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英高校职业引导教育比较研究
2021-07-06叶子鹏董吉男
叶子鹏?董吉男
摘 要 我国高等教育对象与发展方向的转变,引起高等教育人数的极速增长,也让高校学生的就业面临着极大挑战。中国与英国的职业引导教育都有着各自的特征与发展路径。我国高校职业引导教育以课程教学、课外活动、信息服务和校企合作四个方面的内容为主,而英国高校职业引导教育体系由教育培养的“三种技能”、职业模拟的“三种训练”和实训实战的“三项计划”共同构成。我国高校职业引导教育的特征具体表现为:高校学生职业发展路径的系统化与全面化;职业价值观念引导的阶段性推进;职业发展循序渐进的引导原则。而高校职业引导教育的制度化与规范化、强调以定性为主的课程效果评价和紧跟市场变革并满足学生群体的多样化需求则是英国高校职业引导教育的特征。
关键词 高校;职业引导教育;终身学习;生涯发展
中图分类号 G6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21)10-0066-07
高等教育的高速发展与普及为无数学子提供了获取高等教育学习的机会,但不可否认的是,随着高等教育人数的迅猛上升,大学生就业问题也随之出现。在此背景下,职业引导教育开始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高等教育阶段的职业引导教育是以培养学生职业发展的综合素质为目的,通过提升个体的综合职业能力,引导个体对自我职业发展进行规划与调整的综合性教育活动。职业引导教育包括树立职业意识、自我职业能力剖析、职业能力素养培养、职业生涯规划、职业心理辅导、职业发展核心素养培训等内容[1]。总的来说,高校职业引导教育是学校通过融合各方资源,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认识自身职业生涯的全面性教育活动。在职业引导教育领域,英国于19世纪末期开始构建职业指导体系,特别是进行了大学生“职业管理技能”[2](Career Management Skills,下文简称“CMS”)培训项目的研究、探索和实施工作。我国的职业引导教育虽然起步较晚,但在结合本国教育发展实际情况的基础上也形成了自身特色及独特发展路径。本研究旨在通过对两国高校职业引导教育发展历程的回顾与现状进行研究,提炼现有特征,总结现有问题,为提升我国高校职业引导教育水平提供建议。
一、中英高校职业引导教育的发展历程
从发展历程来看,中英两国的高校有着一定的相似性但也存在着差异。英国高校的职业引导教育起步较早,具备比较成熟的经验体系;我国高校的职业引导教育虽起步稍晚,但后发优势明显,具有切合我国实际的本土化特色。
(一)我国高校职业引导教育的历程回顾
20世纪初期,在西方国家职业生涯理论等背景的影响下,我国开启了早期的高校职业引导教育。清华学校(清华大学前身)作为我国较早关注此领域的高等院校,于1916年开始着手筹备在校内成立职业指导委员会。至1923年,清华学校正式成立了全国首个高校学生就业指导机构。以这一事件为标志,我国高校职业引导教育工作正式拉开帷幕[3]。我国职业指导及其理论的引入,最早是从介绍当时职业指导最为发达的国家即美国和英国的职业指导开始的[4]。
从引入西方国家的职业引导教育理论与经验入手,我国早期高校职业生涯教育悄然兴起。1950年,处于成立初期的新中国百废待兴,为了契合当时的社会发展,国家出台了《为有计划地合理地分配全国公私立高等学校今年暑期毕业生工作的通令》,“国家统一分配”成为当时高校毕业就业的主要途径[5]。这一时期,高校职业引导教育工作主要是通过短期职业培训的方式对毕业生进行就业指导。
20世纪80年代伊始,随着高校毕业生分配制度改革的全面推进,高校毕业生由分配制为主导的就业模式向自主选择为主导的就业模式转变[6],政策所带来的就业模式转变为高校的职业引导教育工作增加了难度。1999年,我国启动高等教育扩招行动,高校毕业生人数开始逐年增多,随之而来的就业问题让大学生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如何能够帮助学生做好充分的就业准备,从而助力学生更好地实现择业及就业成为职业引导教育工作的首要任务。针对毕业年级学生所开展的求职指导成为这一时期高校职业引导教育的主要工作内容。
21世纪以来,我国高校职业引导教育工作迈入了新阶段。高校职业引导教育工作不再仅仅关注职业信息的提供以及择业就业的技能指导,同时还需要向更为全面综合的广度与深度方面拓展[7]。在内部发展和外部环境的双重影响下,我国高校的职业引导教育工作有了长足发展。从仅关注毕业生求职就业信息的传递与求职技巧的教授,发展为以职业生涯规划为主线的全程教育。2007年,教育部明确要求高校将职业引导教育课程纳入学生的公共课教学计划之中,并实行全过程的培养[8]。随后,我国各高校相继设立职业引导教育的组织机构,并设置与之相关的教学课程。自此,职业引导教育正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环节。
2012年,教育部再次明确指出,应将创业教育与高等教育中的思政及职业发展引导服务相结合[9]。201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提出科技创新强国“三步走”目标,确立了创新型国家发展战略[10]。通过前往用人单位求职应聘来获取工作机会不再是就业的唯一选择,创业这一选择的加入为毕业生的就业增添了更多的机会与可能性。
(二)英国高校职业引导教育的历程回顾
英国高校的职业引导教育于19世纪末期开启,以剑桥大学为代表的高校成为英国在该领域工作的探路者。1884年,“学者联合会”(Scholastic Agency)在剑桥大学成立。这是英国首个职业引导教育组织,该组织通过在毕业生和中小学之间的联络,帮助本校毕业生获得工作机会,拉开了英国高校职业引导教育工作的序幕。伴随着这一工作的持续推进,职业引导教育工作的成效逐渐突显,其他大学由此纷纷加入到效仿之列。随后,英国政府于1948年和1973年先后两次颁布《就业与训练法》(Employment and Training Act),明确规定当地教育部门及学校有责任为其学生提供职业引导教育。在此政策文件的指引下,英国各高校陆续开始在职业引导教育方面部署相关工作,几乎所有英国高校都开始为学生提供不同程度的职业引导信息与咨询等服务。同时,还有部分高校将职业引导教育作为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职业生涯教育帮助学生提升自主決策能力,以此改变过于依赖专家建议的做法。
20世纪70年代,受教育经费削减的影响,职业引导教育工作在英国高校受到了较为严重的冲击。20世纪80年代末期,英国政府颁布《高等教育创业计划》(Enterprise in Higher Education Initiative),使这一情况发生了转变。计划要求各高校将职业发展教育嵌入高校的教育教学活动中,要求通过开设就业技能和创业规划课程等方式,增强并确保高校在学生职业发展方面培养的有效性。这一计划的实施,有效促进了英国高校职业引导教育工作的发展。1995年,“英格兰高等教育拨款委员会”(Higher Education Funding Council for England)将学生职业引导教育纳入其评估大学教学质量的6条评估标准之一。1997年的“迪林报告”(Dearing Report)提出,要将学术科研与职业引导教育相融合,充分保障这一工作的发展,同时需要对其质量进行阶段性评估。同一时期,英国教育与就业部(Department for Education and Employment)拨款资助了8所高校的职业生涯教育课程,包括雷丁大学、卢顿大学等多所学校在内的英国高校将职业发展相关课程融入学生的学位培养模块之中,把学生的学术能力与职业管理技能融为一体。职业引导教育工作开始以多样化的形式渗透至英国高校的课程体系中。
21世纪以来,为应对高等教育规模的迅猛扩张以及全球金融危机的挑战,推进职业引导教育以确保学生能够顺利完成学生“社会化”身份的转变,成为各高校的共同目标。在此背景下,英国政府陆续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加强对高校职业引导教育的政策与资金支持,详见表1。在上述政策和计划的共同作用下,英国高校的职业引导教育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职业引导教育工作也在此背景下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
二、中英高校职业引导教育的主要内涵
(一)我国高校职业引导教育的主要内涵
近年来,我国高校职业引导教育工作的内容也在不断丰富和完善,其具体内涵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1.课程教学
2008年,教育部在全国性会议中要求各高等院校把职业引导相关课程定义为学生教学培养计划的必选课或必修课。在教育部的大力推動下,全国高校陆续开设了关于职业引导教育的专门课程,并将其列入教学计划之中进行规范管理。随后,我国高等院校的职业引导教育相关课程成为这一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各高校在积极结合教育实际情况的基础上,以教育部下发的教学大纲为依据,为高校学生设立了覆盖培养阶段全过程的职业引导教育培养体系。
从课程教学的内容和形式来看,高校职业引导教育工作的内容不断扩充,其形式也逐步多样。从简单的职业技能经验传授、就业讲座分享、就业派遣流程培训等内容拓展至更为丰富、立体、多元的课程体系。课程内容基本包含建立职业发展意识、制定职业发展规划、求职就业的过程指导以及创业教育四个方面。其教育方式也从课程与讲座为主体的传授方式,发展为集体课程、个体咨询、团体辅导等多元化、立体化的教育体系。
从课程教学的师资水平来看,职业引导教育工作教师队伍专业化水平的高低,决定了职业引导教育工作的根基。由此,职业引导教育工作的师资受到了各高校的高度重视。其中,具有创新意识和敬业精神的优秀专职教师是师资队伍的中坚力量。除此之外,各专业课教师作为师资队伍的补充力量,与专职教师一起构成了专职与兼职相结合的职业引导教育工作师资队伍。
2.课外活动
课程教学之外,形式多样、种类繁多的课外活动也是高校职业引导教育的重要内容。具体来看,职业引导教育相关的课外活动主要以专题讲座、社会实践、社团活动以及毕业实习等方式开展。一是专题讲座。许多高校都会邀请已经就业的社会各界人士与在校学生进行面对面地沟通交流。讲座的主讲人包括企业高管、外校教授、毕业校友等。这种专题讲座的形式,不仅能够为大学生讲述职场知识,还能够针对同学们遇到的职业问题进行相应的答疑解惑,进而保证了学生职业引导教育工作的实效性。二是社会实践。实践性是高校职业引导教育工作的显著特点。职业引导教育工作不仅需要通过课程教学的方式进行知识技能的传授,更需要通过实践活动的形式予以深化。例如各高校于寒暑假期间开展的就业实践,便是通过“走出去”的方式让学生接触用人单位、接触社会。社会实践的方式,让学生不再只是学校中的理论学习者,而是能够在实践中与各行业的从业人员近距离接触的实践体验者。这样的经历能够帮助学生在体验中收获实践的真实感受,并得到经验与成长。三是学生社团。在高校中,社团是由有着相同兴趣爱好的学生所组成的学生组织。由于学生社团可以打破班级、年级、学科等固有组织之间的界限,让学生因兴趣相聚。由此,社团的存在也受到了学生的热烈欢迎,在社团里学生发挥各自特长,开展有助于职业发展的相关活动,在高校的职业引导教育工作方面也是极为重要的存在。四是毕业实习。一般情况下,我国高校毕业生会在毕业前夕组织学生进行实习。一方面,是为了完成学校的教学计划或培养方案;另一方面,则是为了让毕业季的学生能够更顺利地过渡至职业岗位之中,更好地适应就业市场的环境。
3.信息服务
信息服务的更新与变革让高等院校职业引导教育工作的实效性有了极大提升。1997年,国家教委明确指出了收集需求信息在高等教育的职业引导教育工作所占有的重要地位[11]。同年,国家教委提出高校要通过信息化服务,为毕业生职业发展提供更多信息交流与选择的机会,并明确指出建立全国高校毕业生职业发展信息网络,实现毕业生职业发展信息管理的现代化是改革的重要任务[12]。在政策的引导下,众多高校纷纷建立官方的就业信息网络平台,通过信息化方式发布职业引导教育的相关信息,由此也开启了中国高校职业引导教育工作的新篇章。
1999年,全国大学毕业生就业信息网首次开通[13],高校职业引导教育工作迈向了新的发展阶段。随着职业引导教育工作信息化服务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学生摆脱了因职业技能欠缺或信息不对称等问题而导致的困扰。但是,高校学生数量的增长也使得毕业生就业形势一直较为严峻。为了有针对性地解决每一位学生的切实需求,高校职业引导教育工作开启了“互动式”的信息服务,实现了毕业生从被动接受信息向主动寻求信息的转变。社交软件、电子邮件、电话短信甚至是视频通讯等沟通方式均用于高校学生的职业引导教育工作之中,通过多渠道多方式的个性化服务,为学生的职业引导教育提供了更为人性化的信息服务。
近年来,大数据的到来推动着人们日常生活、工作内容及思考方式的转变,与计算机和互联网的发明一样,为高校职业引导教育工作开启了又一次重大的时代转型。当前,聚焦于“共享”这一关注点,高校职业引导教育的“云服务”既可以为学生搭建起资源共享的公共信息服务平台,也可以有效整合社会资源,将职业发展的信息服务发展为政府、高校、企业、大学生等多元主体参与、共同受益的合作平台。
4.校企合作
校企合作是高等院校与社会企事业单位之间的一种合作方式。这种方式能够让学生更切实地参与到实际工作之中以体验实践的收获。校企合作是现今较为常见的一种职业引导教育方式,其中企业与高校联合培养定向人才的模式既促进了我国产学研一体化的推进、让学生能够有机会在实践中成长,同时也为企业培养了与之契合的人才。校企合作的方式得以让双方的优势整合,从而既有利于实现高校人才培养的实用性目标,也能够满足企业及高校双方的人才供给需求。由此,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职业引导教育在我国已经得到了广泛开展。
(二)英国高校职业引导教育的主要内涵
“职业管理技能”项目即“CMS”是英国多数高等院校在其自身的职业引导教育工作中均会使用的课程体系。由于其在英国的广泛使用,对此进行分析能够较好地对英国大学当前的职业引导教育工作现状进行认知与了解。具体来看,英国高校职业引导教育的主要内容涵盖了“三种技能”、“三种训练”以及“三种计划”。
1.教育培养的“三种技能”
英国高校主要是通过团体辅导、课堂授课以及个体指导等环节来对学生进行职业引导方面的教育。其中,课堂授课中的“CMS”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在英国各高校中被普遍采用。在英国,职业引导教育主要以培养学生的三种技能为课程目标:一是自我发现。这类技能的教授方式通常是在课堂教学中由教师提出一系列引导性的问题,例如我是谁,我的优势和我的缺点分别是什么,我的兴趣爱好是什么,随后,由学生在现有的一众单词之中选择适合自己的相关描述,并由其他學生根据对这一学生的了解进行相应的补充,以此来提升学生自我展示的技能以及自我认知的能力。二是自我定位。这类技能与职场中的定位有关,通常由教师在课堂讲授中展示一些工作岗位的描述或招聘广告等内容,让学生对这些已有信息进行研究,以分析挖掘一些更深的信息内容,从而使学生能够做好对已有信息的分析工作,并了解用人单位的真实需求。三是积极应聘。这类技能主要由高校职业引导教育工作负责机构聘请一些单位的工作人员亲自到学校介绍用人单位的招聘流程及具体需求,如用人单位更青睐拥有哪些能力的工作人员,什么样的素质对这类职业来说是极为重要的等信息,以从用人单位的立场出发帮助学生为求职作好准备。
2.职业模拟的“三种训练”
英国高校的“CMS”教育体系之中,职业相关情景的模拟训练以及测试是非常重要的环节之一。这一模拟训练贯穿在学生学习的全过程之中。入学初期的学生以适应大学生活为首要任务,在此阶段主要进行职业生涯的规划设计,通过团体辅导和个体指导初步认识和了解何为职业;在学校学习一段时间后,学生的职业引导教育则开始以学习职业理论、培养职业技能为主,在此阶段开始进行相关的职业模拟及技能测试,为接下来的带薪实习作充分准备;毕业年级学生的职业生涯学习主要是以开展实习计划、明确就业目标、参加招聘实战为主要任务,从而将此模拟训练与测试贯穿至学生在学期间的每一个阶段。
具体来看,职业模拟训练以及测试主要包含以下三个方面内容:一是网上模拟训练。高校将职业发展相关的各类资料、测试内容及其相关信息发布于官方网站之中,学生通过网络在线学习的方式强化相关领域的知识及技能。二是招聘模拟训练。学校通过建立包括面试在内的规定情景模拟演练小组,让学生分组完成相关的训练内容,并在此过程中让学生分别扮演招聘者、求职者与观察者,让学生通过扮演不同角色,多角度地体验求职过程,从而更加全面深入地了解求职。三是技能测试训练。英国的许多用人单位会通过社会上的评估中心对毕业生进行选拔,而这类机构对学生职业技能的评估一般是通过面对面交流的方式来完成的。学生在评估中心被分成若干小组完成一些特定的任务,评估中心工作人员则通过观察学生在此过程中的表现,评估学生包括表达能力、沟通能力、协调能力、团队意识、应变能力等在内的职业能力,全面评估学生的综合素质。
3.实训实战的“三项计划”
实训实战是英国“CMS”教育体系的关键环节,此环节决定了学生能否将上述各项环节的训练转化为真正的职业技能。所有学生都将通过实际工作经验来培养自身的关键技能,以提高就业能力。用人单位通常对工作经验都十分重视,实训实战作为学生“社会化”的重要过程,能否在工作中明确表达职业诉求,将所学知识灵活运用于实际工作之中至关重要。具体来看,英国高校的实战计划主要有三类:一是校内实训计划。在英国,各高校几乎都为学生成立了“校内职业实训基地”。同时,这种训练并非仅为特殊专业设置,而是渗透至各个专业学科背景,覆盖了每一个年级的学生。学生在模拟的情景演练中扮演不同角色,一方面让学生更全面地多角度进行思考,另一方面也能够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演练之中。二是“三明治”计划。英国高校鼓励并支持在读学生从事多样化的实践工作,学校鼓励学生在校期间暂时保留自己的学习任务,去用人单位参与一年时间的工作。随后,根据用人单位对学生工作情况的评分,将其计入其所在学校的学分内容之中[14]。三是“实习生计划”。在学生就业方面英国高校具有一定的灵活性。英国高校会定期组织“实习生招聘专场”,组织用人单位到学校招聘实习生,用人单位能够接受一部分学生作为其单位的实习生。与之相对应,“国家实习计划”的推出则是英国政府为那些没能找到合适工作岗位的学生所提供的机会,在此计划的支持下,学生能够获得三个月的实习期。在此期间,充分培养学生的职业发展能力,为其实习期之后的就业提升机率和可能性。
三、中英高校职业引导教育的特点
(一)我国高校职业引导教育的特点
1.职业引导路径的系统化与全面化
我国高校职业引导教育工作的发展路径随着其自身的发展正日益趋于系统化和全面化。目前,我国高校的职业引导教育突出强调以阶段性的职业发展目标为引导路径,引导在校学生通过对自身的认知作出合理的阶段性具体规划,从而将学生的职业发展细化为具体可操作的阶段性任务,并在引导过程中,强调高校育人的可持续性发展。具体来看,我国高校学生职业引导的阶段性目标主要分为短期目标、中长期目标以及持久性目标引导三个部分[15]。
2.职业价值观念引导的阶段性
我国高校学生职业引导教育工作强调高校学生的社会价值观念及自我认知心理的协调性构建。学生在处于不同的职业阶段时,应对自我发展作出相应调整。由此,建立与当前发展相适应的发展目标,并作好各阶段计划。在职业发展价值观念短期目标引导中,帮助学生建立准确的自我认知是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社会适应、深度认知等方面的能力均被视作职业能力的反映[16]。高校应对其学生所具有的社会作用形成有效评价,并根据这些评价制订相应的措施,从而让学生在职业发展方向与自身的认知心理之间实现协调[17]。
3.展现高校职业发展循序渐进的引导原则
我国高校学生的职业引导教育体现出引导过程的层次性以及引导模式的双重性特征。一方面,我国高等院校针对不同阶段学生对于职业发展不同阶段所拥有的不同表现,对学生的职业引导教育过程进行了相应划分,从不同层次对高校学生的职业发展进行针对性引导;另一方面,我国高校基于层次性的引导基础,对学生在社会价值观念、社会价值取向方面进行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方向性引导,让学生对于自身职业发展能够有着清晰的辨别能力[18],有助于高等院校学生创新能力的提升。
(二)英国高校职业引导教育的特点
1.英国高校职业引导教育的制度化与规范化
英国的高校职业引导教育已经成为一项系统工程。从政府到高校再到企业,多方支持与认同为高校学生职业引导教育的全面推广创造了良好的环境。首先,高校的职业引导教育在英国不只是某一部门的独立工作,而是逐步融入至教学育人的课程体系之中,已经成为培养学生的重要环节之一。其次,英国高校职业引导教育整合了校内外多方主体的积极参与,参与其中的既有校内的相关指导部门以及教师,也有来自校外的企业、校友等机构与个人。最后,英国高校的职业引导教育体现了高校职业引导教育与学术科研互相融合渗透的趋势。通过将各学科专业内容学习与职业引导教育相融合,培养学生将学术训练中收获的批判性思维与分析能力用于职业选择和探索的过程中,从而服务于学生的终身学习与职业发展。
2.强调以定性为主的课程效果评价
除了多元参与的良好背景,及时的反馈与评价对于职业引导教育来说也极为重要。在英国,基于职业引导教育领域相关教育课程所具有的特殊属性,高校更多地会选择以定性为主的方式对这一课程体系实施效果进行相应的反馈信息的收集。英国高校在“CMS”完成之前,会通过评估调整的方式获取学生对于这一课程体系的反馈意见。并根据反馈结果所收集的信息,对现有的课程体系进行相应的调整与创新。同时,除了对课程体系进行相应的评估,英国高校还会鼓励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估,从而帮助学生更为客观地对自己建立清晰的认知。职业引导教育质量的统计结果,能够客观地对现有教育体系提供意见。
3.紧跟市场变革并满足学生群体的多样化需求
一方面,随着英国高等教育发展目标的转变,学生的人员构成也随之日趋多样;另一方面,高等教育的普及让用人单位对招聘的要求不断趋于高标准,他们期待前来求职的学生能够具备帮助企业应对社会变革的各项能力。由此,高校职业引导教育在此便显得尤为重要。职业引导教育所服务的不仅是针对于学生求职阶段,更重要的是为学生长期的持久性职业发展提供助力。这需要高校学生能够在自身的职业发展过程中,不断对已经掌握的技能及能力进行相应的更新,并对已有的职业规划进行相应调整。同时,高校提供高水平的职业发展教育,需要与社会各界一同致力于大学生的职业发展诉求[19]。高等教育的普及意味着大学生就业机会的均等,这为高校的职业引导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为满足当前日益多元化的就业需要,高校的职业引导教育也需要根据环境的变化进行相应调整,从而帮助学生从容面对市场发展过程中因不确定性所带来的机遇与挑战[20]。
四、我国高校职业引导教育的未来展望
(一)从需求出发,建立市场导向的职业引导教育模式
从就业市场的环境来看,及时了解就业市场的发展现状与需求情况,建立以市場需求为导向的职业引导教育模式尤为重要。一是破除高校与用人单位之间的信息壁垒。高质量信息的畅通能够为高校学生就业发展提供清晰的指引,有效降低学生面对就业市场时的不确定性。二是完善毕业生职业发展的市场反馈机制。健全的市场反馈机制能够促进职业引导教育体系的适时调整,从而能够更好地契合就业市场所需。三是完善校企合作的有效机制。高校、政府和企事业单位在就业市场上扮演着不同角色,三者的分工协作十分重要。只有通过加强各方之间的联系,建立资源共享渠道,才能达到多方共赢的局面。四是职业引导教育人员的专业化。高等教育中职业引导教育工作的人才是保证这一工作持续推进的重点,因此对专业人才的培养、培训以及引进等工作刻不容缓。
(二)以能力为主线,建立课程主导的职业引导教育内容
当前,我国高校学生的就业能力与用人单位的期望值之间的偏差是学生就业过程中面临的主要矛盾。由此,把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融入教学培养体系之中是当前这一矛盾的化解之道。一是转变就业指导观念。高校职业引导教育工作应向培养“复合型”的综合人才方向发展,协助学生进行职业规划、培养职业发展所需的职业技能,引导学生成长为一个具备较高综合能力的新时代青年。二是增加职业引导教育必修课。近年来,虽然许多高校相继开设了职业引导方面的选修课,但由于种种原因使得学生选课自由度大、参与率低,授课质量参差不齐。应将职业引导教育作为必修课纳入到课程体系之中,引起学生和教师对此的重视,进而提升职业引导教育的有效性。三是搭建与就业环境相契合的课程体系。高校在课程安排和培养模式方面,应考虑到学生可能面临的就业困境,在搭建学科特色课程体系的同时,应注重其与就业环境的适应性。四是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结合我国高校的现实情况,将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一系列课外活动纳入学生的培养体系之中,鼓励学生通过社会实践探索未来职业发展的兴趣,树立学生的职业生涯意识,并引导学生进行相应的职业生涯规划。
(三)以匹配为目标,建立实操指引的职业引导教育体系
所谓“人才与职位相匹配”实际上包含了双方互为匹配的两层含义。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社会分工也逐渐趋于精细化,各工作岗位对求职者的要求也随之有了相应提升。在此情况下,一是职业引导教育工作全程化。高校应该根据不同年级阶段,以及不同专业学科背景的学生特点,有针对性地把职业引导教育贯穿于学生在校期间的全过程之中,并且延长职业引导教育服务的时间阶段。二是职业引导教育工作专业化。高校职业引导教育管理部门为了能够实现职业引导的变革,专业化的人才构成及机构组织是必不可少的基础保障。职业引导教育工作的从业者也应契合市场需求,不断向专业化发展,从而提升职业引导教育的整体质量,为高校学生的职业发展引导提供保障。三是就业服务工作市场化。高校为学生提供的职业引导教育服务应紧扣市场,以实训实战为引导,搭建用人单位与学生之间的桥梁。通过与用人单位合作建立实习基地等方式,让学生在种类繁多的体验式活动以及实战训练过程中融入真实的市场环境,切实感受市场所需,为其日后真正走向社会实现“人职匹配”打下坚实基础。
参 考 文 献
[1]陈军.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5:4.
[2][14]仇道滨.英国大学生“职业管理技能”项目分析[J].教育发展研究,2009(5):77-78.16-19.
[3]改组职业指导委员会[J].教育与职业,1923(7):57-59.
[4]谢长法.职业指导在近代中国的引入[J].职业技术教育,2011(4):69-73.
[5]政务院.为有计划地合理地分配全国公私立高等学校今年暑期毕业生工作的通令[Z].1950-06-22.
[6]教育部高校学生司.中国高等教育学生管理规章大全(1950-2006)[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295.
[7]瞿振元.未雨绸缪扎实推进大学毕业生就业工作[J].中国高等教育,2001(24):7-10.
[8]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的通知[EB/OL].(2008-02-24)[2020-12-16].http://www.jyb.cn/info/jyzck/200802/t20080224_143540.html.
[9]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普通本科学校创业教育教学基本要求(试行)》的通知[EB/OL].(2012-08-01)[2020-12-16].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s5672/201208/t20120801_140455.html.
[10]中共中央 国务院.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EB/OL].(2016-05-19)[2020-12-16].http://www.gov.cn/xinwen/2016-05/19/content_5074812.htm.
[11]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暂行规定[EB/OL].(1997-03-24)[2020-12-16].http://www.moe.gov.cn/s78/A02/zfs__left/s5911/moe_621/tnull_2721.html.
[12]国家教育委员会.国家教委关于做好1997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Z].教学[1997]2号.
[13]瞿振元.认清形势转变观念深化改革——在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5(5):4-7.
[15]王进.中美创业教育对比研究及启示[J].当代教育科学,2014(1):44-46.
[16]王祖林,何曼,李宁.西方高等教育学术性与职业性价值取向的关系演变与启示[J].现代教育管理,2012(5):125-128.
[17]尹丽春.基于多元主体参与的高等教育治理模式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4(7):46-48.
[18]范云浩.日本民办高等教育发展启示[J].教育与职业,2013(19):104-105.
[19]QAA.UK Quality Code for Higher Education[EB/OL].http://www.qa.ac.uk/asuring-standards-and-quality/the-quality-code.
[20]National Careers Council. An Aspirational Nation: Creating a Culture Change in Careers Provision[EB/OL].http://www.gov.uk/government/uploads/system/uploads/atachment_data/file/354644/bis-13-919-national-carers-council-report-an-aspirational-nation-creating-a-culture-change-in-carers-provison.pdf.
A Comparative Study of Career Guidance Education in Chinese and British Universities
——Three Dimensional Investigation Based on History, Connota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Ye Zipeng, Dong Jinan
Abstract The change of the object and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in China has led to the rapid growth of higher education, and also brought great challenges to the employment of college students. The career guidance education in China and Britain have their own characteristics and development paths. The career guidance education in Chinese universities mainly consists of curriculum teaching, extracurricular activities, information service and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while the career development system in British universities consists of three kinds of skills, three kinds of training of career simulation and three plans of practical train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areer guidance education in China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re as follows: systematization and comprehensiveness of college studentscareer development paths, phased advancement of career values guidance, guiding principle of career development step by step. However, institutionalization and standardization of career guidance education, emphasis on qualitative evaluation of curriculum effects, keeping up with market changes and meeting the diversity of student groups ar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areer guidance in British higher education.
Key word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career guidance education; lifelong learning; career development
Author Ye Zipeng, doctoral candidate of The Moral Education Research Center and School of Marxism of Tsinghua University, special research assistant of National School Communist Youth League Research Center (Beijing 100084); Dong Jinan, lecturer and deputy director of Career Development Guidance Center of Tsinghua University
作者簡介
叶子鹏(1993- ),男,清华大学高校德育研究中心、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全国学校共青团研究中心特聘助理研究员(北京,100084);董吉男(1990- ),清华大学学生职业发展指导中心副主任,讲师,研究方向: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职业发展指导
基金项目
共青团中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2019年度重点课题“新时代中国青年发展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关系研究”(19TZTSKB007),主持人:黄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