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生融合的公园城市形态研究
——以成都东部新区为例

2021-07-06吴善荀

四川建筑 2021年3期
关键词:条形新区公园

张 要, 吴善荀

(成都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四川成都 610000)

1 公园城市

2018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天府新区时明确提出要“突出公园城市特点,把生态价值考虑进去”。2020年1月,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提出“支持成都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两年以来,公园城市从提出到示范已形成较多研究成果,对于如何充分发挥生态资源的利用价值进行了深入思考。如唐柳、周璇[1]等认为生态价值主要体现于生态经济价值、生态文化价值和生态社会价值三方面,城市中多形态的公园通过渗透融入,与城市功能进行创生和嫁接,可以提升生态价值效能。吴承照、吴志强[2-3]认为应通过创造多维度的生态产品实现生态价值转化,以满足人类需求,并提出了建设区域公园系统、城市公园系统、公园综合体系统、生态廊道系统四类公园城市形态。范颖等[4]则将公园城市价值总结为基础价值、主导价值和组织价值三个层级,强调生态本底、开放空间营造和三生融合。陈江碧[5]、黄槟铭[6]等则从新时代国土空间规划角度对绿地系统的建设提出了新的发展思路。

上述学者普遍认为构建网络化蓝绿空间,促进生态价值转换是建设公园城市的关键,并从多种维度阐述了公园城市形态和公园城市建设模式。但是,由于当前对公园城市研究实践经验较少,相关研究多为公园城市建设的某种“设想”,其倾向于从更宏观的视角解读公园城市建设。而公园城市的发展路径,尤其是公园城市生态价值的转化不仅应关注宏观的城市形态,也应以人的视角关注中微观城市特征的研究,充分突出以人为本,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本文提出以系统更为融合的公园体系为框架,强调生态功能与其他城市功能的有机融合,按照“公园+”模式科学布局可进入、可参与的休闲游憩和开敞空间,营造商业、消费等公园场景,建设美丽宜居公园城市。

2 公园城市形态框架

2.1 公园体系

公园城市建设的目标是将整个城市建设成为一个大公园,因此公园城市的规划理念也应逐步由“城市中建公园”向“公园中建城市”转变。在城市规划过程中,首先将优质的“山水林田湖”等生态资源予以保留,打造高品质郊野公园,再合理利用自然地形布局城市组团,组团之间间隔大尺度生态廊道,使得城市整体位于公园中,实现城市空间与生态空间无边界融合。组团内部布置多级城市中心公园,并沿水系、沟谷等形成多级条形公园,城市条形公园与中心公园串联成网,实现城市内部公共空间串联一体。在街区内部,以独立慢行网络深入开放式街区,实现开放式街区和小区与公共空间环境共享。同时,条形公园向外延伸连接生态廊道和郊野公园,向下延伸连接独立慢行网络,使城市空间与自然环境有机融合,打造形成无边界公园城市。城市公园体系形成多级条形公园串联郊野公园以及多级城市中心公园的组织模式(图1、图2)。

图1 城市公园网络布局模式

图2 城市公园网络示意

2.2 郊野公园和城市中心公园

按照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关于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指导意见》,我国自然保护地按照生态价值和保护强度分为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和自然公园三类。由于自然保护地对自然生态系统原真性、整体性、系统性的高要求,对于城市而言,除自然保护地以外的郊野区域,也应根据自然生态系统特征、农业发展条件,所承载的景观、文化或科研价值等明确其功能定位,形成相应主题的郊野公园。自然保护地内应禁止任何开发建设活动,以保留最原始的自然生态环境,其他郊野公园内可适当建设部分公共设施,以吸引活动人群、提高承载能力。

城市中心公园体系应与城市体系相匹配,每级城市单元内根据自然地形,结合水系、山体等配置相应的城市中心公园,按照生物多样、布局合理、景观优美、功能完善的原则,建立多层次、多类型的城市中心公园体系(表1)。

表1 成都城市公园绿地建设指引

2.3 条形公园系统

条形公园系统与绿道系统叠加,将生态功能与慢行功能直接耦合,形成高效串联,互联互通的线性绿色开敞空间。条形公园和绿道与主干道路分离设置,穿越城市中心区,连接水系、山体、田园、林盘、城市中心公园等,形成功能集聚的绿色网络。条形公园在城市外围体现为区域交通走廊和组团间绿廊,内部布置区域级绿道;在城市内体现为沿水系、主次干路等设置的绿廊,内部布置城区级绿道和社区级绿道,在开放式街区内体现为地块间绿带,内部布置独立慢行系统(表2、图3)。

3 公园城市场景营造

3.1 洄游网络

“洄游”原指鱼类运动的一种特殊形式,是一些鱼类的主动、定期、定向、集群特点的水平移动,随着鱼类生命周期各个环节的推移,每年重复进行。通过洄游,鱼类更换各生活时期的生活水域,以满足不同时期对生活条件的需要,顺利完成生活史中各重要生命活动。

图3 开放街区条形公园

表2 条形公园系统与绿道系统建设指引

区别于传统交通出行链形成“点—点”的空间结构,“洄游网络”则是“段—段”的出行结构,其强调居民在出行过程中与周围环境的互动,并有可能在互动过程中创造新的需求,形成洄游分支,丰富洄游网络。如在“家—步行—办公室”这一出行过程中,交通出行链将“家”、“步行”、“办公室”三者定义为代表某一意义的“点”,“家”、“办公室”代表出发地和目的地,“步行”代表出行方式,其所具有的属性仅包括“时间”、“速度”等指标,而洄游网络则更重视过程,其将每个“点”转化为“段”,如将“步行”看做一个区段,在该区段中饱含出行者的各类需求,而出行者具有满足自己需求的趋向,进而产生新的区段,丰富出行过程,形成洄游网络(图4)。

图4 出行链与洄游网络的区分

3.2 以洄游网络为指引,打造公园综合体,营造公园场景

与鱼群洄游类似,人的洄游也是基于自身的需求,通过洄游路径到达特定场所进行特定的活动。公园城市场景营造可以充分吸取“洄游”的周期性、定向性、集群性特点,对人类活动进行模拟,建立区域人群洄游网络,以此指导公园场景营造,实现城市生态价值转换。

针对产城融合的城市空间,其功能诉求除了满足人群的居住、办公等基本需求,还需提供特色化的服务功能以建立区域优势,进行差异化发展,基于此构建多种洄游路径,分别以办公、居住、商业、交通、休闲功能等为主导,形成由“轨道站点—办公—商业”、“轨道站点—商业—居住”、“居住—中心公园”及“办公—中心公园—轨道站点”等多条洄游链组成的洄游网络。

洄游网络通过条形公园进行串联,植入商业商务、体育运动、休闲娱乐、文化体验、科普教育等功能,打造一系列公园综合体。区别于传统公园综合体是以围合公园绿地空间构成的一个或两个街区,本文所指公园综合体为按照“公园+”的模式,以洄游网络为指引进行布局的一个完整功能单元,包括办公、居住、休闲等多种类型。公园综合体为居民提供步行、骑游、交往、学习、消费、体验、双创的公共空间。城市公共空间进行复合化开发利用,如条形公园不仅满足景观、休憩等常规功能,同时可以举办主题各异的节庆活动,为不同人群的需求提供空间载体,丰富人群的洄游网络,实现空间的多价值转换和服务品质的提升,营造生产、生活、生态相融合的公园场景(图5、表3、图6)。

图5 洄游网络人群需求分析

表3 公园综合体承载的多种场景

图6 公园综合体场景营造示意

4 成都东部新区公园城市示范区建设

4.1 成都东部新区的资源禀赋

成都东部新区位于龙泉山东侧,包括空港新城、简州新城,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部分区域,地形以浅丘为主,兼有部分山地、深丘和谷地。山地主要为龙泉山,高程在600 m以上,大部分区域坡度大于25 %,起伏度大于40 m,不宜进行大规模开发建设;用地条件较好区域集中在空港新城西侧、简州新城西侧,大部分区域坡度在25 %以下,起伏度低于40 m,丘陵“馒头山”尺度在“200 m×200 m”至“400 m×400 m”,较适宜建设(图7)。

图7 成都市东部新区高程、坡度、起伏度分析

4.2 成都东部新区公园框架

匹配东部新区“区域城市—产业功能区—新型城镇—未来社区”四级城市体系,确定“郊野公园、城市中心公园—产业功能区公园—新型城镇公园—未来社区公园”四级中心公园体系。建设四级条形公园系统,其中一级条形公园包括沱江—绛溪河条形公园,第二绕城高速条形公园,二级条形公园为由沱江—绛溪河条形公园向城市内枝状延伸形成的50~100 m宽绿廊,三级条形为二级条形公园进一步向外延伸形成的20~50 m宽绿廊,四级条形公园为开放式街区内部的慢行通廊。四级中心公园和四级条形公园共同构成东部新区的蓝绿空间网络,串联各级城市中心,并以洄游网络为指引,以公园综合体为载体,以公园场景营造为手段,构建三生融合的城市形态,将城市整体建设成为一个大公园,实现生态价值转换和资源利用的最大化。

其中,一级条形公园贯通全域,串联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生态农业公园、都市绿心公园、大地景观公园四大郊野公园,以及龙马湖公园、降溪河公园、三岔湖公园、莲花湖公园四大城市公园,沱江-降溪河形成城市的发展轴线。二级条形公园伸入产业功能区内部,联系产业功能区公园,同时依托生态空间布局高品质科创空间和生产服务空间,以生态价值激发产业创新活力。三级条形公园深入新型城镇内部,依托特色丘陵地形建设绿道,联络就业地和生活地,实现以生态空间组织生产和生活空间。在社区层面,全面推广开放式街区和小区,布局小游园、微绿地、口袋公园等,以独立慢行网络串联,打造一体化的共享公共空间,实现每一栋建筑开门见园(图8)。

图8 成都东部新区公园体系

按照成都东部新区的国家向西向南开放的国际空港门户枢纽、成渝相向发展的新兴极核、引领新经济发展的产业新城和彰显天府文化的东部家园四大发展定位,东部新区未来将主要高素质人才和新职业人群。按照该类人群对生态环境、生活品质的高要求,东部新区致力于打造山水生态公园场景、天府绿道公园场景、城市街区公园场景、人文成都公园场景和产业社区公园场景,助力城市生态价值转化(图9)。

图9 东部新区公园场景营造(资料来源:成都东部新区全区开发规划文本)

5 结束语

当前,公园城市理念研究及其实践正逐步取得正向进展,公园城市的建设路径正逐步清晰。本文以成都东部新区为例,从实现生态价值的角度对公园城市形态进行了研究和探索,希望能为公园城市规划建设提供更多宝贵经验。

猜你喜欢

条形新区公园
我家门前的小公园
雄安新区设立五周年座谈会召开
各式各样的复式条形统计图
复式条形统计图
在公园里玩
条形铁皮自动折边机构设计
各式各样的条形统计图
雄安新区的期许
关于雄安新区,总书记最关注什么
一见如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