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体输血技术与少白细胞异体输血对择期手术患者免疫功能及凝血功能的影响

2021-07-06

甘肃科技 2021年9期
关键词:异体自体白细胞

杨 雁

(甘肃省定西市红十字中心血站,甘肃 定西 743000)

输血是临床上一项极为重要的治疗和抢救措施,随着手术技术的不断提高,手术量也在日益增加,术中输血已成为诸多手术治疗中不可缺少的环节,但由于部分手术创面大、术中出血量多,过度失血可能会对患者手术成功率与预后造成影响[1]。自体输血与异体输血作为手术中常见的输血方式,不仅能够加强患者血供氧量,改善贫血症状,还可提高手术成功率[2]。但有研究显示[3],异体输血可抑制患者免疫功能,并增加术后感染率,同时对患者凝血功能也有一定影响。为进一步探讨输血治疗对手术患者机体免疫功能、凝血功能及血清炎性因子的影响,本研究采用自体输血技术与少白细胞异体输血两种输血方式,为临床手术患者更好的进行输血治疗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择期手术患者124 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2 例,对照组男35 例,女27 例,年龄20~67 岁,平均年龄(41.35±4.69)岁;体重53~78kg,平均体重(62.47±4.13)kg,手术类型:骨科手术23 例,心血管外科手术12 例,神经外科手术20 例,移植外科手术7 例。观察组男37 例,女25 例,年龄19~68 岁,平均年龄(42.17±4.83)岁;体重52~79kg,平均体重(61.85±4.63)kg,手术类型:骨科手术21 例,心血管外科手术14 例,神经外科手术19 例,移植外科手术8 例。两组患者临床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入选标准

纳入标准[4]:(1)凝血功能及免疫功能正常。(2)术前无细菌和病毒感染。(3)术前半年内未使用影响免疫调节的药物。(4)ASA 分级为Ⅰ-Ⅱ级,采血前血小板(PLT)>100×109/L,血红蛋白(Hb)≥110g/L,红细胞压积(HCT)≥33%。排除标准:(1)严重心、肺、肾、肝功能不全者。(2)未经控制的高血压患者。(3)近半年出现脑血管意外或心肌梗死患者。

1.3 方法

1.3.1 麻醉方法

两组患者进入手术室后均行常规心电图、血压、血氧饱和度监测,开放静脉后进行麻醉诱导,静注咪唑安定、异丙酚、芬太尼、维库溴铵,气管插管后采用机械通气,将呼气末CO2分压维持在3.47~4.40kPa,术中间断静注咪唑安定、维库溴铵、芬太尼,辅助吸入安氟醚以维持麻醉。

1.3.2 输血方法

对照组采用少白细胞异体输血,术前采用异体添加剂红细胞2U 进行交叉配血实验匹配血型,匹配后根据患者术中出血情况,输注少白细胞异体添加剂红细胞(血液由中心血站提供),输注量200~1000mL。观察组采用自体输血技术:(1)术前预存自体血:手术前2 周内采集自体血,采血前检测患者血压、心率、脉搏等生命体征,嘱患者采血前多饮水,采血量由患者主治医生与输血科医生根据术中预计出血量及术前时间商定;采血量200~400mL/次,2 次采血间隔≥3d,总采血量范围控制在400~800mL。采血后用CPDA 抗凝,并保存在4℃冰箱内,根据失血情况于患者术中或术后使用滤网输血器进行血液回输;患者采集自体血同时每日补充铁剂,直至手术后3~4周,加强营养支持。(2)术中引流血回输:采用美国Cell saver5 全自动血液回收机对患者术中失血进行收集,通过血液回收程序,包括过滤、离心、分离、清洗,以及清除红细胞碎屑、抗凝剂、血浆、组织颗粒,将所得红细胞液50%,经清洗过滤后于术中立即回输给患者。

1.4 观察指标

(1)免疫功能: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1d 的T 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自然杀伤细胞(NK)。(2)凝血功能:于患者手术前及术后24h 抽取静脉血3mL,采用Sysmex XT-2000i 全血技术分析仪,以凝固法检测两组患者的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3)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包括白细胞介素(IL)-2,白细胞介素(IL)-6、前列腺素E2(PGE2)及肿瘤坏死因子(TNF-a)。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7.0 软件进行资料统计和分析,计量资料用()表示,计量资料用()表示,t 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免疫功能比较

两组患者术后CD3+、CD8+、CD4+、CD4+/CD8+、NK细胞数量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观察组CD3+、CD4+、CD4+/CD8+、NK 细胞数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CD8+数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CD3+、CD4+、CD4+/CD8+、NK 细胞数量比较(,%)

表1 两组患者CD3+、CD4+、CD4+/CD8+、NK 细胞数量比较(,%)

2.2 两组患者凝血功能比较

术前两组患者PTTT、FIB、APTT、TT 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PTTT、FIB、APTT、TT 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详见下表2。

表2 两组患者凝血指标比较()

表2 两组患者凝血指标比较()

2.3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比较

两组患者术前血清炎性因子IL-2、IL-6、PGE2、TNF-a 水平术前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观察组IL-2、PGE2、TNF-a 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IL-6 水平两组术后无显差异(P>0.05)。

表3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比较(,pg/mL)

表3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比较(,pg/mL)

3 讨论

本研究对择期手术患者采用自体输血技术与少白细胞异体输血的结果显示,观察组T 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4+/CD8+及NK 细胞数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CD8+数量显著低于对照组,这一结果与张贤鹏等报道相似,CD3+是T 淋巴细胞的分型,可反映人体T 细胞总体水平,而CD3+的减少,则表示总体细胞免疫功能受抑制。CD4+细胞的大量减少,是免疫系统受损的标志,异体血作为一种外来蛋白质抗原,可使CD4+细胞功能造成抑制,CD4+细胞的下降会减少IL-2 等淋巴因子,从而降低B 细胞产生抗体的功能,并减弱其他淋巴细胞功能。侯大亮等研究认为,异体血内白细胞碎屑增多,会使机体铁盐负荷增加,并减少巨噬细胞数量,从而造成免疫抑制[5]。CD4+与CD8+细胞是维持一定比例后共同参与机体免疫应答的过程,而CD4+/CD8+降低,说明T 细胞亚群之间的比例失衡,而CD4+/CD8+比例失衡是导致免疫功能紊乱的主要原因之一。NK细胞对机体有免疫监视作用,可对B 细胞、T 细胞及骨髓干细胞进行调节等,同时能够通过释放淋巴因子调节机体免疫功能。

凝血系统被认为是手术输血时一项重要的观察指标,凝血功能障碍会诱发多种疾病,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凝血功能指标包括PT、TT、FIB、APTT 等,其中PT 是外源性凝血功能的反映,APTT 是内源性凝血功能的反映,TT 能够反映体内抗凝物质,而FIB 则是凝血系统重要标志物,本研究通过检测患者凝血功能指标发现,观察组PTTT、FIB、APTT、TT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表明自体输血可促进手术患者凝血功能的改善,维持血流稳定。但据相关研究表明,自体血经过滤等处理后回输给患者后,其红细胞的改变可导致 凝血系统异常,分析原因是回收血处理后血浆蛋白及凝血因子消失,从而导致血小板功能受损,本研究采用美国Cell saver5 全自动血液回收机,通过血液回收程序,经过滤、清洗以及组织碎片等清除后,大大提高了输血安全性。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未发生因凝血功能受损而引发的出血不止情况,且凝血指标满足正常值30%,属于正常范围,表示自体输血技术安全可靠,未对凝血功能造成损害。另据研究显示,白细胞介素对人体免疫细胞的活化、成熟及免疫调节有重要作用,PGE2 具有抑制T 淋巴细胞因子激活及维持机体免疫平衡的功能,TNF-a 则可抗炎和抗感,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IL-2、PGE2、TNF-a 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说明自体输血对维持免疫细胞稳定及抗炎抗感染方面作用显著。

猜你喜欢

异体自体白细胞
白细胞
释甲骨文“朕”字的一种异体写法
白细胞降到多少应停止放疗
异体备查
异体备查
异体备查
白细胞介素17在湿疹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低损伤自体脂肪移植技术与应用
自体骨髓移植联合外固定治疗骨折不愈合
自体脂肪颗粒移植治疗面部凹陷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