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化心理护理对老年脑梗死患者的应用效果分析
2021-07-05何鋆鄱阳县人民医院江西鄱阳333100
何鋆(鄱阳县人民医院,江西 鄱阳 333100)
脑梗死是临床常发的脑血管疾病,主要发生于老年群体中,老年脑梗死患者在安全渡过急性发作期后,处于稳定期的患者也往往伴随着较强的身心应激反应,患者会对自身病情感到担忧、害怕,由此会产生不同程度的抑郁情绪,降低护理依从性,严重影响后期康复进程[1,2]。因此,需对老年脑梗死患者实施个性化心理护理,从而提升患者护理依从性,保证康复效果。基于此,本研究通过对我院老年脑梗死患者进行随机对照试验, 探讨个性化心理护理在老年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 年 6 月~2020 年2 月本院收治的64 例老年脑梗死稳定期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2 例。 观察组中男15 例、女17 例;年龄 60~78 岁(69.71±2.12)岁;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 6~11(8.51±0.16)分。 对照组患者中男 14 例、女 18 例;年龄 61~79(70.16±2.19)岁;NIHSS 评分 6~10(8.49±0.12)分。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NIHSS 评分等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病症与《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4)》[3]中急性脑梗死诊断标准相符;(2)处于稳定期,意识清晰,生命体征平稳;(3)患者和家属均知情同意。 排除标准:(1)合并其他神经系统疾病;(2)合并完全性失语或感觉性失语;(3)近期家庭有重大变故。
1.3 方法 两组均进行生活指导、用药指导以及康复功能训练。
1.3.1 对照组 在此基础上,对照组实施常规心理护理:(1)护理人员要了解患者兴趣爱好,根据患者喜好来布置病房,并且要确保病房整洁干净,给患者创造适合休息的舒适空间,可利用足部、头部按摩来帮助患者提升睡眠质量。 (2)护理人员要加强日常巡访,观察患者情绪,主动采用手语、文字、口语等方式与患者进行有效的交流,并要强调抑郁情绪的危害,了解患者产生抑郁情绪的原因,结合专业的心理学知识进行心理疏导。 (3)注重社会支持,要求家属关心陪伴在患者左右,帮助患者协调好亲友探视时间,寻求外在心理支持。
1.3.2 观察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观察组实施个性化心理护理:(1)提升患者认知度:积极查找、分析患者产生抑郁情绪的缘由,充分考虑患者文化程度后利用图画、宣传手册、音频等手段向患者宣教护理要点,日常康复训练配合注意事项以及保持良好情绪在后期康复中的重要性及必要性。 (2)激发患者康复信心:可组织经验交流会,邀请既往经康复治疗成功的患者现身说教,强化成功案例的心理暗示;也要联合医院组织专家座谈会,向患者推广专业的治疗及护理经验,增强患者康复信心。 (3)可根据情志相胜法中以怒胜思,以喜胜忧,以悲胜怒,以思胜恐原理,指导患者移情易性,可联合音乐疗法、情绪转移法、按摩疗法来引导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态,抵御不良情绪;并通过点头、微笑、按摩拍背等肢体接触的方式表达对患者的理解和支持。(4)关注患者康复训练情况以及抑郁情绪改善情况,分析当前患者抑郁情绪无法有效改善,以及康复训练过程中遇到的困难,要肯定患者所做出的努力、高度评价患者的进步处,对无法解决的困难提供意见及建议,并帮助患者做出新的努力,不断增强患者成功康复的自我暗示。 两组均干预至出院时。
1.4 临床观察指标 (1)两组抑郁情况比较:分别在干预前及出院时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4]评估患者抑郁程度,共20 个条目,各条目采取1~4 级评分法,总评分=20 个条目之和×1.25,分界值为 53 分,分值越小,抑郁程度越低。(2)两组护理依从性比较:在出院前评估患者护理依从性:完全遵医嘱定时规范实施相应护理为完全依从;基本遵从医嘱,偶尔有不规范配合行为为部分依从;不遵照医嘱实施相应护理为不依从。 总依从率=(完全依从+部分依从)/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SPSS 20.0 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表示,行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例(百分率)表示,行 χ2检验。 P<0.05 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干预前后抑郁情况比较 干预前,两组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出院时的SDS 评分显著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SDS 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 1。
表1 两组干预前后SDS 评分比较(,分)
表1 两组干预前后SDS 评分比较(,分)
n 干预前 出院时 t P观察组对照组32 32 16.706 10.234<0.001<0.001 t P 54.73±5.38 54.92±5.45 0.140 0.889 35.53±3.65 42.45±4.22 7.016<0.001
2.2 两组护理依从性比较 观察组干预期间护理依从性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护理依从性比较[n(%)]
3 讨论
脑梗死患者即使及时实施科学治疗后也会伴随着肢体活动以及语言功能障碍,会给稳定期患者的日常生活带来极大的不便,明显增加患者家庭负担,患者会由此产生较为严重的抑郁情绪[5]。 而患者一旦产生抑郁情绪后,又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后期护理依从性,进而延长康复进程,形成恶性循环,不利于患者预后的改善。
如何有效改善脑梗死稳定期患者的抑郁情绪,提升患者护理依从性是临床护理实践中关注的重点。临床实施的常规心理干预,虽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弱患者的抑郁情绪,但是该种心理干预针对性不强,所能发挥的效果有限[6]。 本研究中结果显示,出院时观察组SDS 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依从性较对照组高(P<0.05),表明将个性化心理护理用于老年脑梗死患者中,能有效减弱患者的抑郁情绪,提升患者的护理依从性。分析其原因为,个性化心理护理下首先采取多种方式向患者宣教脑梗死稳定期护理及配合要点,日常康复训练注意事项,保持良好情绪的重要性及必要性,不断提升患者的认知度,利于提升其护理依从性[7]。 通过组织经验交流会以及专家座谈会,利用成功案例暗示以及康复经验推广等多种方式激发患者的康复信心。针对有抑郁倾向的患者,医护人员可采取情志相胜法联合音乐疗法、情绪转移法、按摩疗法来引导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态,进而抵御抑郁情绪[8]。 并且,个性化心理护理模式下医护人员站在患者角度,主动去了解患者当前遇到的困难,并正面反馈患者,给予患者肯定与支持,最大化地挖掘个体的优势和能力,积极调动患者消除抑郁情绪的积极性以及主动配合护理干预的能动性,在减弱患者抑郁情绪的同时也能有效提升患者护理依从性[9,10]。
综上所述,在老年脑梗死患者中实施个性化心理护理,能有效减弱患者的抑郁情绪,提升其护理依从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