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电网企业“大后台+强前端”工程数字化审计应用研究

2021-07-07雷莉萍吴晓斌张瑞刘雅丽

中国内部审计 2021年5期
关键词:电网工程数字化

雷莉萍 吴晓斌 张瑞 刘雅丽

[摘要]本文对电网企业工程数字化审计进行了探索,在“后台”通过多个系统数据库支撑构建的多维审计模型监测电网工程建设情况,在“前端”通过可视化辅助分析工具形成数字化审计分析场景,以丰富的数据和图形化方式直观展示和分析电网工程建设领域存在的问题和风险,以提高电网建设水平。

[关键词]数字化   电网工程   关联模型

一、实施背景

(一)后台数据亟须打破专业间数据信息壁垒

近年来,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网公司)以集团化运作为核心,深化人财物核心资源集约化管理,强化规划、建设、运行、检修、营销等业务的专业化建设,逐步构建起全新的业务模式和管理运作体系。但部分业务管理依然存在着专业壁垒,专业之间存在协同界面不清晰等现象,亟须提升大数据审计挖掘方法,实现数据信息在企业内无障碍流转共享,为公司领导决策提供重要支撑、为业务部门提升管理提供帮助、为基层单位解决问题指明方向。

(二)前端平台亟须应用数据可视化技术开发

目前,大数据审计分析成果在国网公司的应用并不理想,导致相关部门无法直观获取审计分析成果,工作效率不高。审计结果中往往包含大量的结果数据,对其进行可视化解读,有利于提高审计结果运用质量,对数据可视化的实现已有相关成熟的技术,如FineBI、Tableau等,将数据转换为图形、图像、视频或动画在屏幕上显示出来,因此,国网公司亟须进行审计结果数据可视化解读平台的设计开发,实现审计结果数据的可视化展示,以增强被审计单位和决策层的认知,提高审计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三)电网高质量发展战略亟须强化审计保障作用

随着外部环境的不断变化,以及外部监管的持续加强,国家管理部门对电网企业依法治企管控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围绕电网高质量发展要求,国网公司作出强化审计服务意识,加大特高压工程、跨区联网等重点工程审计力度,组织实施电网投资经济效益后评审,提高投资精准度等统一部署。电网工程作为电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迫切需要加强项目过程审计监督,及时防范和化解风险隐患,积极探索实践项目效益审计,促进优化投资结构和提高投资效益,服务打造一流现代化电网。

二、“大后台+强前端”数字化审计内涵

通过“大后台”多系统数据库支撑,构建多维审计模型,监测公司电网工程建设情况;通过“强前端”可视化辅助分析工具形成数字化审计分析场景,以丰富的数据和图形化方式,直观展示和分析公司电网工程建设领域存在的问题和风险;通过公司电网运行分析、月度例会等场合推动跨专业、跨部门、跨单位问题高效协同,服务公司各级领导决策和电网建设专业精益管理,从而大幅提高公司电网工程投资效益,支撑管理决策更科学,风险预测预警更及时,切实推动公司高质量发展和运营成效的持续提升,如图1所示。

三、构建后台海量数据库,全面应用智能挖掘技术

(一)搭建系统平台,穿透数据通道

数字化审计的基础是业务信息系统的互联互通。协调相关业务部门,整合电网工程全过程管理涉及的规划计划信息管理平台、经济法律系统、电子商务平台、物资集约化管理信息平台、SAP业务系统和生产管理(PMS2.0)系统等信息系统的功能和数据存储模式,制订可行的数据接入方案,通过内网联接将源业务系统中的结构化数据和非结构化数据等各业务系统数据接入审计业务数据中间库,搭建远程审计业务数据平台,如图2所示。

(二)清洗转化采集数据,提取價值数据

同一业务数据可能存储于不同信息系统中,有的是工作流程中直接形成的第一数据,有的是从其他业务系统传输生成的数据,也有的是手工录入的数据。开展数字化审计需要对不同系统中存在的同一类别数据进行比对分析,通过不同的审计方法和路径进一步筛查样本数据,聚焦审计重点内容,使非现场数据分析能为现场审计提供更精准的目标。信息系统中采集到的电子数据有些是按照计算机语言编写的,需转化为审计人员能够理解并接受的数据,还需对采集到的与审计无关的数据进行清理。此外,审计人员需保持足够的警惕性,根据工作经验判断数据是否真实完整,以规避盲目信任和采用“现成”数据所导致的审计风险。与此同时,审计人员需采取多种方法如分析性复核法、对比分析法、审阅法等,从多个维度如数据的来源、影响因素、异常情况等对数据进行分析,把握审计内容的总体特征。

(三)采集问题特征数据,构建审计分析模型

审计分析模型是利用数据分析的数据公式或逻辑表达式,按照电网工程各环节审计事项应具有的性质或数量关系,通过设定计算、判断、阈值或限制条件而建立起来的,用于验证审计事项实际的性质或数量关系,进而对电网工程各业务及流程节点实时作出科学判断、实时进行预警响应的一种数据分析模型。审计分析模型的构建主要包括审计需求分析、勾稽关系分析、创建审计中间表及构建审计分析模型4个阶段,如图3所示。

1.政策分析数据关联模型。针对典型问题库和法规制度库,将法律法规的定量、定性规定具体化为分析模型中的分组、统计等条件,对反映具体业务内容的特定字段设定判断、限制等条件,编写SQL语句(结构化查询语言)进行查询、存取数据,或者利用系统提供的便捷检索功能进行数据查询。SQL语句功能强大,可以为许多任务提供命令,包括:查询数据;在表中插入、修改和删除数据;建立、修改和删除数据对象;控制数据和数据对象的存取;保证数据库一致性和完整性等。

2.业务逻辑数据关联模型。由于同一类业务的数据(数值型数据和非数值型数据)可能在若干系统中以不同形式存在。审计人员需通过对各系统的数据进行对比,如对业务数据与财务数据进行对比,以及外部数据与内部数据对比等,从而发现异常数据。如基建管控系统中的工程开工时间与竣工时间较接近,ERP系统中的会议费金额较大且多为整数等,这些都是不符合正常逻辑的,有可能存在虚假情况。

3.知识经验数据关联模型。指审计人员利用工作经验,判断关键点的数据是否严重偏离了常规数据,进而发现异常数据。如在审计某个输变电工程项目时,审计人员从基建管控系统中看到某安装环节结束后的退库物资额为零,而大多情况下此环节会产生一定数量的剩余物资,因此怀疑存在侵吞剩余物资的情况,并将此作为审计线索移交现场核实。

4.历史案例数据关联模型。指审计人员从过去历年的具体案例入手来发现特征,是审计经验在实践中的体现和运用。每次审计时,审计人员可在之前类似的审计项目中列举出特征,然后再用适当的技术和方法直接寻找表现特征的相关数据,从而指导新项目的审计。

(四)建设审计应用场景,拓展全业务分析功能

以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以下简称国网山西电力)为例,在全业务统一数据中心数据分析域中独辟1个应用场景,为电网工程全过程跟踪审计提供辅助分析,如图4所示。该场景利用全业务数据中心分析域中已有的规划计划系统、ERP系统、SG186营销系统、PMS系统数据,对公司近三年所有电网工程项目从项目投资计划和预算管理、工程招投标管理、合同管理、物资管理、工程施工管理、资金和财务核算管理、竣工验收管理等18个审计规则进行了审计线索的识别和梳理。其功能点主要涉及项目前期流程合规性分析、项目人为拆分判断、采购招标方式分析、工程进度与财务进度一致性分析、合同付款比例分析、采购流程合规性分析、大额现金支付查询、项目成本进度趋势分析、物资退料监控、物资库存积压监控等方面。经实践检验,该应用场景通过功能点的特征定义进行违规分析识别,并标记存疑点,指引审计人员重点关注核查。

(五)编制审计指引,提高数据分析规范化水平

全面分析电网工程全过程管理特点,结合日常管理工作的关键节点、薄弱环节及以往工程审计发现问题,梳理形成电网工程全过程数字化审计指引,根据问题表现形式建立索引,如构建大数据背景下工程审计数据字典库、典型问题库、法规制度库,指导审计人员快速查找信息,聚焦审计线索,有效开展数字化审计。

(六)实行双线联动,实时挖掘分析数据

1.在线监测,实时循环监督。由省一级公司结合年度投资计划和电网工程计划,制订年度数字化审计实施方案。各级审计人员依据审计实施方案,参考审计操作指引开展数字化审计,跟踪工程进度,通过线上发现疑点和审计线索,穿透业务信息系统查询疑点线索的原始数据,以直接确认为问题;对不能确定为审计问题的疑点或线索,进一步索取审计资料,分散核查确认。

2.线下輔助,实现纵横协同。按照数字化审计实施方案,对线上形成的审计疑点清单进行线下核查。审计部门与业务部门横向协同、纵向核查,通过现场勘察核实情况,追踪核查原始凭证和单据,与项目建设管理单位相关人员沟通,同时由业务部门协助审计部门分析问题成因,聚焦确认审计问题,提高数字化审计成效。

四、前端引入可视化分析技术,注重数据多维度展示应用

数据分析和可视化使得审计人员能够找到隐藏在大量和复杂数据背后的有价值的信息,应用Tableau、Python及国内开发的永洪软件等大数据挖掘工具,形成可视化的柱状图、线形图、饼状图等,对审计人员发现异常领域很有帮助。审计人员从简单的汇总、统计数据分析,向专业数据挖掘方向推进,不需要复杂的编程,仅需要多维数据的拖拉拽组合,就可以创建可视化界面和图表,如图5所示(以国网山西电力为例)。

五、应用价值

(一)有助于提高工程建设管理水平

以国网山西电力为例,开展电网工程数字化审计以来,共对工程进度管理预警28次,对库存物资不足或存放时间过长管理不到位预警56次,即时整改在线审计问题293个,真正做到早发现、早预警、早提醒、早纠正,及时发现问题、管控风险,总体提高了电网工程管理水平。

(二)有助于提高企业投资决策精准度

开展电网项目效益审计,不仅可以提示选定电网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更便于加强对项目建成后经济效益的客观评价,同时还兼顾环境、社会效益及可持续性评价,为今后提高电网工程项目的立项决策、充分发挥项目的预期技术经济效果、提高后续电网工程项目的决策和管理水平提供有益的指导和借鉴。

(三)有助于推进工程审计全覆盖

运用数字化审计分析模型,采取联网取数、分析、取证等方式,对涵盖电网工程投资的海量数据进行筛查、检索、分析,改变了传统手工模式仅能对少量样本进行审计的方式,确保审计横向有宽度、纵向有深度,从而有步骤、有成效地推进工程审计全覆盖。

(四)有助于提升审计效率和价值

通过信息化手段培育数字化审计生态,运用大数据技术提取数据、分析数据、查找疑点,节省了现场审计时间、节约了审计资源、提高了审计效率。以国网山西电力为例,传统的现场审计需对每类问题进行逐项穿透查询,同一项问题需要对11家地市公司进行逐家检查,耗费的人力较多,但实施数字化审计后,短时间内就能扫描一遍全部11家地市的电网工程业务全貌,从中抓取问题或疑点,实现了审计效率质的飞跃。

(作者单位: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邮政编码:030024,电子邮箱:9286865@qq.com.cn)

主要参考文献

陈识,李庆云,刘杰,等.基于精准投资的电网项目数字化审计实践[J].中国信息化, 2018(12):18-22

纪永满,席楠,闫雷,等.电网投资审计全覆盖的优化路径[J].中国内部审计, 2018(11):31-36

王向阳,魏丽雅,郑勇,等.数字化共享审计模式在电网企业防范风险中的应用[J].中国内部审计, 2018(12):34-38

谢志华,倪志伟,罗少东.国家电网公司数字化审计的具体实践路径[J].财务与会计, 2018(12):11-14

猜你喜欢

电网工程数字化
揭示数字化转型的内在逻辑
数字化起舞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中国民族语言的标准与数字化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数字化对行业影响难言“颠覆”
电网工程造价管理和控制策略探析
对电网工程成本费用均衡入账的思考
信息化下完善电网工程全程跟踪审计的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