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种社交
2021-07-08钱亦蕉
□钱亦蕉
单位里有个姑娘,微信一直找不到我,要不是晚上我清理沉底信息,差点耽误正事。我问她你着急干嘛不打电话给我?微信有时会漏看。她说她有“社交障碍”,平时交流只用微信,微信语音都不爱用,更别说电话了。我听了有点蒙,这要没有微信的时代可咋办?
想想现在电话真的用得很少了。我自己也是,除了家人还打打电话,其他人很少打电话,每天手机接到的电话也大多是快递小哥或者广告推销。
再回想三十多年前,我们家算是上海比较早装家庭电话的,入户要3000元装机费,终于告别传呼电话。传呼电话现在的孩子是不可能接受的,即使没有社交障碍也不行,当着那么多人面讲电话,哪有什么私密性?所以那个时代的人清净,没人来烦你,也没那么多非联系不可非马上做完不可的事情,不像现在,微信随时可以联系到,你要不理人还不行。
我一直不是个爱煲电话粥的人,打电话喜欢直击重点,说完就挂。但我也有“障碍”,特别是给老师、上级、重要客户等打电话,一定会酝酿很久,有时还得在小纸片上写上几条。到了微信时代,终于如释重负,再也不会因为突然的电话而紧张了。
我也喜欢聊微信,一般接到一个陌生工作电话,我会让对方直接加我微信慢慢说,特别是要聊到价格细节甚至讨价还价的,微信上更好“开口”。电话沟通经常会产生紧张,因为所有应对都得即刻反应,而微信就可以想一想再回复,有一个缓冲,甚至写错还能撤销。
微信缩小了时间距离,却扩大了空间距离。即使找得到人,却不用面对面。这真的让现代人很喜欢。就像我女儿,虽然跟我同一屋檐下,但有时也会微信说话,省了跑到另一个房间的麻烦——虽然我不知道这种省事是不是好。我们一家三口还建了一个群,每天讨论下晚饭吃什么,有时汇报一下工作情况和学习情况。
在微信带来便捷和适当距离的同时,却也让人变得更忙碌,这建立在你回复时间的极限上,其实跟你对微信的依赖度有关。同事姑娘因为把微信当作最重要的社交工具,所以回复极快,一般不会超过10分钟;但有些人,微信用得不多,你发过去一条信息可能要几个小时才能等到答复——这时候你又可能因为要即时答复而选择打电话。
回复很及时的人,可能对别人回复慢就特别敏感,会认为对方没礼貌,如果是异性朋友,还会被误会是否故意不搭理。另外,你用再多的微信表情,也没有声音语调能准确表达情感,没有脸部表情来得真实,所以有时还是需要我们用面对面聊来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