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人书

2021-07-06江华明

高中生之友(中旬刊) 2021年6期
关键词:福泽机灵小人书

○江华明

二弟夫妻去做访问学者了,临时让他们九岁的儿子寄居在我家,这都不是问题,如今的生活加一双筷子并不是难事,房子也空旷,让我刚读高中的儿子有一个伴读者也是件好事。

但是,我经常被这聪颖、调皮的侄子搞得尴尬不已。

我有个毛病。我不仅喜欢写作,还特别喜欢看连环画,不论是白描的线条画,还是工笔水彩画,都喜欢看。

一个四十几岁的人,孩子都读高中了,我作为一个所谓作家却躺在藤椅上读一本小人书,是不是很奇怪?然而,当我将文学期刊看完,闲坐着无聊时,见到身边搁着两三本小人书,也不管好不好意思就翻着看看。这是侄子留在方凳上的连环画,巴掌大、薄薄的,读起来很有意思。

我在自家的院子里,篱笆隔绝了外面的视线。

我细细地品着,画家和写手还真有两下子——宫廷和花园的线条画得行云流水;页面上的人物栩栩如生,很贴近人物的性格特点;图边上的文字也简洁,三言两语就说清楚了情节;关键是故事也十分有趣,借太师和太子的对话,讲了一个福泽天下与感恩的故事。

我的书挤满了书房里整整一面靠墙书架。

尽管许多书刚买来就塞进了书架,从未翻开,封皮上也积攒了厚厚的灰尘,但这并不妨碍它们洋洋洒洒的气势。文学名著、新潮哲理、线装古籍应有尽有,猛然看过去,很能显示主人的“高深和渊博”。书案上,只差备一个方便阅读的放大镜了。

小人书读了让人心情舒畅,这经历不知道你是否有过。现在的出版社还真会挖空心思做策划、搞营销。

侄子上学去了。他上小学三年级,按理这不是买小人书的年龄,可他还是买了。或许是因为爱好,我这样理解。他一本一本地读完,然后存起来,现在存了满满一大箱子,仿佛开了一间小人书书铺。

“都多大了,还看小人书。作业做完了没有?”我问。侄子冲我白了一眼,拿出作业本自言自语:“哼,我才不信你小时候就不看小人书!”我微微一笑,并没有直接回应。说实在的,我小时候真没看过小人书。不是没看,是根本没得看。只看过几本发黄的老书,但也没看懂,只识得其中的所谓好人和坏人。我上初中时才恋上小人书,课间从抽屉里拿出来翻,下课后赖在书摊上不肯走,不过侄子并不知道这些。

侄子很机灵,机灵得让人有些受不了。他问:“大伯,你知道西方的天使叫什么吗?”“天使?什么天使?天使就叫天使呗。”“哈哈哈。”他像发现字典上的错字一样,兴奋地亮出身后的连环画大叫,“大伯不懂装懂,天使叫安琪儿都不晓得。”他让人下不了台阶。还有,侄子很喜欢在显眼的地方丢几本小人书引诱我没事的时候去翻看,而自己却装着毫不知情的样子。

其实,小人书也是很好看的。就说手里的这本吧,故事说的是一位先生,他总喜欢翻弄厚厚的书本来显示自己的博学,于是皇帝就请他去做太师。有一天他故作高深地问太子:“雪下到地上就化为水了,你知道天上为什么不直接下雨而下雪吗?”太子先是愣住了,但接着说:“因为事物总是要先福泽天下而后才消失的,无论是雪还是人。”

读着读着,仿佛突然有人进门。我赶紧把小人书丢在凳子上,随后敏捷地抓起一本已读过的杂志。我觉得让人看见自己读名刊是件很光彩的事,而让人发现自己看小人书是没有出息的。但“有人进门”是风造成的幻觉,屋里并没有进人,四下静悄悄的。那小人书在凳子上被风吹翻了几个跟斗,书页中飘下一张小字条。

捡起来一看,上面歪歪扭扭地写着:“大伯,别装正人君子了!”

猜你喜欢

福泽机灵小人书
寻找太公的抗战足迹
机灵的猫
我家有个“机灵猴”
小人书里的大世界
童年的小人书
开国少将家宴上的“假酒”
开国少将家宴上的“假酒”
小机灵几岁
有小人书相伴的岁月
小人书伴随我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