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缺血性脑小血管病及其亚组危险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

2021-07-08蒋尚融文淑梅王小博徐丽丽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21年10期
关键词:脑小血管病亚组

蒋尚融 尤 红 文淑梅 王小博 徐丽丽

甘肃省人民医院,甘肃 兰州 730000

目前研究认为脑小血管病(cerebral small vessel disease,CSVD)是脑微血管疾病,在多种致病因素作用下颅内各小动静脉、微动静脉、毛细血管病变,最终导致一系列临床、影像、病理改变的临床综合征[1]。脑小血管病在MRI 上主要表现为腔隙性梗死(lacunar infarction,LI)、脑白质病变(white matter lesion,WML)、微出血及血管周围间隙增宽[2],其中以LI 及WML 最为常见,以上两种病变常同时存在。CSVD在老年人中的发病率较高,在60岁以上老年人群中白质病变的发病率为50%~98%,腔隙性梗死发病率8%~28%,脑微出血发病率5%~23%[3]。CSVD大多数情况下可能没有症状,仅在其症状后遗症发展后才被发现,是导致脑卒中风险增加、认知功能下降、步态障碍以及其他不良结局出现的主要因素[4],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CSVD 的血管损伤常先于脑实质损伤,因此单纯依靠影像学的改变不能完全体现CSVD的整个病理生理改变。目前对于CSVD的发病机制研究已较为深入,其影响因素复杂多样,高龄、动脉硬化、高血压等多种因素均可能参与CSVD的发病[5-7],但仍未有完全明确。对于CSVD亚组发病的相关危险因素也研究较少,各亚型的危险因素是否独立存在或有所交叉目前仍无明确定论。因此,对CSVD 及其亚组危险因素的研究极为重要。本研究探讨缺血性小血管病及其不同亚型之间的危险因素,期望能够为脑小血管病的早期治疗及预防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7-06—2020-08 甘肃省人民医院中法神经康复科收治的经头颅MRI确诊符合纳入标准的缺血性脑小血管病患者296 例。所有患者由专业神经内科医师进行临床评估。同时收集同期、同年龄段头颅MRI 及神经系统检查未见异常的100 例老年人为对照组。纳入标准:(1)腔隙性梗死(LI):磁共振上直径3~20 mm的弥散加权成像为高信号病灶;(2)脑白质病变(WML):T1等或偏低信号,FLAIR 上及T2像高信号;(3)颈动脉硬化诊断标准: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8年修订版)中对靶器官损害的定义:颈动脉超声IMT≥0.9 mm 或动脉粥样斑块为颈动脉硬化。排除标准:(1)其他原因引起的脑梗死:皮层下梗死、烟雾病、大动脉炎、线粒体脑病等;(2)其他原因引起的脱髓鞘改变:多发性硬化、一化碳中毒等特定原因引起的影像学改变;(3)颅内占位;(4)脑出血;(5)恶性肿瘤史;(6)颅内外动脉重度狭窄史;(7)有严重肝、肺、肾疾病者;(8)心房纤颤者;(9)严重凝血功能障碍者。缺血性脑小血管病患者根据影像学检查分为LI、WML,考虑LI 与WML 常并存,CSVD组再分为LI组、LA组、LI+WML组。

1.2 方法收集所有受试对象基线,包括年龄、性别、有无高血压、糖尿病等。所有受试对象均于清晨空腹抽取静脉血2 mL,送检验科检测生化指标,包括尿 酸(BUN)、Hcy、Cys C、HDL、LDL、总 胆 固 醇(CHOL)、甘油三脂(TG)等。

1.3 颈动脉超声检查选用西门子S2000 彩超仪,探头频率5.0~7.5 MHz,检查颈动脉分叉处、颈内外动脉和锁骨下动脉。

1.4 磁共振检查所有患者采用Siemens 公司Skyra 3.0T 磁共振机进行常规T1、T2、FLAIR、DWI 等序列扫描。

1.5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22.0 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其中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2组比较使用独立样本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卡方检验。各亚组间一般资料比较使用方差分析,不符合正态分布的使用非参数检验,各组间比较使用K-W 检验。使用Logistic 回归分析各亚组危险因素,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CSVD 组与正常对照组临床资料比较CSVD组年龄、高血压、动脉硬化、Hcy、Cys C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DL 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CSVD组与正常对照组临床资料比较Table 1 Comparison of the clinical data between CSVD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2.2 各亚组与对照组临床资料比较LI 组年龄、高血压、动脉硬化、Hcy、Cys C 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WML组年龄、高血压、Cys C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I+WML组年龄、高血压、动脉硬化、Hcy、HDL、Cys C 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各亚组与对照组相关因素比较Table 2 Comparison of influencing factors of each subgroup and control group

2.3 各亚组影响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对各亚组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高龄、Hcy、Cys C是各亚组的共同危险因素,HDL为各亚组的共同保护因素,高血压、动脉硬化、LDL是LI的危险因素,高血压、动脉硬化是LI+WML的危险因素。见表3。

表3 各亚组影响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Table 3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of influencing factors in each subgroup

3 讨论

目前研究认为,血脑屏障功能障碍、动脉硬化、慢性缺血、炎症、脑血流受损等均会引起脑微血管内皮功能障碍,继而引发脑小血管病[8-10]。脑小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很多,现已证实中年危险因素与晚年疾病结局之间有很大关联。本研究发现,高龄、Hcy、Cys C 为缺血性CSVD 各亚组共同的独立危险因素。高龄与CSVD有极强的相关性,其同基线病灶与小血管疾病的进展相关[11],年龄的增长可能是小血管病最重要的危险因素,50~65岁即可出现白质病变[12]。本研究表明,年龄与各亚组的正相关性均非常明显(P<0.001),高龄确实可对CSVD的发病有巨大影响。本研究中各亚组Hcy 水平远高于对照组,多因素分析显示Hcy 是各亚组的危险因素。既往研究也证实,高Hcy是LI和重度WML发生的危险因素[13],同时其作为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通过NMDAr-ROS-ERK1/2/p38-NF-Jb 信号通路诱导hs-CRP水平升高,并通过内皮的改变导致血脑屏障的功能障碍[14-15]。研究证实Hcy通过脂蛋白过氧化、自身氧化、引发钙超载、氧自由基的产生等一系列途径导致内皮损伤[16-17]。因此,控制Hcy水平对于减少CSVD的发生有重要影响。

研究证实Cys C 作为评估GFR 及早期肾损害的标志物,因其与炎症相关,也可反映脑小血管的早期损伤,因而成为脑小血管疾病的潜在风险因素[18-20]。Cys C 可能通过生物学活性引起CSVD,在动脉粥样硬化的早期,血管平滑肌细胞受到各种刺激损伤分泌大量组织蛋白酶,如组织蛋白酶S 和K,从而改善弹性组织的水解,而Cys C 作为内源性组织蛋白酶抑制剂,其表达下降最终导致动脉硬化的加速进展[21]。本研究也证实Cys C 与CSVD 关系密切,因此需在诊疗中注意降低Cys C 水平,从而减少CSVD的发生。

本研究发现,高血压及动脉硬化与LI 及LI+WML更为密切,动脉硬化可以增加血液波动的压力和血流负荷增加,从而损害微循环[22],因此动脉硬化是微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23]。其对脑小血管病的发生、发展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荟萃分析发现动脉硬化与腔隙性梗死、白质疏松有关,尤其是腔隙性梗死[5];动脉硬化严重程度与CSVD 的发生成正比。而高血压被一致认为是CSVD 的危险因素,较高的收缩压与CSVD 的发生呈正相关[24],高血压会引起动脉硬化的改变,继而促进脑小血管病的发生、发展[25]。相较于WML 组,LI 及LI+WML 组与高血压的相关性更为明显,高血压为2组的独立危险因素。既往研究发现,高血压可能是WML发生的危险因素[25],但相关研究也认为低血压、低灌注以及血压的波动也同样参与了WML 的形成[10,26]。因此,对于WML 与高血压的相关性更为复杂,虽亚组分析中WML的高血压患者比例高于对照组,但在多因素分析中未发现高血压与WML有相关性,有待进一步的研究明确。

一直以来血脂被认为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有一定的相关性,是大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小血管病与大血管卒中相同,血脂对小血管疾病具有一定的影响,但关于血脂对CSVD 的影响仍不明确,有研究发现 LDL 也是小血管病的危险因素之一,高LDL 水平会导致动脉硬化[27-29]。HDL 升高对缺血性CSVD 有保护作用[30],HDL-C 和ApoA-1 水平与女性发生WML的严重程度呈负相关[31]。相对于其他2个亚组,LDL在2组及各亚组与对照组的一般资料比较中未发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可看到3组LDL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多因素分析发现LDL 升高可能是LI的危险因素。HDL 在CSVD 组及各亚组中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多因素分析发现HDL 与CSVD 的发生呈明显负相关,也同之前的研究结果相似。

目前引起脑小血管病的因素复杂,但对于糖尿病没有明确证据证明其与CSVD相关[32],本研究也未发现其与CSVD 的相关性。部分研究发现女性可能容易患CSVD[10],但大部分研究也未发现性别与之相关,本研究并未发现性别与CSVD的发生有相关性。

CSVD 的发病是由多种致病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亚组的相关危险因素也不尽相同。高龄、Hcy、Cys C 是缺血性CSVD 各亚组的共同危险因素,HDL是其保护因素。以上因素合并LDL升高、高血压、动脉硬化发生更易发生LI,合并高血压、动脉硬化更容易发生LI+WML。

猜你喜欢

脑小血管病亚组
脑小血管病专栏
基于Meta分析的黄酮类化合物对奶牛生产性能和血清免疫指标影响的研究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膈肌移动度分析
槭叶铁线莲亚组的研究进展
脑小血管病生物标志物的研究进展
《心肺血管病杂志》
《心肺血管病杂志》
冠心病患者肠道菌群变化的研究 (正文见第45 页)
《心肺血管病杂志》
《心肺血管病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