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捉生活浪花,抒发真情实感
2021-07-06陈晓妹
陈晓妹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写道:“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一篇作文,如果能做到语言朴实无华,抒发真情实感,一定能引起读者的共鸣。要抒发真情实感,就必须指导学生在生活中捕捉素材的浪花,认真筛选;认真观察,运用生活化语言还原生活本身。学生的情感被激活了,思维就会处于活跃状态,许多生活中的人、事、景、物以及妙词佳句都会瞬间涌现出来,有了诉诸笔端的迫切感。这时,学生就可以下笔成文,一气呵成,写出有感染力的好文章。
一、写亲身经历
要抒发真情实感,首先写的事必须是真实的,是生活中真实发生的。教师要指导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印象深刻的见闻、经历。经历过的事情,知道前因后果,写出来会让人感觉真实,进而打动人心。学生要选择生活中自己熟悉的素材,然后对其构思和加工,写出充满真情实感的作文。
作文《给妈妈洗脚》,取材真实,写的是学生自己做的事情,看见的情景,流露出的就是真情实感。这位学生写道:妈妈的脚,布满了厚厚的茧子,摸起来非常粗糙,有点刺手。妈妈的脚,我将一辈子记在心中,为了让我过上舒适的生活,父母背井离乡,外出创业;为了让我接受更好的教育,父母顾不上创业的艰辛,把蹒跚学步的我带在身边;为了让我日后顺利跨进大学的门槛,父母风里来雨里去,走街串巷……生活的艰辛在他们的脸上刻下了沧桑,在他们脚上留下了厚茧。但他们说只要我有出息,再累再苦,也不放弃;再苦再难,也感到欣慰。在给妈妈洗脚以前,我从来不知道妈妈的脚上会有这么厚的茧子,很少想到妈妈每天做了什么。今天,我从妈妈脚上的茧子想到了她的艰辛,以后,我要经常给妈妈洗脚,更要好好学习……因为是从生活中选材,是亲身经历的事情,文章充满了真情实感。
二、观察生活细节
学生对生活中的细节观察越仔细,描写就越生动,越容易抒发真情实感,越能打动读者的心。写人物的作文,要指导学生仔细观察人物的外貌,抓住细节。写事情,因为事是人做的,也要写人,要仔细观察人物的动作、神态等细节,通过细节抒发真情实感。
如作文《给老师画像》,在描写老师外貌的时候,除了写会说话的眼睛和能说会道的嘴巴外,还突出了老师额头浅浅的皱纹和鬓角闪光的“丝丝银发”,这样的细节描写,突出了老师的辛苦,读来令人动容。这样的细节描写,不但真实,还抒发了对老师的爱。
再如作文《“掬”一捧阳光给奶奶》,小作者把生病的奶奶推出去晒太阳,这样写道:“阳光下,小路上,我推着奶奶缓缓地走着。路人都说奶奶有福气,有这样一个乖孙女。在灿烂的阳光下,奶奶终日皱着的眉头渐渐平整了,脸上的笑意渐浓,笑脸渐渐成了一朵盛开的菊花。她缓缓地抬起头,看着天空:天上的云夹杂着几缕橘红,几丝浅黄和几抹深红,绚烂无比。这番景象,奶奶也许好久没有看见了。”描写“奶奶的笑意”“抬头看天空的情景”等细节,抒发了反哺之情,把读者的心都暖化了。
三、运用生活化的语言
作文中抒发真情实感,除了要描写细节外,还要运用生活化的语言。作文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作文要反映生活,就要从生活中选材,还要对素材进行加工和改造,但是,必须保持生活原来的味道,要有生活气息。运用生活中的语言,阅读后让人仿佛走进了真实的生活。
如作文《风雨交加的夜晚》,运用了不少拟声词,用“沙沙沙”表示雨打树叶的响声;用“哗哗哗哗”形容雨越下越大;用“簌簌簌簌”形容纸片飘落;用“呼呼呼”代表风吹过的声音……学生把生活中的真实声音如实地写进了作文中,读来让人觉得身临其境,仿佛一下子走进了那个风雨交加的夜晚。
教师指导学生运用生活中的语言,抒发真情实感,还要特别注意语言要符合人物的身份,不同身份的人说的话是不一样的。比如,老年人说话要有老年人的特点;小孩子说话,表情等和老年人不同;农民说话和干部说话,语气、神态、词汇等都有区别。知识分子说话肯定是文绉绉的,老百姓说话则大白话居多,还有方言夹杂其中。因此,语言要符合人物特定的身份,要指導学生根据人物的不同身份、不同年龄、不同的文化程度和不同性格特点等写,要尽可能地写个性化的语言,读来让人有“如闻其声,如见其人”的感觉。
总之,要抒发真情实感,就要指导学生在生活中积累素材,用生活化的语言还原生活本身。有了丰富的生活素材,学生就容易下笔成文,一气呵成,能写出感染力极强的好文章,引发读者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