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禺:用悲悯心情写剧中人物
2021-07-07指鸣
作文周刊·高一读写版 2021年7期
指鸣
《雷雨》是曹禺的第一部话剧,一炮打响,震动文坛。他从1929年开始酝酿剧中人物和构思剧本,到1933年最终完成创作,次年发表,前后用了5年时间。这部话剧是中国话剧走向成熟的一个标志,成为了现代文学史上的一部经典作品。
这是一出在雷雨之夜爆发的人生悲剧,展示了命运对人残忍的作弄,有罪的人和无辜的人一起走向毁灭。专制又伪善的家长,热情又单纯的青年,痛悔着罪孽却又不自知地犯下更大罪孽的公子哥,还有家庭的秘密,身世的秘密,所有这一切都碰撞在一个雷雨夜。
曹禺说过:“我用一種悲悯的心情来写剧中人物的争执。我诚恳地祈望着看戏的人们也以一种悲悯的眼来俯视这群地上的人们。”
有评论家指出:《雷雨》具有一种诗意之美。也有人说,曹禺绝不是孤立地、静止地撰写人物台词,而是让人物身临其境地讲话,将刻画人物内心活动的台词同舞台效果、布景的描绘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产生强烈的戏剧效果。《雷雨》便是当作诗来写的,其中的许多台词准确地展现了人物的性格,抒发了人物的内心情感。
“写《雷雨》是一种情感的迫切的需要,”曹禺说,《雷雨》是在没有太阳的日子里的产物,“那个时候,我是想反抗的。因陷于旧社会的昏暗、腐恶,所以我才拿起笔。《雷雨》是我的第一声呻吟,或许是一声呼喊。”
(节选自《中国青年作家报》2020年6月18日,有删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