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课间活动“学、练、赛、评”一体化实践探索

2021-07-05洪道毅孟殷勤

中国学校体育 2021年2期
关键词:运球课间体育课

洪道毅 孟殷勤

笔者以任教学校其中一个时段的大课间活动内容为例,从“学、练、赛、评”4个维度阐述大课间活动的内容,利用体育课“学会”,利用大课间“勤练”,利用大课间时段及运动会“常赛”,结合学校评优工作中“评价”的实践历程,旨在更好地优化大课间活动形式与内容。

一、大课间活动具体内容的设计

(一)热身活动

选用节奏明快的音乐,剪辑成4min左右带有口令和节拍的“一首歌”,随着音乐的节奏让学生完成热身活动。练习内容包括肩部激活、扩胸运动、体转运动、触膝练习、提膝击掌、后踢腿练习、体前屈、原地踏步8个简单的自编热身操。组织形式主要是七、八年级在足球场,每班2路纵队面向主席台;九年级在环形跑道,每班4列横队面向足球场。要求全体学生伴着青春律动的节奏,做到动作统一、到位,精神饱满(图1)。

(二)跑操练习

七、八年级以班级为单位,1路纵队在足球场进行50m×8往返跑;九年级4路纵队在400m环形跑道上完成800m匀速跑。伴着铿锵有力的音乐,学生们队列整齐、保持匀速、精神饱满、气势雄壮,看似简单的跑操练习,体现了师生们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图2)。

(三)分项练习

七年级的主题是以球健体。以校园足球组合练习为主,每班分成4组,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各项练习:运球绕杆往返+传球、两人行进间传接球往返、2对1攻防练习。要求所有学生观察场地情况、准确判断、及时反应、快速跑动(图3)。

八年级的主题是激情律动。引入Tabata训练法的理念与方法,以体能练习为主,设计开合跳、前后跳、扭髋跳、两人俯卧撑击掌、两人波比跳击掌、高抬腿、摇摆舞、提踵练习等。要求所有学生动作规范、保证完成质量(图4)。

九年级的主题是冲刺中考。主要围绕中考体育项目,设置4个相关内容,两个班级为单位每天进行项目轮换练习,一周为一轮次。1.选考项目:排球垫球、篮球绕杆运球、足球绕杆运球。2.绳梯步频练习:小步跑、高抬腿、侧向跑。3.小栏架跳跃练习:收腹跳、连续跳远、单脚跳。4.上肢、核心力量练习:俯卧撑、仰卧起坐、卷腹。要求所有学生布置场地迅速、动作练习到位(图5)。

二、大课间活动一体化实施路径分析

(一)体育课中的“学会”

体育课的学练为大课间活动奠定了基础。结合体育课堂教学内容,在学期初集体备课中,规范一学期大课间的练习内容。旨在通过大课间的“勤练”,促使学生更好地掌握体育课堂上所学的技术动作,发展体能,巩固运动技能,提高运动能力。1.将自编韵律热身操适时融入体育课的准备部分,旨在帮助学生学会热身操的动作,做到动作规范、整齐,从而提高动作完成的质量。2.将跑操练习融合到体育课体能练习中,作为课课练的一项内容在学期初进行规范,并通过多课时的操练做到班级与班级之间保持相对距离,队列整齐匀速地完成相应的运动量。3.将分项练习的内容作为教材有效地融入体育课堂教学中,在体育课中分别对七年级校园足球组合练习、八年级体能练习、九年级中考项目练习进行教与学。通过多课时的交叉融合,做到动作规范。同时,帮助学生理解所学内容,使其能快速有序地布置大课间场地与器材,并在班级体育骨干的组织下有序完成练习。

(二)大课间中的“勤练”

将课堂教学内容巧妙设计并融合于大课间活动中,可以弥补体育课堂上练习时间相对有限以及“蜻蜓点水式”练习的问题。30分钟的大课间能够为体育课堂教学内容提供广阔的“勤练”空间,是一种可行的大课间活动设计思路,笔者总结需要做到以下3点。

1.体育教师要统筹规划,保证大课间活动组织有序。除主席台主持的体育教师外,其他体育教师在场地上流动,或分布在不同的练习区域、练习项目处进行专业指导。2.任课教师监督管理,维持学生练习的规范性。各班其他任课教师要融入到学生练习中,以形成合力;同时,在学生进行比赛时,要适时充当裁判,保证竞赛顺畅有序。3.体育骨干要上传下达,积极配合教师完成大课间活动,其主要负责布置本班活动区域器材与场地,带领学生进行练习,以榜样作用引领班级学生,提高学生练习效果。

(三)校运会中的“常赛”

只練不赛的体育活动是没有灵魂的,只有做到“常赛”,才能使大课间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学校体育工作计划要求,每学年要开展丰富多彩的小型比赛。将大课间活动的部分内容作为小型比赛项目的“预热”,使学校小型比赛与大课间活动有机结合起来,不仅可以丰富师生的课余体育文化生活,而且可以调动师生大课间活动的积极性。

学校将大课间活动的3部分内容设计成多个小比赛,如热身操比赛、跑操比赛、七年级运球绕杆往返+传球接力赛、七年级两人行进间传接球往返接力赛、八年级Tabata素质操比赛、九年级2min排球垫球积分赛、九年级篮球运球绕杆接力赛、九年级足球运球绕杆接力赛等。每两周进行一次常态化的比赛,比赛前两天体育组给出活动方案。在常规的大课间活动中,裁判员进入相应的学生活动场地,主席台广播指令宣布比赛开始,学生则开始比赛,最终以年级为单位评出一、二、三等奖。同时,将这些小比赛项目纳入当年校运会的集体项目。

(四)学校评优中的“评价”

评价能有效推动活动的良性循环,调动师生参与的主动性。建立在有针对性评价基础上的“学、练、赛”,才是有血有肉的“真学练”。一方面,联系年级部,与班主任一起做好详实的出勤、进退场秩序与队列情况等方面的记录,每学期在班级学生中评选校级体育活动先进个人,并在期末总结大会上进行表彰,激励学生参与大课间活动。另一方面,联系德育处,将大课间比赛评奖情况纳入文明班级评分内容,其中一等奖15分、二等奖12分、三等奖10分,以激发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同时,将大课间比赛评奖情况纳入优秀班主任考核内容,其中一等奖20分、二等奖15分、三等奖12分,调动班主任的参与与管理热情。

三、大课间活动实施成效与建议

(一)成效

大课间活动在“学、练、赛、评”四个阶段的实施过程中,首先是体育课堂以技术教学为主,其次通过大课间学生练习技术、巩固课堂所学,发展跑、跳、投等体能,为大课间时段以及运动会的“常赛”打下了坚实基础,最后在学期末结合学校评优进行学生、班级、班主任的多维评价,使大课间活动在组织形式、练习内容上融趣味性、健身性、竞争性、教育性于一体。结合学校特色,有效发挥了大课间在学校工作中“以体育人”的重要作用。

(二)建议

体育教师作为大课间活动的策划者与实施者,需高度重视大课间的内容建设,并不断学习“学、练、赛、评”一体化体育课程,完善理念,以“体育课的学会”为基础,以“大课间的勤练”为路径,以“运动会的常赛”为手段,以“学校评优中的评价”为导向,并与本校的办学特色有机结合;在活动形式的选择上要呈现多样性、趣味性,以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要设计出学生喜欢、效果显著、参与度高且具有本校或地方特色的大课间活动,使大课间活动的意义引申到“以体育人”的层面。

参考文献:

[1]吕恒莱.系统设置“三类”课程内容促进学校体育特色发展[J].中国学校体育,2020,39(10):29-32.

猜你喜欢

运球课间体育课
可有可无体育课?不!必须有!
完形填空一则
体育课上的“意外”
幼儿园大班篮球运球活动的实践探索研究
课间10分钟
课间10分钟
讨厌的理由
“双人运球”乐翻天
快乐课间
课间10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