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呼包鄂榆城市群产业协同发展研究

2021-07-07皇甫欢欢

北方经济 2021年5期
关键词:产业协同发展城市群

皇甫欢欢

关键词:城市群 产业 协同发展

城市群是区域经济的空间载体,作为拉动经济社会发展、提升区域综合竞争力的重要引擎,城市群对推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作用越来越凸显。2018年3月,国务院批复了《呼包鄂榆城市群发展规划》,将呼包鄂榆城市群建设纳入国家战略,强调了呼包鄂榆城市群在推进形成西部大开发新格局、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完善沿边开发开放布局中的重要地位。

一、呼包鄂榆城市群产业发展现状

呼包鄂榆城市群规划范围包括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包头市、鄂尔多斯市和陕西省榆林市,合计国土面积17.55万平方公里,2019年常住人口1154.6万人,地区生产总值13247.3亿元,分别占全国的1.3%、0.8%和1.3%。城市群内交通设施相互连接、人文交流底蕴深厚,资源合作潜力巨大,产业分工协作体系逐步建立,研究呼包鄂榆城市群产业协同发展,对提高其区域经济竞争力,培育中西部地区经济新增长极具有重要意义。

(一)产业结构趋同化分析

根据产业结构理论,本文用产业相似系数对呼包鄂榆城市群各城市的产业结构进行分析,公式如下:

在上式中,Sij表示i地区和j地区产业结构的相似系数,Xik和Xjk分别表示k产业在i地区和j地区中所占的比重。通过对呼包鄂榆四市三次产业结构相似系数的计算,发现呼包鄂榆城市群的三次产业结构趋同现象颇为严重,其中呼和浩特和包头、榆林和鄂尔多斯的相似系数达到0.98以上(分别为0.9847和0.9854),鄂尔多斯市与包头市的相似系数达到0.9278,相似性最弱的是呼和浩特市和榆林市,为0.7488。

(二)产业结构专门化分析

1.三次产业的区位商分析

为了解呼包鄂榆城市群各城市的专业化部门,笔者用区位商作为指标对四市产业的专业化水平进行分析,公式如下:

式中,LQij表示i地区j产业的区位商,Lij表示i地区j产业产值,Li表示i地区的总产值,Lj表示全国j产业产值,L表示全国总产值,结果如表1。

从表1三次产业的区位商来看,呼包鄂榆四市的产业发展存在着明显的梯度和各自的比较优势。呼和浩特市第三产业区位商为1.23,第三产业是地区的专业化部门,在竞争中具有比较优势;包头市次之,第三产业区位商为1.06;榆林市第三产业区位商最低,为0.54,专业化水平低。鄂尔多斯市、榆林市作为资源型城市,两市的第二产业专业化水平高于第一、第三产业专业化水平,区位商分别为1.49和1.67,第二产业是地区的专业化部门,具有比较优势。

2.分产业的区位商分析

对呼包鄂榆四市从产业的角度进行区位商分析,涵盖三次产业的19个类别,研究各地各产业的比较优势,结果如表2:

从细分产业来看,2019年呼和浩特市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共有14个,其中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的LQij值均大于2,具有明显的产业优势。包头市LQij值大于1的产业共有16个,其中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采矿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LQij值均大于2,具有明显的产业优势。鄂尔多斯市LQij值大于1的产业共有6个,其中采矿业区位商为8.14,专业化程度高,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区位商为2.67,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区位商为2.29,产业优势明显;榆林市LQij值大于1的产业共有5个,其中采矿业区位商为7.07,专业化程度高,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区位为2.88,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为2.01,产业优势明显。

整体来看,呼包鄂榆城市群的比较优势产业为采矿业(4.48),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2.70),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2.45),三个产业专业化水平较高,城市群的优势产业集中在第二产业。从各城市来看,呼和浩特市具有比較优势产业以第三产业为主,服务业专业化程度较高,成为拉动其经济增长的动力,并对周边城市有带动作用。包头市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集中在第二、第三产业。鄂尔多斯市与榆林市第二产业优势明显,特别是采矿业,具有高度专业化水平,但两地第三产业专业化水平较低,有待大力提升。

二、呼包鄂榆城市群产业协同发展面临的问题

呼包鄂榆四市产业发展存在不同程度的交叉,并且存在同质性竞争现象,个别产业发展存在互补性,具有形成完整的产业体系并打造完整产业链条的可能性,具体来看,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缺少区域协同发展机制,产业协同发展水平低

由于呼包鄂榆城市群内煤炭、天然气、稀土等资源富集,故主要城市在第二产业内部存在区域产业同构、同质化竞争现象,特别是鄂尔多斯市和榆林市,生产要素配置、产业发展方向相似,存在重复性建设与资源浪费情况。根据四市“十三五”发展规划,各地不仅将煤化工、电力冶金、装备制造等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作为产业发展主要方向,也将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技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经济发展新动能来培育,各城市没有明确的产业定位,产业对接协作意识不强,协作产业少,同构产业多。

(二)资源型城市转型升级压力大,影响地区可持续发展

2019年,鄂尔多斯市和榆林市第二产业的比重分别为58%和65%,且第二产业内部大多与煤炭产业发展相关,现代服务业发展迟缓,抗风险能力较差。此外,受限于开发装备、利用方式及技术水平,能矿资源综合利用效率和深加工能力依然不高,煤炭产业链条短,产品附加值低,制约着两市能源化工产业提质增效,资源型产业转型升级任务艰巨;同时,新材料、新能源、大数据、云计算、生物科技、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动能不足,这些都制约着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调整、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三)创新发展能力较低,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困难

近年来,呼包鄂榆城市群高新技术产业有所发展,但是对科学技术投入远不能满足产业变革的需求,关键技术的自主研发和科研成果就地转化困难,总体来看,城市群产业自主创新能力、科技含量、质量效益不高。如呼和浩特市的云计算、大数据产业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产业链条仍需进一步拓展和延伸;包头市稀土新材料产业核心技术创新不足,缺乏稀土功能材料深加工环节的关键技术;榆林市镁产业的产品仍以原料镁为主,属于典型的原料型产业,附加值低。

(四)产业结构不合理,第三产业发展滞后

综上分析发现,只有呼和浩特市的第三产业是比较优势产业,并且是地区发展的主导产业,但优势并不明显;包头市第三产业处于全国平均水平,鄂尔多斯市和榆林市第三产业具有比较劣势。四市就第三产业内部结构来看,现代服务业发展缓慢。

三、呼包鄂榆城市群产业协同发展的建议

为深化呼包鄂榆产业分工协作,形成城市群内部产业横向错位发展,纵向分工协作的新格局,需结合各地资源禀赋、产业基础、比较优势产业和产业专业化程度,合理布局,联动发展。

(一)推动区域沟通联动,强化产业分工协作

呼包鄂榆城市群要在区域产业协作方面破解体制机制障碍,加强政府间沟通协作,统筹布局整个区域的产业布局。首先,呼和浩特市要继续将第三产业做大做强,并强化第三产业内部各产业的专业化程度,加强与包头、鄂尔多斯、榆林三市的第三产业合作,如发挥呼和浩特市大数据产业引领带动作用,在城市群内部形成大数据产业集聚。其次,包头市应加强具有比较优势产业的专业化程度,形成与呼和浩特市第三产业联动发展,与鄂尔多斯、榆林第二产业协同发展的格局。最后,鄂尔多斯市和榆林市应探索建立产业协作平台,引导能源化工产业实施跨园区产业链整合提升工程,形成能源化工产业集群,同时两市应大力发展制造业和第三产业。

(二)不断延伸产业链条,打造优势产业集群

鄂尔多斯市、榆林市要形成跨行政区域的统一协调机制,弱化产业趋同,减少重复建设,建立上下游衍生配套的集聚格局,形成产业梯度,不断提高能源化工产品的附加值和资源综合利用率,打造高端能源化工产业集群,建设国家级能源化工产业基地。包头市要推进有色金属全产业链发展,以集约化、精细化、循环化为路径,与榆林市联手打造有色金属生产加工产业链,与鄂尔多斯市发展煤炭采掘机械、新能源设备等特色装备制造。四市要因地施策、联合培育新产业和新业态,如生态环保、电子信息、生物科技等资源消耗少、发展空间广、技术含量高的战略性新兴产业。

(三)加强核心技术攻关,合力提升創新能力

一要重视基础研究,加强创新主体联合开展技术攻关,建立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创新体系,探索建立区域协同创新体制改革试验区,形成城市群内生产要素自由流动与协同发展的长效机制。二要结合城市群建设全国高端能源化工基地的目标,以榆林市和鄂尔多斯市为主体,研究申报国家级煤炭清洁加工与综合利用创新中心;参照包头市稀土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经验,整合榆林市镁及镁合金产业的科研资源,建设国家级镁合金综合利用工程技术中心。三要不断优化创新环境,依托城市群内高新园区、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培育一批低成本、便利化、有活力、开放式的创客空间,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形成创新创业热潮。

(四)调整产业结构,推进现代服务业协同发展

大力发展文化旅游、金融、商贸流通和信息服务等现代服务业,提升呼包鄂榆城市群的现代服务业协同水平。一要整合城市群内特有的草原、沙漠、民族文化等旅游资源,着力打造草原生态观光、大漠风情体验、特色民俗文化等差异化旅游产品,共筑大旅游的格局。二要促进商贸物流业发展,推进城市群内物流基础设施和信息平台互联互通,完善客运货运服务网络,合理布局物流中心,实现人流、物流、信息流畅通无阻。三要着力发展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信息产业,以新产业、新业态推动城市群高质量发展。

猜你喜欢

产业协同发展城市群
长三角城市群今年将有很多大动作
我国第7个城市群建立
把省会城市群打造成强增长极
山东省旅游产业与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协同发展探析
美丽乡村要靠富民产业支撑
从产业发展看日本1920年经济危机
从国外经验看我国城市群一体化组织与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