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电力行业设备物资绿色智慧供应链管理导则(征求意见稿)

2021-07-07中国电力设备管理协会

电力设备管理 2021年6期
关键词:电力行业电力设备物资

中国电力设备管理协会

1 前言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和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能源发展新战略,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能源电力行业绿色低碳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的决策部署,全面推行以环境优先、资源优化、效率优良的绿色智慧电力设备物资供应链管理理念,为如期完成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和确保新型电力系统绿色低碳安全高效运行提供电力设备物资本质绿色、本质低碳、本质安全、本质智能、本质效率的坚实支撑。现制定本导则。

2 适用范围

2.1 本导则规定了电力行业设备物资绿色智慧供应链管理的一般性原则、供应链内容及相关性要求。

2.2 本导则适用于电力行业设备物资招标采购、设备制造、交接、安装、运维和技术服务等设备物资供应链管理。

3 术语定义

3.1 电力行业

指从事电力生产、电力供应的电力企业以及与电力行业相关联的电力设备供应商、技术服务商等单位。

3.2 设备物资绿色智慧供应链

指将环境保护、资源节约和数字化、智能化的理念贯穿于从设备招标采购、设备设计、原材料采购、设备制造、设备运输、设备安装调试、运行维护、报废处理的全过程。坚持绿色制造、绿色采购、绿色物流、绿色包装、绿色智慧运行、绿色智能维护检修、绿色回收利用、绿色退役处置,并运用数字化、智能化信息技术,实行电力设备物资招标采购全流程数字化、智能化,提升设备物资供应链智慧水平。同时,也要求电力设备供应商试行绿色设计、绿色工艺、绿色原材料,并采用信息化技术赋予设备数字化、智能化性能。

3.3 环境优先、资源优先、效益优先

指电力设备供应链要把对环境造成的影响降到最低;在对资源的使用上要优化利用和减量使用;讲求供应链效率,并赋予电力设备固有的运行性能和效率。

3.4 碳达峰、碳中和

指我国在2030年前达到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3.5 本质绿色、本质低碳、本质安全、本质智能、本质效率

指电力设备制造商生产的电力设备所固有的绿色、低碳、安全、智能、效率的属性。

4 作用与意义

4.1 电力设备制造与电力设备物资招标采购是设备全寿命周期管理的重要阶段,是严把入网电力设备绿色、低碳、质量、安全、效率管理关口的“最先一公里”;

4.2 推行电力设备物资绿色智慧供应链管理,是电力行业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能源电力绿色低碳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的重要举措,是电力设备物资供应链赋能电力企业绿色低碳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的重要抓手,有利于促进电力工业“3060”双碳目标如期完成,有利于保障新型电力系统绿色低碳、安全可靠、智慧灵活、经济高效运行,有利于倒逼电力设备供应商绿色低碳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升级,为电力企业转型提供绿色低碳、数字智能、安全高效的电力设备支撑;

4.3 坚持以电力企业绿色低碳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需求为导向,以电力设备物资供应链管理优化资源配置效率为目标,以打造设备物资绿色智慧供应链管理体系为路径,以推行电力行业绿色低碳化、数字化、智能化设备推广应用目录为抓手,全面构建电力行业绿色低碳化、数字化、智能化设备物资供应链;

4.4 建立电力行业设备物资供应链严苛绿色标准、严格绿色管控、严肃绿色问责,打造绿色化导向、智慧化支撑、产业化协同的绿色智慧供应链体系,充分发挥电力设备物资绿色智慧供应链在赋能电力企业绿色低碳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和提质降本增效、安全高效运行中的支撑保障作用。

5 引用依据

本导则编制主要依据以下国家法规政策、行业标准规范等相关文件

5.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

5.2 《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

5.3 《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法》;

5.4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法》;

5.5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

5.6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5.7《国务院关于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指导意见》;

5.8《国务院办公厅关于积极推进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的指导意见》;

5.9《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建立统一的绿色产品标准、认证、标识体系的意见》;

5.10 国务院国资委关于加快推进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工作的通知;

5.11《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关于开展绿色制造体系建设的通知》;

5.12《绿色制造工程实施指南(2016-2020年)》;

5.13《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18年版)》;

5.14《绿色产品评价通则》(GB/T33761-2017);

5.15《生态设计产品评价通则》(GB/T32161-2015)

5.16《能源行业电力设备供应商领域信用评价规范》;

5.17 国家、行业、团体相关电力设备技术标准规范。

6 基本原则

6.1 遵循绿色低碳优先、数字智能优先原则。电力企业在设备物资招标采购中,应坚持以绿色低碳优先、数字智能优先的原则,严把电力设备物资绿色低碳入网关口,坚决杜绝高能耗、高污染、高安全风险的设备物资流入电力行业,不断提升入网电力设备物资绿色低碳化、数字化、智能化水平,确保电力设备本质绿色、本质低碳、本质安全、本质效率;

6.2 遵循需求导向原则。电力设备供应商应以电力企业需求为导向,促进电力设备绿色低碳化、数字化、智能化不断升级,促进电力设备物资供应链专业化协同水平,快速响应客户需求,缩短电力设备制造周期和新品上市时间,降低产品生产经营和交易成本;

6.3 遵循生命周期原则。对设备从原材料获取、制造、使用、废弃等生命全周期的各阶段进行评价,重点分析设备在各阶段的资源能源消耗、生态环境影响、人体健康安全等因素,选取可量化和可智能检测的指标构成设备绿色智能评估指标;

6.4 遵循标准引领原则。由行业协会协同电力企业、电力设备供应商建立和完善电力设备物资绿色智慧供应链相关管理标准规范;

6.5 遵循信息交互原则。建立电力设备物资绿色智慧供应链管理信息平台,集成电力设备生产经营各环节数据,共享设备物资绿色智慧供应链信息,不断提升电力设备物资绿色智慧供应链管理专业化、标准化水平;

6.6 遵循公平公正原则。建立第三方监督和评价机制,确保电力行业设备物资绿色智慧供应链健康运行。

7 基本要求

7.1 电力设备设计阶段

7.1.1 电力企业可向电力设备供应商提出所需电力设备设计、先进工艺方案和设备配置优化方案及相关要求;

7.1.2 电力设备供应商应与电力企业做好沟通、反馈,以完善电力设备性能和工艺;

7.1.3 电力设备供应商应提供数字化的设备资料包,以方便电力企业运维使用;

7.1.4 电力设备供应商可实现与电力企业进行技术交流和协作活动的远程视频会议支持系统;

7.1.5 电力设备供应商可向电力企业提供实时的设备性能、技术参数和报价查询数据服务;

7.1.6 电力设备供应商可提供各类设备的部件配置表。

7.2 电力设备物资招标采购阶段

7.2.1 电力设备供应商应建立一套绿色制造管理体系,包括绿色管理制度、绿色管理机制、绿色管理标准规范;

7.2.2 电力设备供应商应具有绿色制造、智能制造的中长期规划及量化的年度目标和实施方案;

7.2.3 电力设备供应商应定期对员工进行绿色智能制造的相关教育、培训,并评估教育和培训结果。

7.3 绿色智能制造资质与业绩

7.3.1 应取得科技部、财政部、税务总局组成全国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领导小组评估认证的高新技术企业,或经省级政府部门、行业协会评估认定的电力设备绿色制造工厂、绿色电力设备制造基地认定证书;

7.3.2 应取得国家级、行业级管理、技术创新成果奖项;

7.3.3 应取得发明专利或国家级、行业级实验室(中心)称号;

7.3.4 取得能源行业电力设备供应商信用评价AAA级证书;

7.3.5 建立、实施并保持满足GB/T45001的要求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GB/T19001的要求的质量管理体系、GB/T24001要求的环境管理体系、GB/T23331要求的能源管理体系;

7.3.6 半年内没有发生因产品质量问题受到电力企业用户或政府部门、行业协会通报;

7.3.7 电力设备设计实现数字化三维设计与工艺仿真的能力;

7.3.8 电力设备数据采集实现自动化,实现数据的自动采集可以与设备用户生产管理系统实现互联集成。或在设备上设有数字化、智能化接口;

7.3.9 电力设备可实现在线监测和具有采用机器视觉等智能感知功能、计算处理功能及执行功能,并支持自我诊断及远程专家诊断;

7.3.10 电力设备应满足工业节能相关的强制性标准和电力企业数字化、智能化管理模式要求;

7.3.11 电力设备制造中应尽量减少原材料的使用,并禁止有害物质的使用;

7.3.12 电力设备供应商提供的设备说明书、操作手册、图纸可实现数字化阅读、识别与储存;

7.3.13 设备、部件结构实现了3D建模和AR阅读与识别;

7.3.14 可在线上开展数字化培训,可实现场景式AR互动学习;

7.3.15 可在线上实现远程在线技术支持服务,并能与电力企业生产管理系统集成;

7.3.16 可按设备健康状况及维护要求,智能推送设备大小修等维护计划及方案;

7.3.17 可提供设备数字化、智能化技术升级方案;

7.3.18 可提供数字化的备品备件分类编码数据,并实现在线查询功能;

7.3.19 可提供可替代备品备件方案;

7.3.20 可提供退役设备、备件、材料等绿色化回收机制。

8 绿色制造基本规范

8.1 设备制造是绿色智慧设备供应链的“源头”,产品的设计阶段将极大的决定设备的性能、质量及效率,要严把设备制造绿色设计关,在设计阶段要整体地充分考虑设备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使设计结果在整个寿命周期内资源利用、能量消耗和污染物排放最小,尽量减少制造工艺、拆卸的种类和机件的复杂性,并采用模块化、集成化设计布局的结构,以便于设备安装调试、拆卸维修和回收处理,特别是大型关键零部件,应满足重要零部件再利用需求;

8.2 在满足设计要求的前提下,设备供应商应优先选择对大气环境无污染或少污染、低能耗、低成本、可降解、可回收与再生、可替代短缺资源或不可再生资源的原材料和配套组件。同时,建立原材料、组件溯源系统,以强化原材料、配件绿色意识和绿色约束;

8.3 应采用设备制造绿色工艺,综合考虑是否构成零部件制造加工转化过程中物料流动、物能资源消耗、废弃物的产生和对环境造成的影响等状况,在工艺规划阶段采用物料和能源消耗少、废弃物少、噪声低、对环境污染小的工艺方案和工艺路线,采用虚拟仿真技术代替真实构件的试加工和装配作业。在设备制造过程中尽量采用模块化、可重用、可回收、绿色无污染的工艺装备方案,并在开式机床中采用干式切削、准干式切削代替传统的切削油、液,运用高速切削等高效加工技术方法,达到设备制造工艺精良、节约能源和减少污染物排放;

8.4 推行绿色包装,优化产品出厂包装结构,并考虑包装材料的循环使用。实施包装设计图案绿色化和安全警示;

8.5 随着物流量的急骤增加带来车流量的骤增,使大气环境受到严重污染;对此,要倡导绿色物流运输,改进物流体系和物流方式,采用集中配送、共同配送、多式联运的物流运输方式,并运用物流信息系统,合理规划物流运输路径,创新运载方式和运输工具,提高运输效率,减少运输次数,降低物流运输资源消耗和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实现物流环境的净化;

8.6 推行绿色仓储。通过合理规划仓储布局和仓储空间的有效利用、加速库存设备物资周转,合理按照仓储设备物资的性质、特征进行存放、装卸和搬运,以保证仓储设备物资安全无损害、节约资源和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9 电力设备绿色交接

9.1 业主方上传交接验收单和交接时设备的外包装影像;

9.2 业主方上传相关的设备出厂试验报告单;

9.3 电力设备供应商应建立完善的设备物资运输过程出现例外事件的应急处理机制,并确保设备物资及时运达;

9.4 电力设备供应商应建立完备的不合格产品的绿色处理机制。

10 电力设备绿色安装

10.1 电力设备供应商应提供数字化设备安装说明书、AR可视3D设备结构模型及安装场景模拟应用;

10.2 电力设备供应商应提供可视远程安装、调试技术指导手段;

10.3 电力设备供应商应建立例外部件的调换机制;

10.4 电力设备业主应提供设备调试合格电子确认单。

11 电力设备绿色运维

11.1 电力设备供应商应提供绿色智能设备培训资料;

11.2 电力设备供应商提供的设备说明书、操作手册、图纸应实现数字化阅读与识别;

11.3 电力设备供应商应提供数字化培训,可实现场景式AR互动学习。

12 设备技术服务

12.1 电力设备供应商可实现远程在线技术支持服务,并能与电力生产系统集成;

12.2 业主方可实现设备运行状态数据的实时共享,建立设备的使用档案;

12.3 电力设备供应商可按设备健康状况及维护要求,智能推送设备大小修等维护计划及方案;

12.4 电力设备供应商可智能推送设备技术升级方案。

13 电力设备物资绿色采购

13.1 电力企业在制定设备物资招标采购计划时,应坚持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协调的原则,在设备技术路线上把生态效益摆在首位,配套购置绿色低碳、资源集成、能耗低、效率高的电力设备物资;

13.2 实施电力企业设备物资管理机构在电力设备物资招标采购中,应坚持绿色优先原则。招标文件对电力设备物资绿色低碳要素应作出相应的明确规范要求,将绿色产品技术作为供应商选择的决策因素。在招标、投标、评标各环节应考量设备物资环境影响和资源效率等因素,优先选择绿色认证产品、绿色电力设备目标推广产品或绿色制造工厂的产品;

13.3 推行电力设备物资绿色监造模式,对从制造厂家原材料、配套器件购进到产品设计、制造工艺、生产环境、成品包装、仓储运输等环节,实行全过程绿色监造监管,把可能影响电力设备环保效益的各种不利因素消除在设备入网之前;

13.4 电力企业应与设备供应商建立设备物资绿色智慧供应链战略合作关系,对绿色设备物资供应商进行激励,包括共同承担改善环境绩效的成本,在制定合格供应商入围名单时和对绿色环保产品在价格评标打分上给予相应的激励,在供应链营造绿色制造、智能制造的良性循环氛围;

13.5 适应绿色采购的交流沟通机制。电力企业设备物资管理机构应通过多种方式开展电力工程项目业主方、设备供应商及行业协会等中介组织对绿色采购、绿色制造等方面的沟通交流,收集、反馈业界对绿色制造、绿色采购等方面的意见、建议,以不断改进完善绿色采购、绿色制造管理。

14 评估指标设置

评估指标可以设置为一级评估指标、二级评估指标和三级评估指标。

14.1 一级评估指标

包括绿色低碳化水平、数字化水平、智能化水平。具体指标值(待议);

14.2 二级评估指标

绿色低碳化二级指标包括:绿色材料选用、生产能耗水平、运行能耗水平、污染物排放水平、健康安全、回收利用水平等。具体指标值(待议);

数字化二级指标包括:生产制造过程数字化、运行和控制参数数字化、自我监测和诊断能力数字化、数据交互能力等。具体指标值(待议);

智能化二级指标包括:信息化、自动化、互动化、可视化等。具体指标值(待议);

14.3 三级评估指标

根据电力设备类型和设备特性,依据国内外的标准和技术发展水平,依据电力设备推广应用目录分类设置各类电力设备的具体三级评估指标。具体指标值(待议)。

15 绿色智慧供应链信息平台建设

15.1 为加强电力行业设备物资管理信息交流和资源共享,行业机构应建立电力行业设备物资绿色智慧供应链信息平台,并负责平台运行与维护;

15.2 行业机构应推动提升电力设备物资供应链绿色低碳化、数字化、智能化工作水平;

15.3 行业机构应组织实施电力设备供应商信用评价;

15.4 行业机构应每年度开展电力行业设备物资绿色智慧供应链评价。

16 供应链产业协同

16.1 构建电力行业设备物资绿色智慧供应链产业联盟或绿色智慧供应链专业委员会,旨在赋能绿色数智制造技术创新、整合产业链资源协同优化联供、沟通电力设备物资供求信息、协调处置电力设备质量事故与合同纠纷、行业电力设备技术标准编制与发布、统筹安排产品试验和技术鉴定与挂网试运一站式服务、依托联盟平台拓展国内外电力设备市场等相关职能;

16.2 构建电力行业设备物资绿色智慧采购信息平台,及时将相关信息反馈绿色采购链关联企业和政府部门及行业协会,实现绿色采购、绿色制造、绿色物流等信息共享;

16.3 统筹建立健全电力设备物资绿色智慧采购标准规范;

16.4 交流推广电力设备物资绿色智慧供应链体系建设先进经验、先进技术;

16.5 协同构建产学研用的电力设备技术创新体系,不断提升电力设备技术创新水平。

17 健全评估标准规范

制定电力行业绿色低碳数字智能设备评估标准规范,编制《电力行业绿色低碳数智设备推广目录》和《电力行业绿色数智产品评估办法》,开展绿色数智电力设备效能评价认定,对设备供应商形成绿色、智能制造激励和约束机制,促进电力设备供应商不断提升绿色制造水平。

18 建立预警机制

建立电力行业设备物资绿色智慧供应链质量、安全预警机制,防范电力设备运行风险。

猜你喜欢

电力行业电力设备物资
加强电力设备运维云平台安全性管理
被偷的救援物资
电力企业物资管理模式探讨
浅谈电力行业知识管理的集成信息化
电力行业的减排救赎
电力设备运维管理及安全运行探析
基于压缩感知的电力设备视频图像去噪方法研究
救援物资
电力行业的碳市大考
基于改进Canny算子的电力设备图像检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