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财务共享环境下的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研究
2021-07-04黄小雪
黄小雪
摘 要:信息化的提升和推进,让财务工作发生了不小的改变。为了提高单位信息化的普及率,优化财务管理效率,减少人力物力和时间的浪费,不少事业单位开始尝试财务共享模式。环境的调整,导致了单位中内部控制标准的调整。本文以事业单位财务共享为前提,了解在这一情况下的内部控制水平,希望提高事业单位内部管理的水平。
关键词:事业单位;财务共享;内部控制
财务共享模式被美国的福特公司第一次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并展现出不俗的实力,不光大幅度削减了财务管理的开销,同时也减少了人员浪费现象,优化财务管理水平,因此成为国内事业单位优化管理模式的参考案例之一。
由于信息和科技水平的持续抬升,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要求有所降低,不少事业单位开始尝试和学习,建设财务共享中心一时成为热门趋势。不过,因为财务共享模式给过去的会计模式造成了转变的影响,不少业务步骤出现了大幅度变化,之前的内部控制模式不再适用,事业单位要以财务共享模式为标准再次打造出具有针对性的内部控制模式,确保财务共享中心给单位创造福利的时候不会产生较高的风险性。
一、相关研究成果分析
2018年国内有关研究者参考了案例,探讨如何让单位和企业从源头上彻底根除代理人伪造的内部控制漏洞,于是出现了最低数额的模式。此模式表示代理人愿意采取伪造手段时所能够获得的最少的利润数额。也就是说代理人一旦进行造假活动,能够获得大于等于最低数额的利润,若是低于该数值,则造假行为会被视作不合算而被放弃。按照信息和资料的描述,能够发现事先进行充足到位的预防和准备工作能够最大程度地避免造假行为的发生,这比时候发现问题才进行惩处效率更高,也更有效。凭借建立并落实优质的内部控制模式来寻找造假的情况,可以尽量维护单位的利益,减少损失,降低和预防今后出现造假情况的概率。同时,最低数额的大小和作业链的大小呈正比。作业链增长,不同事项内的工作划分会更精细,因此代理人作假的难度被提高,需要承担更高的暴露风险和压力,放弃造假的概率也就更大。
海外学者针对共享服务的学习和研讨发展到了相对完善的步骤,然而现金依然缺乏整体性。学者们的论点和研究设计大量的案例,归纳之后主要包含了判断依据、时期阶段、管控约束和总结经验这几个要点。其中,总结经验的部分没有足够的支撑和案例,缺乏相应的研究。并且由于研讨策略、知识派系和计算手法的差异,很多资料和数据无法放在一起进行横向对比和总结概括。这一点上还是需要学术界的努力,应该形成规范的统一标准。同时也要了解不同案例的异同点和可参考点,让之后的研究能够归总归纳,提高研究质量。
有关内部控制的讨论,还是涌现出不少有意义的结论。刘明辉等(2002)结合系统论和契约经济学,深入研究了内部控制的价值和作用,表示内部控制不仅仅是要将企业的各个部分联结到一起进行管控,实际作用是为了让重要的环节和流程能够形成一套完整的体系,为达成共同的追求而一致努力,同时保持平衡。内部控制的根本在于填补企业的漏洞,提高综合管控和工作价值。朱荣恩等(2003)参考国外法案,并结合我国实情给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水平考核提供优化的思路。周小燕等(2013)将定量和定性研究综合在一起,以定性为前提,结合综合评估手段打造定量研究模式,给内部控制质量更公正的判断。
在财务共享途径对内部控制的作用方面,李慧智(2016)认为财务共享就是将整体结构进行升级,并且精简流程、提高实操水平和效率、减少浪费、运用信息技术力量等。以业务开展作为首要前提和重点,但这样的做法肯定会对之前的财务处理造成部分影响。吴一平(2014)了解财务共享中心的根本、设置思维、阶段、权责划分和信息技术配合有关的瓶颈,叙述了借助内部控制手段突破瓶颈的想法。
二、财务共享中心的理论分析
二次工业革命结束后,欧美国家的经济增长极快,大批全球知名企业在这个时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与此同时,市场的竞争和压力也随之上涨,为了能够适者生存,企业和行业内的研究员开始寻找创新的管理途径,于是便促使了共享服务的诞生。共享服务的理念是把不同机构中性质一样的内部事项统一起来纳入一个模块,借助相同的资源来解决这项事项,从而减少开支并优化效率。财务共享服务便是其中一个种类,也是广泛被应用的热门领域。福特公司就打造了全球首个财务共享中心,财务共享也慢慢走上了应用和完善的道路,通过各种案例证明确实具备应用的价值。
财务共享中心把原本散乱且繁杂的基础工作统一到一起,以独特的手段进行整理后再次分配归类,中心内的工作者只需要持续完成同一类业务,就像工厂中的流水线工,不断重复类似的工作,对工作的熟练度自然很高,工作效率和速度节节上升。这样还能够有效拉长作业链,可以提高安全水平。同时,中心会采取轮岗模式,为的是避免工作者长时间进行一成不变的任务而感到枯燥和厌烦,也会让职员了解到不同事项有关的工作内容,更利于掌握综合業务情况。其次,进行轮岗还降低了滥用职权和作假谋私的概率。拉长作业链和实施轮岗模式双管齐下,财务共享中心降低了风险,提高了综合实力和总体价值。
三、财务共享环境中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优化分析
(一)制度改进
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通过自身设置,需要不同角度和条件的协作、约束来达到事业单位的追求结果。根据控制的区域不同,包括会计和管理两个类别。会计控制用于保障事业单位的资产安全、提高会计信息水平、监督财务工作的开展状态。而管理控制则是让事业单位根据国家指引的方向开展计划和落实工作,促进单位事项顺利完成的同时,尽可能提高回报、效果和效率的管控措施。财务共享模式中的内部控制进步,必须以掌握共享中心工作的情况和步调后改良改进为前提,才能顺利开展和推进相关工作,保障单位安全。
财务共享中心在整理账目、出具报告和资金进出管控的前提下,也应该兼顾改善服务水平、优化服务态度的任务。所以财务共享中心不光只考虑会计范畴的事项,还要兼顾管理范畴的工作。责任会计模式是借助合理的责任划分和落实标准,同时配备奖惩要求和处理办法来实现管控的机制。此类责任要求要能够对应到工作中,细致到能够对应到不同的岗位上,明确指出对各个岗位的要求等。财务共享中心需要具备责任会计模式,对职工的水平和工作成果、不同阶段的对象等展开评估和反馈工作,实现有效监督和公平公正的奖惩,优化共享中心的服务水平。同时,信息系统是共享中心必不可少的部分,必须发挥有效的作用,这也需要与之对应的内部控制制度,保障信息的安全等。
(二)内部控制系统的设置
设置内部控制系统的第一追求在于保障权利和责任分配的科学性,同时保障审批、交接和监督工作的规范实施,以及岗位的细致合理规划。事业单位在设置内部控制系统时必须时刻注意是否达到完善、合理、制约、平衡等重要特点。首先应该确保全体职工在各个岗位、各个步骤都获得对应的管理和监督。其次要重点关注核心环节,要重点把控、避免漏洞。另外在分配岗位和划分权责是一定要以综合的眼光看待问题,做好权限的制约和分离。再来就是要结合自身的水平和外界环境的情况,调整系统模式,让系统服务于工作的开展,而不是让系统成为工作的枷锁。最后单位的资金规划和预算工作应该引起重视,避免不必要浪费。
四、内部控制落实的建议
要想建设并落实内部控制体系,实现预期效果,本文建议:事业单位必须重视以下几个因素:
(一)内部环境
内部环境是进行内部控制活动的前提和基础,包括了创新结构、权力划分、职员安排、单位的目标和风气文化等方面。这当中,管理层发挥的影响是举足轻重的。如果领导足够重视内部控制,积极宣传和培养内部控制意识和内部控制作用,让大家明确风险防范和应对的重要性,则很有可能会带动大家努力协作的热情。职员们也可以积极提高风险防范的意识,同时学习风险应对技能,让内部控制的概念深入日常工作中,成为日常的意识和责任。不光可以提高工作质量,还会降低风险和压力。财务共享模式中的内部控制短板也许会被夸大,甚至对关联事项造成不良影响,风险也可能会因此被成倍扩大。因此财务共享中心的风险预防和应对部分是必须引起足够重视的,必须时刻牢记,保障在思想和行动中都引起注意。
(二)风险衡量
风险管理是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关键和核心环节。风险预测是根据出现过的历史事件结合当前的情况进行的判断,会根据现有的内部控制手段进行衡量和决策。单位会结合现实状况来决定风险预防和应对手段,尽可能提高安全性。财务共享是新型管理措施,其风险着重点和之前的措施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在这一点上单位应该注意,尽量在落实财务共享事项时就准备好能够处理与之对应的风险评估方法。不仅要提前设想好应对方法,更应该尽量预防风险,减少损失。
(三)控制活动模式
控制活动的存在是用于在风险判断后,能够预防和应对风险所衍生出的综合处理办法,包括细致的步骤和采取的对象、计划等。比如共享中心可以设置多个流程的检查审核模式来降低造假的概率,可以为了降低资金的风险性而推出更严格的管理要求和进出要求,可以为了预算的顺利实施加大预算管理的力度、严格开展预算落实工作等。
(四)信息和交流的途径与效率
信息和交流是单位内部以及单位与外界传递和协作的关键要素。每个科室、部门都会有大量的信息和数据汇总归纳起来,随后就会涉及不同科室和部门之间的信息交流与传递工作,最终总结成为更综合、更具有参考价值的信息后提交给上层管理者,帮助他们对重大事项和计划作出更好的判断。有效的沟通和信息传递还能够保障单位内部的顺利运作和工作交接、协作等。因此提高信息安全、避免信息泄露、优化信息传递效率等问题都值得引起重视和关注。财务共享中心依靠信息技术来完成各项任务,在信息的交流環节都需要安全、高效的技术支持来实现有效沟通,提高团队工作效率。
(五)内部监督模式
内部控制的进步无法一蹴而就、一步登天,总会有一些漏洞和缺陷需要历经实践和反思慢慢修正和填补。内部监督的存在能够很好地考察内部控制的状态和水平,能够帮助单位了解目前的模式是否需要调整、要求是否应该提高等,能够对内部控制起到实时反馈、积极改进的效果。财务共享模式因为还不够成熟,必然会出现一些不合理的地方需要调整和改善,内部监督就能够发挥这一功效,找到不合理的点给出建议,确保单位可以发现漏洞并及时改善。
参考文献:
[1]刘霄仑.风险控制理论的再思考:基于对 COSO 内部控制理念的分析[J].会计研究,2010(03)
[2]何瑛,周访.我国企业集团实施财务共享服务的关键因素的实证研究[J].会计研究,2013(10)
[3]金莲花,王华.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应用效果研究[J].会计之友,2016(5)