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干预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2021-07-08汪欣
汪 欣
(辽宁省丹东市第一医院,辽宁 丹东 118000)
急性心肌梗死在临床上是具有较高发病率的一种病症,这种病症的主要发病机制是患者冠状动脉出现闭塞,导致部分心肌血流出现中断[1]。而患者的心肌如果持续表现出缺血的状态就容易使患者出现局部坏死等不良表现,严重的对患者生命安全产生威胁[2]。因为这种病症的发生率相对较高,而且具有较高的病死率,为了避免不良情况的出现,在对患者进行治疗的同时,要采取科学有效合理的措施进行干预指导,只有这样才能够防止患者病症进一步扩大化,促进患者早日康复[3]。因此,本文主要分析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进行护理干预的临床应用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来丹东市第一医院接受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后心率失常患者(104例)作为研究对象,时间为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随机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2例。观察组中,男女比例为25∶27,年龄为46~79岁,平均(64.56±8.15)岁;对照组中,男女比例为24∶28,年龄为44~78岁,平均(65.87±7.65)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P>0.05,具有可比性。
1.2 入选标准
1.2.1 纳入标准 ①确诊为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且符合诊断标准。②具有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指征[4]。③持续胸痛超过0.5 h,心肌酶谱CK-MB与正常值相比均多出2倍以上,检验肌钙蛋白T和I均为阳性。④年龄均在80岁以内。⑤发病时间均不足8 h。⑥临床资料完整且签署知情同意书。
1.2.2 排除标准 ①1个月内接受过外科手术治疗。②肝功能、肾功能等器质性病变,多器官衰竭、全身感染等。③眼底出血或有药物过敏史。④精神类疾病或沟通交流障碍。⑤凝血异常、出血性疾病、血小板减少症或脑血管意外。⑥左支传导阻滞。⑦近期有溶栓治疗史。⑧严重的高血压合并心肌梗死。⑨同期参与其他研究。
1.3 方法
1.3.1 对照组 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实施针对性的治疗,并为患者提供常规护理。入院后对患者进行常规心理护理和健康宣教,促使患者积极的接受各项治疗,并对患者进行营养测试,以提升机体内的营养程度。待其身体恢复到一定水平后可指导患者进行康复训练。
1.3.2 观察组 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具体护理方法为:①心理护理:首先对患者的心理状况进行评价,并根据患者心理的表现提供针对性的护理。满足患者的内心需求,使患者明白治疗的目的和意义,取得患者及其家属的接受和认可,有助于增加患者治疗的积极性和依从性。通过转移注意力的方法改善患者负面情绪,如听音乐、看视频等[5]。对患者提出的疑问要进行耐心解答。②基础护理:积极监测患者的病情,了解并记录患者的病情走向和各项指标的数据。如患者出现呼吸急促或心悸等症状时,应立刻将相关情况通知主治医师,以便采取及时有效的干预措施[6]。将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的临床症状告知患者及其家属,并叮嘱患者遵医嘱用药。5:00是心律失常的高发时期,此阶段应为患者予以用药,溶栓治疗的患者应告知其抗凝治疗与溶栓治疗的必要性。③饮食护理:根据患者的机体需要对营养结构和饮食状况制订个性化的膳食方案,以保证患者在治疗期间的营养需求。坚持清淡易消化的饮食原则,并适当减少动物脂肪和胆固醇等摄入,嘱患者禁止食用辛辣和刺激性的饮食,禁止食用海鲜等食物,并告知患者戒烟戒酒等。④疼痛护理:因患者病情的特殊性,多数患者存在疼痛症状,护理时需了解患者是否存在疼痛,并根据疼痛程度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轻度疼痛者可嘱其适当的转移注意力;中度疼痛者可利用物理镇痛的方法缓解疼痛;重度及以上疼痛者则需遵医嘱给予镇痛药物,以提高患者的整体舒适性。⑤康复训练:待患者症状缓解后,可根据其心功能分级和椎管内出血的情况制订详细的康复计划,入院后第3日利用巴氏指数量表评估患者的ADL,并进行针对性的指导,训练要以患者的耐受为主要原则。
1.4 观察指标 临床疗效:将治疗效果分为显效、有效和无效3个等级。①显效:治疗后,急性心肌梗死症状改善超过90%或者完全消失,室性期前收缩症状消失或者减少超过90%。②有效:治疗后,急性心肌梗死症状改善在60%~89%,室性前期收缩症状改善在60%~89%。③无效:治疗后,急性心肌梗死症状和室性前期收缩症状改善均不足60%,甚至加重。统计两组患者出现并发症的概率。③随访1个月后,统计两组患者的复发率。④满意度利用自制的量表评分进行评价,分数为0~100分,评分超过70分为满意,否则不满意。
1.5 统计学方法 本文选择统计学软件IBM SPSS25.0对所有的统计数据资料进行检验,治疗有效率、1个月复发率、并发症发生率、满意度等计数资料均通过采用[n(%)]加以表示,给予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23%(49/5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08%(38/52),P<0.05;观察组1个月内复发率为5.77%(3/5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3.08%(12/52),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85%(2/5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7.31%(9/52),P<0.05;观察组满意度为96.15%(50/5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85%(41/52),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比较[n(%)]
3 讨 论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是因为冠状动脉病变而导致的冠状动脉供血不足的一种病症表现[7]。因该疾病的出现会使患者表现出心电图ST段升高,多数患者还会出现明显的cTnI/cTnT上升的趋势,导致其心肌酶含量明显增多,严重威胁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命安全[8]。
急性心肌梗死会表现出交感神经活动度增加,患者在情绪激动时存在高压状态并因此导致出现烦躁和出汗等,部分患者还会伴随恶心、呕吐等症状[9]。本文研究结果发现,观察组的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由此可以肯定综合护理方法的可靠性。综合护理是坚持以人为本的护理方法,在护理过程中以患者为中心,并从患者的角度出发,综合性的满足患者的生理需求和心理需求[10]。为患者进行护理时,通过查阅相关的资料、文献等,结合心律失常的具体症状提供指导,使护理过程具备科学性和全面性。
综上所述,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心率失常患者利用综合护理进行指导,可提升临床疗效,降低并发症率和复发率,增加患者的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