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职新生英语学习能力的培养
2021-07-06李红玉
【摘要】中职生的英语学习能力不足是影响中职英语教学质量的瓶颈。因此,为促进该地区英语学科教学的有效性,研究中职新生的英语学习能力现状,并对症下药,以期促进中职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中职新生;学习能力;现状;对策
【作者简介】李红玉,四川省威州民族师范学校。
一、问题的提出
学习能力是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是学生积极运用和主动调适英语学习策略、拓宽英语学习渠道、提升英语学习效率的意识和能力,主要包括保持英语学习的兴趣,明确的目标意识,获取学习资源,规划学习时间和学习任务,选择策略和方法,监控、反思和评价学习过程和结果,逐步提高使用英语学习其他学科知识的意识和能力(《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这种学习能力超越了学习策略与方式方法,涵盖学习动力、学习毅力和学习能力,体现了学习能力的時代性(夏谷鸣,2017)。因此,中职英语教学也应顺应时代要求,逐步和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接轨,注重中职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二、中职新生的英语学习能力现状
我校系民族地区的一所中职学校,对我校中职新生的英语学习能力现状的调查与研究,有助于引导英语教师对中职生通识性问题的正确理解和认知。笔者发现:我校新生经过初中三年的英语学习,有些新生竟然不知道英语课上该干什么,对英语有着潜意识的抵触情绪:教师手把手教拼读,教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他们不参与。他们在课堂上睡觉、看手机、做与本课无关的事或“扯边风”;一些新生想学但不会学;也有自认为上课时认真听讲了,但课后不及时巩固复习的新生,他们的自我评价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观察到的实际情况是有出入的。归咎其原因,一是中职生缺乏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的刺激,学习态度不端正,没有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二是中职生学习习惯差,缺乏自主学习能力。绝大多数中职生,课前不预习,课后不复习,很少利用工具书,从不阅读英语读物,没有查字典的学习习惯;三是中职生受挫能力差,缺乏恒心和毅力。他们一遇到困难就轻易放弃,对英语学习时间的自我管理意识不强。他们也知道英语学习需要持之以恒的毅力、不怕犯错的勇气和主动参与的热情,但真正能坚持学习的中职生寥寥无几。因此,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的缺失、良好学习习惯的缺乏和学习态度的不端正、自主学习能力差、怕吃苦、没有毅力是中职生英语水平难以拔高的重要原因之一。
研究表明,中职生知识方面的学习能力低下,提问和质疑能力得分为2.9分,知识梳理能力为2.7分,逻辑思维能力为2.76分。透过中职生学习能力不佳的现象,深究其根源在于他们的学习目的不明确,对于学习和个人发展的关联度认识不到位,学习方法不到位,没有掌握必要的学习策略,缺乏必要的学习动机以及学习兴趣的刺激。作为高中升学的落榜者和失败者,他们的自我调控能力低,学习心理不够稳定,不能适时调整学习状态,合理规划未来,尤其是当他们在学习中遇见困难时,他们会以“我英语基础差,我学不好英语”为借口,很难自我激励去克服困难,久而久之就“破罐子破摔”。因此,厌学是中职新生学习成绩不理想的主要原因之一。
三、培养中职新生英语学习能力的具体措施
中职新生学习能力的提高需要他们在动机的刺激下,把学习策略与方法“内化”成学习能力,经过不断的实践和反思,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最终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提高英语学科的核心素养。
1.激发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1)激发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是关键。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和动机对他们的学习态度、课堂参与度、意志力和毅力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力。Jakobovits(1970)指出,在影响外语学习者的几个主要学习因素中,学习动机所占比重为33%。因此,培养中职生英语学习能力的关键是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新生刚进校,学校和教师应双管齐下,加大优秀毕业生事迹的宣传力度,让他们在榜样的引领下,重塑自信心,学习有目标、有动力。其次,班主任应协同科任教师致力于提高新生对学习和个人发展关联度的认识,营造良好的班风和学风,让他们明白学习确实苦,但不学习将会更苦。此外,教师还应该对他们的学习需求进行分析,了解他们学习英语的最低需要和最高需要,帮助他们设定合理可行的努力目标,对他们适时进行赏识性教育,多鼓励,及时表扬,并在学习动机的刺激下对学习产生兴趣。当然,新生的学习动机,不能单靠教师的说教,还要求教师尽量使教学内容情景化、活动化,让他们在参与中体验成功来激发并保持学习兴趣,保持或生成新的学习动机,促进他们的主动参与并引导他们进行合理的自评和反思,提高学习能力。
(2)培养学习习惯是前提。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离不开学习习惯的培养。行为心理学研究表明,21天以上的重复实践会初步形成习惯,90天则会形成稳定的习惯。只有适时、持续地得到激励、评价与反馈才能够使学生坚持某一学习行为,直至养成自动化的学习习惯。因此,教师要培养中职生的学习习惯就应持续引导他们学会规划学习时间、内容和具体的学习行为,并适时做好反馈和督导工作。指导他们从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维度来进行学习规划。要求他们课前认真预习,结合译文,攻克课文中的生词、长难句等学习障碍,扫清理解上的拦路虎。课堂上认真听讲,巧记笔记,及时总结得失;标出不懂的地方并及时解决。课后认真完成作业,学会用工具书,及时归纳整理笔记,进行错题分析与积累,定期复习书本及笔记本中的内容,及时反思学习中的得失,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即便他们仅能做到部分要求,教师也应该对他们进行赏识性教育,让他们在不断地肯定、指导、帮助和激励中持之以恒,并加强对他们的长期督导,最终帮助他们形成稳定的学习习惯。
2.改进教学模式,注重学习策略的渗透。中职教师受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沿袭说教式、填鸭式等“以教定学”的教学模式,中职生以“被动学习”为主,课堂参与度不高,师生互动不明显,制约了他们学习能力的提升。因此,转变教师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模式,注重学法点拨,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注重学习策略的渗透,引导分享合作,促进中职生学习能力的提升。
(1)教会学生拼读,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中职新生英语底子薄,有的新生甚至连26个英文字母都无法正确读出,音素和字母甚至和拼音的发音混淆,单词仅靠死记硬背,加上他们怕吃苦,久而久之就会厌学甚至不学。王初明教授认为“英语语音的影响力超过笔头英语成绩,它对整个英语学习的自我评价、学习信心都有比较明显的影响”。因此,教师应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合理利用预备篇,培养学生的拼读能力。教师可以从26个字母中所含的24个音素入手,以5个元音字母为切入点,引导学生比较英语音素和汉语拼音的异同,加深对48个音素的发音的记忆;引导他们总结出所有字母和字母组合的发音要领和发音规则,并利用他們已掌握的日常用语和生活词汇来强化拼读意识。经过入学一个月的拼读教学,新生的拼读意识加强,基本能做到“见词能读,听音能写”,有成功的体验,合作分享意识增强,自信心也有一定的提高,学习兴趣较以往见长。
(2)教会学生读懂课文,举一反三。中职新生英语基础差,绝大多数新生看不懂课本上的英文也不预习,上英语课就如同“听天书”。为了减缓他们上课的心理压力,践行俞敏洪的“中英文对照互译学习法”和“先模仿后创造的写作方法”势在必行。课前,教师让他们预习并翻译,再把标准译文通过班级QQ群或微信群发给他们,让他们对照译文,比较中英文词序的差异;同时,理解原文中的每一个英语单词,力求做到钟道隆教授倡导的“不可一词无来历,不可一词不讲究”,逐步培养他们的英译汉能力。例如在讲授教材第一单元的重要句型“We have skill-training classes in a factory”(我们在工厂里上技能训练课),而按英文词序翻译为“我们上技能训练课在工厂里”,学生通过对比,找出中英文差异后,教师让他们仿写、活用,并针对他们作业中出现的通识性问题及时评讲。
(3)倡导思维导图,渗透学习策略。思维导图是英国教育家东尼·博赞提出的一种知识可视化的思维工具和笔记技巧。它利用关键词可以不费时地做笔记,主动学习。它一改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把中职生觉得枯燥乏味的知识点变为趣味、形象的图示,有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掌握和运用。在学baggage,garbage,manage,message,passage等词汇时,让学生设计以age为中心的思维导图并在每个单词后配以适当的图片,编成顺口溜,提高记忆效果。在学习文章时,使用思维导图,利用图示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帮助他们梳理文章结构,让他们学会找关键词并根据这些关键词来复述文章大意,从而提高他们的课堂参与度和学习效率。当然,教师还可以鼓励他们自创思维导图,尤其是让擅长绘画的学生整合学科知识,使抽象的重难点趣味化、形象化,让他们亲身体验成功,有成就感,提高英语的学习兴趣和对抽象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
(4)鼓励学生间的分享协助,提高反思能力,促进自主学习。教师可通过学习小组让学生学会分享协作,发挥同伴间积极的辐射作用。上课时,分享学生的学习心得、课堂笔记和好的学习习惯,促进他们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内化。课后定期组织学习小组间课堂笔记和课后作业的互看、互评活动,评选出有特色的优秀作品在班内或跨班级进行交流,带动大家构建认真学习、认真作业的良好学习氛围,借鉴并整合好的学习习惯,学会反思,及时总结自己在英语学习方面的优劣,不断改进,扬长避短,切实培养中职生的学习能力。
总之,培养并提高中职新生的英语学习能力,激发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是关键,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前提,掌握必要的学习策略、学会自主学习和分享合作是保障。只有这样,才能提高中职新生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最终促进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2]夏谷鸣.解读英语学科核心素养[J].英语学习,2017(5):21-24
[3]Jakobovits L A.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 A Psycholinguistic Analysis of the Issues[M]. Rowley, Mass: Newbury House, 1970.
[4]王初明.外语是怎样学会的[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