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胸苷激酶1在胃癌诊断及预后评估中的意义

2021-07-04徐绮华林秀强广东省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胃肠肿瘤内科广东佛山528000

广东医科大学学报 2021年3期
关键词:萎缩性胃溃疡息肉

徐绮华,林秀强,胡 斌 (广东省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胃肠肿瘤内科,广东佛山 528000)

胸苷激酶1(TK1)是脱氧核糖核酸补救合成途径的限速酶,能在腺嘌呤核苷三磷酸存在的情况下催化脱氧胸腺嘧啶形成单磷酸胸腺嘧啶,在反映细胞增殖活性中具有较高的可信度[1‑2]。TK1 已成为许多恶性肿瘤诊断及预后判断的特异性物质,许海周等[3]研究发现血清TK1 水平越高,直肠癌患者预后越差。薄维波等[4]研究发现TK1 在原发性肝癌的诊断和预后预测中均具有良好的效能。本研究观察了胃癌(GC)患者血清TK1 水平及病灶组织内TK1 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在胃癌诊断及评估预后的价值,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病例与分组

选取本院2014.01-2016.01 间收治的60 例胃癌(胃癌组)、20 例胃溃疡(胃溃疡组)、20 例萎缩性胃炎(萎缩性胃炎组)和20 例胃息肉(胃息肉组)纳为研究对象。胃癌、胃溃疡、萎缩性胃炎及胃息肉患者均行胃镜检查,必要时行组织活检确诊。其中胃癌组男33例,女27例;胃溃疡组男11例,女9例;萎缩性胃炎组男12例,女8例;胃息肉组男10例,女10例。胃癌、胃溃疡、萎缩性胃炎、胃息肉组患者的平均年龄分别为63.2、60.6、59.9、62.3 岁。4 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无明显差别。本研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1.2.1 试验标本采集(1)分别采集4 组患者血清,3 500 r/min 离心5 min 分离,吸取适量血清储存于EP管内待用。(2)收集60例胃癌标本病灶组织标本及60例胃良性病变者(胃溃疡组、萎缩性胃炎组和胃息肉组)病灶组织,置于4%福尔马林溶液中固定,酒精梯度脱水,石蜡包埋,5 μm厚度连续切片。

1.2.2 检测方法(1)血清TK1 检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TK1 含量,试剂盒为武汉华美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的人可溶性TK1 酶联免疫试剂盒。严格按照实际和相关步骤进行操作,最后以标准品浓度作为纵坐标,标准品对应的OD 值作为横坐标,输入软件后绘制出标准曲线,得出样本中血清TK1 含量。(2)免疫组化SABC 法检测病灶组织内TK1表达量:石蜡切片行HE染色,后依次进行切片常规脱蜡至水‑抗原修复‑阻断内源性过氧化物酶‑滴加一抗‑DAB 显色‑复染和反蓝‑梯度酒精脱水‑透明‑封片等步骤。

1.2.3 结果判断 两位医师采用半定量法单独判断染色结果。TK1 免疫组化染色主要定位于癌细胞胞浆内,呈棕黄色至棕褐色,灶性或弥漫性分布。每张切片首先在低倍镜下观察,再在高倍镜下观察同一标本切片癌组织阳性染色区,至少测定10 个视野,以100 个细胞中阳性反应细胞占比计算染色强度指数,其中阳性反应细胞占比0~5%记为-,占比6%~25%记为+,占比26%~50%记为++,占比≥51%记为+++。

1.2.4 观察指标及评价方法 ⑴4 组血清TK1 水平;⑵以胃癌患者作为疾病组,其他良性胃病变患者(胃溃疡、萎缩性胃炎、胃息肉)作为对照组,绘制ROC 曲线,分析血清TK1 在诊断胃癌中的价值;⑶比较胃癌组织与良性胃病变组织内TK1 阳性表达情况;⑷分析胃癌组织中TK1 阳性表达量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间的关系;⑸绘制Kaplan‑Meier 生存曲线,分析TK1阳性表达量者与阴性表达者生存情况。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9.0 软件处理,计量资料以表示;计数资料采用(校正) χ2检验,绘制ROC 曲线,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血清TK1水平

胃癌组、胃溃疡组、萎缩性胃炎组及胃息肉组患者的血清TK1水平分别为(121.15±22.05)、(80.15±11.36)、(78.69±12.41)和(81.25±12.03) μg/L,胃癌组的血清TK1 水平明显高于其他3 组(均P<0.01),其他3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 血清TK1对胃癌的诊断效能

以胃癌组作为疾病组,胃溃疡、萎缩性胃炎等其他胃病变组作为对照组,绘制ROC 曲线发现,当血清TK1 超过95.59 μg/L 时,其诊断胃癌的效能最高,AUC=0.750,95%CI为0.658~0.842,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83.3%和70.0%。

2.3 胃癌组与胃良性病变组病灶组织内TK1 阳性的表达情况

胃癌组织中TK1 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胃良性病变组织(P<0.05),见表1。

表1 胃癌组与胃良性病变组病灶组织内TK1阳性表达情况比较

2.4 TK1与胃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间的关系

病灶组织内TK1 阳性表达与胃癌组织学分级及肿瘤直径有关(P<0.05),见表2。

表2 TK1与胃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间的关系分析 (例)

2.5 胃癌组织内TK1 阳性表达组与阴性组5 a 生存曲线的比较

TK1 阳性表达者5 a 无瘤生存期低于阴性组,两组5 a 生存曲线差异显著(Log Rank=3.402,P=0.034),见图1。

图1 胃癌组织内TK1阳性表达组与阴性组5 a生存曲线的比较

3 讨论

GC 是世界范围内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病死率位居肿瘤相关死因第二[5‑7]。早期胃癌无特异性表现,且缺乏胃癌根治术后患者预后判断的有效标准,故胃癌的早期诊断及预后判断依旧是临床研究的重点。

肿瘤细胞过度增殖与癌变发生、发展及术后肿瘤转移及复发间均存在密切关联,TK是DNA补救合成途径的限速酶,在细胞增殖活动中发挥重要作用[8‑10]。TK1是TK亚型中的一种,存在于细胞浆内,其活性与细胞周期性改变密切相关。当细胞进入休眠期时,TK1 活性低;当细胞进入S 期时,其活性迅速增长,至G2 期达到高峰。成人体内TK1 含量很少,但机体存在癌变时,机体TK1含量剧增[11]。血清学检查操作简便,对被筛查者造成的痛苦小,是临床上常使用的检查方法。

本研究对胃癌、胃溃疡、萎缩性胃炎及胃息肉患者的血清TK1水平进行检测,结果显示胃癌患者血清TK1水平明显高于其他3组(P<0.01)。将胃癌患者作为疾病组,其他胃病变患者作为对照组,绘制ROC 曲线发现,当血清TK1 超过95.59 μg/L 时,其在诊断胃癌中的效能最高,AUC=0.750,95%CI为0.658~0.842,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83.3%和70.0%,提示血清TK1在诊断胃癌中具有较高的效能。但本研究将其他胃病变组纳为对照组,并未对血清TK1在筛查早期胃癌中的价值进行研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除筛查胃癌外,对行胃癌根治术治疗患者预后的判断也是临床关注的重点。本研究对60 例胃癌患者进行5 a 随访,其中39 例预后良好,21 例发生复发或转移。比较其与胃良性病变患者病灶内TK1 阳性表达情况发现,胃癌患者病灶组织内TK1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良性病变组织;此外,胃癌预后良好组病灶组织内TK1 阳性表达量也明显高于预后不良组(P<0.05),提示病灶内TK1 阳性表达量可能影响患者预后。

目前,TK1 已被证实与多种恶性病变相关。郑建坤等[12]研究发现,前列腺癌组织内TK1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前列腺增生组织,且其表达量与前列腺癌组织学分级和临床分期明显相关。王永堂等[13]研究发现,骨肉瘤组织内TK1 阳性表达率为80.82%,明显高于骨软骨瘤组织的13.04%,且TK1 表达水平与骨肉瘤Eneeking分期、软组织浸润、肺转移间呈明显相关性。本研究分析胃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与TK1 表达情况间的关系发现,组织低/未分化者及肿瘤直径>5 cm者病灶组织内TK1 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高分化及肿瘤直径≤5 cm 者(P<0.05),提示TK1 表达量与胃癌患者组织分化及肿瘤直径间关系密切。江蓓蕾等[14]研究也发现,消化道恶性病变患者的血清TK1水平明显高于正常者,且随着患者癌变TNM 分期的上升,血清TK1水平不断升高,提示TK1与消化道恶性肿瘤病情关系密切。

绘制Kaplan‑Meier 生存曲线,比较TK1 阳性胃癌患者及阴性患者5 a 无病生存情况发现,TK1 阳性表达者5 a无瘤生存期低于阴性组,两组5 a生存曲线差异显著(Log Rank=3.402,P=0.034),提示TK1 在患者预后判断中的价值。

综上,TK1 与胃癌发生及发展密切相关,在诊断胃癌及预测患者预后中均具有一定的效能。

猜你喜欢

萎缩性胃溃疡息肉
补虚解毒化瘀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随机对照试验
胃息肉会发展成胃癌吗?
猪萎缩性鼻炎的防治
你真的了解子宫内膜息肉吗
辣椒素-预防胃溃疡的发生
60例中医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观察
ER、PR、Ki-67在绝经后子宫内膜息肉中的表达
息肉样黑素瘤一例
中医食疗治疗慢性胃溃疡30例
奥美拉唑联合黄连素治疗胃溃疡4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