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2021-07-05韩雪松王潇
韩雪松 王潇
摘要:科学回答了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和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要求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把解决思想问题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在关心人、帮助人中教育人、引导人。这既是高校做好资助育人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强化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途径。
關键词:新时代高校;资助助育人;实践与思考
一、探讨大学生资助育人工作的问题
(一)对资助政策的了解渠道比较单一
国家出台资助政策的目的是使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上得起学,并从学习、生活等多方面给予他们帮扶,在学习上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优良品格,在生活上帮助学生健康成长。大多数学生对资助政策的了解渠道比较单一,对国家和学校实行的资助政策缺乏全面了解,对国家资助政策的理解不充分。
(二)学校对受助者不重视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相对于家庭经济优渥学生,自尊心更强,心理更加敏感。在信息交流极其便捷的当今社会,很多受助学生不希望自己被资助的事实在熟人圈子里被讨论,因此,学校要保护受助学生的隐私,维护受助学生的自尊心,让受助学生以积极健康的心态学习和生活。高校要做好学生心理教育,教会学生如何缓解和走出消极情绪、如何处理好人际关系,从根本上帮助学生预防和解决心理问题。
(三)对学生优良品格的培养不足
如今,高校大学生资助育人工作的重点放在了经济帮助上,对学生优良品格的培养不足。优良品格的培养不是一日之功,更不是通过简单的经济帮助就可以达成的,需要长期引导。例如,很多高校对学生的诚信考核还停留在帮助学生申请和发放助学贷款的初始阶段,没有系统性培养学生偿还助学贷款的意愿。有些高校虽然通过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类社团活动和社会活动,例如勤工俭学等,来达到帮助学生塑造自强品格的目的,但仍然缺乏对学生积极健康心态的引导,对学生的全面发展不够重视。因此,高校应该注重对学生优良品格的塑造,让学生思想上有高度、能力上更全面。
二、强化大学生资助工作育人功能的对策
(一)树立为学生服务的工作理念,利用资助达到立德树人的目的
如今,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的重心不能局限于满足学生的物质需求,还要向充实学生精神层面的方向倾斜,要对受助学生进行多方面了解和关注,引导他们追求有价值的人生目标,培养学生自我发展的能力,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该主动走进学生的生活,了解他们,在生活中帮助、在学习上引导他们,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另外,高校行政管理人员应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思想,树立为学生服务的工作理念,利用资助达到立德树人的目的,将“人人成才”的教育目标融入整个资助育人工作。此外,高校还要多举办各个专业的科研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在开阔学生视野的同时,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为学生日后的发展打好基础。
(二)制定针对性和实效性的个性化资助方案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关系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的质量和社会的公平公正。精准资助要求把资助育人的各方面资源科学配置给最需要的人和事,变“大水漫灌”为“精确滴灌”,实现有限资源的效益最大化。要通过数据统计分析准确了解和掌握困难学生的家庭经济情况,确定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个性化资助方案。在高校资助育人工作中,要牢牢把握育人这个核心。资助育人工作的重心是学生自身,学生只有从内心认同自己、了解自己,才能更好地理解现在的状况,并为未来而奋斗。目前,各高校以国家资助政策体系为基础,结合地方、学校实际,相继出台了一系列资助政策和方案、办法,但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精神帮扶方面还存在明显短板,主要是主动探索不多,机制建设相对滞后。帮助受助者树立正确的自我认知,应准确把握困难学生的心理特点,尊重学生主体地位,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增强学生的安全感、幸福感、归属感、使命感。若是学生本人一直处在自我怀疑中,内心充满疑惑和迷茫,那么无论外人怎么帮助,都是徒劳的。因此,高校资助育人工作者要更加关注学生的心理状态,帮助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引导他们走向成长成才的道路。还要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让他们明白即使自己身处逆境,也要坚持学习,积极向上,不断锻炼自己,保持坚定的信念。
(三)建立完善的资助工作领导体制和运行机制
体制机制建设是高校资助育人工作高质量开展的重要保障。一方面,要建立更加完善的资助工作领导体制和运行机制;另一方面,要建立科学的监督反馈机制,规范资助对象评定程序,用法治理念规范资助行为,加强资助育人监督工作,强化资助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监督反馈机制的建立是高校资助工作的现实要求。大学生资助工作是一项比较复杂的动态化工作,国家资助政策应当根据时代变化做出相应调整。各高校应当及时统计和调查需要资助学生的情况,并及时将调查结果反馈给相关部门。相关部门应当根据反馈结果对资助政策做出适时调整,保证资助工作的科学合理。
(四)资助育人工作应与社会力量相融合
高校资助育人工作应与社会力量联合起来,为受助者寻找更多的锻炼机会,在解决学生经济问题的同时,丰富学生的社会经验,这对于培养学生自立自强的能力、提升学生步入社会后的工作能力有着积极意义。当前的资助方式主要是助学贷款、减免学杂费以及发放补助等,这种直接给予的方式只能短暂缓解学生的经济困难。要想从根本上改善学生的生活质量,必须提升受助学生自身能力,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实践岗位,搭建实习就业平台,利用多种途径帮助受助学生增强个人意志、提升个人能力。鼓励贫困学生利用假期和课余时间,在学校搭建的平台上努力提升自己。在学生毕业实习时,高校资助育人工作者应当与社会用人单位做好联系,为学生提供更多真实有效的招聘信息和机会,帮助学生更好地规划未来,帮助学生找准自己的兴趣、形成更多的竞争优势。
(五)组建和培养专业的资助育人工作队伍
通过组建和培养专业的资助育人工作队伍,强化大学生资助工作的育人功能,突出该项工作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资助工作队伍的选拔要精挑细选,队伍人员的素质要满足对高校辅导员应具备素质的要求,要对学生资助政策有详细的了解,具备宣传以及执行资助育人政策的能力,能及时将相关工作上传下达。工作队伍与学生家长之间要建立良好的沟通,从整体上掌握学生的情况,将家校资源整合起来,共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在校园广播、公众号、微博账号等平台上做好资助政策宣传,创造更好的资助育人校园环境,强化对学生诚信、感恩、自强等品格的培养。
结束语
综上述,资助育人是促进教育公平和社会公正,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不让一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失学是党和政府的庄严承诺。高校应始终站在实现教育现代化、服务“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高度,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持续强化“四个意识”,全面落实“四个服务”,在深入总结国家新资助政策体系工作经验的基础上,持续加力、持久用劲,不断提高资助育人水平,确保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能够顺利入学、安心学习、圆满就业、成人成才,努力解决和回答好资助育人这一生动的实践课题和深刻的理论课题。
参考文献
[1]陈虹.新时代背景下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的创新与实践[J].林区教学,2020(08):31-33.
[2]周才文,肖立.新时代下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的现状与实践途径研究[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20(12):241-242.
作者简介:韩雪松(2000.2—),女,汉族,籍贯:河南省周口市,商丘工学院,本科学历,专业:会计学,
作者简介:王潇(1994.5—),女,汉族,籍贯:河南省商丘市,单位:商丘工学院,研究生学历。
商丘工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