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企业经营业绩考核问题研究

2021-07-07王晓红

经济师 2021年5期
关键词:经营业绩考核

摘 要:高校企业围绕高校科研转化、助力高校教学科研的独特性,使得高校企业具有有别于一般国有企业的考核准则。然而在实际管理中,高校企业经营业绩考核工作仍存在很多问题,比如指标难以确定、设置缺乏差异性、难以形成长期的激励约束机制等,导致企业考核指标难以科学化、合理化。文章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考核指标兼顾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分类考核、通过党组织加强企业负责人考核等加强高校企业经营业绩考核工作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高校企业 经营业绩 考核

中图分类号:F27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21)05-080-03

对出资人而言,企业开展经营业绩考核是一个永无止境的探索过程,通过建立完善的考核体系,设置合理的考核指标,有助于调动企业经营者的积极性,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从而提高企业整体经营效益,维护出资人权益。

高校作为出资人,其所属企业一般是依托高校自身优势创办的,这些企业除具有国有企业的共性之外,还具有有别于国有企业的特殊性——它“不仅仅是单纯的市场竞争主体,更是集教学、科研和产业化服务为一体的经济实体[1]。”特别是经过目前正在开展的高校所属企业体制改革工作后,高校更是将与教学科研无关的企业脱钩剥离,只保留与教学科研相关的实验测试中心、技术转移中心、国家工程中心、出版社、科技园(产业园)、设计院(规划院)以及后勤服务等企业[2],纳入资产公司统一管理,这些举措充分体现了高校企业围绕高校科研转化、助力高校教学科研的独特性。

因此,高校如何对所属企业开展经营业绩考核工作,如何设置合理的考核指标,如何科学地考核、评价经营者的主观努力程度和企业经营成果,如何以企业战略目标为导向督促企业长短期目标协调统一,是高校企业经营业绩考核工作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高校企业经营业绩考核原则

由于高校企業的独特性,高校在建立考核体系、设置考核指标时,除需要遵循一般国有企业应遵循的考核原则外,还应重点关注以下三项原则,从而保证考核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一)差异化原则

高校所属企业众多,企业体制改革工作完成后,高校虽只保留与教学科研相关的企业,主要涉及高校科研成果转化及服务保障高校教学科研两大部分,但各个企业的功能定位、行业领域、业务内容均不相同,即使同一家企业,其所处发展阶段不同,发展战略可能也会有所不同,不同的发展战略所对应的业绩考核要求就会有所不同。因此,在设置各个企业具体的考核指标时,应结合具体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行业状况、发展阶段,制定差异化的考核内容。

(二)充分沟通和结果运用的原则

高校对所属企业开展考核工作,通过了解企业过去一段时间的经营管理状况,判断企业的实际经营水平和经营成果,可以帮助企业分析产生经营差距的原因,促进企业改善管理水平,从而提高企业整体经营效益,实现最终战略目标。因此,在考核指标设置过程中,指标设置方(出资人)与接受考核方(经营者)之间要不断加强沟通和交流。经营者将经营情况定期、及时上报出资人,出资人将考核结果、考核建议定期、及时反馈经营者,针对出现的问题及偏差及时进行沟通,尽最大可能保证出资人与经营者之间的信息对等,这样形成的考评结果才能更好地了解企业。同时对考核结果进行充分运用,将考核结果与薪酬、任职等利益建立联系,这样才能真正发挥业绩考核的激励与制约作用。

(三)可持续发展原则

高校企业深化产学研合作,开展科研成果转化及孵化等工作,受市场预期、产业化水平、转化能力、市场对接等多种因素影响,转化初期不一定能取得回报,甚至可能存在一部分成果不能成功转化的风险。因此,不能只关注企业短期经营业绩。同时,经营业绩考核的根本目的是保证企业以长期战略为导向,通过达成一个个短期目标,来实现企业整体价值的不断提高,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而不仅仅是在一个时间点上根据业绩考核的结果进行奖励或处罚。所以高校在设置所属企业考核目标时,应保证考核目标与企业的长期战略目标一致,防止企业负责人为了追求短期的业绩而做出有损企业长期利益的决策。

二、目前高校企业经营业绩考核存在的问题

虽然,目前高校对所属企业的考核有明确的考核目的,有相应的考核原则,但在实际操作中,高校企业经营业绩考核工作仍存在着以下几个问题:

(一)考核指标设置缺乏差异性

高校企业涉及实验测试中心、技术转移中心、国家工程中心、出版社、科技园(产业园)、设计院(规划院)、后勤服务等实施具体业务的企业,以及作为“防火墙”实施统一管理的资产公司。这些企业分属不同行业,功能定位、发展阶段也不尽相同。但在实际工作中,高校对各个不同企业的考核一般仍采用相同的考核方法,考核指标仍以衡量经营获利、利润上交水平为主,没有考虑到各个企业存在的行业、规模、功能定位等差异,没有兼顾企业自身的个性特点。

(二)考核指标难以确定

高校对所属企业考核指标的确定,一般要求各企业自报目标建议值作为指标核定参考。由于企业经营者参与企业生产经营的全过程,全面掌握企业情况,而高校作为出资人并不直接掌握企业具体情况,企业在上报目标建议值时会有所保留,造成了出资人和经营者信息的不对等,难以设置科学合理的企业考核指标。

(三)难以形成长期的激励约束机制

目前,高校企业经营业绩考核指标仍以衡量经营获利、利润上交水平为主,关注点主要集中在短期财务业绩指标上,不注重非财务指标等社会效益指标因素,造成企业经营者追求短期效益,缺乏战略眼光和长期规划。指标考核也只对当年或近几年有影响,缺乏与企业战略规划的合理衔接,难以形成长期的激励约束机制。

三、加强高校企业经营业绩考核工作的对策建议

针对上述高校企业经营业绩考核工作中存在的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建议从以下几方面来加强、促进考核工作:

(一)考核指标兼顾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高校在设置考核指标时,要充分考虑到高校企业围绕高校科研转化、助力高校教学科研的独特性。这种独特性不能仅靠财务指标衡量,不能简单地把经济效益作为考核企业经营业绩、评价经营者主观努力程度的唯一指标,而应该同时兼顾高校企业在教学科研、成果转化、人才培养、公益事业、国家重大需求推动等方面所起到的作用和所做出的贡献,综合考核高校企业创造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从而科学地考核高校企业的经营业绩。

(二)分类设置企业指标考核标准,保证各企业之间考核指标的差异性

改制后的高校企业多为科研成果转化类及服务保障类企业,将高校企业按照功能定位分为不同类别,如实验测试中心、技术转移中心、国家工程中心、设计院(规划院)等企业定位为科研类企业;出版社、科技园(产业园)等企业定位为文化类企业;将资产公司、后勤服务等企业定位为管理服务类企业。不同类别企业设置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指标占比不同、考核指标侧重不同。如科研类企业重点考核科研成果转化能力,文化类企业重点考核社会影响力,管理服务类企业重点考核管理保障能力等,同时根据每个企业的行业特色、业务内容,细分每一项考核指标,保证考核指标设置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三)加强党的领导,把党的领导与企业考核、企业负责人任免密切结合,消除信息不对称造成的考核目标值设置失误,建立长效考核机制

加强党的领导,一方面,高校党组织通过干部考核,选择优秀管理者担任企业负责人,可以获得较为真实、全面、有效的信息,在此基础上设置的考核指标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合理性,避免国有资产流失,同时对制约内部人控制起到重要平衡作用[3];另一方面,设置指标时充分发挥高校党委对所属企业党组织的领导,把党的领导融入公司治理的各个环节,企业所属重大事项均须经公司党组织研究决定,党组织定大局、定战略、把握大方向,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考核指标的长期性和延续性,有助于高校企业长短期目标的协调统一。

四、结语

綜上,高校企业经营业绩考核是一项长期且重要的管理工作,只有设置科学合理、兼具高校企业特色的经营指标,同时保证考核指标的长期性和延续性,才能真实客观地评价高校企业的经营业绩,促进企业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晓红.高校企业经营业绩考核体系研究[J].产业与科技发展,2019(3)

[2]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高等学校所属企业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8〕42号)

[3] 许光建,孙伟.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五个关键问题[J].宏观经济管理,2018(1)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资产与后勤管理处 北京 100872)

[作者简介:王晓红,硕士研究生,中国人民大学资产与后勤管理处(国有资产管理办公室)高级会计师,研究方向:高校企业管理。]

(责编:贾伟)

猜你喜欢

经营业绩考核
内部考核
创新完善机制 做实做优考核
展演期间基本功考核
中小板上市公司资本结构与经营业绩关系的实证研究
如何考核院长是难点
公立医院 如何考核?
并购对企业经营业绩的影响
并购对企业经营业绩的影响
家庭年终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