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美术鉴赏教学中实现深度学习
——以欣赏《清明上河图》为例

2021-07-08李新猛

关键词:清明上河图深度教学活动

李新猛

(安徽省蚌埠市第三中学教育集团,安徽 蚌埠233000)

美术鉴赏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美术热情,认识到美术作品的实际审美价值,掌握基本的品鉴知识和品鉴能力,让学生从美术作品中有所收获,从而提高学生的美术核心素质。审美教育作为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注重学生自身的思考和创造能力,通过引导学生深入到学习过程中,感受快乐和成就感。将审美这一理念融入到高中美术鉴赏教学中,可以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一、深度学习在高中美术鉴赏教学中应用的必要性

深度学习的路线从教师进行单元课程设计开始,而后对学生的整体情况展开评估,明确具体的课程目标。在此基础上,在学生之间、学生和教师之间营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和学习文化,通过提问、探讨、分析等方式,发现问题并形成基本的认识,进而在教学活动中获取新的知识,实现深层加工,最终对学生的学习成果展开系统评价。深度学习在美术鉴赏教学中应用,旨在帮助学生形成艺术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创造能力、赏析能力,能够从美术作品中筛选出关键性信息,并且学会从不同层次对信息进行综合性处理。这种学习路线和学习走向,可以让教学效果、教学质量得到最大程度的提高,对学生核心素养、双创能力、双基能力都有着良好的帮助。

二、深度学习下高中美术鉴赏教学中的关键点

第一,学生在鉴赏课堂中的主体性地位。在深度学习理念下,教师要将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让给学生,鼓励其开展自主学习活动,掌握科学的美术鉴赏方法,继而促进他们美术鉴赏能力得到真正发展。第二,学生的学习情绪和学习态度引导。高中生正处于青春期波动最大的阶段,性格、心理状态不稳定,一些学生较为敏感脆弱、自尊心较强,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化表达,避免直接的否定、批评,而是要在师生之间建立信任关系,缩短师生距离,为后续教学活动的开展奠定良好基础。第三,学生的学习意识、学习状态引导。不仅是学习情绪、学习态度需要教师引导,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运用语言艺术,帮助学生树立起自信心,让学生正确看待美术鉴赏活动,逐渐扭转偏激、片面的想法和认识,让其以最好的状态投入到美术鉴赏学习中。

上述三点内容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但在实际教学中还要考虑到实际的教学内容,明确关键性的教学要素。第一,教学内容的衔接性和统整性。深度学习理念下,教师要将新旧知识进行紧密衔接,确保学生能借助旧有知识进行延伸拓展,展开新知识学习,基于此,学生的艺术感知能力、思维能力都会得到培养,美术学科的核心素养也会随之增强。第二,教学内容的双面性和多元化。深度学习是一种围绕着批判、理解展开的学习方式,强调学生将新旧知识结合在一起,美术课教学活动内容也要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以此强化学生的创造能力、思维能力。

三、深度学习下高中美术鉴赏教学中的教学措施

作为一项应用型、赏析类学科,美术鉴赏教学对学生的艺术思维、艺术涵养有着较强的要求,只有学生真正意义上了解了美术艺术,才能够在实际鉴赏过程中有所收获。

(一)明确具体的教学目标以强化学生深度理解

从过去的教学实践来看,很多教师在鉴赏教学课堂上上,会留出20-30分钟的实践让学生进行创作体验,这一部分压缩了学生的鉴赏时间,导致学生能够得到的学习成果非常有限。三维目标是现阶段教学工作开展的基础,明确三维目标不仅可以让教师更加有针对性地展开活动,也能够为学生提供明确的学习方向。以《清明上河图》鉴赏课程为例,第一,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要能够对“风俗画”这一绘画题材形成系统的认识,并且充分了解“风俗画”的欣赏要素、欣赏价值、欣赏方法,能够从人物动态、人物表情、线条等方面提取出作品想要表达的内容和关键性信息,并且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对作品形成自己的理解。第二,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能够在鉴赏《清明上河图》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掌握正确的欣赏顺序,并且通过小组讨论交流观点,对《清明上河图》形成深层次的理解和认识。第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透过《清明上河图》鉴赏课,对中国国画艺术形成深刻的认识,体会到国家文化遗产的珍贵性,同时对历史发展轨迹、历史发展进程产生体会。比如,在教学导入阶段,引导学生从整体的角度欣赏作品,了解作品的特点,并且展开想象。从《清明上河图》的作者入手,包括描绘地点、画面内容、历史背景、画种、题材、构图、材质、造型手段、表现方法、艺术历史价值等内容,在学生赏析过程中对作品能形成全面的了解。在此基础上,让学生从画首展开欣赏评述,包括北宋的经济、社会、生活景象等内容,展开深层次的分析,从整体上感受画面的表现力。例如:

教师提出问题:同样是民俗画,中西方的民俗画有什么区别呢?《清明上河图》和其他的民俗画相比特殊的地方在何处?

然后展示出不同的风俗画让学生实现横向的对比观察,进一步了解到《清明上河图》的特殊性。

(二)全面落实基础知识教学,构建完善知识框架

在这个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地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对国画认知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更好地理解新的概念。深度学习是一种将问题进行整合的教学活动,在系统的展开教学活动前,需要学生构建形成完善的整体知识联系框架,从而为后续的鉴赏活动奠定基础。因此教师要借助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展开教学,在批判反思的基础上,构建形成全新的认知结构。也就是说,在美术鉴赏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做到少教多启发、新旧融合,让学生学会学习,给学生充分的空间,进而全面深度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比如,教师可以借助对比的方式,通过油画、水墨画之间的透视方法异同,介绍“散点透视法”等基础性概念,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其中的笔墨意蕴。这就需要教师从“双基教育”的理念出发,向学生系统地介绍《清明上河图》中的艺术元素,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这一作品。如:线条、笔墨、章法、留白、明暗、透视等美术基础知识,在学生全面掌握基础知识后,就可以引导学生借助这些知识展开相应的鉴赏工作。在整体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围绕着创作手法和艺术特点入手,展开更加具象化分析。

(三)系统开展鉴赏教学活动,培养艺术素养

1.情景再现法。鉴赏活动是美术鉴赏课堂上的关键性、核心性教学活动,是美术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环节,也是开展美育的重要载体。在鉴赏教学过程中,要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学生的鉴赏能力可以进一步细分为:美术信息提取、美术信息分析和美术信息应用等。在鉴赏教学活动中展开深度学习,旨在激活学生的艺术思维,为美育教学奠定基础,以此让学生美术核心素养得到提升。传统鉴赏教学中,教师更注重对学生对一些关键性信息提取能力的培养,忽略了对美术作品整体的深入理解,导致学生的综合鉴赏能力较弱。高中美术鉴赏教学不仅是在拓展学生美术眼界和美术知识储备量,也是提高学生的艺术综合能力。鉴赏教学中的鉴赏语言,都可以起到启发思维、升华情感的作用。以《清明上河图》的鉴赏教学活动为例,教师可以设计出情景体验活动,让学生将情境体验感悟和美术鉴赏活动连接在一起,以实现情感迁移的教学效果。《清明上河图》作为一幅“风俗画”,反映了宋代民情风俗,教师可以从局部入手,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局部画卷展示的内容进行情境再现,通过人物动态、表情、服饰等因素理解宋代的生活风情,进而对《清明上河图》这一美术作品形成深刻认识。但这部作品并不是简单的繁荣市井,也是一幅带有忧患意识的“盛世危图”。在情境体验中,教师要为学生展现出一个完整的历史背景,真实地再现城市生活面貌,深入解读其中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将鉴赏和表现融为一体,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感受作品中的情感价值。教师可以分别选择如图1、图2、图3中某位人物进行扮演,让《清明上河图》动起来。

图1 《清明上河图》局部(一)

图2 《清明上河图》局部(二)

图3 《清明上河图》局部(三)

2.局部分析法。在传统教学活动中,学生只是完成了一些表层美术元素的寻找,教师还要通过进一步的提问,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处,让学生对美术作品中关键性线索进行分析,明确不同要素之间的关联性,比如透视法和笔墨运用之间的联系。对于《清明上河图》这种“风俗画”,还可以从文化和风景等方面进行分析。在这种模式下,问题具备了一定的思维含量,学生会对美术作品的内容形成更加深刻的理解,也会明确作者在布置不同美术要点的想法和用意,所有分散的点得到整合。进一步完善艺术鉴赏逻辑,明确每个美学要素之间的逻辑关系,并且说明缘由,以强化艺术思维和鉴赏意识。比如,在《清明上河图》虹桥一段,船上、桥上、桥下的人物的表情、动作都存在一定的区别,小小的一个片段中展现出了一段矛盾冲突,而画面中的人物表情、动作的描绘都是为了突出这种情景氛围,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分析近景、中景、远景的刻画,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析这种刻画方式的意义价值。由上可知,在鉴赏教学中,教师要变教为学,借助问题、学习任务等多元化的方式,打造出开放性、探索性、挑战性的问题或任务,以此为质点,鼓励学生展开思考和探究,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可以进一步了解掌握学生的思维过程,并且展开针对性指导。

(四)留出充足思考时间帮助学生完成知识深化

知识的内化需要时间,尤其是美术鉴赏这种依赖学生自主思维的课程,在深度学习理念下,这段自主思考时间直接决定了深度学习的效果和质量,必不可少。教师要让学生亲自感悟、了解《清明上河图》中的内容,强化代入感,并且将这种体悟应用在实际生活中。但课堂上的时间有限,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后以小组为单位,利用课余实践创作出一幅“风俗画”,形式手法不限,但需要展示出地区风俗文化。在学生上交作品后,小组之间相互鉴赏,分享创作过程和创作思路,以此对作品的精神内涵、美术表现能力形成更深层次的感受。此外,评价工作的开展在这个过程中也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深度学习理念下,评价工作可以分为形成性评价和课后实践评价,在上述案例中主要采用的是课末反馈的实践策略。在美术鉴赏教学过程中,课程总结、反思评价工作是非常关键的部分,对应着课末反馈,教师和学生都要进行总结,并且将评价工作落实到实处,采用自我评价、生生评价、师生互评等方式,在完成知识总结后,查看评价结果,为后续教学活动的开展奠定良好基础。这种评价在美术鉴赏中就是另一种形式的鉴赏活动,学生在评价过程中可以充分运用到鉴赏知识,鉴赏能力得到实际运用。而形成性评价主要针对的是课堂教学阶段,根据学生完成课堂活动的情况进行评价,每一个活动任务对应不同的评价指标和评价内容,所有活动任务都是为了学生的深度学习服务,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整合学习内容,实现深度加工。以《清明上河图》鉴赏课程为例,从上述内容中不难看出为了让教学内容更加丰富,设计了多元化的教育教学活动,不仅环环相扣可以引出新的知识点,充分考查学生对《清明上河图》的艺术理解能力、国画知识的应用能力、分析能力等深度学习目的要求,也照顾到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能力。想要确保深度学习效果,教师就要通过巡视、参与到小组活动中,进一步了解学生的状态,根据不同活动的实际情况作出相应的评价,为学生的后续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四、结语

综上所述,新课改中明确指出任何教学活动都要坚持“生本教育”理念,落实“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强化学生的深度学习能力,有效提升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对于高中美术鉴赏而言,深度学习能力的培养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正确看待美术鉴赏知识,提高学习兴趣,进而构建科学合理的美术鉴赏深度学习教学模式,让教学质量得到真正的提高。

猜你喜欢

清明上河图深度教学活动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四增四减 深度推进
深度思考之不等式
幼儿园数学教学活动有效性探究
关于幼儿园语言教学活动游戏化的思考
小学数学实践教学活动初探
简约教学 深度学习
《清明上河图》身世传奇:多次入宫曾遭劫被调包
《清明上河图》的盛世记忆
《清明上河图》中埋藏的科技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