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青年大学生思想引领工作的相关思考

2021-07-06孙宁

关键词:青年大学生引领新时代

孙宁

摘 要:随着“思政”进课堂的不断推进,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已经发展成为当前教育改革的重中之重。所以,在教育过程中需要坚持从马克思主义出发,发挥其指导作用,积极开展青年大学生思想引领工作,提升思想教育的有效性,帮助学生养成健全的人格,从而使其达到深层次的思想认识。基于此,本文针对新时代青年大学生思想引领工作进行了简要阐述。

关键词:新时代;青年大学生;思想;引领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21)03-0089-04

新时期,根据当今大学生特点,大学生的教育工作要从培养学生素质,促进学生健康发展入手,结合当前教育发展形势,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养,将学生培养成为合格的建设者与接班人。所以在教育中要从做好思想引领工作入手,对传统教育模式进行创新,引入先进教育思想,在贴近生活的同时提升教育实效性。

一、目前高校大学生价值观的主要问题

(一)功利化思想严重

“功利化”从本身含义来讲是指:展现了满足个体社会需求中的价值取向。我国古代儒家思想一直主张重义轻利,可以说功利不仅展现了个体的物质与精神需求的程度,同时也展现了个人价值能否被承认与尊重。在功利主义中一直注重借助实际功效以及利益等为出发点,其重点为客观实在的价值实施,借助实践成效与主观经验为根本点,以功利化价值消除崇高的理想与信念。可以说功利化思想展现出了人的原始趋利性,以物质利益对人的人生发展目标、生活态度等产生直接影响,达到操纵意识形态等目的。目前我国学生价值观的重要特点之一就是功利化明显,其价值目标从整体转入到了个人利益方面,从长远转入到了眼前利益。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发展,我国市场经济发展速度有了明显提升,功利主义思想满足了人们的物质追求,但也深刻影响了人们道德理念与社会责任感的发展。就当代青年大学生而言,功利主义的出现驱使其陷入了远离科学精神、迷失自我等问题。从表现上来讲,是将个人与集体利益区分,难以正确处理个人、他人、集体、国家利益之间的关系。甚至一些学生将个人利益看作发展目标,注重个体自我价值的地位。学生不可能单独存在于社会中,而是需要在客观条件下来实现个人与社会价值的互动。所以青年大学生只有主动将个人与集体、社会利益等融合在一起,才能展现出自己的人生价值。

(二)过度崇尚多元化发展

在新时代快速发展下,我国的经济体制开始从原有的一元主导计划经济向着市场经济方向发展。且受到全球化内涵不断丰富的影响,在经济、政治、科技、文化等方面也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当一元价值观受到影响,原有价值观向多元化方向不断发展。一些学生受到低俗文化的影响,对社会现象的客观认识产生了价值观偏移、出现道德社会化扭曲等问题。如果没有一元价值观思想的引导,势必会引发断层问题,造成理论与实践脱节,最终出现信念与理想危机。也正是受到这一因素的影响,学生表现出了无所适从等反应,出现了理想与现实、客体与主体之间的矛盾。全球化作为发展的必然,不仅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同时也提升了生活质量,加速了思想、文化与意识形态等之间的矛盾。对学生的影响则表现在不仅为学生提供了多样化的体验,同时也将所承载的价值观念传递给了学生。青年大学生在崇尚多元化时主要表现在了思维与生活上的多样化、差异化以及个体化等方面。在面对社会现象时往往能够从不同角度,以独有的视角利用个性化的工具与方法进行解读,但是当占据主导地位的核心指导思想不足时,势必会引发思想认知偏差等问题。尤其是对于一些政治立场与问题时,如果单纯注重多元化与自由化,那么很容易出现精神主心骨缺失等问题。在青年大学生开展思想引导工作时,就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想文化鉴别能力,主动地抛弃腐朽、消极等观念。

(三)政治趋向不准确

一些学生认为政治与实际生活之间的关系是对立的,并没有准确的交汇点;认为政治规定、原则是对自由权利的压制,所以一些学生开始渴求能够冲出政治规范对生活的限制与影响。尤其是在政治权利与义务关系上,只想获取更多的权利,却不愿意承担义务。一些学生认为,政治活动的重要性低于经济活动与科技发明等,政治不能产生物质利益与实用价值。但是从实际上来讲这种观点是对政治、经济、文化与社会联系的一种错误认识,并没有意识到政治对经济发展、文明进步起到的促进作用。我国作为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政治活动的参与主体,但是一些学生却并未认识到政治参与的重要性,认为参与政治讨论是一项浪费时间且没有实际意义的行为。甚至一些学生还将政治、暴力、枪林弹雨等结合在了一起,认为政治是充满阶级斗争的。加之受到西方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影响,一些学生逐渐降低了对社会主义制度的认同感,片面地对政治原则与标准进行了解读,造成政治体制的社会价值难以展现的问题。

(四)信仰缺失问题

信仰是建立在社会文化背景下的,是针对文化传统、价值观念以及宗教思想等来说的。信仰作为精神支持力量,展现了各个时代发展中的思想与智慧,能够对人们的生活态度以及行为方式等进行强化。信仰不仅可以与危机抗衡,同时也可以提升内生动力,激发信心与勇气。信仰作为精神依托,能够提高心境认识、意志力与热情。当学生出现信仰缺失后会产生不思进取、侏儒观戏等心态。加之学生认为信仰属于思维观念活动形式,对实际生活没有实际意义,所以应当要摒弃它。也正是受到了错误思想的推波助澜,使得青年大学生信仰危机问题不断出现。因此在青年大学生中开展思想引领教育不仅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到始终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的重要性,同时也可以提升学生的精神层次,坚定学生的理想信念。

二、新时代青年大学生思想引领工作的思路

(一)结合新媒体引领学生思想

使用新媒体打造适合的教育平台,延伸思想政治教育空间。在高校中通过从主题教育出发,在社会实践等传统方式使用的基础上引入适合的新兴资源,使用论坛、微博等社交平台做好信息传播,掌握学生心理特点,延伸教育渠道,解决传统教育中时间、空间等方面的限制,提升思想教育的感染力。学校在教育中也要着重思想政治教育与教師政治素质等方面的培养,利用新媒体来吸引学生,提升教育的生动性。在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以人为本等教育理念不断出现,思想教育与互联网之间的结合也在不断加深。所以为了提升教育效果,就要主动将新媒体技术运用到思想政治教育中去,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提升学生对国情的认识与了解。通过探索出适合的教育平台,在引入新媒体技术等的基础上将学生从被动转入到主动中去,让学生借助互联网扩充自己的知识量,养成正确的思想观念。其次,发挥新媒体互动作用,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在新媒体背景下,需要从转变传统教育模式中的不足出发,做好教育创新工作。教师也要主动使用微博、QQ与微信等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针对学生存在的思想问题进行引导教育。相关部门也要积极配合,为学生提供沟通平台,建立出完善的监督管理机制,为学生营造出良好的学习环境。在新形势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就要积极开展创新工作,教师也要主动提升自身的思想政治素养与品质,确保学生思想教育方向的准确性。

(二)要加大教育改革力度,提升教育质量

首先,对教育工作进行创新。学校作为意识形态教育的重要场所,汇集了诸多不同的文化与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在工作中强调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当要与我国发展的现实目标以及未来方向结合在一起,始终坚持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等。所以在高校思想教育中就要结合当前发展形势,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在高校教育中需要始终将马克思主义理论纳入工作计划中去,明确教育改革方针,积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对学生的人文关怀与教育,帮助学生坚定理想与信念,促进高校的和谐稳定发展。因此在教育中需要打造出全新格局,明确发展重点。高校教育将学生培养成为人格完善的现代化公民,不仅可以满足我国社会发展需求,同时也可以提升我国的社会竞争力。因此高校需要做好健全人格塑造工作,打造出积极乐观的环境与氛围,借助适合的思想政治教育帮助学生养成积极的人生观、世界观与价值观,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教师自身也要不断完善教育方法,将重点集中在学生身上,实现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有效交流,提高教育质量,确保教育的健康稳定发展。高校需积极贯彻先进的教育方针与思想,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工作,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支持。在大数据背景下可以从丰富数据信息与引入多样化媒体等入手,抓准工作重点,利用互联网教育优势,整合先进教育平台,提高教育有效性。

(三)弘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学生思想认知与发展有着直接的影响。所以在教育中需要结合具体情况,做好创新工作。第一,以理论课为基础,做好传播工作,提升对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度。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质量对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与价值观等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在思想教育中要提升对理论教育的重视度,结合改革开放发展要求,同时还要明确当前社会发展情况与学生实际需求,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整体性,展现学校教育的特色与优势,在相互补充与完善中解决问题。其次,要注重提升教学效果的实践性。思想政治教育要从现实问题出发,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效融合。利用思想政治教育课程,能够加深学生的思想认识。教师也要及时更新教育内容,采取多样化教学方法,提升教育质量,让学生产生学习欲望,为学生未来身心健康发展提供支持。最后,在教育中要注重强调学科思政,挖掘出思想政治教育在立德树人等方面的价值,整合课程内容,保证教育的合理性,在遵循理论与实际联系原则的基础上找准教育方向,提高教育趣味性。学生只有对思想政治学习产生出浓厚的兴趣,才能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第二,借助校园网络开展教育。在新时代发展下网络技术已成为教育的重点技术之一,因此在教育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其优势,为学生提供获取知识的渠道与平台。如开展校园网络建设,消除网络带来的负面影响。其次,要加大网络监管力度,鼓励学生正确使用网络,在遵守相关法律的基础上约束自己的言行。

(四)重视大学校园文化的建设

首先,做好物质文化建设。思想政治教育要从做好物质文化建设入手,利用学校中的教育素材开展教育工作,提升学生的文化传承意识。因此在教育中需要借助物质文化营造浓郁物质环境,鼓励学生针对学校中的建筑物、雕塑等进行分析,找出其背后的育人资源,提升学生的精神层次。其次,要积极开展文化建设,提升思想教育的有效性。行为文化属于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校园文化发展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教育要从大局发展入手,主动将行为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在一起,遵循学生的主体性。由于校园文化行为建设有着长期性、潜移默化性等特点,难以在短期内产生应有的效果。所以就要从做好组织与策划等工作入手,鼓励学生参与到校园行为文化建设中去,提升思想教育的质量。再次,积极开展制度文化建设。制度文化建设要从完善规章制度入手,明确教育发展目标,确保人才培养的顺利开展。由于高校中的制度有着强制性、规范性等特点,所以要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与思想认识出发,做好教育创新工作,确保思想教育的顺利开展。将制度文化落实到具体中去能够提升教育有效性,同时也可以借助制度文化帮助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在新时代发展下,校园制度文化建设应要落实以人为本理念,确保师生的民主权,从管理角度提升思想教育质量。最后,积极开展精神文化建设。在教育多样化发展下就要主动将精神文化纳入到教育中去,发挥指导作用。可以说高校中的精神文化已经成为学校在发展中所积累的学生精神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载体。因此在建设校园精神文化时需要从明确主流文化建设发展方向出发,做好校园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保证教育的一致性。同时还要借助校园精神文化帮助学生正确地认识自己,养成良好的思想观念,以积极的态度面对自身的发展。

(五)重视对大学生的需求引领

思想教育对学生发展有着直接的影响,所以要从做好思想教育入手,掌握学生的需求,发挥引领作用,将学生培养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第一,在选择教育内容时需要与学生的社会发展需求相结合。教育过程中着重弥补传统教育中存在的不足,做好理论与实践融合,在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上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对人的能力要求有了明显提升,加之学生就业压力的不断增加,这就意味着学生也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技能与潜力。因此在学生思想教育中就要从教育内容出发,将学生带入到社会实践活动中去,关注学生的学习特点,以激发学生参与积极性为主,针对热点问题进行探究,锻炼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思考能力。社会实践作为促进学生社会需求发展的重要渠道之一,应从激发学生对实践教学兴趣出发,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如果单纯向学生讲述理论知识,很容易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实践教育不仅贴合学生的日常需求,同时也是学生未来发展的基础。因此在高校中需要做好社会实践研究工作,筛选出适合的教育内容,规范学生的言行,在满足学生社会生活需求的基础上进行教育创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第二,掌握学生的社会需求,营造浓郁的教育环境。人有着社会性的特点,所以在教育中需要为学生营造出良好的校园环境,让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学会包容与尊重他人。其次,可以借助校园文化活动给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机会,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类型多样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展示自我中树立起学习好知识的自信心,提升自身能力。学生通过参与适合的活动也可以锻炼自身的工作能力,明确未来工作环境与情况,从而为自身的职业生涯发展奠定基础。

綜上所述,在新时代发展下要想提升对青年大学生思想引领的重视度,就应该结合当前教育发展形势,明确学生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同时还要借助适当的教育手段,从不同角度进行引领,挖掘有效教育资源,帮助学生解决思想问题,为我国未来青年大学生的思想引领工作发展提供支持。

——————————

参考文献:

〔1〕李雪芬.新时代青年大学生思想引领工作研究[J].山西青年,2019(07):45-46.

〔2〕李守远.新时期大学生思想引领工作的思考[J].中外企业家,2015(30):13-14.

〔3〕王莉莉.充分发挥网络宣传在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引领作用[J].科教导刊-电子版(下旬),2018(03):10-12.

〔4〕李兰寿.关于新形势下做好青年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思考[J].临沧教育学院学报,2003(09):34-35.

〔5〕赵绍春.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教育引导新探索[J].教育(文摘版),2015(09):31-31.

〔6〕于翊平.试析如何加强新时代高校大学生思想引领[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高教版),2019(09):85-87.

〔7〕周婷,徐帆.基于组织认同的大学生思想引领工作之思考[J].江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9(03):66-70.

〔8〕柳青.新时代大学生思想引领新路径探究[J].管理观察,2019(08):124-125.

(责任编辑 赛汉其其格)

Thoughts on the Ideological Guidance of Young College Students

in the New Era

SUN Ning

(Chifeng College, Chifeng 024000, China)

Abstract: The ideological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has become the focus of the current educational development in terms of relevant instruction and guidance. While Marxism is upheld in education as a guiding role, the ideological guidance work should be actively carried out for young college students to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of ideological education and to help students develop healthy personality and ideological understanding. This paper makes a brief study of the ideological guidance work for young college students in the new era in hope to provide possible reference for relevant study in this field.

Keywords: New Era; Young College Students; Ideology; Guidance

猜你喜欢

青年大学生引领新时代
论青年大学生群体艾滋病预防健康教育
做好青年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方法探析
当代青年大学生的网络民主观调查研究
浅谈如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实现内容分析到落实语用
以文化为引领加强水利院校德育工作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