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公子”也有可能是女生

2021-07-06知史

思维与智慧·下半月 2021年6期
关键词:代称被称作爵位

“公子”一词,“公”到底代表什么呢?要说是代表性别,真的有那么简单吗?

“公子”一词由来已久,《诗经》《楚辞》当中已见其身影。翻查现代注释,往往会说公子代表诸侯之子,但究其原因,很多人认为是由“公”与“私”的相对而起。在战国时期,最基本的社会组织是小家族,这些小家族称作“私”。而与小家族相对的就是当时的各个诸侯国,所以诸侯国就称作“公”,和诸侯相关的一切都冠以“公”名,例如“公卒”“公门”“公事”。

其实“公”最初的意思是长者。在西周时期,“公”是对于年长者、位高权重者的称呼。例如称呼周公、召公,因为他们就是当时掌握大权的人。这些“公”统率大臣及四方诸侯,是仅次于天子的掌权者,故此“公”亦有了“公共”之意,表示天下的事务。

当时能够被称为“公”的人少之又少,而太师、太傅、太保三位国家大臣正是合称“三公”。另外,中国自古以来就有以死者为尊的传统,有一些諸侯亦会尊称自己死去的祖辈为“公”。以上事例都表明,“公”一字最初是尊称地位尊崇的长者,或是后代尊称自己的先祖。而“诸侯”一词在当时只是有爵位的贵族的统称。

及至“春秋五霸”出现,诸侯国的实力已经远远超出王室,对于周室所订立的礼乐制度亦有所僭越。本来只有国民尊称自己的国君,到后来诸侯国的国君也敢自称“公”。从这时开始,诸侯相关的事物都可以用“公”代称,而公子就是指诸侯们长子之外的儿女。先秦时期,“子”泛指后代,所以最初“公子”是可以指女性的。例如《战国策》中说:“公何不请公子倾以为正妻,因封之中山,是中山复立也。”公子倾即魏文侯之女。

不过秦统一天下之后,将爵位制度改为二十等制,最高级的是“公士”。汉随秦制,并加上了“王”这一爵位。这两个朝代的改制使得“公”的地位有所下降。“公”一字开始转为官职的级别,或是对朝廷有功之人死后的追封。后来“公”就成为中国尊称系统的一部分,年长有德的人可以称为某公,深得民心的官员也可以称为“公”,例如包公。

由于“公”成为官职的代称,公子所指的对象就自然转为官员的儿子。最初只有高级官员的儿子才可以被称作“公子”,在宋明小说中能被称作公子的人,父亲皆是京师大官。但是“公子”一词越发普及,乃至于普通市民往往都用“公子”一词称呼官员的儿子,在清代的小说中就可见“公子”这个称呼越来越常见。后来清朝被推翻,“公子”一词的使用再也没有限制,于是我们就会美称别人的儿子为“公子”了。

(王世全摘自《知史:原来当古人是这么回事》/图 雨田)

猜你喜欢

代称被称作爵位
为什么蚯蚓被称作“耕田能手”?
居延汉简所见戍卒问题琐议
大峡谷国家公园百年华诞:一个曾被称作“毫无价值”的地方是如何变得伟大的
从《诗经》看古代美女代称的形成与流传
从国君称呼看春秋战国时的“礼崩乐坏”
缠绵千百年的女儿之色
世袭制的起源和确立
服饰与代称
“侯”和“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