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超敏C反应蛋白及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预测的研究

2021-07-07王玉萍黄昌艳吴芳陈鸿恩

中国现代医生 2021年11期
关键词:中性粒细胞超敏C反应蛋白缺血性脑卒中

王玉萍  黄昌艳  吴芳  陈鸿恩

[摘要] 目的 研究超敏C反應蛋白(hs-CRP)及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预后预测。 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我院住院的100例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预后的良好与不良分成两组,其中80例mRS≤2分作为对照组,将另外20例mRS>2分作为观察组,分别检测两组患者的hs-CRP水平及NLR比值,比较两组出院后1个月、2个月、3个月、6个月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卒中复发风险评分(Essen)以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Barthel指数)。 结果 观察组入院时及出院时的NLR比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入院时hs-CR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院时hs-CRP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院后1个月、2个月、3个月、6个月的NIHSS评分及Essen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院后1个月、2个月、3个月、6个月的Barthel指数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预后预测可通过入院时的超敏C反应蛋白、中性粒细胞及淋巴细胞的比值作为初步预测,同时结合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卒中复发风险评分进行预后判断。

[关键词] 超敏C反应蛋白;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缺血性脑卒中;预后预测

[中图分类号] R743.3;R741.0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21)11-0115-04

Research on the prognostic prediction of patients with ischemic stroke by 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 and neutrophil/lymphocyte ratio

WANG Yuping   HUANG Changyan   WU Fang   CHEN Hong′en

Department of Clinical Laboratory, Ganzhou Municipal Hospital in Jiangxi Province, Ganzhou   3410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effect of hyper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 and neutrophil/lymphocyte ratio (NLR) in predicting the prognosis of patients with ischemic stroke. Methods A total of 100 cases of patients with stroke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8 to December 2019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s, and they were divided into the control group(n=80)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n=20) according to the good and poor prognosis. In the control group, mRS ≤2 points, whil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mRS > 2 points. The hs-CRP level and NLR ratio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ere detected respectively, and the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 stroke relapse risk score(Essen) and activity of daily living(Barthel index)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within 1 month, 2 months, 3 months and 6 months after discharge. Results On admission and discharge, the NLR ratio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with significant difference(P<0.05). There was no difference of hs-CRP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n admission(P>0.05). After discharge, hs-CRP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with significant difference(P<0.05). The NIHSS scores and Essen scores within 1 month, 2 months, 3 months and 6 months after discharge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with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0.05). The Barthel index score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ithin 1 month, 2 months, 3 months and 6 months after discharge were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with significant difference(P<0.05). Conclusion The hs-CRP and NLR at admission can be used to preliminarily predict the prognosis of patients with ischemic stroke, and the prognosis can be judged according to the NIHSS degree and the Essen score.

[Key words] High 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 Neutrophils; Lymphocytes; Ischemic stroke; Prognostic prediction

缺血性脑卒中俗称脑梗死,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脑血管受损及脑组织损害,占我国居民死亡原因第一位,严重威胁着我国居民的生命健康。临床研究表明,炎症反应可促进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且患者发生卒中后,血管缺血-再灌注可导致大量炎症因子的释放,从而加重了对脑组织的损伤[1]。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可检测心脑血管疾病发生时的炎症反应,还可参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促进血栓形成,不利于患者预后[2]。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这两种指标失衡是造成炎症反应发生的基础,当中性粒细胞上调、淋巴细胞计数下降,则NLR比值增高,表明炎症反应较大,因此,NLR可作为反映全身系统性炎症反应的指标之一[3]。本研究就超敏C反应蛋白、中性粒细胞及淋巴细胞比值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预测的作用进行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10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参与本研究,mRS≤2分为预后良好组(对照组),mRS>2分为预后不良组(观察组),其中对照组80例,观察组20例。对照组男50例,女30例,年龄51~82岁,平均(65.74±5.38)岁;观察组男12例,女8例,年龄50~81岁,平均(65.63±5.29)岁。两组一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①所有患者均符合缺血性卒中的诊断标准;②所有患者均于发病2~72 h经头部磁共振成像及CT检查确诊;③本研究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排除标准:①发病初期伴有严重感染者;②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出血者;③伴有恶性肿瘤、血液系统疾病者。

1.2方法

于晨起空腹抽取3 mL静脉血,采用日本进口的SYSMEXXN-1000行血常规检测,检测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计数。采用普门PA-990特定蛋白分析仪,采用散射比浊法测定hs-CRP水平。并对两组患者出院后1个月、2个月、3个月、6个月的NIHSS及Essen进行评分。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①比较两组hs-CRP水平;②比较两组NLR比值,比较两组出院后1个月、2个月、3个月、6个月的的NIHSS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采用NIHSS神经功能缺损量表对两组出院后1个月、2个月、3个月、6个月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进行评分,满分42分,轻度卒中:1~4分,中度卒中,5~15分,中-重度卒中:16~20分,重度卒中:21~42分;分数越高说明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越严重[4]。③比较两组出院后1个月、2个月、3个月、6个月的复发风险预测评分(Essen)。采用脑卒中复发风险预测评分量表(Essen)对两组出院后不同时间的复发风险进行评分,共0~9分,轻度危险:0~2分,中度危险:3~6分,高度危险:7~9分;分数越高说明患者的复发率越高[5]。④两组Barthel指数评分。采用Barthel指数(BI)评定量表评价两组出院1个月、2个月、3个月、6个月的日常生活能力,包括进食、洗澡、修饰、穿衣、控制大便、小便、如厕、平地行走、床椅转移、上下楼梯10个项目,总分≤40分:重度依赖,总分41~60分:中度依赖,总分61~99分:轻度依赖,总分100分,无需依赖;分数越高说明日常生活能力越好[6]。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 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NLR比值与hs-CRP比较

观察组入院时及出院时的NLR比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入院时hs-CR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院时hs-CRP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NIHSS评分比较

两组出院后不同时间点的NIHSS评分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两组Essen评分比较

两组出院后不同时间点的Essen评分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2.4两组Barthel指数评分比较

两组出院后不同时间点的Barthel指数评分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大量循证医学证据证实,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劑是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最为有效的药物,而时间窗内的静脉rtPA溶栓是唯一证实可减少缺血性卒中患者残疾率的治疗方法,但是,只有少部分患者在溶栓后2 h达到完全再通,但一半以上的患者仅仅部分再通,其中还有1/3的患者可能再次闭塞,临床上缺少良好的可以预测溶栓疗效的实验室指标。有相关研究表明,炎症参与了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的过程[7]。

炎症在动脉粥样硬化及缺血性脑损伤的病理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炎症是动脉粥样硬化发展的驱动因素。CRP作为重要的炎症标志物之一,可用于独立预测未来血管事件的生物标志物,但由于实际临床检查汇总,CRP敏感性较低,因此较高敏感性的hs-CRP认为是最佳标志物。hs-CRP是由肝细胞合成和分泌进入到血液中的反应蛋白,在正常情况下,其水平较低,当机体出现炎症反应时,其水平会大幅上升。脑缺血卒中发生后,血管因缺血会释放大量炎症因子,加剧了脑组织损伤[8]。有研究表明,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与hs-CRP的升高关系密切,当其水平上升时,会有不稳定斑块破裂或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hs-CRP可促进血管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激活补体系统,对纤溶系统产生抑制,促进血栓形成,对卒中患者的预后有很大的影响[9]。

NLR是一个简单易行的炎症指标,不但与动脉僵硬程度有关,还可预测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预后不良,但NLR与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死亡率有关,但NLR值是否是脑卒中患者梗死体积的独立标志目前还尚不清楚。但有研究表明,入院时的NLR水平对评估其预后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有研究表明,NLR比值可作为短期死亡率的预测指标,若入院时,NLR比值越高,其预后越不理想[10]。NIHSS评分是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评分越高表明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越严重[11]。Essen评分是对卒中复发风险的一个预测,分数越高表明患者复发的风险就越大[12-13]。周玲等[14]研究表明,炎症反应可加重脑损伤;谢佳蕾等[15]研究表明,缺血性卒中的发病率与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有关。以上研究也进一步说明卒中与炎症之间的关联。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出院时NLR比值、hs-CRP均高于對照组(P<0.05);观察组出院后1个月、2个月、3个月、6个月的NIHSS评分及Essen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而Barthel指数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预后良好的患者出院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较预后不良的患者低,卒中复发的风险也低,而日常生活能力高于预后不良的患者,与相关研究结果相符。本研究样本量较少、研究时间也较短,后续还需扩大样本量,延长研究时间,进一步进行探讨。

综上所述,临床医生可以通过患者入院时的hs-CRP及NLR比值对患者的预后进行初步预测,在结合NIHSS评分及Essen评分进行基本预测,以便及时采取干预措施。

[参考文献]

[1] 李志超,王靳.糖尿病足溃疡截肢患者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及C反应蛋白水平的比较[J].中国医药科学,2019,9(17):14-17,42.

[2] 田慧军.脑梗死患者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 红细胞沉降率和超敏C反应蛋白相关性分析[J].山西医药杂志,2019,48(16):2002-2004.

[3] 靳玮,王贺波,孙素娟,等.超敏C-反应蛋白在青年缺血性脑卒中中的性别差异及临床意义[J].疑难病杂志,2012,11(11):843-845.

[4] 江源,陈建国,刘明广,等.降钙素原 C反应蛋白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计数比值对肺癌患者肺部感染的临床意义[J].实用医技杂志,2018,25(6):587-589.

[5] 孙芳芳.中医治疗方案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和致残结局的影响[J].中医临床研究,2019, 11(14):177-180.

[6] 王光胜,王元伟,常春红,等.改良ABCD3评分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脑卒中复发风险的评估价值[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7,19(7):689-693.

[7] 王立艳,段建钢,吴隆飞,等.超敏C反应蛋白及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对缺血性卒中青年患者预后的预测作用[J].中国脑血管病杂志,2018,15(4):177-180.

[8] 卢清玉,刘庚,余阳,等.房颤患者心脏结构变化与C反应蛋白、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和白细胞计数相关性研究[J].陕西医学杂志,2017,46(3):338-340.

[9] 李若倩,蒋清清,马萍,等.C反应蛋白和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对血流感染的诊断价值[J].检验医学,2016,31(10):902-903.

[10] 孙梅琴,彭漪,徐维芳,等.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白细胞介素-37、超敏C反应蛋白、单核细胞及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6,26(8):44-47.

[11] 朱双根,陈红兵,唐舒锦,等.有症状颅内颈内动脉狭窄患者的卒中复发风险和预测因素:长期随访结果[J].国际脑血管病杂志,2017,25(10):877-884.

[12] Lee WJ,Peng LN,Loh CH,et al. Sex-different associations between serum homocysteine, 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 and sarcopenia:Results from I-Lan longitudinal aging study[J].Experimental Gerontology,2020, 132:110 832.

[13] Shang HP,Bhagavathula AS,Aldhaleei WA,et al. Effect of propolis supplementation on C-reactive protein levels and other inflammatory factors: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of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J].Journal of King Saud University-Science,2020,32(2):1694-1701.

[14] 周玲,赵卫国,胡艳玉,等.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在急性脑出血患者中的预测作用[J]. 国际脑血管病杂志,2019,27(4):299-302

[15] 谢佳蕾,韩超,李宁,等.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在缺血性卒中患者中的预测作用[J].国际脑血管病杂志,2019,27(4):294-298.

(收稿日期:2020-09-18)

猜你喜欢

中性粒细胞超敏C反应蛋白缺血性脑卒中
奥曲肽对急性胰腺炎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凋亡和炎症因子的影响
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与鼻咽癌疗效的相关性研究
活性氧自由基在试验性乳腺炎大鼠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雌激素在缺血性脑卒中的作用
早期肠内营养对缺血性脑卒中合并吞咽困难患者营养状况及结局的影响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经中风复元方治疗的临床效果观察
脂联素、同型半胱氨酸和超敏C—反应蛋白与高血压的关系
超敏C反应蛋白、血浆脂蛋白磷脂酶A2水平与冠心病严重程度相关分析
急性脑梗死辨证分型与ADC、Hcy及hs—CRP的相关性研究
强化阿托伐他汀干预对心肌梗死急性期患者pro—BNP、超敏C反应蛋白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