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驱动国有经济高质量发展
2021-07-07赖庆晟
赖庆晟
关键词:国有经济 高质量发展 创新驱动 数据要素 战略性新兴产业
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意味着经济增长和发展的模式是不一样的。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高速增长发展阶段,其重要特征表现为经济总量和规模的快速扩张。而当前的经济高质量发展阶段,则要求改变过去以资本和劳动力等传统要素驱动的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更多地依赖创新驱动,持续提升有效供给的质量水平,以及提高对国内需求的满足能力。国有经济高质量发展,意味着经济发展进入了一种高水平状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和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成为国有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导向,强调更加公平和富有效率、更高质量和可持续的经济发展。
一、创新驱动国有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时代意义
当前,探讨创新驱动国有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它不仅是应对国内外风险挑战的战略举措,也是顺应新一轮科技产业革命的必然选择,更是做优做强做大国资国企的必由之路。
(一)创新驱动国有经济高质量发展是应对国内外风险挑战的战略举措
从国际环境上看,当今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经济政治格局步入深度调整,大国之间博弈愈发激烈,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范围内无差别蔓延和间歇性反复,经济全球化进程遭遇逆流。再观国内发展环境,我国经济发展正处于增长动力转换的关键期,之前那种纯粹依靠增加资本、劳动力要素投入来实现国民经济增长的粗放型发展模式难以为继,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依然存在,国有资本在重点领域的布局调整依然持续,国有企业关键环节的改革任务依然艰巨。因此,面对国内外风险挑战,我们要善于把“危”转化为“机”,在危机中孕育先机,依靠创新驱动国有经济高质量发展,从战略全局高度来培育国有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二)创新驱动国有经济高质量发展是顺应新一轮科技产业革命的必然选择
新一轮科技产业革命出现多种学科技术的相互交叉融合,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5G通信、工业互联网等一批颠覆性新兴技术逐步将新一轮科技产业革命带入高潮。新一轮科技产业革命催生新的生产组织方式和社会分工模式,传统依靠规模经济效应的发展路径受到了来自个性化定制和虚拟化生产方式的挑战。新一轮科技产业革命促进了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的深度融合,促使了价值链“微笑曲线”底层模块部分逐步抬升,进一步推动了产业转型升级。因此,新一轮科技产业革命形势下,我们要依靠创新驱动国有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快推动创新链、产业链与价值链“三链”融合发展。
(三)创新驱动国有经济高质量发展是做优做强做大国资国企的必由之路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要“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国有企业具有政治和经济的双重属性,是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石保障,也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核心力量。因此,我们必须要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认识到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的重要战略意义,要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我们要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依靠创新驱动国有经济高质量发展,持续强化国有经济的创新能力、竞争能力和抗风险能力,毫不动摇地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
二、创新驱动国有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涵要求
(一)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经济发展,首先得益于基础性的自然资源驱动下的初始发展,形成农业经济,此时的生产效率普遍偏低。其次伴随着经济进一步发展而加剧资本集聚,促使原先的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转型发展,使得生产效率得到提高。然而,此时继续仅依靠自然资源、资本等传统要素驱动经济发展,生产效率很难进一步提高。时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蔡昉(2018)的研究发现,资本、劳动力和人均受教育年限这三个生产要素只能解释经济增长率的76.1%,而剩余的23.9%则要归因于“全要素生产率”的贡献。这种“全要素增长率”的增长,可以看作是一种“技术进步率”,用来衡量除去所有有形生产要素以外的纯技术进步的生产率增长。因此,有必要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利用更高层级的技术创新要素,来进一步驱动国有经济发展。
(二)增加有效供给
增加有效供给,意味着要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需求端管理相结合进行考虑。供给是否有效,要看供给是否满足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当前比较突出的问题,主要反映在有效供给不足。因此,有必要通过增加有效供给来促进更高质量的国有经济增长。尤其是要增加科技创新的有效供给,通过国有企业持续的技术创新,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改善产品和服务的低端供给过剩和中高端供给不足的现状,更好地满足全面小康后居民的多样化消费需求升级,为消费者提供更加优质的产品和服务供给。
(三)促进公平发展
经济发展,是一个效率持续提升、公平不断加强的过程。初始阶段更加重视效率优先,而后則更加强调促进公平。实现国有经济的公平发展,一方面要深化国有企业的劳动、人事、分配等三项重要制度改革,做到人员能进能出、干部能上能下、收入能增能减。完善国有企业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激发国有企业的创新主体活力。对创新型国有企业和科技创新工作者,可实施股权和分红激励举措。另一方面,推动国有企业在能源、电信、公用事业等行业竞争性环节市场化改革,进一步优化公平竞争的国有经济发展环境。
(四)迈向产业链、价值链的中高端结构
创新驱动国有经济更高质量发展,意味着更有必要进一步推动产业链、价值链迈向中高端结构。主要体现在,一是要求产业链迈向中高端结构,更好地促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相融合,加快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不仅体现了科技创新的前沿动向,还反映了产业创新的未来趋势,在经济发展中发挥重要引领作用。从投入要素结构来看,战略性新兴产业使用知识技术要素更加密集、物质资源更加经济,具有绿色高质量发展的优点。二是要求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中迈入中高端环节。通过创新驱动,推动更多高科技产品嵌入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的中高端环节,朝着微笑曲线的两头提升价值。
三、创新驱动国有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任务抓手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要从新技术、新要素、新产业、新工程、新高地五个方面,形成以创新为重要引领和关键支撑的国有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实现创新驱动国有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新技术:坚持科技创新,提高国有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科技供给
要把科技创新放在推动国有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突出位置。一是深化国有企业科技研发体系建设。明确国有企业集团、子公司、技术研发平台之间在创新链条中各自所处的职责定位和职能分工,形成基础研究、工艺开发和应用研究相嵌套的梯次分工和合作研发模式。二是要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增强原始创新、集成创新的能力,着力突破制约企业进一步发展的关键技术研发瓶颈。三是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要构建更加市场化和专业化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促进国有企业之间的科技成果共建与共享。四是要构建与科技创新发展相匹配的投融资机制。加强政府引导基金对科技创新资金的投资导向作用。深化投贷联动,建立匹配科技创新的融资模式。五是加强创新型人才培养。国有企业要加强对具有科研创新能力和成果转化能力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打造一批富有科技创新精神的高技能人才队伍。
(二)新要素:使用新型要素,强化国有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要素投入
当前,数据作为一种新型生产要素受到重视。数据新型要素与土地要素、劳动力要素、资本要素等传统要素,对生产力发展和经济增长都具有重要贡献。例如,企业对于商业数据的挖掘、分析,能够关联起用户的消费习惯及偏好,从而设计、生产和销售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的产品,这就是数据要素产生的经济价值。因此,要利用好数据这种新型生产要素,充分发挥数据创新对国有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引领带动作用。关键做好以下三点:一是加快推进政府数据资源的开放共享,优化公共数据资源的治理机制,促进数据资源与实体经济的有机结合。二是引导国有企业开发数字经济新模式、新业态和新产品,拓展利用数据要素的应用场景,推进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三是加快培育数据要素市场,推动数据要素资源在国民经济中自由流动,提升数据新型生产要素在国有经济中的配置使用效率。
(三)新产业:发展新兴产业,形成国有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泉
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构建国有经济现代产业新体系,培育国有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动能。一是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突破发展。充分发挥政府产业投资基金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方面的导向功能作用,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链。鼓励国有企业补链强链,结合产业链的短板不足,布局创新链;结合创新链的长板优势,布局产业链。二是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集聚发展。支持国有资本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策源地进行产业资本布局,打造战略性新兴产业优势产业集群,发挥战略性新兴产业协同发展效应,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对国有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带动作用。三是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开放发展。支持国有资本开展国际产能合作,鼓励国有企业深度融入全球战略性新兴产业链。
(四)新工程:实施创新工程,落实国有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
鼓励国有企业承接和参与国家创新工程项目,将国家创新工程的重大创新需求纳入国有企业的创新专项任务清单,成为推动国有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一是瞄准国家创新工程的重大创新需求。聚焦集成电路制造装备、重大新药研制、转基因技术研发等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创新工程,加快解决制约经济转型发展的关键科技问题,充分发挥国有企业对国家支柱产业发展的引导带动作用。二是细化国有企业的创新专项任务清单。聚焦主业主责,围绕国有企业自身主业的发展方向,实施“一企一策”对接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创新工程,细化落实国有企业的创新专项任务清单。三是完善实施国家创新工程的体制机制。优化国有企业实施国家创新工程专项任务的组织实施模式,重构创新管理流程,提升创新管理效能。
(五)新高地:构筑创新高地,提高国有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辐射能级
构筑区域创新高地,促进区域国有企业的创新要素集聚和创新能力集成,提高国有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辐射能级。一是培育区域创新发展的增长极。依托国家高新区、自由贸易试验区等区域创新高地,加强国有企业技术创新、模式创新、制度创新等各方面创新,加快各类创新要素集聚,形成区域创新发展的增长极。二是强化区域创新增长极的基础支撑。实施产融对接战略,支持国有金融资本与实体产业经济相结合,鼓励国有企业在区域创新高地设立功能性总部,提升区域创新高地增长极能级。三是发挥区域创新增长极的辐射带动作用。建立跨区域的交流合作机制,支持国有企业互联互通各类创新要素资源,培育跨区域的协同创新共同体,增强创新驱动对国有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
四、创新驱动国有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保障支撑
创新驱动国有经济高质量发展,还离不开来自创新治理体系、创新导向机制、创新生态环境、创新融合开放等方面的保障支撑。
(一)完善创新治理体系
推进创新治理工作,形成多方参与、协作高效的治理体系。加强国资委监管部门对国有企业的创新治理监管,制定国资监管系统中的重点创新企业和重点创新项目清单,推进包括以创新为导向的考核激励政策、试错容错纠错机制、人才评价制度等一系列的创新治理综合试验。加强国有企业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构建创新合作平台,推进企业数字化转型方面,形成行之有效的创新治理综合方案。
(二)强化创新导向机制
实施创新导向的国有企业绩效评价考核机制,把创新投入、创新技术转移及创新成果对经济社会发展影响等创新导向指标纳入国有企业绩效评价考核体系。建立第三方评价制度,探索形成政府组织、社会机构、公众媒体等多方参与的创新考评机制,拓展社会化评价渠道。完善创新人才的评价制度,改革专业技术职称的评审制度,赋予国有企业更多的用人評价自主权。探索采用员工以科技成果出资入股、分红激励等方式,强化对国有企业创新人员的考核激励机制。
(三)优化创新生态环境
完善以创新为导向的法治环境,加强对保护知识产权和创新权益的立法,修订制约创新行为的法律制度文件,建立健全保障创新的法律制度体系。打造公开透明的营商环境,打破行业垄断和市场分割,提高市场运行效率,降低国有企业创新成本。深化要素市场化改革,增加技术、人才等创新要素在商品定价中的比重,赋予创新者更多的正向激励。培育鼓励创新的文化环境,宣扬科学家的创新精神,鼓励科研创新,建立试错容错的灵活机制。
(四)推进创新融合开放
鼓励国有企业“走出去”,面向全球市场构建创新网络和对接海外研发机构,参与投资并购、参股控股国外创新企业,提升国有企业在全球市场的创新资源配置能力。鼓励国有企业深度参与科技创新领域的全球治理,参加重大国际创新议题讨论,参与重大全球科技创新规则商定工作,积极提出全球科技创新合作规则的中国方案。
我们有信心、有底气、有能力,着力深入推进创新驱动国有经济高质量发展。虽然创新驱动发展是一项任务艰巨的系统性工程,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却能够有效集聚资源办大事,为推进创新驱动国有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保障,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宏伟蓝图变为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