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循环”新经济发展格局的辩证唯物主义解读

2021-07-07郭建

经济师 2021年1期
关键词:新经济双循环

摘 要:习近平总书记结合当前国内外形势,多次提出国内、国际两个循环的“双循环”理论,这是基于实践的科学论断和重大决策,蕴含着丰富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文章重点从内与外、危与机、主与次、稳与进四方面的辩证统一关系进行解读。

关键词:“双循环”新经济 发展格局 辨证唯物主义

中图分类号:F0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21)01-222-02

2020年5月1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提出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习近平总书记讲到要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7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企业家座谈上再次提出并强调要形成“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

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是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运用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和创新思维,科学研判当前国内国际经济政治形势和疫情发展形势后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理论是从实践中产生的科学理论,是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深化认识,是对改革开放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其中蕴含着丰富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一、把握市场的内与外,增强战略定力

实事求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和灵魂。坚持实事求是,是物质统一性原理的体现,要求我们在制定路线方针政策时要立足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习总书记曾指出“我们党领导人民闹革命、搞建设、抓改革,从来都是为了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就是党中央基于对国内外新形势新环境进行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做出的重大决策,目的是为解决国际上不利于我国发展的问题,推动我国开放型经济实现更高层次的发展。具体来说,主要是基于两个实际:

一是从国际环境看,当今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人类近百年最大的疫情——新冠肺炎疫情正在全球肆虐,给世界经济发展带来严重影响。世界范围内的经济增速下滑,国际贸易负增长,局部战争不断,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保护主义抬头,肆意挑起对中国的贸易战,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愈演愈烈,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经贸摩擦加剧,全球市场萎缩。与此同时,中国倡导的“一带一路”倡议正在扎实推进。

二是从国内情况看,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大国,拥有全球最有潜力的市场,而且经过多年的发展,形成了门类齐全的现代工业体系,具有最完备的产业配套条件。2020年上半年,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举国同心,共同抗疫,疫情防控取得了来之不易的重大战略成果。“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复工复产复商复市加快推进,上半年我国经济先降后升,二季度经济增长由负转正,主要指标恢复性增长,经济运行稳步复苏,基本民生保障有力,市场预期总体向好,社会发展大局稳定。”成为全球率先克服疫情恢复增长的主要经济体,展现出我国经济超强的抗压能力和发展韧性,也说明我国巨大的国内市场具有支撑自身发展的战略纵深。

基于以上判断,我们要增强战略思维能力,统揽全局、精准把握发展的总体趋势,从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并驾齐驱,转换为更多依靠国内投资、消费的两轮驱动,立足国内市场为主,兼顾用好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不断增强打造“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战略定力。

二、把握发展的危与机,坚定战略信心

危和机是矛盾的两个方面,共同构成矛盾统一体。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矛盾既有斗争性,也具有同一性。矛盾的两个方面不是绝对对立的,而是相互依赖、互为条件、辩证统一的关系,矛盾的同一性规定着事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的可能和发展的趋势,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危中有机,机中有危。

危中蕴含着机。习总书记在浙江考察时,曾明确指出当前我国面临的危和机的辩证关系,创造条件就能把危转化为机。当前境外疫情加剧扩散,我国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面临新的挑战,但从另一方面看,这也是我国科技发展、产业升级難得的历史机遇。据媒体公开报道,1958年我国面对掌握核垄断地位的超级大国不断施加的核威慑,我们除了自主创新,别无选择,开始启动研制核潜艇。在没有任何外援的情况下,中国人仅用10年时间,就研制出了国外几十年才研制出的核潜艇,一举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拥有核动力潜艇的国家。历史一再证明,越是国外技术封锁严密的时期,越是国外高度垄断的专业领域,越容易打破国内等、靠、要的幻想,越可能激发出内生的创新活力和发展潜力。

要化危为机,首先要正确认识危的存在,保持忧患意识,居安思危,从坏处准备,积极创造能够应对风险挑战的有利条件,保持战略主动,争取最好的结果。要化危为机,在危机中育新机,只能依靠实践。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的、核心的观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新时代也是干出来的。干,就是实践。我们要把握化危为机的主动权,不能寄希望于不切实际的幻想,也不能寄希望于外部力量的援助,而只能坚定发展的战略信心,依靠内因,充分发挥群众中蕴藏的巨大的智慧和力量,依靠自力更生、自主创新,立足于国内大循环的发展格局主体,任尔东南西北风,集中力量办好自己的事情。

三、把握矛盾的主与次,做好战略布局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在工作中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看问题既要全面地看,又要有重点地看。

坚持“两点论”,实现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两点论”是指在分析事物时,要有辩证思维,要有全面的眼光,要善于一分为二地看待问题和解决问题。既要看到作为主要矛盾的国内大循环的重要性,也不能否定国际市场的价值。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并不是对国外市场的完全否定,更不是说我们要关起国门,而是在强调要挖掘和发挥内部潜力。从历史发展潮流来看,经济全球化仍是不可逆的世界潮流,各个国家的分工合作是当前现实也是长期趋势。对于中国而言,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都是不可或缺的。我们非但不能封闭运行,相反要持续改革开放,更好地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通过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实现更高层次的对外开放,为建设开放型的世界经济,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中国力量。

坚持“重点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重点论”是指要着重把握在矛盾体系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并集中精力进行重点解决。坚持重点论,就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们特有的国内市场规模优势,通过重点发展内部的市场经济、畅通国内大循环,为我国持续稳定发展提供强大动力。其中的重点和难点在于两个方面,一是要提升国内的产业链和供应链现代化水平;二是要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实现关键核心技术的突破,才能形成发展优势和持续动力。要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激发国内市场主体的积极作用,畅通国内大循环体系。

四、把握发展的稳与进,保持战略节奏,聚焦战略目标

2020年4月17日,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要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坚持稳中求进工作的总基调,必须处理好“稳”与“进”有机统一、相互促进的辩证关系。

稳是主基调,是大局。落实稳的要求,重点体现在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要在确保疫情不反弹的前提下,扎实做好中央提出的“六稳”工作,通过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稳住经济基本盘,兜住民生底线。

进是方向,是目标,求进必须要在做稳的基础上。“求进”主要体现在要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中全面恢复正常经济社会秩序,培育壮大新的增长点增长极,牢牢把握发展主动权。這里讲的发展,不是只追求速度的发展,而是更高层次的高质量发展。特别是要抓住当前的新机遇,加快5G网络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抓紧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推进科技创新,重点解决短板和卡脖子难题,加快培育和壮大新的经济增长点,打造发展的新动能。“求进”还体现在要提高国内企业的市场参与能力,包括国际市场的参与能力,带动企业利用好国内国际两个市场,通过开放合作形成更强创新力、更高附加值的产业链,赢得发展主动权,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推动我国经济行稳致远。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九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会上的讲话[EB/OL].新华网,2018.5.28

[2] 习近平.在企业家座谈会上的讲话[EB/OL].新华网,2020.7.21

[3] 统筹防疫和发展成效显著上半年国民经济逐步复苏[EB/OL].国家统计局,2020.7.16

[4] 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深潜”三十年为国铸重剑[EB/OL].人民网,2017.11.27

(作者单位:中国航发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 北京 100095)

[作者简介:郭建,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硕士,现任中国航发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团委书记,政工师,主要从事党建、思想政治和青年工作。](责编:贾伟)

猜你喜欢

新经济双循环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深化中俄经贸合作的新内涵
打造内外“双循环”安全生态系统
玩具产业如何实现国内国际双循环?
张明:如何系统地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李奇霖:“双循环”下的宏观调控政策取向
双循环战略下我国化肥业发展的思考
中国GDP或增加“新经济”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