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青海省海东市三区县古树名木特征分析

2021-07-04贾慧萍魏晶晶王志鸽朋毛德吉王清华王慧春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 2021年6期
关键词:海东树龄古树名

胡 樱,贾慧萍,魏晶晶,王志鸽,朋毛德吉,王清华,王慧春,2,3*

(1. 青海师范大学 生命科学学院,青海 西宁 810008; 2. 青海省青藏高原药用动植物资源重点实验室,青海 西宁 810008; 3. 青海省青藏高原生物多样性形成机制与综合利用重点实验室,青海 西宁 810008; 4. 青海省海东市平安区峡群林场,青海 海东 810600)

古树是历史文化与自然变迁的重要承载体,在植物演化、历史变迁、自然景观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还具有降尘、降噪、维持生态平衡等重要生态功能[1-3]。名木是指珍贵、稀有及具有重要价值、纪念意义的树木[4]。青藏高原作为“世界屋脊”和“地球第三极”,不仅孕育了丰富的少数民族历史文化,而且是亚洲乃至北半球气候变化的“感应器”和“敏感区”,是我国与东亚气候系统稳定的重要屏障[5]。目前,张富强[6-7]对青海省民和县与互助县古树资源进行了调查与分析,发现民和县境内共有古树32株,以青杨(PopuluscathayanaRehd.)、旱柳(SalixmatsudanaKoidz.)、胡桃(JuglansregiaL.)等为主;互助县共有55株古树,均为三级保护,以青杨、青海云杉(PiceacrassifoliaKom.)为主,且两县古树大部分散生于乡村。在西藏自治区境内,扎西次仁等[8]对仁布县古树进行调查与统计,该地共有古树10 327株,以蔷薇科、杨柳科的古树为主;尹惠妍等[9]统计了昌都市257株古树,以藏川杨(Populusszechuanicavar.tibeticaSchneid.)、昌都杨(PopulusqamdoensisC. Wang et Tung)、核桃为主。因此,本研究通过对青海省海东市平安区、乐都区以及互助土族自治县古树名木的调查与分析,找寻研究区历史变迁中的民族文化遗产,以期为青藏高原的生态、文化和经济建设提供参考。

1 研究区与方法

1.1 研究区概况

海东市位于青藏高原东部,因位于青海湖以东而得名,地理坐标100°41′ E~103°04′ E、35°25′ N~37°05′ N,属于青藏-黄土高过度带,气候干旱少雨,为半干旱大陆性气候。年平均气温3.2~8.6℃左右,年平均降水量在319.2~531.9 mm之间,日照时长,昼夜温差大,太阳辐射强[10]。主要分布有以短花针茅(StipabrevifloraGriseb.)、西北针茅[StipasareptanaBecker var.krylovii(Roshev. ) P. C. Kuo et Y. H. Sun]、长芒草(StipabungeanaTrin.)为优势种的温性草原,以青海云杉、祁连圆柏(SabinaprzewalskiiKom.)、山杨(PopulusdavidianaDode)为优势种的森林植被,以矮生嵩草[Kobresiahumilis(C. A. Mey. ex Trautv.) Sergiev]、高山嵩草(KobresiapygmaeaC. B. Clarke)为优势种的高寒草甸,以金露梅(PotentillafruticosaL.)、山生柳(SalixoritrephaSchneid.)、杜鹃(RhododendronsimsiiPlanch.)为优势种的高寒灌丛[11]。海东市是青海省开发较早、文化历史悠久的城市,史称“河湟间”或“河湟地区”,先后发掘了仰韶文化、马家窑文化、齐家文化、辛店文化、卡约文化等历史遗址,下辖乐都区、平安区和互助土族自治县、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化隆回族自治县、循化撒拉族自治县4个县。本研究以相互毗邻的乐都区、平安区和互助土族自治县为研究区,调查其古树情况。

1.2 研究方法

在查阅资料文献的基础上,采用实地调查和居民访谈相结合的方法,调查了研究区符合《古树名木鉴定规范》(LY/T 2737-2016)[4]的所有古树名木,记录了其种类、数量、树龄、树高、胸径、冠幅、生境条件、生长现状以及受威胁程度等情况[12],并进行了健康等级评价,如表1所示。数据采用SPSS 19.0和Excel 2010软件进行分析处理。

表1 研究区古树健康等级评价标准Table 1 The evaluation criteria of growth potential grade of older trees in the study area.

2 结果与分析

2.1 数量及科属特征

研究区共调查到古树名木548棵,分属12科20属30种,如表2所示。从物种组成来看,白桦有168棵,占比最高,达30.66%;雪松、垂枝柏、洮河柳、新疆杨、花叶海棠、杏树、天山花楸、色木槭、紫丁香仅有1棵,皆占0.18%,两者差距较大。在生活型方面,研究区仅存在针叶和落叶阔木两种类型且落叶阔木占有优势,占78.28%。数量达到10以上的有白桦、青扦、青杨、旱柳、梨树、榆树、青海云杉、冬瓜杨、暴马丁香、槐10种,除青扦、青海云杉外生活型均为落叶阔木,其中数量50种以上白桦、青扦、青杨、旱柳4种,占比68.61%;桦木科、杨柳科、松科、蔷薇科在数量上占有优势,分别占总数的32.30%、27.92%、19.53%、7.48%。综合以上情况,蔷薇科、杨柳科具有优势。

表2 研究区古树名木数量特征Table 2 The quantitative characteristics of old and notable trees in the study area

2.2 生境分布特征

如图1所示,将古树名木生境分为林区、村落、寺庙、道路、政府、住宅、学校、公园8类,分别占50.00%、31.39%、9.12%、3.47%、2.19%、1.46%、1.28%、1.09%。其中,林区、村落、寺庙占比较高,林区属于人类活动较少且管理较为规范的区域,公园、村落等其他区均属于人类活动频繁且管理较为松散的区域。

图1 研究区古树名木生境分布情况Fig. 1 The habitat distribution of old and notable trees in the study area

2.3 生长情况

图2依据《古树名木鉴定规范》的分类标准,将调查记录的古树名木进行分类统计,其中“正常株”256棵,占比46.72%;“衰弱株”198棵,占比36.13%;“濒危株”86棵,占比15.69%;“死亡”8棵,占比1.46%。

图2 研究区古树名木健康等级Fig. 2 The health grades of ancient and old trees in the study area

将研究区古树按树龄大小分为三级古树(树龄100~299)、二级古树(树龄300~499)、一级古树(树龄≥500)。其中,三级古树占比94.89%,是研究区古树分级的主要类型;二级与三级古树占比较低,分别占4.56%、0.55%。可以从树龄分级看出研究区古树树龄集中在100~299年,如图3所示。

图3 研究区古树分级情况 Fig. 3 Grading of ancient trees in the study area

2.4 结构特征

表3展现了研究区古树名木冠幅、树高、胸径具有明显的相关性。说明在一定程度上他们之间呈正相关,即冠幅越大的古树名木对应的树高与胸径也越大,符合一般生物学特征,研究区古树名木总体生长态势较好。

表3 研究区古树名木冠幅、树高、胸径相关性Table 3 Correlation of crown width, tree height and chest diameter of old and notable trees in the study area

如图4所示,研究区古树名木及结构统计中,树高主要集中在17~28 m,占比70.26%,平均树高21.53 m(图4a);冠幅主要集中在7~21 m,占比74.09%,平均冠幅14.66 m(图4b);胸径主要集中在51~100 cm,占比78.47%,平均胸径75.32%(图4c)。

图4 研究区古树名木树高(a)、冠幅(b)、胸径(c)级结构Fig. 4 The grade structure of height (a), crown width (b) and chest diameter (c) of old and notable trees in the study area

2.5 属的区系分布

根据吴征镒先生中国种子植物属的分类原则[13],将研究区古树名木分为世界分布、泛热带分布等15种类型,如表4所示。北温带分布占60.00%,旧世界温带分布、东亚分布各占10.00%,热带亚洲分布、温带亚洲分布、地中海地区西亚至中亚分布、中国特有分布各占5.00%,无其余分布。温带成分占75.00%,说明该地古树名木温带成分占主导。

表4 研究区古树名木区系分布统计Table 4 The flora distribution statistics of ancient and famous trees in the study area

3 讨论与结论

青海省海东市二区一县共有古树名木548棵,分属12科20属30种,较大程度补充了张富强[10-11]所调查到的古树名木(民和县与互助县共87株)。该研究区古树资源较为丰富,主要以白桦、青扦、青杨、旱柳为优势种,这些树种具有耐旱与寒的特点,能适应青藏高原气候特点,是植物长期演变的结果[5]。同时,该研究区古树资源主要分布在林区、村落与学校环境中,其中“林区”是古树最大的庇护伞,在林场制度与有力监管下能较好生长;村落与寺庙对古树也有较好的保护作用,这种保护依赖于人们的信仰[14]。该研究区古树的生长状况与其冠幅、树高、胸径有一定联系,且三者之间在一定程度上呈正相关。研究区古树具北温带特性(温带成分占比75%),这与研究区所处的北温带气候区保持高度统一,虽然有微弱的热带成分渗入,但总体上植物区系与气候类型统一。此外,该研究区地处青藏高原这一特殊的地理环境,受海拔、气候、地形等生态因子影响,同时,该研究区古树保护机制并不完全,调查中发现针对古树的保护手段不足,需要建立科学合理的保护机制。图5展示了调查区部分古树保护情况。基于调查结果,提出以下建议:

图5 研究区古树实地照片Fig. 5 Ancient trees in the study area the photographs

(1)“因地制宜,因树而异”建立保护方案。在林区等野外人为干扰力小的区域可以采用防虫、防病、防火灾相结合的方式,在学校、村落、政府的人为干扰较强的区域,可以采用防虫、防病、宣传、挂牌、定期监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古树保护。

(2)在古树保护工作中尊重民间传统文化。研究区汇集藏传佛教、伊斯兰教、道教等,具有典型的青藏高原多民族、多文化交汇特点。因此,在古树保护过程中以充分考虑这一因素,尤其是散生于村落、寺庙、道路等生境中的“神树”,不能阻止居民祭拜,但也要有一定的保护措施,如加装围栏、存放灭火工具、定期清理祭拜品等。

猜你喜欢

海东树龄古树名
2022 年全国古树名木保护科普宣传周启动
“首届古树名木保护摄影大赛”征稿启事
女性多练深蹲好处多
筑梦海东,遇见未来
筑梦海东,遇见未来
保护好古树名木亦是文化传承
干旱荒漠区2个‘早酥’梨品种光合特性与树龄的相关性研究
不同树龄赤霞珠葡萄果实性状及品质的差异分析
巨尾桉不同树龄及染虫状态桉叶油的成分分析
阅读花瓣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