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层层剥笋 步步深入

2021-07-07

作文周刊·高一版 2021年5期
关键词:朱砂层层用笔

名家引路

况钟的笔

◎巴 人

看了昆剧《十五贯》,叫我念念不忘的是况钟那支三落三起的笔。

自从仓颉造字、蒙恬造笔以来,凡是略识“之乎”的人,都是要用笔的。读书人著书立说,吟歌赋诗,要用笔;种田的、赶买卖的,记豆腐白酒帐,要用笔;甚至像阿Q那样的人物,临到枪毙之前,还要拿起笔来,伏在地上,在判决书上面画个圈圈,并且有慨于圈圈之画得不圆,这就可见笔之为用是大得很哩。

自然,笔各有不同,我们用的或毛笔,或钢笔,而况钟所用的是朱砂笔。况钟虽然是苏州府尹,但这回担任的工作,却是监斩。他的职责就是核对犯人和榜上名字是否属实。如果属实,那就算他“验明正身”了,大可朱砂笔一挥,向榜上名字一点,叫刽子手拉出去,一斩了事的。然而况钟偏不这么做,一听到犯人呼冤,并且自述经过,又点不下去了。经过临时一次调查,冤情已经属实,但他既是监斩官,无权过问判决,于是又拿起笔来,但又看到犯人含冤莫伸的情形,又点不下去。他想到人命关天,要对人负责。他终于立下决心,自担干系,延缓处斩,向巡抚大人据理力争,并且亲自勘察,破了案情,平反了冤狱。这样,况钟的朱砂笔,终于点中了真正的杀人犯。可见,一个人会不会用笔是大有讲究的。

我们的单位工作人员,都是要用笔的。有的是起拟计划、稿件,等等;有的则是拿起笔来在计划、稿件之类上面批示一下,或同意,或另拟,或写上一个名字。但是,我们用笔有没有像况钟那样用得慎重而严肃?实在是大可深思一下的。我们之间固然不缺乏像况钟那样的人,善于在笔底下看到“人”并且用行动来帮助用笔。但我们之间,也不缺乏只知大笔一挥,看不到笔底下有“人”的人;或者把任何工作,往上一推,往下一压,自己仅仅经过手,签个名,只考究自己签名的字,是否“龙翔凤舞”,足够威势,也算是用过笔了。

没有对人负责的精神,不可能作出对工作负责的事,况钟的笔底下有“人”,就是况钟用笔的可贵精神。但况钟的用笔是很不容易的。首先,这支朱砂笔必须点中真正的杀人犯,那才能为社会除掉坏人。而除掉了坏人,也就是保护了好人。但要做到这一点,也得展开两条路线的斗争:一方面,他要同只知排比事件的表面现象,并且会用“人之常情”来作推理根据,却不研究事情实质的主观主义者作斗争。另一方面,他还要同满足于自己的高官厚禄,闭着眼睛签发文件,而又讨厌下属提出不同意见的官僚主义分子作斗争。这样,况钟的笔就处在主观主义者和官僚主义者的两支笔锋夹攻之间了。他要在这两支笔锋夹攻之间,杀出一条真理的路来,实在是需要有大勇气、大智慧的。但一个能对人负责的人,一定会得到人民力量的支持,就会有大勇气;而一个得到人民力量支持的人,一定能集中群众的智慧,就会有大智慧。况钟就这样战胜了两支夹攻的笔锋,平反了冤狱。况钟可说是善用其笔的人了。

经常用笔而又经常信笔一挥的人,是不能不想想况钟的用笔之法的。

(节选自《经典杂文选读》,有删改)

技法提炼

1.层层递进,步步深入

所谓“层层递进”,是指我们在论述时要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地去剖析,要一层层剥开事物的外衣,深入挖掘,充分论述。这样才能从现象中挖掘出本质,才能把话“说透”了,使论证更深刻。

上述这篇文章,就是这样层层剥笋、步步深入地论述观点的。文章起笔入题,由“看了昆剧《十五贯》,叫我念念不忘的是况钟那支三落三起的笔。”引出所述话题。接着谈笔的用途之广,然后自然而然地转述况钟监斩犯人时所用朱砂笔三落三起的经过及原因。至此,作者借用故事所明之理已很明确。之后,又顺理成章地由况钟的笔联系到现在“我们的单位工作人员”是怎样用笔的。这样一来,由故事到现实,就使文章深入了一层。而要做到用笔时对人负责,并不是容易的事,还需要与主观主义者和官僚主义者作斗争,文章在这里又深入一层,渐次推进。作者说,要与这些人作斗争,就得担点风险,“需要有大勇气、大智慧”。但是,只要有对人民负责的精神,就可以在人民那里得到勇气和智慧。文章正是这样,环环相扣,一层深入一层,在层层递进地剖析中阐述道理的。文章论述深刻,说理透彻,引人深思。

2.综合运用多种论证方法

文章运用了多种论证方法,使得论证更加充实、深刻。一是举例论证法,作者列举了况钟的故事,对况钟的形象、性格进行了分析,同时又列举了现实生活中种种事例和现象,进行全面剖析。二是对比和类比论证法,为了突出中心,文章把况钟的求实精神和对人民负责的“三落三起”的用笔之法,与那些主观主义者和官僚主义者的用笔之法加以比较,一褒一贬,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样,对那些只凭主观臆断、不求实际的人,对那些官气十足的人,无疑是一种鞭挞,从而使文章显示出批判的力量。

学子佳作

幸福不是“晒”出来的

◎王昕瑜

打开微信朋友圈,五花八门的图片或视频扑面而来。风景秀丽,美食诱人,潮装时尚,萌宠霸屏……真是令人目不暇接。可是,久而久之,不禁让人产生疑问:朋友圈中的人们难道永远都快乐安逸,没有任何烦恼吗?放眼真实的世界,大多数人都是在忙忙碌碌中度过每一天的。原来,朋友圈中的幸福,并不那么真实。

其实,这样的心态很容易理解,无非是攀比心和虚荣心作祟。凭借几张照片、一段文字来营造幸福的假象,博取一众点赞,向世人宣告:“我很幸福。”其实,这种博取存在感的“晒幸福”,正反映了人们内心的空虚。手机电脑的普及使人际关系趋于疏离,信息量的增长加剧了人们内心的茫然。“晒幸福”实则是对内心空虚的弥补。

长此以往,必将形成两个完全脱节的世界。朋友圈里尽享多彩生活,现实世界中却有可能濒临崩溃边缘,幸福感越来越低,生活质量也越来越差。那么,“逃离”朋友圈是否就万事大吉了?其实只不过是“治标不治本”,尽管跳出了微信的圈子,如果仍怀着寻找存在感的心理,也不过是换个地方、换种方式继续“假装幸福”罢了。

朋友圈里的假精致,不外乎以下几种:外在的享受领先于内在的提升,别人的点赞就会使自己“满血复活”,内心渴望被关注,满屏都是经不起推敲的鸡汤文……对这些人而言,生活的意义只止于眼前,不可能有更为广阔的格局。就像一只华美的盒子,外观设计精美得无与伦比,但一打开,里面空空如也。

朋友圈作为一个客观存在,本质上并无利弊。在一定程度上,它为人们提供了一个相互交流的平台。圈子的变质,本质上还是人心使然。无论在生活中,还是朋友圈里,需要端正的只是我們的心态,需要丰富的也是我们的心灵。首先,要自信地晒出真实的幸福。真实的,才是最美的,矫饰做作永远让人生厌。如果真的邂逅了幸福,也尽可以大胆“晒”出来,但无须在乎多少人点赞,也不与人攀比谁更幸福。其次,要接受生活的平淡,善于从平淡的生活里挖掘美好。要以平和乐观的心态对待生活,无论是在朋友圈里还是在现实生活中。

人活一世,不可能时时顺风顺水,拥有幸福的能力其实就是发现幸福的能力。丰富自我的心灵,用真实的快乐填补内心的空虚。少一点矫饰,多一些真诚。不管是“圈”里还是“圈”外,尽情地去发现,去感受,这才是幸福的真谛!

点评

本文从朋友圈中所晒幸福并不真实的角度切入,独到深刻,独具慧眼。作文从朋友圈的精彩丰富说起,将朋友圈中展示的幸福和现实生活的平淡对比,揭示出晒幸福者的虚荣和内心的空虚,揭露其本质。由此推论,“长此以往,必将形成两个完全脱节的世界”,使人们的幸福感降低。接着,思考如何解决这个问题。逃离朋友圈只是“治标不治本”,真正需要改变的是心态,需要丰富的是心灵。全文顺着“摆现象——挖根源——析危害——指办法”的思路展开,层层剥笋,步步推进,使论点逐渐深化,内容逐渐充实,最后水到渠成地得出结论,强调什么是真正的幸福,怎样找到幸福的真谛。作文思路清晰,立意颇有深度。

【王学华/供稿】

猜你喜欢

朱砂层层用笔
衡南朱砂坳为何再也不出朱砂了
不要用笔去玩电风扇
包饺子
你是
善良的人呵
丹砂
女人味,层层绽放
抽丝剥茧 层层递进
留取“丹”心照汗青
层层深透 肌底的保湿屏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