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岗位能力培养的工程造价专业课程体系重构研究与应用

2021-07-05李月莲

福建建筑 2021年6期
关键词:计价计量课程体系

李月莲 李 杰

(1.福建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福建福州 350001; 2.福建工程学院管理学院 福建福州 350001)

0 引言

2018年,工程造价咨询行业从业人员537 015人,营业收入1721.45亿元,分别比上年增加5.81%和17.2%[1];2019年,工程造价咨询行业从业人员586 617人,营业收入1836.66亿元,分别比上年增加9.2%和6.7%[2]。可见,行业的持续发展必然引起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学历教育的快速膨胀。据悉,目前福建省开设有工程造价专业的本科高校有14所,高职高专院校有24所,各院校专业办学水平良莠不齐,存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不合理,课程体系设置滞后性与封闭性,没有建筑施工技术实践教学条件的支撑,或师资力量薄弱、缺乏企业实践经验带头人等问题,专业办学的低门槛和行业对专业人才的高要求之间矛盾日益突出。因此,研究高职院校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的定位、重构工程造价专业课程体系,对于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的作用。

1 高职院校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的定位

拓展全过程工程咨询已经成为工程造价咨询行业、企业业务发展方向,全过程工程造价管理作为全过程工程咨询的主要内容,贯穿于项目建设的决策阶段、实施阶段和运行维护阶段,目前高职院校主要以培养适应实施阶段工程造价管理岗位能力要求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并通过执业教育或继续教育在毕业后3~5年获得二级造价工程师执业资格,因此,高职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的定位不仅要以教育部门的标准为基础,也要基于行业发展对岗位能力的要求。

教育部《高等职业学校工程造价专业教学标准》明确提出,本专业毕业生应达到“能够编制建筑工程预算、工程量清单、工程量清单报价、工程结算”等专业能力要求。《造价工程师职业资格制度规定》中关于二级造价工程师可独立开展工作内容有:建设工程工料分析、计划、组织与成本管理,施工图预算、设计概算编制;建设工程量清单、最高投标限价、投标报价编制;建设工程合同价款、结算价款和竣工决算价款的编制。

由上述可见,工程造价岗位专业能力中最基本的是编制施工图预算为目标的计量能力与计价能力,并以该能力为基础培养设计概算、合同价款编制、工程结算和项目决算专业能力。

2 高职院校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

目前,在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由于对已有知识技能的积累要求高及教学条件的限制,普遍存在计量能力强、但计价能力弱,手工计量能力强、软件计量能力弱的现象。毕业生需要经历入职前较长的岗位培训期,才能初步具备工程造价岗位的专业能力。同时毕业生就业岗位较为宽泛,涉及到土建造价员、安装造价员、装饰造价员、施工员、招投标代理、资料员、BIM建模员等岗位。而这些岗位需要的专业技能又各有侧重,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难以对上述岗位所需职业能力均能给予优质培养。

作为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学历教育的高职院校,如何构建与岗位能力实质上响应的人才培养体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成为亟待解决的课题,重构课程体系,更是迫在眉睫。

3 高职院校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的应对策略

从2019年全国造价咨询产业现状可知,传统工程造价咨询业务近占全部营业收入的一半,房屋建筑工程专业继续占领主流地位;新型全过程工程咨询业务收入以25.5%增长速度崭露头角,与实施阶段、竣工阶段咨询业务几近三分天下,具体如图1所示。

图1 全国造价咨询产业现状

福建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工程造价专业通过产业现状分析及学校背景,确定以房屋建筑工程专业的工程造价为培养方向。通过分析岗位专业能力要求、引进BIM技术,重构课程体系,培养核心能力;以就业为导向,基于岗位要求、实施分方向教学与1+X证书制度,实施精准、因材施教教学理念,实现学生尽快上岗目标。

3.1 分析职业能力、重构课程体系

通过调研,解构分析了工程造价岗位专业能力,即“精准算量、套用定额、准确核量、价格调整”等4个环节,这4个环节贯穿实施阶段与竣工阶段工程造价确定全过程,环环相扣,循序渐进,其中最基本的专业技能体现在根据设计文件和施工组织设计进行工程量计算与计价,为此提出“能识图、懂工艺、会手算、精电算、可计价”五位一体的专业能力培养目标,如图2所示。

图2 工程造价专业的专业能力

针对实际培养中“手工计量能力强、软件计量能力弱”的现象,应从分析工程算量的途径,诸如传统手算、excel公式表计算、三维构件计算,直至目前利用BIM建模基础上一键算量。BIM技术对工程造价领域的最主要价值,一在于提高工程量计算的效率与准确性,二在于真正实现造价全过程管理。2017年学校工程造价教学团队引进BIM技术,在2017级课程体系纳入相应的软件算量课程如《Revit建模》《BIM土建算量》《BIM安装算量》,并在2019级工程造价专业中新设置《BIM项目管理》课程,具体如图3所示。通过强化教师新技术新技能的培训学习,采购相应的预算软件,确保“有课上、有人上、有地方上”。BIM相关课程的增设,使得学生能很好地掌握BIM建模与计量技能,并能运用BIM模型结合工程管理相关知识重点掌握项目实施阶段的BIM5D管理,从而实现“精电算”及培养BIM复合型人才目标[3]。

3.2 强化识图技能,夯实技术基础

识图能力作为最初始的岗位能力,在课程体系中由《建筑构造与识图》《平法识图与钢筋算量》《设备施工图识读》三门课程支撑,形成建施图识读、结施图识读、设施图识读三大模块体系,并在后续的核心课程中不断强化对全面精准识图能力的培养。

施工工艺及管理能力的培养,则通过开设《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建筑设备工程》《建筑施工组织》三门课程来支撑,重在阐明建筑工程与安装工程常用的施工方法、施工流程、施工要点及施工组织设计等内容;为后续的计量计价课中进行的列项、项目特征描述、定额工程的组价等教学任务打下基础。

3.3 重新定位课程标准、编制相应特色教材

针对实际培养中“计量能力强、计价能力弱”的现象,通过对传统的手算课程如《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安装工程计量与计价》《装饰工程计量与计价》等专业核心课程,进行课程标准的重新定位,将教学重点逐步过渡到“会手算、可计价”目标上,通过重组教学内容,引入计价软件,编制高质量的校本教材、建设在线课程等,如图4所示,实现课程内容与职业要求之间的有机衔接,确保培养目标整体得以实现[4]。

(a)灌注桩工程案例工程教学内容 (b)灌注桩案例工程晨曦计价成果图4 《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教材的典型案例对应的部分授课内容

3.4 以就业为导向,实施分方向教学

毕业生首个工作岗位调研结果显示,土建造价、安装造价、内业管理和施工管理岗位位列前四;在校生期望工作岗位,根据调研结果为土建造价、安装造价、装饰造价和内业管理岗位位列前四位,显示出在校生渴望强化专业技能的形成,具体如图5所示。

(a)毕业生

(b)在校生

根据上述调研结果,将专业目标岗位定位于土建造价、安装造价岗位。在夯实土建造价岗位能力的基础上加增安装造价岗位的相关课程,同时兼顾BIM技术、装饰造价、内业管理和施工管理的岗位需求。通过设置“职业能力课程模块限选”课程(图3),并在第三学年实施分方向教学,学生根据自己就业规划和主动学习意愿,选择其一进行深入学习。如学生选择“安装预算”这一限选模块,那么学生前期已必修《建筑设备工程》《设备施工图识读》《安装工程计量与计价》与《BIM安装算量》这4门课,初步具备工艺、识图、手算、电算与计价等安装造价基本技能。在此基础上,通过《安装工程量清单编制》《安装工程控制价编制》及《安装预算实务》这3门课共108课时的专项学习,可以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安装造价技能,再通过为期6个月的顶岗实习企业实践,基本具备安装工程造价岗位的专业能力,学生可以更好实现入职准备顺利就业[5]。

3.5 育训结合,实施1+X证书制度

近年来,越来越多应届毕业生选择通过3+2专升本考试的途径提升学历。2019年教育部提出“1+X”证书制度的试点工作,新形势对实现人才培养目标提供了新契机,也提出了新挑战。那么,如何在有限课时中科学分配,既能为学生的学历提升提供条件,又能顺应职业教育发展趋势。就需突破课程体系的封闭性,设置“个性发展模块”课程(图3),形成学分置换机制,实现“学生为本”教学理念。

造价专业适合开展1+X建筑信息模型(BIM)(工程管理方向)与工程识图两个证书试点工作,将证书标准融入到课程体系中,实现“书证融通”, BIM证书对应关系,如表1所示。由表1可见,BIM证书要求的内容均有相应课程的支撑,但要提高考试通过率,还是有必要进行专门培训。实施学分置换,学生可以自由选择学校或企业组织的1+X证书培训, 进一步体现学生自主性,通过1+X证书考试,就可以在学分银行存上学分,实现终身教育理念。

表1 BIM职业技能等级与工程造价专业课程书证对接表

4 高职院校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的实践成效

4.1 构建以岗位能力为核心的课程体系

以土建造价、安装造价岗位的专业能力要求为抓手,兼顾BIM技术、装饰造价、内业管理、现场管理岗位能力需求,形成以“能识图、懂工艺、会手算、精电算、可计价”造价技能为主线,BIM技术赋能、1+X书证融通,重构课程体系,有力保障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4.2 分方向教学,实施“精准教学”“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

分方向教学,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就业规划和主动学习意愿,选择其一进行深入学习,以期达到快速上岗或更接近期望的目标。分方向教学是为了满足学生就业岗位的多样性,充分体现“以生为本”“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

4.3 形成 “教学实践相长”的教师成长模式

教学团队在学习BIM新技术、编写专业教材、制定课程标准、建设在线课程、指导顶岗实习、开展课题研究等过程中要不断深入合作企业,加强专业实践;同时分方向教学的实施,进一步促使教师根据自己教学特长强化自身专长,在专长领域内做出更多成绩,从而能很好地满足分方向精准教学需求,提升教学质量。在这个过程中逐步形成“教学实践相长”的教师成长模式。

猜你喜欢

计价计量课程体系
高速公路合同计量变更管理策略
三维视角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艺养教育”凝练与艺美课程体系建设
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下的工程预结算审核
计量检定在食品行业中的重要性
工程造价计价模式和造价控制分析
建筑工程预结算中的定额与清单计价应用
医学类普通高校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构建研究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基于因子分析的人力资本计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