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通督强脊推拿联合穴位注射对颈椎病患者的影响研究

2021-07-06覃娟

中国典型病例大全 2021年6期
关键词:外治穴位注射中医

覃娟

摘要:目的 探究颈椎病患者采用通督强脊推拿联合穴位注射取得效果。方法 纳入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本院收治的颈椎病患者90例作为调查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平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给予对照组常规功能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通督强脊推拿联合穴位注射,比较两组颈椎活动度、头晕症状、头痛症状及睡眠质量改善情况。结果 观察组前屈、后伸、左侧屈、右侧屈、左旋转、右旋转等颈椎活动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睡眠质量、眩晕改善时间、头痛改善时间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颈椎病患者中应用通督强脊推拿联合穴位注射取得显著干预效果,显著改善颈椎的活动程度,缩短患者眩晕和头痛时间,改善睡眠,促进疾病的预后康复。

关键词:通督强脊推拿;穴位注射;颈椎病;中医;外治

【中图分类号】Q954.5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026(2021)06-199-01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以及长期伏案低头等工作的增加,临床颈椎病患者逐渐增多,并趋于年轻化 [1]。而对于中老年人群来说,发病率较高的主要病因为颈部退行性病变、慢性劳损及颈椎发育性椎管狭窄等。其中诱发因素可包括撞击、空调冷风直吹,主要表现为颈部僵硬、疼痛及四肢麻木,严重者出现恶性、呕吐及视物模糊等,甚至出现吞咽困难等症状[2]。颈椎病又称项痹,中医属于“痹症”范畴,因脾气不健,肾阳不足,外寒入侵寒凝痹阻,经络阻塞,瘀血内停所致。常见证候有风寒痹阻证、血瘀气滞证、痰湿阻络证、肝肾不足证、气血亏虚证等。颈椎发展至重症期会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药物、物理疗法和运动疗法虽能控制疾病的不良症状,但效果并不显著。因此,本研究将通督强脊推拿联合穴位注射应用于颈椎病患者中,临床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对象和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本院收治90例颈椎病患者作为调查对象。纳入标准:经检查和医师诊断符合中西医的辩证标准;患者年龄应在60岁以下;具有显著的麻木和疼痛症状;患者和家属对本次研究均知情同意,并情定知情同意书。排出标准:存在血液系统相关疾病;颈部存在较严重的皮肤感染;既往过敏体质;近期经过其他的治疗和干预;既往行脊柱手术患者。对照组:男21例,女24例;年龄25~45岁,平均年龄(36.45±2.35)岁;病程1~4年,平均病程(2.01±1.01)年;疾病类型:16例神经根型颈椎病、7例脊髓型颈椎病、4例交感型颈椎病、1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8例食管型颈椎病。观察组:男16例,女29例;年龄28~49岁,平均年龄(38.61±4.12)岁;病程2~6年,平均病程(3.01±2.01)年;疾病类型:1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12例脊髓型颈椎病、8例交感型颈椎病、11例椎动脉型颈椎病、4例食管型颈椎病。比较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及疾病类型等一般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研究方法

1.2.1对照组  实施常规护理干预:指导患者进行颈部功能锻炼,首先嘱患者站位或坐位,挺直头胸部,头部逐渐缓慢向前下方至胸前,最后貼紧前胸,然后再恢复正常姿势;头部进行后仰训练,头部逐渐向后下方移动,尽量将脖子伸至最长,直至后脑紧贴肩部位置,然后逐渐恢复原来姿势;头部向左右位置移动,直至耳朵贴紧肩部,最后将动作还原[3]。

1.2.2观察组:实施通督强脊推拿联合穴位注射。对本病的治疗,以“通论”和“整体论”为核心[4]。 中医有特色及优势。以疏通腠理、活血通络为原则,以外治法为主要治疗方法,重在整体调节,内外兼顾,各法同用,相得益彰[5]。

1.2.2.1第一步:调肝、肾、脾;理骨、筋、肉。对肝、肾及脾进行调理,首先嘱患者仰卧位,干预者位于患者脚部位置。

(1)肝经调理:准确选取太冲穴和中封穴,利用大拇指对整个肝经进行反复推按以疏肝理气,共30次[6]。推按的力度应以患者感觉皮肤微热、酸胀,并观察潮红出现等为宜。在推按后,可指导患者进行耸肩的肌肉放松活动[7]。

(2)肾经调理:准确选取然谷穴和太溪穴,确定肾经的具体位置,然后对此部位进行推按以滋补肾气,共30次。推按的力度应以患者感觉皮肤微热、酸胀,并观察潮红出现等为宜。在推按后,指导患者进行头部前后伸的肌肉放松训练。

(3)脾经调理:选取三阴交穴和阴陵泉穴,确定脾经的位置进行推按以升清降浊,同样推按30次,推按力度同上[8]。

1.2.2.2第二步:疏通督脉,提升阳气。利用经络对颈部病变位置进行疏通,嘱患者俯卧位,操作者位于患者头部位置。

(1)对督脉进行推按:选取百会穴和至阳穴,确定督脉的位置和走向,实施反复推按以提升阳气,力度应患者感觉局部皮肤酸胀、微热,观察皮肤潮红为宜。

(2)胆经推按:选取风池穴穴和肩井穴,确定胆经的位置和走向,进行反复推按,力度与推按督脉力度相同[9]。

(3)夹脊穴推按:选取哑门穴和大椎穴,确定夹脊穴的位置和走向,进行反复推按,次数30次。力度应与其他位置推按力度相同。

(4)实施通督强脊点穴法。首先嘱患者侧卧位,操作者位于患者头部位置,选取哑门穴、至阳穴、百会穴、大椎穴、命门穴、腰阳关穴等,从上至下依次对穴位进行点按,每个穴位点按1分钟,并利用虚掌对上述穴位进行轻拍,力度应以患者感觉局部酸胀、发热为宜[10]。

1.2.2.3第三步:拔伸整复,滑利关节。复式间歇拔伸法:嘱患者取仰卧位,保持头部与诊疗床平行,操作者位于头前位置,对颈部韧带和肌肉进行放松按摩,然后利用双手交叉将枕颈部托牢,食指扶助病变颈部位置,掌根尺侧位置将乳突夹住,缓慢将颈部向上托起,保持颈部处于轻微后伸,然后再对颈部进行纵向拔伸,力度应不移动患者身体为宜,拔伸时应保持体位30s后放松,休息5s后再进行下次拔伸[11]。

1.2.2.4穴位注射:选取夹脊穴、风府穴、阿是穴及风池穴,确定穴位后,对皮肤进行消毒,抽取药物,选取维生素B120.5mg和复方当归注射液1ml混匀,对准穴位位置,刺入皮下,进针深度应以0.5寸为宜,探查皮下酸、胀位置,确定位置后,抽取无回血将药物注入,每个穴位注射药物为1ml,每天注射1次[12]。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颈椎前屈、后伸、左侧屈、右侧屈、左旋转及右旋转等颈椎活动度改善情况、眩晕缓解症状、头痛缓解时间及睡眠质量改善情况。

1.4评价指标: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13]评估患者的睡眠质量,量表共有24个条目,采用4级评分法,量表总分为0~21分,总分数越高,表示患者睡眠质量越差。

2.1比较两组患者颈椎活动改善情况,详见表1。

2.2比较两组睡眠质量评分、眩晕缓解时间及头痛缓解时间,详见表2。

3讨论

颈椎病为临床常见并和多发病,其中颈椎间盘退变和生物力学失衡均是疾病发生的重要原因。而内源性稳定和外源性稳定共同作用导致生物力学平衡的改变。在病变部位中,颈椎、椎间盘及其韧带组织等均是内源稳定的重要组成,而颈部肌肉群均是外源稳定的重要组成。在疾病未发生情况下,肌肉群的舒张和收缩,保持颈部正常的力学平衡,但若有风寒痹阻、血瘀气滞、肝肾不足或是气血亏虚出现,肌肉屈伸肌功能下降,无法维持正常的颈部活动,就导致颈椎病的发生。虽然颈椎病病情缓慢,但其发病后不仅引发机体相应的不良症状,而且使其无法正常生活和工作。虽然临床对于颈椎病治疗有较多的方法,但常规功能锻炼,预后效果并不显著。所以在颈椎病患者中应用通督强脊推拿联合穴位注射,分析其应用效果。

通督强脊为临床实践总结的新型推拿手法,其主要遵循通督强脊、扶固阳气、调理脏腑等理念,并利用中医穴位按法、推法、揉法及擦法,同时结合复式间歇拔伸手法,可有效通督强脊,舒筋活血、解经止痛及整复错位等重要作用。将其应用在颈椎病患者中,不仅可促进病变位置的血液循环,促进经络的快速修复,同时也可降低机体中血液P物质的水平,缓解疾病造成的疼痛,使颈椎本体感觉功能得到有效恢复[14]。而穴位注射利用药物可有效的营养神经和组织,不仅能够缓解肌肉痉挛,同时也可疏通经络,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疼痛并减少炎症的产生,促进颈部病变的快速恢复[15]。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前屈、后伸、左侧屈、右侧屈、左旋转、右旋转等颈椎活动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睡眠质量、眩晕改善时间、头痛改善时间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可见,在颈椎病患者中应用通督强脊推拿联合穴位注射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在颈椎病患者中应用通督强脊推拿联合穴位注射,显著改善疾病炎性症状,促进病变位置的血液循环和经络畅通,促进疾病预后康复。

参考文献:

[1]裴飞, 朱海秋, 袁一鸣, 选择性运动功能评估在颈型颈椎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研究[J].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2020, 35(02):87-89.

[2]董平, 宋敏, 董万涛,等. 基于气虚血瘀理论探讨血管内皮细胞自噬与椎动脉型颈椎病的关系[J].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20, 35(02):91-93.

[3]張婉瑜, 代金豹, 靳勇,等. 八脉交会穴配穴疗法对颈型颈椎病患者生存质量影响的随机对照研究[J]. 辽宁中医杂志, 2019, 46(02):390-394.

[4]徐虹,王旭.糖尿病足中医治疗研究探要[J].吉林中医药,2012,32(12):1216-1217.

[5]内蒙古中医药第 39 卷2020 年 8 月第 8 期 Inner Mongolia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Vol.39 No.8 2020

[6]马雪娇, 赵耀东, 张国晓,等. 凉泻针法治疗肝经郁热型干眼症的临床疗效观察[J].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19, 034(008):3867-3869.

[7]俞瑾, 刘璐茜, 翟东霞,等. 俞氏清肝方治疗肝经湿热型多囊卵巢综合征随机对照研究[J].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9, 39(03):27-32.

[8]邹家丽, 李安遥, 王启铭,等. 归肾经补阳药的网络药理学机制研究[J]. 中草药, 2019, 50(08):99-108.

[9]钟玉梅, 成博, 罗亚男,等. 眼络区域性变化与肝胆经循行路线压痛点分布的临床观察[J].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20, 35(04):568-570.

[10]仲卫红, 李宇涛, 林建平,等. 通督强脊"三步五法"推拿对颈型颈椎病肌肉功能影响的临床研究[J].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19, 34(11):511-515.

[11]丁海涛, 王欢, 杨帆,等. 坐位拔伸微调法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观察[J].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19, 34(10):532-534.

[12]赵磊, 王雄耀, 杨述鸣,等. 耳穴阳性反应点刺激联合穴位注射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临床疗效观察[J].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20, 35(03):577-580.

[13]李宸, 孙崇璟, 刘腾飞,等. 外视镜下行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治疗颈椎病的疗效[J].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2020, 36(04):375-379.

[14]仲卫红,李宇涛,林建平,等. 通督强脊“三步五法”推拿对颈型颈椎病肌肉功能影响的临床研究[J]. 中华中医药杂志,2019,34(11):5501-5505.

[15]高志成, 汤双红, 魏盼,等. 电针联合穴位注射Vit B_(12)对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疼痛及睡眠的影响[J]. 时珍国医国药, 2019, 30(4):161-163.

广西贵港市中医医院  广西贵港  537100

猜你喜欢

外治穴位注射中医
穴位注射治疗延髓梗死并顽固性呕吐6例
归藤止痒洗剂外用治疗慢性手湿疹60例临床疗效观察
足三里穴位注射弥可保治疗周围神经炎疗效观察
颈痹汤联合手法以及穴位注射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40例
穴位注射辅助局麻下经皮椎间孔镜椎间盘髓核摘除术术中镇痛的临床探究
中医英译的误译现象探析
关于中西医结合治疗乳腺增生病38例临床观察
中西医结合内服外治治疗哮喘临床应用价值探讨
中医外治药物(贴剂)疗法学术研讨会征文通知
“网球肘”的外治验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