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中学生痤疮患病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2021-07-06刘蕙菡
单 葵,刘蕙菡
(1. 重庆市中医院,重庆 400021;2.重庆市外国语学校,重庆 400039)
痤疮是好发于青春期的慢性毛囊皮脂腺炎性疾病,其发病与多种因素相关。常见的痤疮临床表现分为粉刺、丘疹、脓疱、结节、囊肿,常伴皮脂溢出,部分患者愈后留有色素、瘢痕。痤疮在青少年中发病率高,不仅会干扰患者的学习和生活,甚至对社交、心理、美观等产生巨大影响[1]。因此,对在校中学生进行痤疮流行病学调查,了解青少年痤疮发病情况和影响因素,对有效预防和治疗痤疮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2020年1—5月重庆市皮肤美容科门诊就诊的中学生及在读中学生252名,年龄13~19岁。诊断标准:参照《中国临床皮肤病学》[2]的痤疮诊断标准:好发于青少年,皮损主要发生于颜面和胸背部,皮疹以黑头、白头粉刺,炎症性丘疹、脓疱为主。
1.2方法 通过问卷网自行设计线上痤疮问卷调查表及二维码。经调查对象同意后通过皮肤科医生或校医诊断并扫描二维码进行线上问卷调查。问卷包括年龄、性别、身高、体重4个基本项目,以及痤疮患病情况、皮肤类型、生活及饮食习惯、既往治疗情况、对痤疮的认知等。痤疮分级采用Pillsbury分级法[3],将痤疮的严重程度分为4级:Ⅰ度(轻度)为黑头粉刺,可伴有炎性丘疹;Ⅱ度(中度)为Ⅰ度+皮损数目增加,可出现表浅性脓疱,仅局限于颜面;Ⅲ度(重度)为Ⅱ度+深在性脓疱,分布于颜面、颈部和胸背部;Ⅳ度(重度集簇性)为Ⅲ度+结节、囊肿,伴瘢痕形成,发生于上半身。本次共发放问卷252份,收回有效问卷249份,有效回收率为98.8%。
1.3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率或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不同性别学生痤疮发生率比较 249名被调查者中,167名(67.1%)患有痤疮,其中男92名(36.95%),女75名(30.12%)。男、女性中学生痤疮发生率分别为70.77%(92/130)、63.03%(75/119),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不同皮肤类型学生痤疮发生率比较 249名被调查者中,油性皮肤67名(26.91%),混合型皮肤106名(42.57%),中性皮肤64名(25.70%),干性皮肤12名(4.82%)。不同皮肤类型中学生痤疮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见表1。
表1 不同皮肤类型中学生痤疮发生率比较
2.3痤疮发病年龄及发病部位分布情况 167名患有痤疮的中学生中,<13岁26名(15.57%),13~15岁106名(63.47%),>15岁35名(20.96%);轻度79名(47.31%),中度61名(36.53%),重度27名(16.17%);额部痤疮127名(76.05%),鼻部周围痤疮72名(43.11%),面颊部痤疮59名(35.33%),下颏部痤疮50名(29.94%)。
2.4痤疮发病影响因素分析 167名患有痤疮的中学生中,喜辛辣、油腻、高糖饮食患者占79.64%。见表2。75名患有痤疮的女性中学生中,12名(15.57%)因月经来潮引起痤疮。
表2 痤疮发病影响因素分析(n=167)
2.5对痤疮的认知分析 51.41%(128/249)的中学生的痤疮知识来源于亲人交流,49.40%(123/249)来源于网络平台。167名患有痤疮的中学生中,部分中学生认为痤疮对外貌[82.04%(137/167)]、情绪[45.51%(76/167)]和社交[35.33%(59/167)]会造成影响;74.85%(125/167)的中学生选择通过调节生活习惯来自行控制痤疮,25.15%(42/167)的中学生选择到医院就诊治疗。
3 讨 论
痤疮是青春期高发疾病。有研究表明,超过80%的人患过痤疮[4]。痤疮的发病机制主要包括皮脂分泌增加、痤疮丙酸杆菌增殖、毛囊皮脂腺导管异常角化、炎症及遗传因素等,其会受饮食、睡眠、精神压力、锻炼、护肤及对疾病的认知等多种因素影响。本研究结果显示,重庆市中学生痤疮发生率介于湛江市中学生(76.9%)[5]和江门市中学生(51.83%)[6],不同性别中学生痤疮发生率无显著差异,与文献[7]中北京市男性中学生痤疮发生率明显高于女性中学生不同。其原因可能与重庆地处西南,气候潮湿,男、女中学生喜食麻辣、油腻食物有关。本研究结果显示,痤疮初发年龄以13~15岁为高峰,常见发病部位以额部、鼻部周围及面颊部为主,不同皮肤类型中学生痤疮发生率有显著差异,其中油性、混合性皮肤中学生痤疮发生率明显高于中性、干性皮肤。
有研究表明,食用高脂、高糖食物可能引起高胰岛素血症机制,进而引起激素级联反应,促使皮脂腺角化过度及皮脂腺分泌增加,进而诱发痤疮[8]。本研究结果显示,喜辛辣、油腻、高糖饮食患者占79.64%,与文献[9-11]相似。接近半数的患者因繁重学习压力、精神紧张焦虑及过度使用电脑、手机等电子产品而加重痤疮。这可能与压力及情绪紧张能增加神经肽和性激素释放[12],以及长时间使用手机使大脑长期处于兴奋状态引起肾上腺源性雄激素升高[13]相关。与文献[14-15]不同,本研究仅有少量患有痤疮的学生与季节变化及女性月经周期相关。这一结果可能与研究中病例数偏少有关,必要时可进一步扩大样本数进行研究。
本研究结果显示,绝大多数中学生的痤疮知识来源于亲人交流及网络平台;部分中学生认为痤疮对个人外貌、情绪、社交造成了较大影响;仅25.15%的中学生选择到正规医院就诊治疗。青春期是人体身心快速成长的时期,痤疮的发生不仅会造成皮肤损害,还可产生焦虑、烦躁情绪,对个人学习、生活、心理造成一定的影响。如果所获得的信息缺乏专业性及客观性,对于中学生痤疮的预防及治疗可能造成不必要的误区。提高有关痤疮的认知水平,有助于患者及时就医、接受正确治疗及皮肤护理[16]。因此,应倡导学校联合医院皮肤科专家进行痤疮相关科普讲座,使学生对痤疮有全面、客观的认识,并在必要时选择专科医院进行治疗。
综上所述,重庆市中学生痤疮发生率较高,建议中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良好饮食习惯,注意适当运动,保持皮肤清洁和卫生,合理使用化妆品,尽量缩短手机使用时间,保证充足睡眠,适当调整心态,减轻心理压力。同时,学校应普及痤疮相关知识,最大限度减少痤疮对中学生的影响。本研究调查人数较少、有地域限制,所获得数据尚不能全面反映重庆市中学生痤疮情况,期待以后开展多中心流行病研究,以获得更准确的痤疮相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