47)岁;病程6~30 个月,平均(18.16±7.59)月;病情程度:轻度29 例,中度14 例。2 组患者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1)西医诊断标准:采用“炎症性肠病诊断与治疗的共识意见(2012 年广州)”中UC的相关诊断标准[7]; 2)中医辨证分型:参照“溃疡性结肠炎中医诊疗共识”[8]中分型标准。
1.3 纳入标准 符合UC的诊断标准,且处于活动期,病情属轻度和中度;中医辨证为大肠湿热证;年龄18~70岁;患者对本临床观察内容知晓并自愿参加。
1.4 排除标准 重度或非活动期UC患者;合并其他肠病者;有腹部手术史者;有严重心、脑、肝、肾疾病者或造血系统疾病者;合并恶性肿瘤患者;伴有精神障碍者;过敏体质者及对本观察药物有过敏史者;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
2 方法
2.1 治疗方法 对照组参照参考文献[7]予以柳氮磺吡啶肠溶片(上海信谊天平药业公司,国药准字H31020557,0.25 g/片),1.0 g/次,3 次/d,口服;观察组在柳氮磺吡啶口服基础上加自拟健脾清热利湿愈疡汤治疗,方药组成为白头翁、生地榆、薏苡仁各20 g,党参、白术、茯苓、秦皮、红藤各15 g,川芎、当归、白芍、槐花、侧柏叶、炙甘草各10 g,并随症加减,日1剂,水煎两遍,共煎得药液约300 mL,早晚温服。2组患者均治疗8 周后观察疗效。
2.2 疗效标准 参照“我国炎症性肠病诊断与治疗的共识意见(2012年·广州)”中的疗效标准[9],分为缓解、有效、无效。
2.3 观察指标 1)2组患者治疗前后证候积分:治疗前后对2组患者主症(腹痛、腹泻、黏液脓脓血便)按无=0分、轻度=2分、中度=4分、重度=6分,次症(肛门灼热、里急后重)按无=0分、轻度=1分、中度=2分、重度=3分进行评分,计算总分为证候积分;2)2组患者治疗前后肠黏膜病变评分:治疗前后对2组患者进行肠镜检查,根据Baron评分法进行评分[10],黏膜正常=0分、黏膜轻度病变=1分、中度病变=2分、重度病变=3 分;3)随访:对进入缓解期的患者治疗结束后随访6个月,记录复发情况,计算复发率。复发为又出现便血、腹泻,并经结肠镜检查证实[11]。
2.4 统计方法 文中相关数据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检验水准α=0.05,计数资料、计量资料分别采用χ2检验及t检验。
3 结果
3.1 2 组大肠湿热型UC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见表1。
表1 2 组UC患者临床疗效比较[例(%)]
3.2 2 组大肠湿热型UC患者疗前、疗后证候积分比较 见表2。
表2 2 组大肠湿热型UC患者治疗前后证候积分比较分)
3.3 2 组大肠湿热型UC患者疗前、疗后肠黏膜病变评分比较 见表3。
表3 2 组大肠湿热型UC患者疗前、疗后肠黏膜Baron评分比较分)
3.4 2组患者复发率比较 随访6 个月,观察组复发率为16.7%(5/3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3.3%(7/21)(P<0.05)。
4 讨论
UC根据其临床表现可归为中医学“泄泻”“肠澼”等范畴。或因饮食过量,停滞不化;或恣食肥甘,湿热内蕴;或误食不洁,损伤脾胃,化生湿热之邪,影响脾的运化功能,使其升降失职,水湿清浊不分,混杂而下,大肠湿热蕴结,传导失司;再者,大肠湿热内蕴日久,热壅血瘀,损伤肠道黏膜,则出现腹泻、腹痛、脓血便。针对上述病因病机,笔者认为治疗当以健脾益胃、清热利湿兼以活血化瘀止血为主。自拟健脾清热利湿愈疡汤方中参苓术草为四君子汤益气健脾,白术苦温,健脾燥湿,茯苓甘淡,渗湿健脾;薏苡仁健脾利湿止泻、清热排脓;黄连清热解毒燥湿;秦皮归大肠经,苦寒性涩,清热燥湿,主热痢下重;白头翁清热解毒,凉血止痢;红藤清热解毒、凉血祛瘀止痛;生地榆凉血止血、解毒敛疮;槐花、侧柏叶凉血止血;川芎、当归行气止痛、养血和血;白芍调和气血、解痉止痛;炙甘草缓急止痛、调和诸药。
从文中结果来看,治疗8周后,观察组缓解率、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患者证候积分较疗前皆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患者结肠黏膜Baron评分较疗前皆明显减低(P<0.05),且观察组较对照组减低更为显著(P<0.05);随访6个月,观察组进入缓解期患者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此结果表明,自拟健脾清热利湿愈疡汤联合柳氮磺吡啶治疗大肠湿热型UC患者疗效优于单纯西药,能更明显改善临床证候,有效地促进肠黏膜修复,同有效降低复发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