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丙型肝炎临床检验技术现状及研究进展

2021-07-06谌敦建

中国典型病例大全 2021年6期
关键词:丙型肝炎感染传染病

谌敦建

摘要:丙型肝炎(Hepatitis C)是一种传染病,病因指感染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以血液传播为主,HCV是RNA病毒,具有高度异质性特点,感染初期多具有隐匿性,在全世界范围内HCV感染率均较高,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安全,随着临床检验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临床在诊治丙型肝炎疾病中也越来越重视实验室检验技术。文章就Hepatitis C临床检验技术现状及研究进展做一综述报道如下:

关键词:丙型肝炎;检验;感染;传播;传染病

【中图分类号】R512.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026(2021)06-366-01

丙型肝炎(以下简称丙肝,Hepatitis C)疾病特点以肝脏损害为主,具有多种传播途径,如血液、母婴、家庭内接触等,但仍然存在部分病例无法明确传播途径的情况,由此可见Hepatitis C的传播途径具有隐匿性与综合性特点[1-2]。临床认为Hepatitis C患者中70%可能发展为慢性Hepatitis C,20%患者可能随着病情进展最终出现慢性肝病、肝硬化、肝细胞癌等。目前临床尚未研发出治疗Hepatitis C的有效疫苗,因此积极寻求检验HCV途径,积极防治Hepatitis C疾病,做到早期治疗,可在一定程度上避免Hepatitis C发病,保护全人类健康[3-4]。

1.Hepatitis C临床检验技术现状

1.1在目前临床抗-HCV检验技术中,按照时间、抗原类型可分为3代,第一代指通过病毒基因组非结构区进而获取抗原,应用IgG试剂盒检测,临床应用第一代检验技术可明显降低HCV输血感染率;但同时发现在检验中检出抗体需要花费较长时间、且具有较高的假阳性率,同时检测灵敏度相对较低[5]。第二代试剂中囊括C100抗原与HCV核心区多肽C22-3,检验技术优势包括较高的特异性与敏感性,一般可在HCV感染8-12周左右即可检测发现;第三代HCV抗体为ELISA试剂,其中重组NSS多肽成分可降低核心区抗原比例,并将非结构区NSS区C33C抗原占比数据,进而明显提高检测敏感性与特异性[6-7]。

抗-HCV检验技术分析:该技术是临床最早应用、且应用时间最长的检验方法,因HC V感染后机体外周血中HCV含量与病毒抗原含量均较低,一般情况下直接检测疾病难度高,临床经过不断研究、尝试改良后最终发现抗-HCV检测方法有效,同时也逐渐演变出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 )、重组免疫印迹法等可靠的检验方法[8]。临床提出重组免疫印迹法特点包括灵敏度极高,临床逐渐将其作为检验抗体的最佳标准,而正确使用蛋白芯片可更准确的表现抗-HCV分型;临床认为ELISA检测优势包括操作步骤简单、检测成本低下等,该方式已经成为临床应用最广泛的检测技术之一[9-10]。

1.2 HCV抗原检测技术:当前临床检验技术不断发展进步,也在不断革新HCV抗原检测技术,以西方国家为例也在不断尝试研发定量、定性法相关的双抗体夹心法检测血清标本中的游离HCV,与其他RT-PCR技术比较发现[11],新技术的出现简化实际检验操作步骤,提高环境适应性,缩短检验时间,有效降低假阳性情况,也就意味着新的检验技术较大程度上克服了原有技术的弊端,因HCV核心抗原仅可在机体内存在27-70d,进而测定HCV核心抗原是无法脱离抗-HCV检测结果而单独开展的[12]。

1.3 HCV-RNA 核酸扩增检测技术(NAT):临床认为感染途径确认的主要工具即为NAT检测技术,随着机体不同饮食状态,机体HCV-RNA水平也随之变化,如患者摄入高脂肪、高蛋白饮食,则检查结果提示明显上升,进而出现不一致的检测结果;此外NAT检测技术操作难度较高,对设备要求高,检测花费时间长、步骤繁琐,临床可行性相对较差,此外检查结果可能因意外情况影响准确度,无法在全国范围普及。

1.4同时检测抗-HCV与HCV核心抗原技术:联合检验抗原抗体技术是临床专家经过漫长时间反复实践获得,该技术分析发现HCV筛查试剂盒、血清学联合检测新技术,目前主要成果便是HCV核心抗原结合外周蛋白抗体与部分核心抗体的检测试剂盒,此外感染体内最早会出现的感染指标即为HCV核心抗原,几乎可与HCV RNA同一时间出现,进而发现HCV-RNA的动力学变化与核心抗原关联密切。在未来临床上也会实施越来越多的联合检测方法,通过2步检测筛查、诊治疾病,可实现缩短检验时间。

1.5 电化学发光法 (ECL)采用全自动免疫分析仪(美国雅培C16000)检测,试剂均由雅培贸易有限公司提供;检测方法:采集5ml外周静脉血标本,将血液样本放入离心机中以3000r/min的转速离心处理10分钟,取上层血清作为检测样本,采取ECL检测,按照规定的操作步骤检测样本。临床提出ECL判定标准:阳性反应:标本A值≥Cut-Off(临界值)、阴性:标本A值

2.小结

临床有数据统计结果显示,全球HCV感染人数高达1.85亿,感染率约占全世界人口的3%,此外Hepatitis C疾病仍然以每年300-400万例左右的例數不断上升,在我国HCV患病率约为3.2%,在全世界范围均处于靠前水平。我国HCV发病率高,感染的重要途径包括输血、经血制品传播等,HCV隐匿性强,大部分患者感染病毒后初期无明显症状,疾病早期难以被发现,因此大部分患者在确诊时多错失最佳治疗时机,一般情况下Hepatitis C患者5年内治愈率较高,5-10年治愈率相对低下。就检测方法而言,抗-HCV检验、ELISA、NAT等检测方法在临床应用各有优势,同时也各有局限性,随着临床不断发展新的医学技术与实验室检验技术,HCV检测技术也不断发展进步,但无论是哪一种检测方法均需要满足高灵敏度、快速获得检测结果、早期诊断等原则,HCV抗体检测在临床获得广泛应用,且检测灵敏度也越来越高,不断缩短HCV感染窗口期,目前临床仍未应用HCV抗原直接检测方法,而HCV RNA检测技术已经发展成熟,但因条件限制无法在基层医院普及应用,因此临床可选择联合检测仪降低假阴性率,达到早期诊治初期HCV感染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陈宏宇,亢倩,罗皓,等. 真实世界中不同ALT、AST水平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对直接抗病毒药物治疗的病毒学应答及肝纤维化指标变化情况[J]. 临床肝胆病杂志,2021,37(2):314-317.

[2] 吕金娥,陶娅琳,马丽娟,等. 抗-HCV,HCV RNA检测在丙型肝炎中的应用价值探讨[J]. 实验与检验医学,2021,39(1):148-150.

[3] 王灵艳. 2020年信阳市无偿献血人群乙型、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结果分析[J]. 临床研究,2021,29(4):78-79.

[4] 胡含,何幼飞,严洪露,等. 丙型肝炎病毒载量与微量元素水平的相关性[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21,31(2):188-192.

[5] 王亚娟,范砚茹,李文娟. 丙型肝炎感染者肠道菌群与血清炎症因子及肝功能水平的关系[J]. 江苏预防医学,2021,32(2):160-162,186.

[6] 资云菊,陆昱,陆宏. 丙型肝炎患者HCV-RNA载量与血清IL-6、IL-10、IL-32水平及免疫球蛋白的关系[J]. 医学理论与实践,2021,34(6):1024-1026.

[7] 刘冬宇,白劼,张文华,等. 丙型肝炎病毒患者抗病毒干预持续应答后发生肝细胞肝癌的临床特征[J]. 医学临床研究,2021,38(3):356-358,361.

[8] 张明,祝再然,赵桂金,等. PCA-决策树模型评价miR-30a与RPR、AAR、FIB-4、APRI在乙肝患者肝纤维化的应用价值[J]. 广东医学,2021,42(1):106-110.

[9] OLIVER, CASSANDRA, BLACK, JENNIFER, DE PONT, SHANNON, et al. Pregnancy Status, Risk Factors, and Opportunities for Referral to Care Among Reproductive-Aged Women With Newly Reported Chronic Hepatitis C Virus Infection in Tennessee[J]. Public health reports,2020,135(1):90-96.

[10] 劉宏伟,王玉华. 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因子Kazal 1表达与病毒载量的相关性分析[J].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2021,31(3):230-233.

[11] 张力,周世航,梁晓华,等. HLA-G基因3'非翻译区多态性与慢性丙型肝炎HCV病毒载量的相关性研究[J]. 中国输血杂志,2020,33(9):886-889.

[12] 张彦懿,杨佳佳,骆贞红,等. 丙型肝炎病毒-核糖核酸定量检测系统的性能验证及评价[J]. 成都医学院学报,2020,15(6):706-710.

桂林市社会福利医院  广西桂林  541000

猜你喜欢

丙型肝炎感染传染病
儿童秋冬季传染病的预防
中国传染病十年新趋势
丙型肝炎的危害和防治
小儿支气管哮喘与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相关性分析
骨三相显像对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松动与感染的鉴别诊断价值研究
降钙素原在外科感染性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IL—6、IL—12、 IL—33在丙型肝炎患者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传染病
沉默的杀手:隐匿性丙型肝炎
宠物可能带来的传染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