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城市公园的疗愈景观研究
2021-07-06郑志强
郑志强
内容摘要:興建城市公园是缓解城市中人与自然关系紧张的有效方式,城市中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舒缓压力、放松身心成为了城市居民的普遍需求。厦门市五缘湾湿地公园以自然生态之设计理念进行营造,受到了广大市民的广泛好评,本文从疗愈景观的视角,详析了其广受好评的内在逻辑及原因。
关键词:城市公园、疗愈景观、五感设计
一、前言
城市公园是城市构建中的一个重要元素,是城市居民放松、娱乐及消遣主要场地之一。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以来,以Ulrich、Kaplan为代表的学者提出自然环境在减轻压力、调适身心方面所起的重要作用,并因此出现了疗愈景观的概念。2018年厦门市园林局组织发起“厦门市民最满意的公园评选”活动,该活动受到上百万厦门人的关注,并踊跃参与到该活动中去,最后,五缘湾湿地公园受到广大市民的一致好评,获“厦门市民最满意的公园”第一名。为什么建成未满十年的五缘湾湿地公园能在众多的公园中脱颖而出?五缘湾湿地公园是运用何种设计方式,以满足城市居民的精神需求的?本文从疗愈景观的视角切入,以厦门五缘湾湿地公园为例,探究疗愈景观的特性,揭示五缘湾湿地公园广受好评的内在因素。
二、城市公园与疗愈景观
(一)城市公园
城市公园一方面为城市居民提供了内容丰富的使用功能,另一方面增加了城市绿化覆盖率,改善了城市的生态环境,成为了协调人与自然环境的重要载体。[1]无论是提供活动的场地,还是优化城市生态环境,归根结底城市公园景观设计的原则还是应该以市民的需求为根本,为城市居民服务。城市居民生活在人工化环境最为强烈的的建成环境中,尤其是在大城市中,人们的工作生活压力巨大,平时缺乏与大自然密切接触的机会,城市公园成为了弥补这一缺陷的重要途径。高压力、快节奏的都市生活使城市居民普遍存在亚健康的身体状态。周末逛公园已经成为城市居民日常休闲的重要方式,前往城市公园游玩、休憩,成为了人们缓解压力、放松身心、调节精神状态的重要途径。
(二)疗愈景观
疗愈景观以环境中的各类构成元素(植物、水体及动物等)为载体,透过一系列针对性的设计,经由眼、耳、口、鼻、舌等感官刺激人体,进而达到舒缓压力、促进身心健康的目的。[2]美国生物学家Wilson在其著作《Biophilia》中提出“亲生命性假说”,其认为人类天生具有一种寻求与自然和其他生命形式相连接的倾向。这种“亲生命性”的倾向对人类保持身心健康极为重要,如果得不到满足,会使人的身心结构失衡。[3]Kaplan则认为人类的“注意力”有“定向”与“非定向”之别,二者呈反向关系;“定向注意力”在人类信息处理中起到重要作用,长期的精神努力会导致“定向注意力”疲劳;而“非定向注意力”则有助于“定向注意力”的恢复;融入自然环境有助于激发“非定向注意力”,减少“定向注意力”疲劳,提高身心恢复的有效性[4]。疗愈景观透过恢复“定向注意力”来舒缓压力、疗愈身心。然而景观本身仅是载体,对于受众而言,并非所有的景观都能产生疗愈的效果,只有透过一系列有针对性的设计,才能使景观产生疗愈功能。
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是我们感知周围环境的的主要方式。透过五感,人类感知了客观世界的色彩、形体、声音、肌理、气味,而获得的这些感知信息在人脑中综合起来,形成了人对世界的综合认知。这些感知的信息不但能有助于人类认知世界,同时也会引起人们一系列心理与情绪上的变化。例如漂亮的色彩、优美的形体、美妙的声音、芬香的气味会使人心情愉悦、身心舒适;而肮脏的色彩、丑陋的形体、吵杂刺耳的声音、恶臭的气味会让人心情紧张、感到不适。基于人类感官的特性,为了满足人类的精神需求,在园林中进行相关设计的历史悠久。在我国传统的园林中除了以视觉景观作为主要的造景手法外,另有听觉景观及嗅觉景观的营造。如拙政园中的“听雨轩”“留听阁”,即是观雨、听雨的地方;而拙政园中的“远香堂”、留园中的“闻木樨香轩”,则是闻荷花、桂花香味的地方。景观设计中融入五感设计是一种很重要的设计方式,这种方式无形中提升了城市公园景观的层次,丰富了人们的感官,激发人们的“非定向注意力”,提升景观疗愈的效果。
三、厦门五缘湾湿地公园景观设计案例分析
(一)五缘湾公园现状
五缘湾公园作为厦门市占比面积最大的湿地公园,位于厦门市湖里区,居于厦门岛之东北角。公园东北侧半环绕五缘湾,与外海相连。公园共有三个入口,南入口是公园的主入口,另外的两个次入口分布在公园的东西两侧。公园中一条通道横贯东西两侧,原先人车未分流。改造后实行人车分流,原先双向车道变为单向车道。从公园的功能划分来看可分为:红树林植被区、湿地核心保护区、天鹅湖休闲区、鸟类观赏岛、迷宫、花溪等。其中湿地核心保护区、鸟类观岛、迷宫位于通道南侧,花溪、红树林植物区位于通道北侧。
(二)自然生态设计理念及五感设计的应用
五缘湾湿地公园的生态景观非常的营造的十分的丰富。在视觉景观的营造上,基于自然生态的设计理念,在天鹅湖的西北岸,亲水木栈道蜿蜒其中,站在木栈道上,一侧为自然植被和杂石形成的护岸,另一侧是辽阔的水面和原生态的植被,自然之美展现地淋漓尽致(图1)。
红树林植物区保留了场地原有的植被,乡土气息扑鼻而来。“迷宫”中丰富的观赏植被呈现另一种美感。在“迷宫”中,种植着各种观赏性的水生植物,如鸢尾、纸莎草、香蒲、墨西哥落羽杉、水生美人蕉、金边露兜、再力花以及各种睡莲等,风姿摇曳姿态迷人。触觉景观上,天鹅湖中木栈道的西南端为开放性的亲水平台,人们可以在这里戏水、与天鹅亲密接触(图2)。在“迷宫”中,各种观赏植物层次错落,徜徉在植物的海洋中,清风拂来枝叶摇曳轻抚脸颊,也可以触摸各种植物的枝叶和花朵。嗅觉景观中,“迷宫”各类观花植物盛开的花朵,芳香四溢。听觉景观上,因湿地公园具有十分优越的生态环境,所以吸引了大量的鸟类动物,如白鹭、红隼、须浮鸥、白腰草鹬、鸬鹚等,各种鸟类的鸣叫声此起彼伏,鸟鸣嘤嘤、莺歌燕语。五缘湾湿地公园在五感设计方面,依托公园丰富的自然资源,在具体的视觉、触觉、听觉、嗅觉的设计上,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及元素,闹中取静,在繁华的都市中营造一处世外桃源。
(三)疗愈景观-五缘湾公园广受好评的内在因素
Kaplan指出环境应当具有以下四种特性才能有助于身心恢复:其一,远离性(being away),要恢复“定向注意力”首先应当从精神活动中解放出来,其次,应当从惯常的环境中脱离。其二,延展性(extent),恢复性的景观环境必须有足够和丰富的空间,以构成一个不同的世界,来让人观赏、体验和思考。其三,魅力性(fascination),柔和的景观往往更具魅力,如碧波荡漾的湖面、清摆的枝叶、清脆的鸟鸣声,这些都有助于激发“非定向注意力”。其四,兼容性(Compatibility),在一个兼容的环境中,人的活动无需过多的思考,与环境之间处于一种融洽的状态[5]。这四种特性在五缘湾湿地公园中展现的玲离尽致,与厦门岛内大部分的公园不同,五缘湾湿地公园拥有十分丰富的自然环境,这种环境与其他公园大相径庭。与日常的工作、生活环境比,五缘湾湿地公园极具特色和个性,它拥有丰富的自然生态资源,透过规划建设以后可观景、亲水、与天鹅亲密接触、聆听鸟鸣等,形成了一个丰富、连贯的,易于惯常环境的世界。为城市居民提供了一个寻幽探密的好去处。而厦门岛内其他的城市公园的景观与居住区、工作环境的绿化环境相似,使人们较难从中摆脱出来。五缘湾湿地公园既满足了城市居民的“親生命性”倾向和精神需求,又激发了人们的非定向注意力,使人们在竞争激烈的都市中舒缓压力、疗愈身心,成为了其广受好评的内在原因。
四、结语
城市是人类改造自然后,在地球上形成的最为彻底的建成环境。前往城市公园游玩、休憩是城市居民弥补其“亲生命”倾向的重要途径。城市公园中由植物、水体、动物等景观元素构成的自然环境,是疗愈景观的物质基础。透过自然、生态的设计理念,提高城市公园自然环境中物种的多样性、丰富性,使其具备疗愈环境的基础。同时透过五感设计,构建具有远离性、延展性、魅力性及兼容性的景观环境,使城市公园成为具备完善的疗愈性质的景观环境,满足城市居民的精神需求应当成为城市公园设计的核心。然而,当下大量的城市公园人工化迹象明显,与城市生活、工作中的绿化景观环境相似,在精神层面的感官较弱。其根源在于设计者对人们的精神需求没有深入了解,导致众多城市公园的设计略显空洞。因此设计者应在城市公园的设计中更多地融入疗愈景观的设计理念。
参考文献:
[1] 陶晓丽、陈明星、张文忠、白永平.城市公园的类型划分及其与功能的关系分析——以北京市城市公园为例[J].地理研究,2013(10):1964-1976.
[2]黄丰姿.景观与健康研究:环境经验视角[J].设计学研究,2018(2)65-77.
[3]Wilson E O. Biophilia[M].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84.
[4][5]Kaplan S. The restorative benefits of nature: Toward an integrative framework[J].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psychology,1995,15(3): 169-182.
通讯作者:郑鑫(1968-)男,福建福州人,闽江学院美术学院院长,教授,研究方向为艺术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