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非小细胞肺癌靶向治疗后患者血清MIC-1水平与治疗效果的相关性

2021-07-07王丽华王洪海

实用癌症杂志 2021年6期
关键词:控制组靶向血清

张 宁 王丽华 王洪海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与完善,靶向治疗技术逐渐成熟,并被广泛应用于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治疗中,其可直接作用于病灶,抑制肿瘤发展,但临床应用中发现,仍有部分患者治疗后效果不佳,因此,早期明确靶向治疗的临床疗效至关重要[1-2]。相关研究表明,血清巨噬细胞抑制因子1(macrophage inhibitory factor,MIC-1)是重要的肿瘤筛查指标,属于一种分泌蛋白,参与肿瘤细胞增殖与凋亡的过程,但目前临床对该指标应用于NSCLC疾病预后评估中的报道较少[3]。鉴于此,本研究将探讨NSCLC靶向治疗后患者血清MIC-1水平与治疗效果的相关性。现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收集2018年5月至2020年5月于我院接受靶向治疗的77例NSCLC患者,根据临床疗效评估结果,分为控制组(n=51)与未控制组(n=26)。控制组男性30例,女性21例;年龄56~73岁,平均年龄(64.36±5.10)岁;体重40~81 kg,平均体重(60.56±6.37)kg;类型:腺癌16例,鳞癌14例,肺泡癌11例,腺鳞癌10例;TNM分期:Ⅱ期15例,Ⅲ期23例,Ⅳ期13例。未控制组男性16例,女性10例;年龄55~74岁,平均年龄(64.29±5.23)岁;体重41~81 kg,平均体重(60.48±6.29)kg;类型:腺癌8例,鳞癌6例,肺泡癌6例,腺鳞癌6例;TNM分期:Ⅱ期8例,Ⅲ期12例,Ⅳ期6例。2组一般资料比较(P>0.05),有可对比性。

1.2 入选标准

纳入标准:①符合《现代肿瘤学》[4]中NSCLC诊断标准;②均经病理诊断证实为NSCLC,且TNM分期为Ⅱ~Ⅳ期;③均具有靶向治疗指征,且对靶向药物无过敏反应;④靶向治疗前未接受放、化疗治疗;⑤所有患者临床资料均由本院保存完整,且征求本人意见同意翻阅。排除标准:①严重基础疾病,如脑、肝、肾等重要脏器存在功能性障碍;②合并其他恶性肿瘤;③精神异常,无法建立有效沟通;④存在其他肺间质性疾病;⑤合并全身感染性疾病、凝血功能障碍。

1.3 方法

1.3.1 治疗效果评估 治疗效果评估标准[5]:完全缓解:肿瘤完全消失,且维持时间超过1个月;部分缓解:肿瘤体积缩小≥40%,且维持时间超过1个月;病情稳定:肿瘤体积缩小<40%,且维持时间超过1个月;疾病进展:肿瘤体积增大,或出现新病灶。将完全缓解、部分缓解患者纳入控制组;病情稳定、病情进展患者纳入未控制组。

1.3.2 血清MIC-1水平检测 采集所有患者晨起空腹状态下静脉血3 ml,离心后,取上层血清,并将血清保存在-80 ℃环境中待检,采用双抗体夹心法检测患者血清MIC-1水平。

1.4 观察指标

比较控制组与未控制组血清MIC-1水平,并分析血清MIC-1水平与靶向治疗效果的相关性。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血清MIC-1水平

未控制组血清MIC-1水平为(1368.29±213.56)pg/ml,控制组血清MIC-1水平为(903.76±112.30)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546,P<0.001)。

2.2 血清MIC-1水平对NSCLC患者靶向治疗效果的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将NSCLC患者的血清MIC-1水平作为自变量(为连续变量),将患者靶向治疗效果作为因变量(1=未控制,0=控制),经Logistic回归分析检验提示血清MIC-1水平升高可能是NSCLC患者靶向治疗后病情未控制的影响因素(OR>1,P<0.05)。见表1。

表1 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

2.3 血清MIC-1水平对NSCLC患者靶向治疗效果的预测价值分析

将NSCLC患者靶向治疗效果作为状态变量,血清MIC-1水平作为检验变量,绘制ROC曲线,结果显示,血清MIC-1水平预测NSCLC患者靶向治疗效果的AUC为0.957,预测价值高。见图1。

图1 血清MIC-1水平对NSCLC患者靶向治疗后治疗效果的预测价值

3 讨论

NSCLC为临床肿瘤科常见的病症,具有较高的发病率与致死率,目前病因不清,多认为与长期吸烟、大气污染、染色体异常等有关,早期疾病无明显临床体征,患者发现时多已为中、晚期,如未接受规范治疗,肿瘤细胞可随血液扩散至全身,严重危害患者健康及生命安全[6-7]。靶向治疗为目前治疗该疾病的常用方式,其更具针对性,可大大延长患者的生存期,但仍有部分患者治疗效果不佳。因此,本研究旨在探寻一种直观、方便的观察指标评估患者治疗效果,为实施进一步治疗奠定基础。

本研究结果显示,未控制组血清MIC-1水平高于控制组;经Logistic回归分析检验得到方程:Y=17.811+2.016X,提示血清MIC-1水平升高可能是NSCLC患者靶向治疗后病情未控制的影响因素(OR>1,P<0.05);绘制ROC曲线,结果显示,血清MIC-1水平预测NSCLC患者靶向治疗效果的AUC为0.957,预测价值高。分析原因在于,部分NSCLC患者发现时病情已进入晚期,错过了手术最佳治疗时机,对于此类患者,临床应用中发现,单独接受化疗、放疗的治疗效果不尽如人意。随着临床对致癌驱动基因的识别率逐渐提升,靶向治疗已被逐渐应用于NSCLC疾病治疗中,因此,寻找评估靶向治疗的有效指标已成为临床研究的重点[8-10]。血清MIC-1是重要的肿瘤筛查指标,属于一种分泌蛋白,参与肿瘤细胞增殖与凋亡的过程。正常人机体血清MIC-1水平以微量表达,但受到肿瘤细胞侵袭时,会产生一系列炎症反应、应激反应等,从而导致血清MIC-1水平升高。此外,血清MIC-1在NSCLC疾病的发展过程中,起到双向调节的作用,在病症早期其含量较低,具有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的作用,而随着疾病发展,其含量升高,即会促进恶性细胞向远处器官、组织扩散,威胁患者生命[11-12]。故临床可根据血清MIC-1含量评估患者靶向治疗效果,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综上所述,NSCLC患者血清MIC-1水平与靶向治疗效果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可作为评估NSCLC患者靶向治疗效果的重要指标之一。临床可根据本研究结果,监测患者血清MIC-1水平变化情况,为患者实施及时、有效的治疗,提升预后水平。

猜你喜欢

控制组靶向血清
新型抗肿瘤药物:靶向药物
如何判断靶向治疗耐药
血清免疫球蛋白测定的临床意义
携IL-6单克隆抗体靶向微泡破坏技术在兔MI/RI损伤中的应用
Meigs综合征伴血清CA-125水平升高1例
慢性肾脏病患者血清HIF-1α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慢性鼻-鼻窦炎患者血清IgE、IL-5及HMGB1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给商品起名字
马来西亚华文小学识字教学的字理识字研究
七年级外来务工子女负性情绪调查与团体心理辅导干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