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年慢性病患者的健康水平与幸福感:夫妻关系与亲子关系的中介作用*

2021-07-07邓远平

中国卫生统计 2021年3期
关键词:收入水平夫妻关系慢性病

邓远平 蒋 柯 王 晶

【提 要】 目的 研究老年慢性病患者家庭关系在健康水平与幸福感间的作用,为政府制订相关举措提供科学依据,以提升患者幸福感。方法 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2018)中969位老年慢性病患者的数据,对患者的健康水平、家庭关系和幸福感进行差异检验,并对健康水平影响幸福感的路径进行分析。结果 女性患者对夫妻关系的评价要低于男性患者(P<0.01);农业户口患者的幸福感要显著低于非农业户口患者(P<0.01);不同收入水平的患者在健康水平、夫妻关系和幸福感上具有显著差异(P<0.01);老年慢性病患者的健康水平直接影响幸福感(P<0.01),同时也会通过夫妻关系和亲子关系两条路径影响患者的幸福感(P<0.01)。结论 为提升老年慢性病患者的幸福感,政府应切实加强老年慢性病患者的健康管理工作,重视传统“孝”文化的建设,并构建多元化的养老服务体系。

幸福感是一种心理体验,它既是对生活的客观条件和所处状态的一种事实判断,又是对于生活的主观意义和满足程度的一种价值判断[1]。近年来政府部门把增进人民幸福感作为衡量发展成果的重要尺度和标准,彰显了“人民至上”的核心价值理念。自2000年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以来,老年人的比例增长迅速,至2018年,6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占总人口的1/8。因现代家庭规模缩小和工作节奏加快,老年人的幸福感问题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2013年修订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就明确规定与老年人分开居住的赡养人,应当经常看望或者问候老年人,体现了政府对老年人幸福感的重视。国内学术界近十年对老年人幸福感研究也逐渐增多,研究焦点集中在幸福感的影响因素上,客观因素有收入水平[2-3]、居住模式[4]、健康状况[3]、生育需求满足[5]等;主观因素有社会关系[6]、兴趣爱好及信仰[6]、社会支持[7-8]、心理干预[9]等。

老年人由于生理机能的下降,慢性病成为老年人健康的一大威胁,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2018年数据显示,我国超过1.8亿老年人患有慢性病,患有一种及以上慢性病的比例高达75%[10]。当前我国养老模式以居家养老为主,老年慢性病患者病情照顾大多落在配偶或子女身上,患者的健康水平直接关系到照顾者身心压力,这种压力是否会对夫妻关系或亲子关系造成负面影响,进而影响到患者的幸福感呢?迄今,并未发现有相关研究,本研究就这一主题进行初步探索,期望研究结果能对相关政策的制订有所启示,以提升老年慢性病患者的幸福感。

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研究数据来自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调查中心“中国家庭追踪调查”项目(China family panel studies,CFPS)在2018年度的调查。该数据库包含我国25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的数据,区域面较广,数据库包含人格特征、家庭经营状况、工作状态和受教育水平等信息。本文主要关注我国老年人(年龄≥60周岁)慢性病患者健康水平、夫妻关系、亲子关系和幸福感的关系。数据要求:半年内患有慢性病;同一家庭的个案随机保留一个,以满足路径分析中数据独立性要求;个案有配偶且至少有一子女在世;任一变量上均无缺失数据。最终样本为968人。

2.调查工具

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采用自评方式评估个体的健康水平、幸福感、夫妻关系、亲子关系和收入水平。(1)健康水平测量:您认为自己的健康水平如何?采用Likert 5点计分方法,从1=“非常健康”到5=“不健康”。得分越高代表健康水平越差。(2)幸福感测量:觉得自己有多幸福?采用Likert 11点计分方法,从0=“最低”到10=“最高”,得分越高代表越幸福。(3)夫妻关系测量:有三个项目,您对您当前的“婚姻/同居”生活有多满意?您对对方在经济上为家庭做出的贡献有多满意?您对对方在家务上为家庭做出的贡献有多满意?采用Likert量表5点计分方法,从1=“很不满意”到5=“非常满意”,总均分代表个体的夫妻关系质量,得分越高代表夫妻关系越好。(4)亲子关系测量:过去6个月,您与您的子女(姓名)的关系如何?采用Likert 5点计分方法,从1=“很不亲近”到5=“很亲近”。多个子女以均分计,得分越高代表亲子关系越好。另外研究还收集老年人年龄、性别、户籍和收入水平四个变量信息,其中收入水平以本地为参照,分5个等级,1代表很低,5代表很高。

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进行差异检验和相关分析,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老年慢性病患者各指标在性别、户籍上的差异性进行检验,采用方差分析对患者各指标在收入水平上的差异性进行检验;采用相关分析计算患者各指标间的相关。采用PROCESS V3.4对患者健康水平至幸福感的中介路径进行检验,程序建立三个回归方程:

①M1=a1·X+c1·V1+c2·V2+c3·V3+c4·V4;

②M2=a2·X+c5·V1+c6·V2+c7·V3+c8·V4;

③Y=a3·X+b1·M1+b2·M2+c9·V1+c10·V2+c11·V3+c12·V4。

三个方程中的变量的意义:M1-夫妻关系、M2-亲子关系、Y-幸福感、X-健康水平、V1-户籍、V2-收入、V3-性别、V4-年龄(V1、V2、V3、V4为控制变量),依次检验a1、a2、a3、b1、b2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中介路径效应a1·b1、a2·b2采用渐进-再抽样法即偏差校正的非参数百分位bootstrap法来检验心理资本的中介作用,抽取5000个bootstrap样本,对产生估计值进行排序,计算95%的置信区间,若中介效应置信区间中不包括 0,则表明中介作用显著。

结 果

1.研究对象的基本情况

男性488人(占50.41%),女性480人(占49.59%);农业户口640人(占66.12%),非农业户口328人(占33.88%);收入水平均值为3.39,标准差为1.101,其中收入水平很低有57人(5.89%)、较低有103人(10.64%)、一般有414人(42.77%)、较高有197人(20.35%)、很高有197人(20.35%)。

2.老年慢性病患者各指标在性别上的差异

对不同性别老年慢性病患者的健康水平、夫妻关系、亲子关系和幸福感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见表1。

表1 老年慢性病患者各指标在性别上的差异

表1表明,不同性别患者仅在夫妻关系的评价上有显著差异,男性满意度要显著高于女性,其他三个指标均无显著差异。

3.老年慢性病患者各指标在户籍上的差异

对不同户籍的老年慢性病患者健康水平、夫妻关系、亲子关系和幸福感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见表2。

表2 老年慢性病患者各指标在户籍上的差异

表2表明,不同户籍患者仅在幸福感的评价有显著差异,农业户口患者幸福感要显著低于非农业户口,其余三个指标无显著差异。

4.老年慢性病患者各指标在收入水平上的差异

对不同收入水平的老年慢性病患者的健康水平、夫妻关系、亲子关系和幸福感进行方差分析,结果见表3。

表3 老年慢性病患者各指标在收入水平上的差异

表3表明,除亲子关系外,老年慢性病患者在其余三个指标上的方差分析的F值均有显著性,在健康水平上,最低收入者的健康水平要低于其他组;在夫妻关系上,最高收入组的满意度要高于其他组;在幸福感上,最高收入组要高于其他组,次低收入组要低于第三、四组。

5.老年慢性病患者各指标的相关性及路径分析

对老年慢性病患者的健康水平、夫妻关系、亲子关系和幸福感进行相关分析,四个指标间均存在显著相关,老年慢性病患者的健康水平与夫妻关系、亲子关系相关较弱,结果见表4。

表4 老年慢性病患者各指标上的相关

由于老年慢性病患者健康水平越低,越需要家属提供物质和精神支持,而在长期照料中,患者两大家庭关系(夫妻关系和亲子关系),是否会受到不良影响进而又影响到患者的幸福感?为了验证这一假设,将患者的健康水平作为自变量,幸福感作为因变量,夫妻关系和亲子关系作为中介变量,将年龄、性别、户籍和收入作为控制变量。进行中介效应分析,结果见图1和表5。

图1 老年慢性病患者健康水平对幸福感的中介效应分析

表5 老年慢性病患者健康水平对幸福感的影响效应分解

图1表明,健康水平对老年慢性病患者的幸福感影响路径均有显著性,健康水平不但直接降低患者的幸福感,它还会通过夫妻关系与亲子关系来影响幸福感。三条路径的具体效应见表5。

表5表明,老年慢性病患者的健康水平对幸福感的影响效应中,有66.67%属于直接影响,而33.33%是通过影响夫妻与亲子两大关系来影响幸福感。

讨 论

老年慢性病患者的健康水平、夫妻关系、亲子关系和幸福感在性别、户籍和收入三个分类变量上的差异不同。夫妻关系方面,对于老年人而言,无论是城市居民,还是农村居民都不再是家庭的经济支柱,基本赋闲在家,但受中国传统“男主外,女主内”的家庭文化影响,女性患者往往承担更多的家务,这可能是女性婚姻满意度比男性更低的原因。户籍方面,尽管城乡二元经济格局已有明显变化,但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社会福利等仍有较大差距,农业户口的患者生活水准和医疗条件落后于非农业户口的患者,前者通过社会比较导致较大的心理落差,幸福感降低。收入水平方面,最低收入患者的健康水平要显著低于其他收入组,因为低收入患者往往会出于经济原因而贻误病情,且在营养、居住环境等方面也不理想,导致健康水平最差;最高收入组的夫妻关系显著优于其他收入组,经济因素是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较低的家庭收入对夫妻双方来说是一种慢性压力,夫妻俩每天需要小心地应对生活上的收支平衡,易产生沮丧、愤怒和抑郁等不良情绪[11],降低婚姻满意度,而高收入患者自身病情能得到有效的治疗,能给配偶带来安全感,从而提升婚姻满意度。婚姻满意度是衡量居民生活质量的一项重要指标,对人们的生活幸福感起着关键作用[12],所以最高收入组的幸福感也要高于其他组。值得注意的是,最低收入组的幸福感并不是最低,这可能与近些年国家实施精准扶贫政策有关,最低收入组大多成为了扶贫对象,切实提高了这一群体的获得感与幸福感。

相关分析发现,老年慢性病患者在健康水平、夫妻关系、亲子关系和幸福感均存在显著相关。路径分析发现,健康水平对幸福感有直接的负面影响,另外,它会对夫妻关系和亲子关系产生负面影响,进而影响幸福感。老年慢性病患者健康水平越差,就越需要配偶或子女的支持,但长期照顾会使照顾者身心俱疲,生活质量低下[13],易造成照顾者角色紧张(caregiver role strain),即子女或配偶无法同时胜任照顾者角色和其他重要角色。相关研究[14-15]显示,角色紧张可增加家庭照顾者感知的照顾压力,损害心理健康,降低生活质量,进一步影响照护质量及家庭功能,进而破坏亲子关系或夫妻关系,降低患者的幸福感。

为提升老年慢性病患者的幸福感,基于健康水平对老年慢性病患者幸福感的影响机制,提出如下建议:

(1)政府应切实加强老年慢性病患者的健康管理工作,提高他们的健康水平。加强常见慢性病保健知识的宣传;有条件的地区每年可为患者提供免费体检,建立健康档案;研究制定上门巡诊、家庭病床的服务标准和操作规范,提高基层慢性病综合干预管理效果。

(2)政府应重视传统“孝”文化的建设。当前社会正处于转型期,物质至上的观念导致情感淡漠。孝道是我国的传统美德,父慈子孝、妻贞夫义的行为准则能够提升夫妻关系、亲子关系的亲密度,从而缓解慢性病对老年人幸福感的负面影响。

(3)政府应构建多元化的养老体系。家庭养老是当前我国最主要的养老模式,由于家庭小型化,慢性病老年患者的照料给家庭带来很大的压力。政府应引导和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养老服务体系的建设,形成多样化的养老服务市场,从而缓解照顾者的角色紧张,营造良好的家庭关系,提升老年慢性病患者的幸福感。

猜你喜欢

收入水平夫妻关系慢性病
肥胖是种慢性病,得治!
健康管理和健康教育在老年人慢性病控制中的应用
健康体检常见慢性病及指标异常流行病学分析
先有夫妻关系,再有亲子关系
夫妻关系和谐更适合要二胎
逆转慢性病每个人都可能是潜在的慢性病候选人!
中等收入水平阶段居民消费结构对产业结构演进的影响——基于跨国数据的实证检验
法学院哪家最强
懂爱的人,也懂得夫妻关系至上
全面发展与提高消费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