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相邹忌“窥镜”看出了什么问题
2021-11-12滴石水
□滴石水
《邹忌讽齐王纳谏》是一篇很多人耳熟能详的古文,说的是齐威王继位后不治朝事,委政卿大夫,致诸侯并伐,齐相邹忌劝谏威王,遂使威王振奋、齐国渐强的故事。
过去读之,感叹的是重臣善于劝谏、威王善于纳谏;最近再读,仔细品鉴邹忌谏威王的经过,感到邹忌“窥镜”,还可以给人更多启发。
照镜子是平日里再随常不过的动作,但邹忌照镜子,照出了生活中存在的大问题。邹忌本身是美男子,又是地位和名望很高的重臣,妻、妾、宾客都说他比城北徐公美。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邹忌没有陶醉其中,而是等到徐公来到面前,仔仔细细地看了看,感叹“自以为不如”。再照镜子看自己,更觉得与徐公“弗如远甚”。
这是我们要学邹忌的地方,不能人人都夸你,就认为是真实的。即使自己再亲近的人,由于各种因素,这“人镜”也会出偏差,或者变成“凸透镜”,或者变成“凹透镜”。
照镜子就是要能照出一个真实的自己。但古往今来,照出真实的自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艾青写过题为《镜子》的小诗:“仅只是一个平面,却又是深不可测。它最爱真实,决不隐瞒缺点。它忠于寻找它的人,谁都能从它发现自己。或是醉后酡颜,或是鬓如霜雪。有人喜欢它,因为自己美。有人躲避它,因为它直率。甚至会有人,恨不得把它打碎。”可见,照出真实的自己,是要有实事求是、坚持真理精神的。
邹忌照镜子,不但照出自己家里的问题,而且由自己受蒙蔽进而想到了齐威王,想到了整个朝廷、整个齐国。于是,他上朝跟威王讲起了“窥镜”的感悟,并意味深长地说:“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威王听罢点头称善,于是诏令吏民上书进谏。史书记载,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一年以后,“无可进者”,齐国也随之进一步强盛起来,“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后人可学的,正是邹忌这种由生活感悟推及国家治理的精神。以铜为鉴,可正衣冠;以古为鉴,可知兴替;以人为鉴,可明得失。唐太宗李世民的“三镜论”,是否也受到邹忌“窥镜”的启发呢?
日常生活中,其实处处蕴藏道理。邹忌能够发现问题,关键在于勤于政事、勇于笃行、乐思善谏。
汉末才女蔡文姬讲得更加细腻:“揽镜拭面,则思心当洁净;傅(同敷)脂,则思心当点检;加粉,则思心当明白;泽发,则思心当柔顺;用栉,则思心有条理;立髻,则思心当端正;摄鬓,则思心当整肃。”只有心里时时琢磨大事,生活智慧、人生哲理才能不经意间跳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