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21啟程

2021-07-06許曉楠

台商 2021年1期
关键词:新基建

許曉楠

2021年,是「十四五」的開局之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勝利在望,中國現代化建設將開啟新征程,還將迎來中國共產黨成立100週年,是具有特殊重要性的一年。

新年伊始,對今年中國經濟的預測和討論日漸增多。渡盡疫情劫波後,經濟恢復的動能如何?「十四五」期間GDP增長目標該如何設定?

世界疫情的逐步消退、中國超常規政策的常態化、中國發展戰略的轉化和調整、內生新動能的逐步抬頭,將成為左右2021年中國宏觀經濟運行最核心的四大力量。

2020年12月16至18日,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在北京舉行,總結2020年經濟工作,分析當前經濟形勢,部署2021年經濟工作。會議指出,2021年宏觀政策要保持連續性、穩定性、可持續性。要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保持對經濟恢復的必要支持力度,政策操作上要更加精凖有效,不急轉彎,把握好政策時度效。要用好寶貴時間窗口,集中精力推進改革創新,以高質量發展為「十四五」開好局。

會議明確了2021年的八大重點任務,一是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二是增強產業鏈供應鏈自主可控能力,三是堅持擴大內需這個戰略基點,四是全面推進改革開放,五是解決好種子和耕地問題,六是強化反壟斷和防止資本無序擴張,七是解決好大城市住房突出問題,八是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

新年伊始,2021年中國經濟將持續復蘇已達成各界共識,大多數專家學者們對經濟的恢復充滿信心,他們認為在經濟復蘇與基數效應的雙重作用下,2021年中國宏觀經濟各類同比參數將全面走高。

關鍵詞:2020 動蕩與變局

不久前,美國《時代週刊》公佈了最新一期雜誌封面,白底黑字的2020被畫上了一個大大的紅叉,寫著「2020年是最糟糕的一年」。

一年前,新冠疫情爆發並波及全球,數以百萬計的人永遠留在了2020年。幸而在舉國努力下,中國的疫情得到了迅速遏制。在抗擊疫情和恢復生產方面,中國走在了全球的前面,也付出了前所未有的巨大代價。

改革開放40多年,中國經濟從未遭遇過負增長,最低的年份是4%,高的年份是15%左右,平均增速是9.5%。而在此次百年未遇的疫情衝擊下,中國GDP增速一度下降到了-6.8%。

但是,隨著疫情逐漸被控制,中國很快走出了至暗時刻。中央政府推動復產、復工、復市、復商,經濟逐步恢復。中國2020年第二季度的經濟增速是3.2%,第三季度4.9%,第四季度,經濟增速應該是5%以上。國務院副總理劉鶴也自信滿滿地宣佈:中國2020年實現經濟正增長是大概率事件。在同為全球大型經濟體的美國、歐洲、印度,全部都是-10%、-7%、-8%負增長的情況下,中國能夠正增長實屬不易。

疫情的衝擊帶來了中國經濟的震蕩,隨之而來的變局,也是「危」與「機」並存。2020年上半年釋出了過去4年以來最為寬松的一次貨幣政策,頻度非常高的三次降息,以及通過各種貨幣政策工具投放大量的基礎貨幣。

由此帶來了2020上半年股市大漲,黃金大漲,部分熱點城市的地價房價出現了變化,讓一部分人賺得盆滿缽滿。另外,由於線下活動都不能開展,線上教育、線上娛樂、遠程辦公等迎來了爆發式增長。因為全球只有中國「風景這邊獨好」,防疫物資的需求旺盛、別國訂單轉入及居家經濟崛起,2020年下半年開始中國外貿呈現了典型的V型反轉……

告別2020動蕩,啟程2021新局,有哪些關鍵詞等著我們去探索?

關鍵詞:GDP 出口 消費

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劉世錦近日表示,中國經濟從疫情衝擊中率先恢復,2020全年可爭取2%左右的增長。2021年正常情況下可以爭取7%~8%或以上的增長率,但不是重返高增長的軌道。

中國宏觀經濟論壇(CMF)也發佈報告稱,2021年由於經濟的持續復蘇和基數因素,各類宏觀參數將全面反彈,全年GDP實際增速預計將達到8.1%,並呈現出前高後低、逐季回落的運行態勢,預計2021年一季度將達到11.4%,到第四季度將下滑到5.4%左右。該報告稱,2021年是中國經濟持續復蘇之年,是中國宏觀經濟政策常態化的一年,是兩個百年目標交匯與轉換之年,更是中國開啟「十四五」規劃實施戰略轉換的第一年。世界疫情的逐步消退、中國超常規政策的常態化、中國發展戰略的轉化和調整、內生新動能的逐步抬頭將成為左右2021年中國宏觀經濟運行最核心的四大力量。

瑞銀亞洲經濟研究主管、首席中國經濟學家汪濤指出,在基準情形下,預計出口和國內消費有望拉動2021年中國GDP增速反彈至8.2%。隨著全球經濟逐步走出衰退,再加上疫苗加快研發和上市,預計2021年中國出口有望增長11%~12%。隨著經濟的繼續復蘇,居民收入和信心應會進一步好轉,進而提振國內消費。考慮到2021年政策支持力度可能減弱,房地產活動和基建投資可能會走弱,但企業營收改善有望拉動製造業投資明顯反彈。

中國人民大學副校長劉元春表示,2020年各類超常規的疫情救助與經濟紓困政策必將在2021年陸續退出,這將決定經濟反彈的政策支撐力逐步減少。如何選擇政策退出的時點、退出的步幅、退出的路徑以及退出工具的組合,將是2021年宏觀經濟政策決策的核心,並成為影響經濟復蘇走勢的核心因素之一。

鑒於2021年經濟增長有望大幅反彈,汪濤認為政策會更加關注穩定宏觀杠桿率和防控金融風險。基準情形下,預計2021年下半年央行小幅上調政策利率,市場利率在上半年有所上行,信貸增長放緩,信貸脈衝轉負。由於大部分減稅降費政策在2020年年底已經到期,2021年財政赤字可能收窄,房地產政策和金融監管可能會收緊。2020年宏觀杠杆率可能上升25個百分點,預計2021年有望下降2個百分點。考慮到企業營收修復和居民收入改善,政策調整對整體經濟的影響應相對有限。不過,2021年信用違約事件可能會增加,銀行不良貸款可能會上升。

同時,隨著經濟的復蘇、加上疫情繼續得到有效控制,消費者信心應會進一步好轉,尤其是在疫苗面市之後。預計2021年實際消費有望增長10%,服務類消費應會明顯回暖(例如餐飲、旅遊、線下娛樂)。2021年製造業投資有望明顯走強,而政策支持力度減弱意味著基建和房地產投資可能會走弱,整體固定資產投資可能小幅反彈。企業營收和利潤增長有望明顯改善,不確定性降低有助於企業信心修復,提振製造業投資。

關鍵詞:雙循環 新基建 CPI PPI

「2021年的宏觀政策需要以穩定物價和充分就業為錨,以全面擴大內需、縮小供需缺口為基本目標,為新戰略啟動創造良好的宏觀環境,妥善安排抗疫政策和紓困政策的退出,積極應對金融風險顯化的挑戰,逐步回歸常態化宏觀調控模式。」劉元春說。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學術委員會委員王軍指出,宏觀調控應從傳統的擴大投資、刺激消費和擴大出口等手段轉向更加注重增加居民收入和改善收入分配,以激發消費作為經濟發展重要引擎的作用。他表示,提高收入是穩消費和形成「雙循環」的核心與根本,未來應重視培育以下消費熱點:高端消費海外回流、新型消費、服務消費、由都市圈和城市群建設帶動的升級型消費。

汪濤預計,2021年基建投資可能走弱。如果2021年經濟如期大幅反彈,則加碼基建投資的必要性有所降低;同時政府會嚴控地方政府債務風險,因此整體財政支持力度可能會有所減弱,預計2021年基建投資增速可能會放緩至2%~3%。

但「新基建」投資將提速。目前的在建專案應會持續推進,同時「十四五」規劃所涉及的重大公共項目支出也會有所增加。前者可能包括公共交通、城市群和都市圈軌道交通、油氣儲備設施和油氣管道建設、水利工程、環保、醫療等。「新基建」包括5G、人工智慧、工業互聯網、數據中心、新能源,以及和新能源汽車配套的基礎設施等;值得注意的是,其中大部分「新基建」投資可能屬於傳統意義上製造業投資的範疇。預計未來5年,在政府的顯性政策支持下,「新基建」投資有望在目前較低的水準上實現年均15%以上的強勁增長,這也將有助於中國在數字化領域保持領先地位。

汪濤認為,2021年CPI增速可能降至2.1%,而PPI可能在2021年4月份轉正。儘管內需可能大幅反彈,但CPI通脹可能仍較為疲弱,因為豬價可能在2021年進一步回落,導致食品價格增速放緩至2%~2.5%。隨著全球需求的回暖,油價可能小幅上漲,但全球產出缺口依然較大,可能會抑制其他非食品價格的上漲。總體而言,預計2021年CPI平均增長2.1%,2022年小幅升至2.3%。另一方面,PPI增速有望在2021年4月份左右轉正,全年平均增長2%。

關鍵詞:「十四五」規劃 國內大循環

不久前,2021~2025年的「十四五規劃建議」(簡稱規劃建議)公佈,著名財經作家吳曉波指出,在洋洋灑灑兩萬多字的規劃建議中,有3個新名詞很值得關注。

1.安全發展

所謂安全,重點指的是守護人民的安全和經濟的安全。在2020年的新冠疫情中,中國以犧牲一定的經濟利益為代價與病毒作鬥爭,努力保障老百姓的生命安全。在經濟安全中,規劃重點指出維護金融安全,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的底線。

比如前段時間,中國匯率出現了大幅波動,人民幣如果升值過快,那麼就會削弱中國商品的國際競爭力。針對這一問題,央行果斷下調外匯風險儲備金率,平抑外匯震盪,確保匯率在安全的範圍內波動,這就是將安全和發展結合在一起的例子。

2.重結構、重品質

吳曉波指出,「十四五」規劃建議中淡化了經濟總量和增速的目標,反而著眼於兩個「重」——重產業結構調整、重發展品質。

在過去的幾十年裏,中國經濟得到了很大的發展,其中一個重要節點是在2010年,中國的GDP總量超過日本,成為了全球第二大經濟體。

2010年以後,中國每年的經濟增速基本維持在7%~8%左右,甚至在每次經濟危機發生的時候,增速都要「保8」、「保7」、「保6」。但是在未來5年內,GDP總量和增速變得模糊起來,取而代之的是產業發展的高科技含量,也就是從「重量」轉變為「重質」。

事實上,中國早在1997年的亞洲金融危機時期,就已經意識到「品質」的重要性。當時,中國出現了產能過剩的問題,決策層和經濟學界對未來的經濟走向進行過探討,思考中國的經濟是繼續走外延式發展和重工業發展的道路,還是走一條高科技發展道路?20多年後的今天以及「十四五」規劃後的未來,經濟發展路徑已然清晰,「重結構、重品質」的理念已經毋庸置疑。

3.國內大循環

中國經濟的本輪崛起在很大意義上是全球化產能轉移的結果。「外向型經濟」和「買賣全世界」是非常具有中國特色的發展戰略。而在今天,新的逆全球化環境蔓延成包圍之勢,這個戰略受到了很大的限制。所以通過科技創新完善國內的產業供應鏈,以及刺激國內消費市場成為了既主動又被動的戰略選擇。

2019年,中國的消費對GDP的貢獻率是57.8%,遠低於發達國家的70%~80%的水準。怎麼才能提升內需中的消費比重,增加老百姓的消費呢?對此吳曉波認為,需要進行一系列的制度和產業改革。比如要增加新的消費場景和空間,對企業要通過降稅減費來提高它的投資熱情和生產能力;對於居民利益,要進行更大規模的社會保障體制改革,比如醫療、教育、住房和養老等,老百姓少了後顧之憂,消費自然提升。

吳曉波總結,此次「十四五」規劃的建議書,是在安全發展這條大主線下,以國內大循環為依託,實現「兩輕」、「兩重」發展的一次重要規劃。「在未來的5年內,規劃中出現的這些新名詞,它們背後意味著很多產業的拐點即將到來,很多制度創新的窗口也會打開。」

關鍵詞:中美貿易戰 匯率 進出口

2021年拜登當選美國總統,這會使中美貿易戰有所緩和,降低了進一步惡化的風險;但美國不會很快取消或調降目前對華出口加征的關稅,也不會對中國或其他國家加征新的關稅,這有助減少企業所面臨的不確定性,有利於全球貿易。

汪濤指出,中美可能啟動新一輪貿易談判,美國可能淡化進口目標和關稅的要求,轉而更為關注結構性改革,並且貿易談判可能會更加遵循國際規則。達成新貿易協議可能會需要一段時間,不過中美應會增加溝通和對話。

在新一屆美國政府上臺後,外部不確定性有所降低,匯率有望保持相對強勢,寬幅波動。2021年人民幣對美元匯率有望再次小幅升值,這也部分受到美元走弱推動。在基準情形下,鑒於央行對人民幣升值容忍度有所提升,預計2021年底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可能為6.4左右。

鑒於未來幾年新一屆美國政府可能會在科技和國家安全問題上繼續保持偏強硬的對華政策立場,實體清單也不會輕易取消。在此背景下,中國也更加強調實現科技自立自強,並將其作為「雙循環」戰略的核心支撐。預計中國將持續增加研發支出和在關鍵高科技領域(包括半導體、高端製造、數字技術等)上的投資。

同時,中國將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過去兩年,中國已加快了對外開放的步伐,尤其是金融服務領域和資本市場。面對脫鉤和供應鏈轉移壓力,作為「雙循環」戰略的重要一環,中國將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繼續吸引外資流入。汪濤預計外資准入負面清單可能會被進一步縮減,進口關稅稅率和非關稅壁壘也可能進一步降低,同時更多的行業和國內市場將鼓勵外資進入。

相對於進口,出口市場顯得更為樂觀。野村證券中國首席經濟學家陸挺預計,2021年全年出口增速大約在6%~7%,可能呈現前高後低的格局,一季度出口增速還是很高,到二季度疫情得到明顯控制後,防疫物資、居家辦公用品、耐用品等出口會明顯下降。不過,全球經濟復蘇過程中還有對工業、機械等方面的需求,因此對2021年出口不用太悲觀。

猜你喜欢

新基建
“新基建”优于“老基建”
发展“新基建”,中国底气何在(观察家)
关于“新基建”下信息通信高校学科发展的探讨
远东智慧能源 掘金“新基建”风口
2019,“新基建”竞争吹响号角
外媒拿中国在西沙“新基建”说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