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走出小学作文教学的困境
2021-07-06陆春花
陆春花
作文是小学语文的重点和难点,因此,作文教学成了困扰教师和学生的难题。只有正确地定位作文的角色及范畴,才能顺利开展作文教学工作。本文从教师的作文教学和学生的作文学习两个方面分析当前小学作文教学的困境,并提出了相应的措施。
一、教师的困境
(一)受传统作文教学模式束缚
当前的作文教学中依然以“教师一言堂”的教学形式为主,即在作文课上,以教师讲为主、学生听为辅;在作文讲评课上,仍然以教师评、学生改为主。教师在学生作文前过多指导,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发散,学生逐渐产生了依赖教师的惰性,写出的文章千篇一律。
(二)受传统的作文教学理念束缚
大多数学生认为作文是写给教师看的,是为考试而写的。大多数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围绕考试这根指挥棒团团转,这种功利性的教学理念不利于学生的发展。
(三)作文教学指导方法落后
面对作文教学效率不高的问题,教师更多的是束手无策。
1.在作文命题上,教师严格按照课文的单元作文训练要求或者主观设想,甚至是一时“灵感”命题,远离生活,学生只能胡编乱造。
2.在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上,教师目光短浅,限制了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整个语文教学体系需要科学统筹,应“建立在三根支柱上”,即“鲜明的思想”“活生生的语言”“儿童的创造精神”,这被很多教师忽略了。
3.在作文评价上,教师未能做到让评语具有针对性、启发性,未能发挥评价的真正作用,更别提完成新课改要求的“过程性评价”“生成性评价”了。
二、学生的困境
(一)作文兴趣不浓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大部分学生对作文没有兴趣,在他们眼中,作文是为了应付考试,而不是抒发情感的需要。教师布置作文作业才会写,没有主动作文的念头。
(二)作文内容假、大、空
很多学生写作时不是无话可说,就是有话写不出来,作文内容空洞、情感虚假、矫揉造作成了普遍现象。
(三)作文语言平淡无趣
很多学生的作文语言贫乏,枯燥无趣。原因是词汇积累不足,阅读时间少。还有一个原因是学生的体验不够深刻,很少观察生活,不善于在作文中抒发情感。教师应指导学生广泛阅读课外读物,接触多种风格的语言,进而写出个性化语言。
三、走出困境的对策
为了促进我国小学作文教学事业进一步发展,主要从教师和学生两大方面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
(一)教师方面
1.以学生为主体
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尊重学生在作文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打破传统条条框框的束缚,将作文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2.转变作文教学理念
教师应树立大语文观,通过多种渠道让学生接触社会和自然,观察生活、观察自然,并教授他们积累作文素材的方法;同時要指导学生多阅读课外书籍,边读边思考边记录,拓宽眼界,发挥想象力,以充实作文内容。
3.运用科学的指导方法
(1)在布置作文题目或作业时,应从学生的生活经验、认知水平以及兴趣出发,以便学生能有话可说,积极主动地写作。
(2)应注重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培养。作文水平是学生语言、思维、观察能力等的综合体现,教师指导作文时要注意学生各种能力的开发和综合运用,如观察、记忆、思维、想象等。
(3)应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教师应关注学生作文的过程,将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经常表扬学生,进而产生“期望效应”,学生会更积极主动地写作;评语要具有针对性和启发性,与学生实际情况相结合,以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不断提高。
(二)学生方面
1.激发作文兴趣
教师应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作文观,变“要我作文”为“我要作文”,明确作文的目的和意义,从而端正作文的动机,激发写作兴趣。如教师可以开辟“作文展览角”“作文语病门诊”,设置“作文进步奖”“作文勤劳奖”等,以鼓励学生自主写作为出发点,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
2.积累生活素材
为了避免学生的作文出现“假大空”的问题,真实地反映生活,教师应指导学生在生活中积累写作素材,让作文回归生活。以亲身经历和日常生活的所见、所闻为主要内容,这将大大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从而避免了“无话可说”和“有话说不出来”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