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什么来拯救,我家沉迷手机的“网瘾父母”
2021-07-06
作文君:以往,网上最流行的话题是“父母拿什么拯救‘网瘾少年,没想到,如今最流行的却成了“孩子拿什么拯救‘网瘾父母”。难道这就是“风水轮流转,因果好循环”?根据相关数据显示,除了网上购物,近年尤其是疫情宅家期间,玩手机成了老年人休闲娱乐的主要方式之一。抖音、快手、微信,以及种树、K歌、小游戏等成为老年人花时间最多的APP。疫情宅家影响下,“60后”用户的线上买菜订单量翻了4倍;2020年春节期间,某生鲜电商40岁以上用户增加了237%。随着银发人群数字化进程不断加快,“网瘾父母”一词更是应运而生。他们除了吃饭、睡觉完全离不开手机,抢红包、点赞、浇水、刷视频成为他们的生活常态,而疫情之下居家的2020年,算法為王、不顾价值观输出的互联网推荐机制,把“瘾”和代际之间的矛盾都放大了。现在,如何与互联网相处,是新一代老年人的必修课,而如何帮父母戒网瘾,也成了年轻人热议的新话题。不知道素粉们的父母或者爷爷奶奶有没有这种情况呢?
时文选读
救救网瘾父母
□金玙璠
NO.1 社交三宝:抖音、快手和微信
平时假期回家,佑宁的“噩梦”之一就是,妈妈会跟着抖音里的短视频跳舞,一个不到一分钟的视频能在客厅循环播放半小时。今年,妈妈还忙于“搞钱”了,参与了多款APP的抢红包活动,每天都在做任务。不仅如此,妈妈还迷上了创作,就连亲戚家的孩子不小心打碎了一个杯子,佑宁妈妈的第一反应也是打开抖音,让孩子再假装不小心打碎一个,三代人一起面对镜头用吉祥话拜年。
林畅家里的四位老人去年还在蹲点等春晚,今年除夕的家庭节目却变成了交流短视频。爷爷爱看抗日神剧和钓鱼视频,奶奶喜欢音乐和广场舞,爸爸热衷象棋和悬疑短剧,妈妈已经开直播了,每个人总能在短视频上找到打发时间的理由。回家面对四个“网瘾中老年”,林畅不知道是该欣慰还是该焦虑。
有句话说,“抖音三分钟,人间一小时”,在短视频的个性化算法推荐面前,老年人原本就难以抵挡刷屏时代易操作、快反馈的诱惑。永远的期待感、兼顾熟人和陌生人社交,再加上极速版、节日红包背后小恩小惠式的奖励,以及完成任务或创作的参与感,都吸引老年人带着解闷+赚点钱的心思尽可能多地停留,并邀请更多好友加入。
如果说短视频APP是老年人的第二朋友圈,那敢称第一的就只有微信了。普及度足够高,且还有满足社交需求的语音通话功能,微信于是成了老年人线上社交、线下联谊的工具型APP。
黄佳嘉的妈妈是社区广场舞的领队,疫情期间暂停排练后,改在微信群交流,内容已经拓展到养生、鸡汤文、时政热点,甚至是晒一日三餐了。这次她春节回家发现,厨房烧坏了两口锅,有点后怕。“有时候叫老妈好几声,她只顾着听语音、抢红包了,耳边的一切仿佛都听不到”。
而在老年人的朋友圈和家族群、老同学或同事群里存在感最强,让他们乐此不疲转发的,还有各类营销号的标题党大作,包括公众号文章和土味视频。李茂总结,妈妈们喜欢转发祛斑护肤、养生小妙招,婚姻、孝道主题的鸡汤文,爸爸们喜欢搞创作(制作亲情相册),热衷于参与最新热点的讨论,一些文章和视频标题夸张惊悚,比如“钟南山又发话了,抓紧看看”“特大通知,春节假期有变化”等。
新一代老年人的退休或闲暇时光,已经习惯把大量的感情和精力投入虚拟网络中,而熟人社交中的王者APP微信是最普世的载体。疫情背景下的2020年,他们原有的部分人际关系网络短时间内被切断,于是也搬到微信中。同时,那些抓住人性弱点、利用老年人对网络信息辨别能力差的内容生产者,放大了这种虚拟的参与感,让老年人误以为“这可是微信公布的,不会假”,把老年人“带偏”“带上瘾”。
【适用话题】短视频时代 交流 虚拟 人性弱点
NO.2 消磨时间:种树、K歌、小游戏
社交、获取信息之外,老年人最大的需求就是消磨时间,他们主要的方式是种树、K歌、看小说、打游戏这几种,代价是于无形中消耗人脉。
“拼多多真的是老年人的蚂蚁森林。”唐乐凌晨在朋友圈写下这句话时,他的妈妈还在研究农场和果园需要再浇几次水。家里收到过免费的苹果、香瓜、梨等,妈妈已经被拼多多评为“果园种植模范”,这是她每天定闹钟施肥浇水,拿老爸的手机点链接助力,在各种家族群、老友群里邀请轰炸换来的。“爸爸也沉迷拼多多,不过是现金提现。”唐乐回忆起,最夸张的一次,他在拼多多上抽到了400多元的红包,规则是满500元提现,为了凑够这500元,一夜没睡觉,每隔一小时领一次红包,不断邀请新人,最后也没集齐。
晓年的妈妈则沉迷全民K歌一年多了。起初,号召所有家里人玩,这样就能给她送花送评论,后来加入了家族,让晓年买了话筒,家里的卫生间成了录音室。前段时间,她还加入了专门的K歌交流群,每天像工作考勤一样,我给你送了多少朵花、几百个评,你也要给我送回来。后来晓年明白了,妈妈和朋友们沉迷的不是唱歌,而是点赞、播放和排名。
剩下的就是各类“杀时间”的小游戏了,比如用虚拟步数“换钱”、用打游戏的积分换米和油,看新闻甚至靠睡觉赚钱。疯狂的老年人每天必签到、拉人头,把所有奖励领完了才算完成这一天的任务。
这类小游戏的内核和过去的偷菜、年轻人的蚂蚁森林、老年人的虚拟果园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是用“栽花效应”提高用户黏度和互动性,吸引老年用户交出时间,换取一点点甜头,一般是实体奖励为主。而在晓年看来,全民K歌之所以让很多老年人“欲罢不能”,是因为在某种程度上平台机制满足了他们的虚荣心,扩大了交友圈子,这是当下老年人的刚需。
【适用话题】时代 消磨时间 代沟 虚荣心
NO.3 帮爸妈戒网瘾困扰年轻人
还记得那个假靳东事件里被骗的阿姨吗?原本将希望和感情都寄托于短视频里的“靳东”,当所有人告诉她,这一切都是假的,想必她的自卑和绝望之情外人难以理解。
表面上看,老年人玩手机本是一种消遣,可一旦沉迷上瘾,长时间刷手机带来的身体危害、网络阴暗面信息对老人的精神“荼毒”就需要引起重视。在一些年轻人占据话语权的社交平台,已经能看到不少类似于“父母沉迷手机/短视频/网络小说/K歌怎么办”的提问,大多数人的反馈是“拦不住”“说不通”。
佑宁就遇到了这种困扰,她发现一些短视频APP上早已开始流行一些不一定正确、却足以给老年人“洗脑”的观念,比如,妈妈们爱看的“女人就要对自己好一点”,男女通吃的“靠子女不如靠自己”“现在的子女都啃老”……
当你以为仅限娱乐的短视频平台,充斥着越来越多的价值观输出之后,加之平台的算法推荐机制推波助澜,让老年人对频繁出现的观念深信不疑,反而空前加大了两代人的理念冲突。多数年轻人也发现用“说教”的方式基本是起反作用。唐乐形容,“就像当年他们不让我去网吧我不听一样,现在他们也叛逆得很”。
作为儿女,多位受访者都表示,爸妈的“上网成瘾”,和自己的“陪伴少”脱不了干系,也在疫情背景下的移动互联网加速下沉中被加速了,老年人需要通过线上社交的方式联系远方的儿孙和亲戚朋友,丰富网络生活,而APP的生产者自然就顺势而为。
过去,很少有专门为老年人打造的APP或平台,现在争夺中老年增量用户的战役已经白热化。淘宝以35万~40万年薪欲聘请60岁以上的“淘宝资深用研专员”,爱奇艺做过主打中老年的短视频APP,百度、美团、携程都针对老年人群体更新过产品;前段时间火热的社区团购赛中,团长们带、帮、教老人们下单生鲜百货,种種都让触网的老年人越来越多。
APP生产者开始重视老年人的需求,但佑宁站在儿女的角度思考的是,这些互联网大公司能不能像推出“青少年模式”一样,推出老年人专属的防沉迷模式,保护老年人的用眼健康,保护他们不受到单一信息的狂轰滥炸反当作“精神食粮”,不再被单一平台“绑架”。当然,这一天还非常遥远,且与商业利益相悖。
在这一天到来之前,帮爸妈戒除网瘾,帮父母找到一种更克制的方式与互联网相处,会成为越来越多年轻人的新课题。
【适用话题】戒网瘾 老年人市场 关注老年人问题 娱乐方式
(摘自微信公众号:深燃,ID“shenrancaijing”,作者:金玙璠,编辑:魏佳,文章已获得授权,因版面原因有删改。)
素材延伸:APP适老化
前不久,相继发生老人无法出示健康码进站遭拒、94岁老人被抬进银行做人脸识别等热点事件,引发网友热议。有关老年人使用智能设备的新闻,也引起了相关部门的注意,2020年11月24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实施方案的通知》,意为帮助老年人解决各类服务。紧接着,工信部也在2020年12月印发了《互联网应用适老化及无障碍改造专项行动方案》,决定自2021年1月起,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为期一年的互联网应用适老化及无障碍改造专项行动,改造范围主要集中在互联网网站与移动互联网应用(APP),包括共115家网站、43个APP,涉及新闻资讯、社交通讯、生活购物、金融服务、医疗健康等多个领域。
(“银发经济”相关新闻,素粉们可以翻阅本刊2020年第4期P20“社会万花筒”《银发经济崛起,孝心不应被不良“老人鞋”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