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个体化护理干预在老年高血压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2021-07-08王宝楠

中国医药指南 2021年14期
关键词:达标率个体化硬化

王宝楠

(沈阳市中医院,辽宁 沈阳 110000)

动脉粥样硬化是高血压患者常见的并发症,在老年高血压患者中尤为常见,二者合并发生会使心脑血管疾病等并发症发生风险大大提升。该类患者的病死率较高,临床必须积极控制患者的病情,以降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1]。护理干预是影响患者治疗效果的重要组成部分,个体化护理模式可进一步提升该类患者的护理效果。本研究旨在探讨个体化护理干预在老年高血压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7年12月至2018年9月在本院治疗的100例老年高血压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式的不同分为常规组和个体化组,每组50例。两组患者均存在原发性高血压病史,经影像学检查确诊为动脉粥样硬化。个体化组男30例,女20例;年龄63~84岁,平均(73.52±10.49)岁;病程1~2年,平均(1.56±0.48)年;收缩压(155.69±17.03)mm Hg,舒张压(110.36±8.69)mm Hg。常规组男31例,女19例;年龄62~85岁,平均(72.18±10.54)岁;病程1~2年,平均(1.69±0.57)年;收缩压(156.37±15.28)mm Hg,舒张压(109.67±10.32)mm Hg。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年龄≥6岁;自愿参与本次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动脉粥样硬化合并脑卒中、心肌梗死等并发症者;认知功能异常者;无法完成基本交流者;精神障碍者;合并其他脏器严重功能异常者;无法配合研究者;中途脱落或失访者。

1.3 方法 两组患者均予以降压、调脂、扩血管等常规治疗。常规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内容包括生命体征监测、降压治疗等。个体化组在常规组治疗基础上增加个体化护理干预,具体内容如下。①制订护理方案: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询问患者及家属既往病史、用药史、家庭情况等基本信息,同时与主治医师沟通交流,了解患者的治疗方案,共同分析治疗的重点和难点,并明确其存在的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发生风险,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针对风险因素增加干预措施,了解患者和家属的特殊护理需求,积极调整护理方案。②全程化心理干预:患者入院后,主动与患者沟通交流,消除彼此的陌生感,同时掌握患者的心理动态,及时给予其心理支持,引导患者将内心的想法倾诉出来,采取心理疏导的方式解决患者的心理问题。家属是心理干预的参与者,要指导家属学习如何关爱、关心患者,以正确的方式鼓励和关爱患者,使患者树立治疗的信心,积极提高治疗依从性。③激发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合并动脉粥样硬化后,对于病情控制的要求进一步提高,患者必须具有较好的遵医行为,为此开展系统性健康宣教,使患者树立正确的疾病管理理念,并学习如何正确用药、调节生活作息、控制饮食、远离烟酒、自我血压监测等,激发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使其主动转变行为,积极配合治疗,定时复查,严密监测病情,从而降低不良预后的发生风险。

1.4 观察指标 ①血压达标率:监测患者的血压变化情况,干预3个月后依据《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关于原发性高血压的血压达标标准(<140/90 mm Hg)分析患者血压是否达标,统计两组血压达标率。②心理状态: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3]和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4]评估患者的抑郁、焦虑状态,各量表包括20个项目,每项评分0~5分,得分与焦虑、抑郁程度呈正相关。在患者入院时和出院后6个月分别进行心理状态评估。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表示,组间比较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组间比较行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血压达标率比较 干预3个月后,个体化组血压达标40例,达标率为80.00%;常规组血压达标31例,达标率为62.00%。个体化组血压达标率显著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64,P<0.05)。

2.2 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比较 入院时,两组SDS和S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后6个月,两组SDS和SAS评分均低于入院时,且个体化组SDS和SAS评分均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比较(分,)

表1 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比较(分,)

3 讨 论

老年高血压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病死率、致残率极高,是当前临床防治的难点,因此必须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提升患者的控制效果[5-6]。老年高血压患者合并动脉粥样硬化后,对于病情控制的要求进一步提高,患者的护理要求多,且患者自身必须具有较好的遵医行为,但多数患者的护理需求得不到有效满足[7-10]。为此,临床针对该类患者多采取个体化护理理念,通过编制个体的护理方案,实现精准护理的目的。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3个月后,个体化组血压达标率显著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知该护理模式能有效提升患者的降压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使患者获益。本研究还发现,入院时,两组SDS和S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后6个月,两组SDS和SAS评分均低于入院时,且个体化组SDS和SAS评分均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知个体化的护理模式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负性情绪,帮助患者维持良好的情绪状态,临床应用价值较高。患者在发病后受到诸多的不良刺激,往往存在不同程度的抑郁、焦虑等情况,对于患者的顺利治疗较为不利,因而在个体化护理过程中,通过强化心理干预,增加沟通与交流,实施全程心理监测与护理,进而改善患者的负性情绪[11-12]。

综上所述,对于合并动脉粥样硬化的老年高血压患者,根据病情具体情况采取个体化护理措施,可有效提升血压达标率,并改善患者的负性情绪。

猜你喜欢

达标率个体化硬化
沙颍河(阜阳段)生态流量监测的探索
《风平浪静》黑色影像的个体化表述
山东:2025年底硬化路铺到每个自然村
个体化护理在感染科中的护理应用
山西省2017年地表水功能区水质现状评价分析
四川脱贫攻坚半年“成绩单”出炉
Apelin-13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磨削硬化残余应力分析与预测
额颞叶痴呆伴肌萎缩侧索硬化1例
分层随访模式对院后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达标率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