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家庭医生式服务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康复中的应用

2021-07-07黄岳岳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21年12期
关键词:家庭医生呼气康复

黄岳岳

上海市虹口区凉城新村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上海 200000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为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气道阻塞,通气量大量降低,肺泡增大,毛细血管被挤压,出现通气、换气障碍,导致患者缺氧,呼吸衰竭[1],老年患者生理功能退化、基础疾病多,老年COPD患者有家庭病床、家庭医生的需求,患者依靠社区卫生服务团队签约健康教育、慢性病管理为主的健康服务,这就是家庭医生式服务[2]。本研究选取2018年6月至2019年8月在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呼吸内科治疗的80例老年COPD患者分别采用常规COPD治疗后护理与家庭医生式服务,探讨家庭医生式服务在老年COPD患者肺康复中的应用,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6月至2019年8月在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呼吸内科治疗后病情稳定的80例老年COP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40例。纳入标准:(1)COPD患者均符合文献[3]诊断标准;(2)患者均为65岁以上老年人;(3)同意参与研究,患者及家属签署书面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排除全身性疾病,包括严重肝、肺、心、肾功能不全;(2)预计生存期不足3个月;(3)合并其他系统恶性肿瘤;(4)伴有认知功能障碍。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体质量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本研究经本单位伦理委员会同意批准。

表1 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比较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社区常规随访管理,给予老年COPD患者一般对症治疗、健康教育指导,定期进行门诊复诊,每个季度社区公共医师上门随访或电话随访1次不能主动复诊的老年患者,实施用药督导、用氧指导、心理疏导、戒烟教育、康复治疗等。

观察组在常规社区管理的基础上接受家庭医生式服务,家庭医生式服务。(1)与社区卫生服务团队家庭医生签订健康服务协议书,家庭医生担任疾病管理者,建立智能化家庭医生式服务模式,构建老年COPD知识库,完善家庭医生工作站信息,设置提醒功能和转诊功能,将讲座等信息发送给患者,提高家庭医生式服务的效率,家庭医生针对患者建立健康档案,评估患者健康情况,制订计划、目标,用档案信息卡的形式记录医生姓名、治疗相关信息,患者可预约就诊,与家庭医生咨询、交流,定期随访、体检。(2)健康宣教:每季度1次,对患儿及家属进行基础健康教育、知识宣教,采取讲座或交流会形式,解答患者疑惑并劝导戒烟,提高患者对COPD的认知度,科普COPD治疗知识,心理、饮食、睡眠护理,科普氧疗、呼吸肌训练、全身运动训练、戒烟戒酒的必要性。(3)指导患者正确使用吸入装置,具有吸氧指征的患者给予家庭氧疗指导,行长期家庭氧疗,指导使用高压医用灌装氧气或者制氧机。监测与记录相关指标,观察血压等变化情况,及时处理相关问题。(4)用药指导:评估患者一般资料、吸烟史、血压、血脂等临床资料,制定药物治疗方案,按照患者个人意愿、经济能力等情况制定个体化药物治疗方案,监督执行,尽早发现、治疗急性加重期患者,科普疾病征兆,指导患者自救方法,给予帮助。(5)康复锻炼:指导患者呼吸肌练习、运动练习,每周4次,每次30 min左右腹式呼吸肌锻炼、散步等运动,循序渐进,若患者不耐受,及时停下。(6)随访方式:采用电话督导、短信提醒及健康日记等方式进行定期随访,鼓励开展以小组为单位的同伴支持活动,让患者更积极主动地管理自我健康,提高治疗依从性。指导患者记录健康日记,自我评价症状严重程度、每月康复锻炼情况、每月用药情况、每月复诊情况,将疾病知识与技能应用于日常生活中。

1.3观察指标 (1)对比干预后两组患者肺功能各项指标值:肺活量、第1秒用力呼气量、呼气峰流速、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的百分比、血氧饱和度、心率。(2)比较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干预前后采用简化生活质量量表SF-36评价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该量表包括治疗维度、心理健康、生理状态、社会关系4个维度,分数越低表示患者生活质量越高。

2 结 果

2.1对比干预后两组患者肺功能各项指标值 干预后观察组患者心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肺活量、呼气峰流速、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的百分比、血氧饱和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干预后两组患者肺功能各项指标值比较

2.2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比较 干预前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各项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生活质量各项评分较同组干预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生活质量各项评分较对照组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对比分)

3 讨 论

老年COPD患者气流受限、有持续性呼吸道症状,如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哮喘,长期吸烟是老年COPD的主要原因,环境、遗传因素、感染、抗氧化剂缺乏均可导致COPD[4]。构建家庭医生制度干预稳定期老年COPD患者,在基层普及、实施平台发现到诊治,有利于促进患者肺功能康复,方便患者和家属参与护理。家庭医生式服务由社区卫生服务团队开展,实行患者家庭、站点、中心的三站式服务,包括全科医师、护士、公卫医师,与服务团队签署服务协议书可通过预约候诊进行定期健康教育、老年COPD患者肺康复管理、免费体检等基本服务[5]。家庭医生式服务可提升患者选择就医的行为能力,建立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制度,使患者获得长期健康照顾,发挥社区服务的作用,有利于提高患者健康水平[6]。

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观察组患者心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肺活量、呼气峰流速、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的百分比、血氧饱和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说明家庭医生式服务在出院后的肺康复中可有效降低老年患者的心率,提高肺活量、第1秒用力呼气量、呼气峰流速、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的百分比、血氧饱和度,改善患者肺功能,该结论与徐红雨等[7]研究结果一致。肺功能进行性下降引起患者呼吸困难,肺康复治疗有利于恢复肺功能、改善预后,老年患者对肺康复知识了解甚少,无法有效改善肺功能。老年COPD患者运动协调性下降,依从性差,针对性治疗效果较低,呼吸康复为肺康复中重要治疗措施,各种运动结合,家庭医生式服务帮助患者进行康复训练,鼓励进行简单练习,逐渐加长行走距离,加速恢复日常活动,改善血液循环,促进康复效果,运用适当运动强度,可提高患者健康情况。COPD稳定期药物干预病情改善不明显,在常规药物干预基础上给予健康教育、膳食营养、运动干预,有利于改善肺功能[8]。干预前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各项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生活质量各项评分较同组干预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生活质量各项评分较对照组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家庭医生式服务在出院后的肺康复中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戒烟可降低COPD的发生率,改善肺功能[9]。COPD稳定期后在社区、家庭中时期为治疗转为康复时期,家庭医生式护理服务有利于患者参与肺康复,弥补在家的技术、康复信息的不足,发挥人才、技术的优势,使社区服务功能和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家庭医生式服务中护理人员与患者沟通进行康复护理,康复过程中恐惧、压力严重影响患者生活,患者自我护理、应对不良反应的能力下降,心理护理让患者认识充分、乐观面对治疗,减轻患者负担,生活中给予良好的饮食、睡眠、用药,提供及时有效的基础护理服务,有效提高护理配合度,增加患者心理舒适度,有助于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家庭医生式服务在出院后的肺康复中可有效降低老年患者的心率,肺功能各项指标好转,改善患者肺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猜你喜欢

家庭医生呼气康复
智能口罩可直接检测呼气中的病毒
“有个头疼脑热先想到家庭医生”带来启示
脑卒中患者康复之路
如何掌握歌唱训练中吸气与呼气之技巧
家庭医生签约理 想照进现实
家庭医生 中国式签约
13碳-呼气试验质控方法的建立及初步应用
呼气末正压通气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效果
残疾预防康复法制建设滞后
中医康复学教学方法探讨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