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匠王习三
2021-07-07
王习三是我们村上唯一的木匠。听爷爷说,王习三是个木匠,他爹也是个木匠,他爷爷还是个木匠。我打趣地说,那他儿子也是要当木匠的喽!“那可不!”爷爷笑呵呵地说。
按照祖训或行业传统,王习三确实殷切地希望儿子能成为一位优秀的木匠。我上学经过他家门口时,总能听见他呵斥他那个浑身沾满刨花的儿子:“线弯了!榫头没接好!放学回来重做……”
有一年我老家翻修屋子,把木头椽子屋顶换成了水泥楼板,拆下来近十根木梁。我爸摸摸那滚圆的木头,说:“这还是习三叔给选的木头哩,这么些年了,还这么直。当柴烧太可惜,找习三叔给打几个桌子板凳吧。”
王习三来了。五大三粗的架势,两道又粗又黑的眉毛横在额头上,耳朵上架着根粗铅笔,穿着深蓝的木工裤子,提溜着一个小木箱。等刺耳的电锯声停下,木梁已经成了木头板,凑上去还能闻见浓郁的香味。王习三用黝黑粗糙的大手细细地抚着纹路,露出喜色:“好木头啊,好木头!”说着,一个人就把好长的木板夹到了桌子上,用铅笔比画起来,眼里闪着光,嘴里不停地念叨着什么。我站在高高的桌子边,得踮起脚跟才能看清画了什么。但横七竖八笔直的线,我什么也看不懂,觉得好深奥。仰头看看王习三,却觉得有意思多了。只见他那两道眉毛时而凑到一起,拧成一个结;时而舒展开来,眼角满意地扬上去。他不停忙活着,一招一式,轻重缓急,刨花飞舞,令我崇拜不已。此时仿佛周围都靜了下来,只有他一人在独舞,在雕刻他的艺术品。我妈端来茶水叫他,他竟也不应,只兀自利索地比画着、刨着、锯着。妈妈叹了口气:“一会儿茶就凉了!”
傍晚时候,木头的清香弥漫整个院子,地上堆满了木头屑和刨出来的木头花,一个个的小卷,好像童话书上大海的波浪。木头板就那样变成了凳子腿,成了桌子面,成了有镂花的椅子背。再过几天,组装,上漆,晾干,大梁就变成了好看的椅子和高挑的桌子,椅背上雕刻的花鸟活灵活现,栩栩如生。
后来,他儿子上大学,找工作,并在城里安了家。再后来,老伴去世,儿子来接他去城里住,被他撵了出去。儿子委屈地说:“你说我爹怎么就这么倔呢!还说要守护这手艺,这过时的手艺有啥好守的?”
后来,王习三依然零星地接着活,只是生意再不似往年红火。我曾见他和一群老头打牌,打着打着他突然冒出一句:“这桌子做工多好啊!”我哑然失笑,却有点想哭。
(“匠心”话题作文)
亮点微评
写木匠王习三,不是简单地罗列事例,而是综合运用肖像、动作、神态、心理描写等手法,让人物尽情地自我展示,有血有肉,立体丰满。如外貌:“又粗又黑的眉毛”“耳朵上架着根粗铅笔”“提溜着一个小木箱”;动作:“一个人夹木板”“用铅笔比画”“不停地念叨”;神态:“时而拧成一个结,时而舒展开来”“眼角满意地扬上去”。把一个热爱木工、潜心干活的木匠形象刻画得入木三分。
荐评:陕西 韩延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