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
2021-07-06
千年梦想,百年奋斗,今朝梦圆!2021年2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庄严宣告: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努力,在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的重要时刻,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创造了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这是中国人民的伟大光荣,是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光荣,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光荣!
千百年来肆虐的绝对贫困,在我们这一代人的手里历史性地得到解决。这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永恒丰碑,也是人类发展进程中的伟大传奇,世界上再没有哪一个国家能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做到。联合国秘书长安东尼奥·古特雷斯说:“中国的发展已经让数亿人口远离贫困,这是中国对世界减贫事业最大的贡献。”历史将永远铭记这非同寻常的时刻,中国整整提前10年实现了《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中的减贫目标,递交了惊艳世界的时代答卷。这是一个关于梦想、奋斗和奇迹的伟大故事,它辉映过往,更照亮未来的路!
Part 1八年攻坚战·脱贫攻坚中国有多拼,这组数字告诉你
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
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
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
贫困人口人均纯收入10740元(2015年为2982元)
专项扶贫资金累计投入近1.7万亿元
异地扶贫搬迁人口超960万
累计建成集中安置区3.5万个
改造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10.8万所
每年为3700多万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提供营养餐
贫困人口住院医疗费用实际报销比例提高到80%左右
销售扶贫产品3000多亿元
选派300多万名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
对世界减贫贡献率超过70%
提前十年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相关减贫目标
(数据来源微信公众号“人民日报”)
Part 2山河换新颜·脱贫攻坚中国有多拼,这些图这些人告诉你
贵州遵义医科大学大二学生田应志
五年前,田应志的家在贵州省兴仁市的坡脚村,家里除了妹妹和93岁的奶奶,还有最需要他照顾的哥哥。哥哥患有小儿麻痹症和严重的癫痫病,为此家里欠了很多债,田应志很小的时候,父母就开始外出打工挣钱。中考时,田应志曾以全班第三名的成绩考入当地省级示范高中,但哥哥由于成绩不佳需要复读。接到通知的那个暑假,田应志过得并不开心,甚至一度有了退学的念头。那时的田应志不会想到,全国范围开展的精准扶贫,正让他和众多贫困孩子的命运,悄然发生着改变。在国家一系列政策帮助下,田应志如愿上完了高中,后来又考上心仪的大学。不仅如此,养殖帮扶、就业引导等精准扶贫政策也让一家人远离了贫困。2018年,田应志家所在的贵州省兴仁市脱贫摘帽。现如今,有了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农村低保政策兜底,已经98岁的奶奶身体依然硬朗;哥哥虽然没继续读书,但在扶贫干部帮助下,在家里做起了网络直播,变得自信阳光;正在读高三的妹妹成绩优异,走进大学的梦想也指日可待。
烏蒙山区道角村翻天覆地的变化
位于云南省巧家县的道角村,是乌蒙山深处一个并不适合人类居住的村落。2020年1月18日,这里整村迁往鲁甸县卯家湾安置点。熊国恩和其他迁往卯家湾的101户家庭一样,虽然对道角村有着无限眷恋,但更多的则是对于新家的期盼。过去的石房木屋,变成了不再漏雨、装有电梯的楼房。从这一刻起,孩子们再也不用每天凌晨起床、跋涉十几公里的山路上学;女人生孩子可以安心住进正规的医院,老人生病了也不用一拖再拖……在扶贫政策支持和扶贫干部们的热心帮助下,熊国恩在鲁甸当地的一家企业找到了满意的工作,妻子也进了社区配套的扶贫车间,而对于一些年龄偏大、劳动技能偏低的人,社区提供了保洁、保安等公益性岗位,如果觉得挣钱少,社区还提供蘑菇大棚,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可以优先承包使用。曾经祖祖辈辈居住在深山的道角村村民们,都在这一份份温暖的守护中,快速地丈量并追赶着新生活的脚步。
白金汉宫秀梦惊艳世界
在贵州省望谟县桑郎村,过去一直流行着这样几句歌谣:背着娃,绣着花,养活自己,养活家。村民们不会想到,精准扶贫让她们的生活发生了天翻地覆的改变。她们更不会想到,以前村里家家户户都会的传统手艺,竟为她们叩开了世界的大门。到2020年底,望谟县引导妇女发展民族手工业的“锦绣计划”,已经让全县15000多名“绣娘”,凭借刺绣这门“深闺手艺”,绣出了美丽的致富蓝图。
白金汉宫,来自桑郎村的绣娘们唱着山歌,走上这艺术的舞台,流光溢彩的布依族手工刺绣与现代时装完美结合,让来自中国的传统手工艺和古老村寨的村民惊艳了世界。
Part 3扶贫山海情·他们不只是见证人,还是答卷人……
在过去8年多时间里,全国累计派出25万多个驻村工作队,300多万名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其中有1800多人牺牲在扶贫岗位上,“哪里有贫困,哪里就是主战场”,他们将爱与希望播撒在一个个贫困乡村。2021年2月25日,党中央、国务院决定,授予扶贫人毛相林、白晶莹、刘虎、李玉、张小娟、张桂梅、赵亚夫、姜仕坤、夏森、黄文秀10名同志,河北省塞罕坝机械林场、安徽省金寨县花石乡大湾村、中共福建省寿宁县下党乡委员会、江西省瑞金市叶坪乡、湖南省花垣县双龙镇十八洞村、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昭觉县三岔河镇三河村、国网西藏电力有限公司农电工作部、陕西省绥德县张家砭镇郝家桥村、青海省海东市互助土族自治县五十镇班彦村、宁夏回族自治区永宁县闽宁镇10个集体“全国脱贫攻坚楷模”荣誉称号。
这是他们的心声和故事
我还有许多想法,给百坭村设计一首村歌,再建立一个篮球场,还要建立幼儿园,还有水利、住院机制……——黄文秀在日记中写下的心声
2016年,黄文秀从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毕业后,选择回到家乡。2019年6月17日,担任广西百色百坭村“第一书记”的黄文秀在山洪中不幸遇难,年仅30岁。
贫困户家养土线鸡,味道鲜美,可送货上门,有需要的联系我。——樊贞子生前发的最后一条朋友圈
90后夫妻吴应谱和樊贞子,到帮扶对象家中走访,结束时和丈夫在路上发生交通事故去世。此时的她怀着身孕,最后一条朋友圈还在帮推销贫困户家养的土鸡。
周光文、胡克勋新房建成,原有电视机都有故障,需准备两台送去。——余芬扶贫工作日记
余芬,在一个给贫困户送电视的夜晚出了车祸去世。隔天是这个贫困户老人73岁生日,她只是想让老人在生日当天能看上电视。
无字丰碑上,还有许许多多名字,一个个令人泪流满面的名字。在那些我们看不到的地方,他们驱散贫穷,驱散愚昧,驱散黑暗。除了感谢和致敬,我们能做的,还有记住。记住这上百万人,他们曾在这片土地上改写了贫困。
(《意林·作文素材(高考版)》2021年第4期详细介绍了10位脱贫攻坚楷模人物,个个事迹感人、鲜活饱满,欢迎大家移步积累。此外,本刊微信公众号也为大家整理了脱贫攻坚专题素材,超多干货及精彩内容,快来扫码收藏吧!)
一封来不及传递的家信,“呈公主殿下书”感动刷屏
□余永流
2020年12月1日,贵州省遵义市汇川区农业农村局派驻泗渡镇观坝村的驻村干部余永流的生命定格在33岁的年轮上。11月30日下午7时许,余永流在和同事完成当天脱贫攻坚工作任务之时,因身体不适,在同事劝说下回到位于该镇金田村岳父家里休息。12月1日凌晨4时许,余永流身体不适加重,经120急救车护送至汇川区人民医院,于12月1日早上7时40分救治无效去世。打开余永流的办公电脑,除了一个个与脱贫攻坚相关的文档和文件夹外,还有一封来不及传递的家信——《呈公主殿下书》,是余永流2018年4月28日在其小女儿出生21天后写给女儿的信。
公主殿下:
请饶恕臣今日又不辞而别,殿下尚在襁褓,未至满月,臣本不应早早辞别,留下殿下哇哇作语,臣心实有不忍,惭愧于心,敬呈其书,以表心志。
臣闻国之大计,系于民生,民强则国强、民富则国富,今国已定脱贫攻坚之策,时至今日,全面小康,决战取胜已在朝夕,臣食民之禄,不敢忘怀,民之所盼,系臣之职责,当不辱使命,攻坚克难。
臣于三月十五日身至汇川区泗渡观坝居,虽其居距离城区不足百里,然臣却不能每日当归侍候殿下,臣之罪。观坝为其母之乡,亦是十里樱花长廊、大娄山红色文化、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之旅游胜地,风景尤佳,民风朴实。旬月以来,臣以走访民生,接待八方观光游客、引导产业发展为主,每日所为,均以日记,望殿下详查。
天下父母心,臣知父母之为子,则为之计深远,钱财过多之于殿下则为害,臣今日所为,亦是为殿下留下一份精神之食粮,可供殿下爱民、爱国、爱农所用。殿下知臣学农,然起初并非吾所愿,一因幼年家贫,不堪学费之重负,弃工学农,半工半读终完学业;二则择业之时以为农村广阔之天地,可庇臣口粮之需,当无饥寒交迫之忧;然未想,臣学农,今日终有用武之地,实则臣之幸事,亦渐知农村之广阔天地,农事之于国,如广厦之基石,溪流之源泉,不可偏废,农桑之事尤为关键。如今国之力日益强盛,诸般利好之政策普惠于民,寒门学子不再有无钱就学之惑,疾者不再有就医之难、贫者不再有危房之忧、进出不再有道路之艰,诸如各类就业择业培训如雨后春笋,臣之力亦在其中,臣之乐亦在其中。臣拜书以闻,愿殿下听之信之,恕臣侥幸,臣感激涕零,不胜惶恐!
愿殿下安好,茁壮成长。
余永流
二O一八年四月二十八日作于
泗渡镇观坝居
听了村民送他回京的方式,我落泪了
□王会生(全国政协常委,国家开发投资集团原董事长)
从电视里听到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庄严宣告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我特别激动,特别感慨,往日扶贫的点点滴滴,都在眼前闪现。我们告别了千百年来的绝对贫困,这是中国人民的光荣、中国共产党的光荣、中华民族的光荣。同时,我也为亲身参与了这件事而感到非常幸运。
1994年,国投集团成立,成立后不到10天,国家就给我们布置了扶贫任务,陆续将贵州、甘肃4个县的扶贫工作交给了我们,后来这4个县都顺利实现了脱贫。
在这一过程中,我们特别重视教育扶贫这件事。我们要求所有下去挂职的同志,都要给当地建一所希望小学,后来这一点成了国投扶贫不成文的“规矩”。有一次我们到贵州一所希望小学去看望师生,眼前是崭新的教室、崭新的宿舍、崭新的被褥、特别干净的食堂,那些孩子见到这样的学校,眼睛都是亮的,跟我说:“谢谢您,王大大!”我赶紧说,不要谢谢我,这次来的是王大大,下次来的可能是李大大、张大大,这些不重要。但你们只要记住,这是共产党给你们盖的学校,就够了。
我们扶持了很多贫困学生,相当一部分后来考上了大学。他们给国投写来的感谢信我每封都会认真看,也几乎每次看完都热泪盈眶。他们说:“没有你们的资助,我们永远走不出大山,更上不了大学。”
再说说产业扶贫,我们当时成立了两只基金,一只是央企扶贫基金,另一只是企业扶贫基金,这两只基金的投资足迹遍布当时国内所有深度贫困地区,既给当地扶贫提供了助力,通过投资也得到了很好的回报。这些收益像滚雪球一样,继续用于扶贫、用于乡村振兴。
还有就是挂职干部,国投先后派出几十名干部,他们在公司里工作优秀,但个人风格并不突出,后来在村里干上一段時间,再见到他们,我发现他们在群众中特别有威信,个个是顶天立地的人,不仅帮助地方脱贫,还把央企好的理念和作风传递了过去,很多案例令我感动。比如有个干部,他已经在村里干了两届,届满之后,村民不舍得他走,最后他还是服从安排回来了。他回来以后告诉我,他是晚上的飞机从甘肃回北京,村子位置在航线下方,村里人知道他飞机线路能经过村子,就在村里拿火把摆出了一个“心”形,他在飞机上一眼就看到了,我听完落泪了。
(摘自微信公众号“人民政协报”)
Part 4全面脱贫热点时评·深度选读
脱贫奇迹背后的制度优势
□求是网评论员
“天下将兴,其积必有源。”中国的减贫奇迹,引发了全世界的广泛关注。是什么力量推动中国创造了人类减贫史上亘古未有的伟大奇迹?习近平总书记给出了明确答案:“我们在脱贫攻坚领域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彰显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优势。”
世界上从来没有哪个政党,能像中国共产党这样把脱贫攻坚作为优先政策目标,集中全党精锐力量投向脱贫攻坚主战场。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累计选派25.5万个驻村工作队、300多万名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同近200万名乡镇干部和数百万村干部一道奋战在扶贫一线。一面面鲜红的党旗在脱贫一线高高飘扬,证明中国共产党具有无比坚强的领导力、组织力、执行力,是团结带领人民攻坚克难、开拓前进最可靠的领导力量,也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生动诠释和注脚。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我国国家制度深深植根于人民之中,能够有效体现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权益、激发人民创造力。“全面小康路上一个不能少,脱贫致富一个不能落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民族不能少。”习近平总书记情真意切。8年脱贫攻坚壮阔历程昭示,始终坚定人民立场,聚焦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鲜明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贫有百样,困有千种。为实现共同富裕路上一个不能掉队,我们创造性提出了精准扶贫方略:通过建档立卡,把贫困人口、贫困程度、致贫原因等搞清楚;实行扶持对象、项目安排、资金使用、措施到户、因村派人、脱贫成效“六个精准”,实行发展生产、易地搬迁、生态补偿、发展教育、社会保障兜底“五个一批”;在贫困人口退出上,设定时间表,留出缓冲期,实行严格评估,实行逐户销号。坚持精准扶贫方略,确保真扶贫、扶真贫、脱真贫,是中国特色减贫道路的鲜明特征,是实现“一个不能少”的社会主义制度安排。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最大的优势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这是我们成就事业的重要法宝。”有学者评论,只有中国能够把集中力量办大事上升为制度,进而成为能够长期发挥重要作用的显著优势。面对贫困,全国建立各负其责、各司其职的责任体系,精准识别、精准脱贫的工作体系,上下联动、统一协调的政策体系,保障资金、强化人力的投入体系,因地制宜、因村因户因人施策的帮扶体系,广泛参与、合力攻坚的社会动员体系,多渠道全方位的监督体系和最严格的考核评估体系。这套行之有效的制度设计,使党政军民学劲往一处使,东西南北中拧成一股绳、下好一盘棋,做到了集中力量办大事。
“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也。”342个东部经济较发达县结对帮扶570个西部贫困县,310家中央单位定点帮扶592个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军队和武警部队定点帮扶3500个贫困村;中央企业开展“百县万村”扶贫行动,民营企业实施“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推动形成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等多方力量多种举措有机结合互为支撑的“三位一体”大扶贫格局,凝聚起脱贫攻坚的强大合力。
中国脱贫攻坚的伟大实践和成就,证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眺望未来,只要毫不动摇坚持党的领导、充分发挥这些显著优势,就一定能办成更多像脱贫攻坚这样的辉煌事业,从胜利走向新的更大胜利!
(清风徐来摘自求是网)
链接:为了“2020全面脱贫”这个承诺,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以不停歇的脚步丈量着贫困角落,走遍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考察调研了20多个贫困村,访贫问苦的每个细节都融入“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使命情怀。为了这个承诺,脱贫攻坚的每个重要节点和重大关头,总书记都亲自挂帅、亲自出征、亲自督战,召开7次脱贫攻坚座谈会,多次主持召开会议研究部署脱贫攻坚工作,每年在全国“两会”同代表委员共商脱贫攻坚大计。
Part 5全面脱贫热点素材·你想要的干货在这里
金句入文
01 贫困之冰,非一日之寒;破冰之功,非一春之暖。——习近平同菏泽市及縣区主要负责同志座谈时的讲话(2013年11月26日)
02 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智。——习近平在东西部扶贫协作座谈会上的讲话(2016年7月20日)
03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习近平在主持召开陕甘宁革命老区脱贫致富座谈会上的讲话(2015年2月13日)
04 扶贫扶志,弱鸟可望先飞;扶贫扶智,弱鸟展翅高飞。——央视新闻
05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管子·牧民》
06 河北的山山岭岭都绿起来,父老乡亲都富起来,我的事业才算成功。——河北农业大学林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李保国
07 这里的山川连着中南海,这里的贫困牵动党中央。——新华社报道《宁夏奋进60年巡礼之脱贫攻坚篇》
08 让有为者有位,吃苦者吃香,流汗流血牺牲者流芳。——习近平在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座谈会上的讲话(2018年2月12日)
09 入之愈深,其进愈难。——宋代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10 慎终如始,啃下最后的硬骨头;承前启后,关心今后长远之计。——《决战决胜——习近平指挥脱贫攻坚进行时》文案
11 但愿苍生俱温饱,不辞辛苦出山林。——明代诗人于谦《咏煤炭》
12 与天下同利者,天下持之;擅天下之利者,天下谋之。——《管子》
13 民亦劳止,汔可小康;惠此中国,以绥四方。——《诗经·大雅·民劳》
14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的重要讲话
15 孤举者难起,众行者易趋。——《默觚·治篇八》
16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都不能少。——习近平在十九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时的讲话(2017年10月25日)
17 偉大梦想不是等得来、喊得来的,而是拼出来、干出来的。 ——习近平在庆祝改革开放40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
18 志行万里者,不中道而辍足。——《三国志·吴书·陆逊传》
脱贫范文
脱贫答卷,写在人心深处
□新华社 辛识平
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这样一幕幕场景令人泪目:习近平总书记弯下腰为年近百岁的夏森老人颁授证书;献身教育扶贫的张桂梅老师坐着轮椅上台领奖;听到“黄文秀”的名字响起,老父亲黄忠杰瞬间红了眼眶……网上网下,人们向无数平凡英雄致敬,为脱贫攻坚的伟大成就点赞。【用表彰会上的感人镜头引出话题。】
现行标准下近1亿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改革开放以来减贫人口占同期全球减贫人口70%以上——这份以热血和担当书写的脱贫答卷,写在广袤大地上,更写在了亿万国人心中。【列出数字,这是脱贫攻坚答卷的成绩;以成绩引出观点。“答卷”使用比喻修辞,两个“写在”使用移就手法,生动深刻。】
从这份答卷中,人们读懂了心系人民、践行诺言的责任担当。谁不愿安稳度日,与家人共享天伦?广大扶贫干部也牵挂着自己的家人,但为了兑现“一道奔小康”的承诺,他们舍小家为大家,常年加班加点、任劳任怨,把心血和汗水洒遍千山万水、千家万户。在与贫困决战的战场上,数百万扶贫干部尽锐出战、苦干实干,将最美的年华献给了脱贫事业,1800多名同志因此献出了生命。一些扶贫干部常说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少”,然而在脱贫攻坚胜利之际,却再也看不到他们的身影【对比动人】。他们爱把自己比作“小小的石子”,然而正是千千万万颗“石子”,铺就了一条摆脱贫困、迈向共同富裕的康庄大道【比喻生动】。他们如此平凡,却又如此伟大,因为他们心中始终装着人民群众。【分论点1:扶贫干部们心系人民、践行诺言。】
从这份答卷中,人们更加坚定了迈向美好生活的信心。一条条从山区通往四方的道路,一盏盏偏远山乡里亮起的电灯,一座座亮堂堂的新校舍【“一条条、一盏盏、一座座”整句排列,选取扶贫攻坚最美的成果来排比】,以最直观的方式丈量着扶贫的力度,也点亮了群众过上好日子的希望。在云南,一个身残志坚的村民这样说道:“我们还有脑还有手,去想去做”;在吉林,曾经“揣着手等”“背着手看”的人,开始撸起袖子加油干。因为脱贫攻坚,脱贫群众的精神世界引发“化学反应”,信心更坚、脑子更活、心气更足,发生了从内而外的深刻改变。【分论点2:人民更加坚定迈向美好生活的信心。】
从这份答卷中,人们感受到党和人民的血脉深情。“共产党人好比种子,人民好比土地。我们到了一个地方,就要同那里的人民结合起来,在人民中间生根、发芽。”这是从四川省古蔺县扶贫干部余芬的生前日记中抄录的一段话,也是千千万万扶贫干部的共同心声。行动是无声的誓言,也是最好的证明。扶贫干部在困难面前豁得出,关键时候顶得上,用实实在在的脱贫成效赢得了一方群众的认可。“吃水不忘挖井人,脱贫不忘共产党”,群众的口碑再次证明了一个朴素而深刻的道理——谁把老百姓放在心里,老百姓就把谁记在心中。【分论点3:感受党和人民的血脉深情。上面两个分论点用泛例论证,这个分论点用个例论证。】
“致富的路还得继续往前!”踏上新起点,新疆的一位基层干部早已有了更远的盘算。振奋人心的脱贫攻坚答卷,让人们看到了追梦圆梦的精彩历程,对未来更加充满信心:“更好的日子还在后头!”【结尾展望未来,发出呼告,收束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