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客流突袭 应急通信如何畅通
——访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安全产业所所长高宏

2021-07-08朱丽晶

劳动保护 2021年7期
关键词:预案客流突发事件

文/本刊记者 朱丽晶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安全产业所所长高宏

要的作用。

国家应急通信保障是以公众通信网、互联网以及公用应急通信网等为基础,以各行业应急通信专网和多种机动通信方式为重要补充,综合利用各种信息通信资源,在特殊情况下,面向国家应急监测预警、分析研判、处置应对、信息传递、指挥调度等提供应急通信支撑服务,以保障党政军领导机关指挥畅通为主要目的,兼顾满足公众通信需求的通信活动。因此,强化和完善通信网络应急保障体系,是当前乃至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的迫切要求。

应急通信保障是突发事件应对中重要的技术支撑,其中,应对突发大客流是应急通信保障的一个重要内容。近日,本刊记者就如何做好大客流应急通信保障等问题,采访了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安全产业所所长高宏,请他介绍大客流人员密集场所应急通信保障的特点,需从哪几个方面做好准备工作,以及应急通信保障技术手段与未来发展趋势。

本刊记者(以下简称“记”):高所长,您好!请您介绍一下应急通信保障主要包含哪些内容,在应急准备体系中处于什么地位,发挥哪些作用?

高宏(以下简称“高”):应急通信保障是指重大通信保障或通信恢复工作,包括特大通信事故,特别重大自然灾害,事故灾难,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突发社会安全事件,党中央、国务院交办的重要通信保障任务等。

根据《突发事件应对法》第三十三条规定:国家建立健全应急通信保障体系,完善公用通信网,建立有线与无线相结合、基础电信网络与机动通信系统相配套的应急通信系统,确保突发事件应对工作的通信畅通。

国家应急通信保障作为国家应急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突发事件的抢险处置、物资调运、灾情实时发布等方面,起到了至关重

记:大客流人员密集场所的应急通信保障有哪些特点,旨在突发事件时解决哪些问题?

高:大客流人员密集场所的应急通信保障具有突发性强、人流增加迅速、引发原因复杂、可预见性差、预警和响应时间不足等特点。大客流通常发生在各类客运车站、旅游景点、大型活动等场景下。像铁路、公路、地铁等车站,在某一时段,当客流集中到达、超过车站正常客运设备或客运组织所能承担的客流量时,属于突发大客流。

在人员密集场所应对突发大客流中,有时需要面对超出应急预案所承受的能力。如刚刚过去的2021年五一国际劳动节,北京西站因出现大面积高铁列车晚点或取消,数万名乘客被迫滞留在车站两个广场达10 多个小时,北京西站瘫痪至深夜。这与通信不畅,网上得不到相关消息,没有收到短信通知,加之现场手机信号时有时无,致使旅客持续涌向进站口等原因密不可分。

大客流人员密集场所相对集中,通常属于Ⅳ级通信保障应急响应。按照《国家通信保障应急预案》的规定,响应一般由相关县级通信保障应急指挥机构负责组织实施。应急响应后,通信保障应急指挥机构启动指挥联动、信息报送、会商、通信联络、信息通报和发布等工作机制,有序开展通信保障工作。

此外,在处理大客流应急通信保障时,还应兼顾铁路等运输环节的应急通信保障工作。在处理突发事件时,为快速实施抢险救援,确保通信指挥畅通,必须立即启动突发事件应急通信,在现场与各级救援指挥中心之间建立语音、图像、数据等通信联系,为事故现场的救援指挥提供通信手段。

记:大客流情况下,应急通信保障主要应从哪几个方面做好准备工作,需要哪些部门的配合?

高:应对突发大客流是应急通信保障的一个重要内容。应急通信保障响应过程包括启动程序、应急值守和信息报送、决策部署、现场指挥、应急结束等5 个方面,由相应通信保障应急指挥机构结合实际在应急预案中规定,在应对突发大客流时也离不开这5 个方面的应急准备工作。超出本级应急处置能力时,应及时请求上级通信保障应急指挥机构支援。

突发大客流的应急通信保障具有特殊性。突发大客流与各类灾害和事故造成的应急保障工作有所不同,应对也要关注其特殊性。

首先,大客流的应急响应部门与应急管理部门、应急通信保障部门要加强协调。突发大客流响应涉及的部门较为复杂,主要有铁路、交通、公安、市政、城市运管、旅游、文体等部门。这些部门自身具有一定的应急通信保障能力,在超出本身能力之外时,就需要与应急管理部门和应急通信保障部门相互配合,适时启动应知通信保障。

其次,要制订应对突发大客流的应急通信保障预案,并加强演练。目前,应急通信保障预案偏重于各类突发事件和重大任务的应急,而车站、景区等人员密集场所应急预案侧重于人员安全和疏散。两种应急预案对突发大客流的应急通信保障都缺少明确的规定,与当前信息化时代通信能力和人民群众需求不相适应。

在应急通信保障中,还容易造成保障能力不足或保障资源冗余两种情况,需要通过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建立健全在各类应急保障预案中应对大客流通信保障的内容,由相关部门组织测试和演练,不断完善,逐渐形成适应信息化时代的应急通信保障体系。

记:请您介绍1 个典型案例,说明应急通信保障在应急过程中发挥了哪些作用?

高:2020 年初,武汉火神山医院的应急通信保障工程建设不仅是保障疫情防治的需要,也是一次应对突发大客流的应急通信保障。

2020 年1 月23 日,武 汉 市 政府决定开始建设火神山医院,工程建设周期只有10 天。应急通信工程建设要面对的是,现有基础通信设施的能力与需求可忽略不计,短时间内在0.0339 平方千米的区域内,将聚集超万人的建设者、医务工作者和患者;而需要做到的则是,医院建设过程中,同步开展通信基础设施的应急工程建设,建成固定电话、光纤网络、2G/4G/5G 网络覆盖,实现可承载3 万人的通信需求、提供“云社会”和“云监工”、远程医疗等信息化服务。

现场实际情况是,1 月25 日,火神山医院正式开工,当天就开通了第一个5G 网络;26 日晚,通过云技术,实现了超高清的“云监工”;最终,以“中国速度”实现了依托5G 等新型信息网络技术,为火神山医院按时完工,提供高效率、高质量医疗服务奠定了坚实基础,为打赢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武汉保卫战发挥了重要作用。

应急通信保障是应急救援的生命线,可以保障应急指挥“大脑、眼睛和耳朵”的有效性。应急通信保障工作具有较大的紧急性及灵活性等特点,在发布救灾命令、传递重要信息等方面均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直接关系到了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与社会的稳定性。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以信息化推进应急管理现代化要求,加强应急通信保障能力建设,提高监测预警能力、辅助指挥决策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通过火神山医院建设,既可以看到应急通信保障在火神山医院建设过程中的基础性和先导性作用,也可以发现其后续提供高质量医疗服务方面发挥的核心性和保障性作用。

记:目前,《国家通信保障应急预案》已经修订10 年,是否应该进行新的修订工作?您建议,修订主要围绕哪些内容,弥补当前存在的哪些问题?

高:《国家通信保障应急预案》修订已10 年了,应当进行必要的新修订。国务院办公厅于2011 年12月10 日发布了《国家通信保障应急预案》(2011 修订),这部自2006年1 月24 日起施行的专项应急预案进入了一个新的实施阶段。在此后10 年间,这个预案为我国提高应急通信保障能力,有效应对自然灾害、公共卫生事件等突发事件,做好重大活动通信保障等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和我国应急管理体制的不断完善,我认为应该对《国家通信保障应急预案》进行必要的修订工作。

首先,2020 年12 月,工信部在《国家应急通信专业保障队伍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中,明确提出了专业队伍“人员配置应包括卫星、微波、短波、集群、无线、传输、数据、通信电源及特种车辆驾驶等专业技术人员以及应急管理人员”,还提出了“鼓励专业队伍运用互联网、大数据等信息化手段,实现定位、智能辅助决策能力,鼓励专业队伍向专职化发展”等内容。

我们可以看到,互联网、大数据、卫星通信、5G 和无人机等新技术,在应急通信保障中已经有过突出的表现。例如,今年5 月刚刚发生在云南省和青海省的较强地震的应急通信保障中,卫星通信装备第一时间投入救灾工作中,互联网在信息传递、稳定群众等工作中都发挥了重要作用。而现有通信保障应急预案中还没有相关技术和装备的明确表述,需要尽快通过修订纳入这些新内容。

其次,应急通信保障也要适应我国应急管理体制机制的变化。随着应急管理部的成立,我国应急保障体系逐渐完善,应急通信保障预案也应进一步优化完善。在响应机制、基础设施、先进装备、保障内容等方面应当逐步调整和补充,在应对四大类突发事件(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中更加有针对性。

如2020 年,应急管理部针对森林防火应急通信保障,在四川木里,开展了大型无人机应急通信实战演练,央企的移动运营企业、航空工业企业和通信设备制造企业都参加了演练,演习通过空中无人应急通信平台,为极端情况下应急通信保障进行了有益尝试;2021 年5 月,在刚刚结束的国家“应急使命•2021”抗震救灾演习中,我国自主研制的“翼龙”-2H 应急救灾型无人机也参与了应急演练。

记:近年来,应用较为广泛的应急通信保障技术有哪些,特色是什么?未来,发展趋势如何?

高:应急通信保障装备应与地域、灾情和通信救援任务相匹配。从应用场景上可分为应急中心通信设备、应急现场装备、便携装备和后勤保障装备等。

应急中心通信设备通常包括:中心主设备、应急指挥台、应急值班台、各种服务器、音视频终端、显示设备、网络接入设备等;应急现场装备主要有:通信指挥车、卫星通信车、基站车、电源车、短波车、集群通信车、综合保障车和工具车等;便携装备主要包括:便携卫星通信站、卫星电话、集群手机、短波电台、浮空平台和小型油机等;后勤保障装备与一般救灾后勤保障装备相似,由个人防护装备、生活保障装备等组成。从特点上来说,应急通信保障装备就是要逐步实现配置向小型化、便携化转变。

随着科学进步,特别是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应急通信保障技术也取得了较快发展。车载卫星通信、车载移动通信、便携卫星移动通信等较为丰富的应急通信手段,并在近年来的历次灾害中不断发挥作用、得到有效检验。

未来,随着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的成熟,应用通信系统逐渐数字化及多媒体化、智能化,无人机、5G 等新技术将在应急通信保障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我国应急通信方式逐渐实现卫星化、专用网宽带化,在这当中,5G、卫星通信、5G+无人机空中基站、无人机+光缆布放等,都可以成为未来应急通信保障的有效手段。可以预见,伴随我国通信技术的发展,畅通高效、安全可靠的应急通信保障体系将在中国特色的应急体系建设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猜你喜欢

预案客流突发事件
客流增多
核电网络安全应急预案考虑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黑龙江省防汛应急预案等3部应急预案的通知(下)
2016年版《国家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解读
基于自学习补偿的室内定位及在客流分析中的应用
人工免疫算法在电梯客流时段划分的应用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客流数据分析缺陷及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